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168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主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2课 抗美援朝

(1)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了“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 A

(3) 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1) 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在右侧的方框中画对勾。

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3)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你怎样看待第1个5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中国在第1个5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4) 列举至少三项,第1个5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

(5) 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5课 三大改造

(1)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C

(3) 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定增长.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谈谈你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得到了锻炼,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失误,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从挫折中我们也吸取教训,认识到发展经济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规律,这些都为以后的发展积累的经验.

(2) 谈谈你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因为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会议果断的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这必将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点。

(2) 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或意义

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 谈一谈“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认识的重要历史意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只有坚定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迅速改变了中国长期落后的面貌,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企业捅的过多过死,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国民经济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管理,造成条块分割,严重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企业和职工的大锅饭思想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 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请在右侧的方框中画对号

政企职责不分

×

分配制度“大锅饭”

×

企业没有自主权

×

企业经济效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的手中

×

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3) 分析上表,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第9课 对外开放

 

(1) 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有助于世界了解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 谈谈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到骄傲与自豪?

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经济特区的崛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等等。

(4)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谈一谈对这段话的认识。

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相关史实,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理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回顾历史,想一想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材料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们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是吻合的,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阐述,合情合理即可。

(3) 查阅地图,了解一带一路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迁亚太经济圈,西迁欧洲经济圈,穿越了欧洲,连接了欧亚。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各族地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 列举我国建立的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 请搜集有关孔繁森的资料,了解他为当地发展做出的贡献。

孔繁森从于1979年1988年两次赴西藏工作,与西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3年孔繁森担任阿里地区的地委书记,孔繁森赴各地进行考察,为阿里地区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他的努力下,阿里地区经济得到了快较快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等。

(2)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歌词中”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

母亲又指的是什么?

”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他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

请结合相关事实谈一谈这一方针对推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巨大作用。

歌词中的”MACAU”指的是澳门,母亲指的是中国。

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的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方针。

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使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国家尊重台湾的现实,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与生活方式,中国对实现统一有信心也有决心,会有力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实现祖国的统一。

(2) 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等等。

(3) A

(4) 略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1) 为什么就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旧中国国力衰弱,统治者腐朽无能,清朝虽有北洋舰队等海军,但慈禧不惜挪用军费来搞万寿庆典。

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在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的时候,却下令避战,丧失了制海权,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防和海军建设成就巨大,武器装备先进,军队战斗力强,筑起了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综合国力不断跃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一谈他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他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5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 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

亚非国家虽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但各国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分歧,再加上帝国主义不愿意看到亚非会议的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的阴谋破坏活动,使会议在初期出现了分歧和矛盾,周恩来用拳头捶你的方针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他用平等的态度来平息争论,用谋求团结的诚意来化解矛盾,赢得了各方的尊重与尊敬,不仅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也促使会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