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337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docx

电子与通信工程河南师范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信息化,面向国际化的电子、通信、智能控制电路及相关领域,为电子和通信领域行业培养适应我国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规格为:

(1)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扎实的电子科学技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态。

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和科研技能;

(3)掌握所现代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有关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工程知识、掌握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工程设计方法,能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独立从事电子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能教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6)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相关软件编制、文献检索等;

(7)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采取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使工程硕士生在所攻读的工程领域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具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的能力,特别是具有解决工程设计与实际关键问题的能力。

2、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组负责制。

充分发挥学校和依托单位的积极性,采取双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即由我校研究生导师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共同承担。

与条件较好、在职人员集中的骨干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以利于工程硕士生既能完成本职工作,又能攻读学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

硕士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工程应用能力较强,在研究、工程工作中有一定成就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担任。

导师应具有高度责任心,既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又保证培养质量,同时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1、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3、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36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四、研究方向

1.电磁探测与传输技术2.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4.通信系统电路设计

5.智能控制技术6.现代通信技术

7.信息安全技术8.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9.射频与模式识别技术10.电磁场理论与应用

五、课程设置

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用不多于一年时间修完规定课程。

(一)公共必修课

1.《自然辩证法》开课一学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计2学分。

2.《基础英语》开课一学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计2学分。

3.《专业英语》开课一学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计2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理论课按一级学科开设,计6~12学分,开设2~4门课,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

每位研究生至少修满6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按二级学科开设,计10~16学分,开设3~6门课,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

每位研究生至少修满10学分。

(四)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6~12学分,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

每位研究生至少修满6学分,可以跨专业选修。

专业方向课列入选修课程,导师在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时从选修课程中指定。

(五)必修实践环节

必修实践环节包括:

1.工程实践;2.专业实验;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4.学术活动(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学习期间要求每位学生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我院工程硕士生试行学分制,必须取得规定的32学分以上,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考核合格(考试75分以上,考查合格),给予学生规定学分;考试不合格,可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研究生应在一年时间内完成规定学分。

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考试一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级评定成绩。

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非课程类教学环节和中期考核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

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主管院长批准,其中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方能缓考。

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学分计算方法:

每学期按18周计算,若一门课上一学期,则该课程的周学时数为该门课程的学分数。

对不足一学期的课程,学分由授课周数除以18折算。

实验课程的周学时除以2即为该门课程的学分。

一门实验课程的总学分不能超过3学分。

对不足一学期的实验课,可按总学时折算给学分。

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工程实践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

1)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参加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科研项目;2)到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

对于第1种情况,实行单导师制,导师由校内本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承担。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

完成实践环节的实习后,学生需撰写工作总结作为专业实践报告。

由导师审阅并给出实习情况鉴定和实习成绩评定,不通过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学位论文工作应与所参加的工程应用项目相结合。

对于第2种情况,实行双导师制,导师必须具有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即校内导师),负有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的主要责任,主要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另一位导师原则上要求来自研究生的实习单位(即企业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

实践环节要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时间。

完成实践环节的实习后,由实习单位出具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学生需撰写和提交专业实践报告。

专业实践报告主要介绍在企业的实习工作(技术开发、产品调试、市场调研、技术支持等)情况和工作总结。

由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对学生的实习鉴定和专业实践报告进行审阅并给出实习成绩评定,不通过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学位论文工作可与实践环节参与的工作相结合。

七、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

研究生中期考核要求认真填写《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院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实践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测评。

(1)政治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评定:

研究生要认真做思想小结,并认真填写好中期考核表的自我总结。

(2)对课程成绩、完成学分情况进行审核。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

中期考核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开题,并由各指导组统一组织学生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知识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两方面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研究背景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同时考察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采用口头报告(10-15分钟)和书面报告结合形式。

开题第一次未通过,允许1-2月内再进行一次,仍未通过者,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中期考核要审核开题报告登记表。

2.考核时间:

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的4、5月份进行。

3.考核程序:

以专业为单位组成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由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参加。

考核组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

学习成绩优良,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学习成绩较差,未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分管研究生的院长全面负责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考核组将考核意见及有关材料送院办公室,由院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核通过。

在规定时间内未按时完成中期考核者,按考核不合格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方面受到全面的基本训练,它是培养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并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的,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

根据我院具体情况,论文要求如下: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要求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技术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其摘要编写格式的要求》。

九、学位授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以后,根据《河南师范大学学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合格后,可授予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硕士学位。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必修课(学位课程)

002011

英语

36

2

2

002012

政治理论

36

2

2

020013

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

54

3

3

至少修6学分

020017

高等电磁场理论

54

3

3

020901

现代电路理论

54

3

3

025001

信息论基础

54

3

3

020029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54

3

3

至少修10学分

020016

电磁波传播理论

54

3

3

020939

电子电路系统设计

54

3

3

020811

微弱信号检测

54

3

3

020941

信息安全技术

54

3

3

025002

现代通信技术

54

3

3

020938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54

3

020802

嵌入式系统与结构

54

3

3

020035

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

54

3

3

6

020936

光电子技术

54

3

3

020019

光纤通信技术

36

2

3

020937

软件无线电技术

36

2

2

020703

微波遥感原理

36

2

2

020027

网络通信

36

2

2

020015

导波光学

54

3

3

020808

系统仿真及其应用

36

2

2

020028

微电子技术及应用

54

3

3

020940

射频电路理论与应用

54

3

3

020801

数字图像处理

36

2

2

020810

电磁兼容

36

2

2

020803

现代控制理论

54

3

3

020805

数字集成电路理论与设计

36

2

2

教学

实践

创新实践(工程实践、科学研究论坛、创新实践比赛等)

8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020013课程名称:

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本课程由“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两部分组成,即《高等数理统计》和《高等随机过程》,以满足非数学专业研究生的需要。

随机过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分支之一,也是构造随机模型的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期望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随机数学的基本思想,掌握几个基本而常用的过程的处理方法,如正态过程、普阿松过程等;特别是马氏过程要重点理解并掌握;会对随机过程进行数学分析,了解平稳过程的谱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加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理统计是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本科工程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较收入地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预备知识

内容:

概率论中常用的几个变换,条件期望,随机变量的收敛性。

要求:

掌握母函数、特征函数,条件期望,随机变量的以概率收敛及均方收敛。

第二部分: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内容:

定义,正态过程,谱阿松过程。

要求:

掌握它们的定义及性质。

第三部分:

Markov过程

内容:

可数状态Markov链,间断型Markov过程。

要求:

掌握马氏链的状态分类、状态空间的分解、遍历定理、平稳分布;了解Kolmogorov向前向后方程。

 

第四部分:

随机分析

内容:

二阶矩过程的定义、均方极限、均方微积分。

要求:

会进行数学分析。

 

第五部分:

平稳过程

内容:

概念与性质、谱分解。

第六部分:

统计推断准备

理解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观测值,样本容量,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记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理解抽样分布,熟悉

方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了解

变量的性质⑴可加性;⑵数学期望与方差;理解上﹑下侧分位数的概念和关系,会查表确定标准正态分布,

方布,t分布,F分布的分位数;理解样本的分布,了解样本的经验分布,会绘制分布的直方图。

 

第七部分:

参数估计

熟练掌握参数的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掌握求参数的连续函数的矩估计,掌握求参数的严格单调函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熟悉点估计的优良标准:

⑴无偏性;⑵有效性;⑶均方误差准则;⑷一致性;⑸充分性;知道⑹完备性;熟练掌握求参数无偏估计的C﹣R下界,理解有效估计,理解最小方差无偏估计(MVUE),掌握因子分解定理的应用,掌握在单参数指数族分布下求参数的MVUE;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掌握区间估计的方法找枢轴量法,熟练掌握单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已知或未知),方差,标准差的区间估计,掌握分布自由时总体均值的近似区间估计,总体比率的近似区间估计;掌握两个正态总体:

⑴均值差(各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或各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⑵方差比的区间估计;理解区间估计的优良标准:

⑴可靠性;⑵精确性;了解经典方法和贝叶斯方法的主要区别,了解先验分布和后验分布,掌握求参数的贝叶斯估计。

第八部分:

假设检验

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知道假设检验的分类:

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理解两类错误的不同以及产生这两类错误的原因;对单个正态总体N(,

),熟练掌握检验假设条件。

掌握分布的检验法,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

检验法。

第九部分:

回归分析

了解散点图,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熟练掌握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并了解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掌握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知道回归直线。

会求误差方差的无偏估计,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的显著性检验。

理解分解式SSY=SSR+SSE的意义,SSR/SSY的大小对两个变量直线关系的影响,会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点的预报和区间预报;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并掌握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会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会求误差方差的无偏估计,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性有效性的显著性检验和每个自变量作用的显著性检验;掌握可线性化回归模型的处理方法;了解自变量的选择,理解最优回归方程的意义,会求最优回归方程。

第十部分:

方差分析与正交试验设计

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了解正交表的特点,熟练掌握正交表的极差分析法,掌握正交表的方差分析法。

第十一部分:

质量控制图与抽样检验方案

知道质量控制图的作用,了解

—R控制图的原理,会绘制

—R控制图,知道控制图的诊断;了解抽样检验方案的概念,了解OC函数,掌握一次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方案的确定,掌握正态总体下关于均值的一次计量标准型抽样检验方案的确定。

 

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实验和上机的教学安排,但希望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所研究的课题,选择部分随机过程实际问题,自己上机计算。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刘嘉昆,《应用随机过程》,2002,科学出版社

2.S.M.劳斯,《随机过程》,1997,何声武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

3.汪荣鑫,《数理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付氏变换,概率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编号:

020017课程名称:

高等电磁理论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高等电磁场理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通信与信息技术一级学科下属各二级学科的重要硕士学位课程之一,也是国外众多研究生院的重点课程。

最近全国工程硕士学位网站公布的大纲也明确这门课为“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430109)的核心课程。

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基于本科层次的《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更加深入、广泛地讲授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及数学分析方法,让学生从更高层次学习和理解电磁学定理及概念。

重点探讨电磁波基本方程、原理和定理;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的基本波函数;电磁波的辐射及导电体的散射;标量和矢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标量和并矢格林函数的解法;电磁波在金属波导、微带、介质波导中的传播;微波谐振器;运动电磁场及瞬态电磁场等内容。

期望能为现代电子与通信工程等超高频的科研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得到广泛、直接或间接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1章电磁理论基本方程

第2章基本原理和定理

第3章基本波函数

第4章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第5章格林函数

第6章导行电磁波

第7章微波谐振器

第8章运动系统电磁场简介

第9章瞬态电磁场

教材及参考书:

1.《高等电磁理论》傅君眉、冯恩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张克潜、李德杰电子工业出版社。

3.美NannapaneniNarayanaRao著,周建华游佰强译,《工程电磁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课程编号:

020029课程名称: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方法。

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

离散Wiener滤波器;离散Wiener预测器;离散Kalman滤波;自适应滤波的基本原理;Widrow-HoffLMS算法;LMS算法的收敛特性;自适应噪声抵消器;功率谱估计的经典法;随机信号的参数模型;AR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大熵谱估计与AR模型法;AR模型参数的Levinson-Durbin算法;AR模型参数的Burg算法;同态滤波与广义叠加定理;信号的时频分析,短时傅里叶变换,时频分析;小波分析,正交基;多分辨率分析;小波与FIR滤波器组;小波与IIR滤波器组;时域滤波器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章Wiener滤波与Kalman滤波

引言;离散Wiener滤波器;离散Wiener预测器;离散Kalman滤波

第二章自适应滤波

自适应滤波的基本原理;Widrow-HoffLMS算法;LMS算法的收敛特性;自适应噪声抵消器;应用举例

第三章随机信号的功率谱估计

引言;功率谱估计的经典法;随机信号的参数模型;AR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大熵谱估计与AR模型法;AR模型参数的Levinson-Durbin算法;AR模型参数的Burg算法

第四章同态滤波

同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广义叠加定理;乘积同态系统,卷积同态系统;负倒谱及其性质;特征系统的计算机实现

第五章信号的时频分析

短时傅里叶变换;能量化和相关化的时频表示;时频分布;Wigner-Ville分布;移不变时频表示与仿射时频表示;Wigner-Ville分布的应用。

第六章小波分析

STFT和小波变换的比较;离散变换(框架理论),正交基;多分辨率分析;小波与FIR滤波器组;小波与IIR滤波器组;时域滤波器组分析;小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第10-13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姚天任等,《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黄文梅等,《信号分析与处理——MATLAB语言及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预修课程:

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

 

课程编号:

020016课程名称:

电磁波传播理论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基本理论是无线电通信、广播、导航、雷达、遥测遥控等各种无线电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是无线电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广泛实用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应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

利用无线电波传播的规律和特点,以及进行必要的传输特性估算,是研究各种无线电信道特性和正确论证、设计、组织使用各种无线电系统的重要依据。

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主要研究电磁波与传播媒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有关系统工程和环境探测研究中的应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基础知识和在实际工作中的电磁波传播问题。

本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反映了当前电磁波在空间传播领域的主要方向和研究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物理电子学关专业的研究生掌握电磁波传播和空间环境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磁波概述

§1.1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发展§1.2电磁场基本定律§1.3电磁波的时空形态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