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682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docx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5229)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等环保人才的应用专业性学位,要求所培养的研究生: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技术方法,在环境工程的相关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

(一)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强调本学科前沿知识,着重突出环境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境工程实践类课程。

(二)原则上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第一导师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第二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由导师组织,成立指导小组。

(三)在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学位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鼓励导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派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可采取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也可将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方式多样。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环境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发表于相关学术期刊。

实践环节的成绩由各实践基地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考核,需要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考核合格者获得6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环境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技术背景,例如环境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包括:

环境工程设计与研究、环境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环境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

学位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作者应综合运用环境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所选课题中的实际问题,包括解决环境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体现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应参照助理工程师基本要求设定,论文全文应不少于3万字。

论文开题以开题报告论证会的形式进行。

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研究计划、关键问题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年学一期的第一个月内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

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环境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所选课题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环境工程技术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否能体现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是否达到相应要求。

(二)全日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实习、论文等内容,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导师应仔细审核学生论文,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

然后请2位环境工程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阅,评阅合格者方可组织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085229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A、水污染控制;B、大气污染控制;

C、环境监测技术;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学制:

二年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学期及周学时

必修课(学位课程)

000002

自然辩证法原理

36

2

3

000003

英语

120

4

4

4

031003

废水物化处理

36

2

2

6

030601

高等环境监测技术

36

2

2

030602

高等环境化学

36

2

2

031002

环境生物技术

36

2

2

03100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6

2

2

6

031006

废物资源化与生物能源

36

2

2

031004

废水生物处理

36

2

2

030606

环境影响评价学

36

2

2

选修课

030608

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36

2

2

12

030610

环境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6

2

2

031008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36

2

2

031007

环境材料概论

36

2

2

030612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36

2

2

030604

有机污染化学

36

2

2

030605

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

36

2

2

030007

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36

2

2

030607

污染生态学

36

2

2

教学

实践

企业实践

6

*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030601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技术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开展环境保护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尤其是环境优先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3、了解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以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为主线,讲授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中重要污染物的监测技术。

主要内容:

环境样品的采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与化学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极谱分析和溶出伏安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色谱-质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生物监测和自动监测技术。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张世森主编,环境监测技术[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吴邦灿,费龙编著,现代环境监测技术[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预修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课程编号:

030602  课程名称:

高等环境化学

总课时:

36  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高等环境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主要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存在、迁移、转化机理及研究方法。

2、掌握污染物的降解与其结构的内在关系以及相关原理。

3、了解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代谢转化及生态效应。

4、了解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系统讲述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细介绍有机毒物的归趋模式、金属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理以及全球关心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晓蓉编,环境化学[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刘兆荣编,环境化学[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张锡辉编,高等环境化学原理及应用(上篇)[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预修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微生物

课程编号:

030604课程名称:

有机污染化学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要求:

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且大多毒性强,难生物降解,属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及其环境行为。

2、掌握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理论、典型有机污染物监测手段和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3、了解有机污染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系统讲述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包括分配、吸附、生物富集等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光降解、生物降解、氧化与还原等生物与化学过程)和迁移转化行为模型;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理论;典型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行为与监测手段及化学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国内外有机污染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连生编,有机污染化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瑞恩P,施瓦茨巴赫著,环境有机化学[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预修课程:

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

 

课程编号:

030605课程名称:

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要求: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整体预防措施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的科学,是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

绿色化学是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清洁生产基础知识、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和主要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2、掌握绿色化学基本原理和技术。

3、了解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从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出发,详细讲述清洁生产基础知识、清洁生产审核基本理论、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清洁生产审核案例、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及绿色化学原理和技术(绿色催化剂、不对称催化合成、室温离子液体、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污染物处理的绿色化、绿色生物技术应用)。

并介绍国内外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臧树良,关伟编著,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张天柱,石磊贾小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沈玉龙等编著,绿色化学[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预修课程:

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

 

课程编号:

030606课程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学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有效地控制新污染发生的措施之一,它要求在社会和经济活动正式发生之前,对其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提出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及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大气、水、噪声、生态等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环境风险评价、清洁生产评价和区域、规划、社会经济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3、了解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系统讲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污染源调查和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大气、地表水、噪声、生态等环境要素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清洁生产评价;区域、规划、社会经济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

并介绍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郭延忠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蔡艳荣,丛俏,丛蛟编,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李祚泳,丁晶,彭荔红著,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预修课程:

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生态学

 

课程编号:

030607课程名称:

污染生态学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要求:

污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受污染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的学科,是环境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和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等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2、掌握水、气、土壤生态污染问题的防治方法。

3、了解污染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以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为主线,以生物抗性形成和生物防治污染为重点,主要讲授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在生物体及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机理,生物对污染物的解害及抗性的形成,生物对长期污染胁迫条件的生态效应与适应进化,以及水、气、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措施和生态问题等内容,并力求反映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焕校编,污染生态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孙铁珩主编,污染生态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预修课程:

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化学

 

课程编号:

030608    课程名称:

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总课时:

36  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介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际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

该学科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控制、数据分析、处理、虚拟现实及信息传递等。

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并应用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并不断影响该学科的发展。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环境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环境领域中涉及的应用模型、数据与决策支持系统、网络应用、制图与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内容包括:

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网络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制图与图像处理;GIS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常用软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白志鹏等编,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李光明编著,计算机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预修课程:

计算机基础、环境信息系统基础、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编号:

030612  课程名称: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总课时:

36  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是运用现代仪器分析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环境样品预处理技术鉴别和测定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种类、组成、含量(浓度)以及存在形态,该课程既不同于仪器分析,也有别于环境监测,是环境和分析等专业研究生应具备的理论和应用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现代环境分析技术的进展。

2、掌握主要的环境样品分析技术(样品处理、形态分析、光度光谱技术、各类色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等)。

3、了解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快速检测、应急监测中的现代环境分析技术与遥感技术及应用等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系统讲述元素含量及形态分析技术,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环境样品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前处理技术,热重及差热等分析技术,并对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快速监测、应急监测中的现代环境分析技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举例介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陈玲等编,现代环境分析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2.孙宝盛等编,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第二版)[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预修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

课程编号:

031002   课程名称:

环境生物技术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环境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紧密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当代环境学科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当今环境生物技术所涉及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及研究方法。

2、掌握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等。

3、了解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系统讲授环境生物技术的产生、学科体系与结构;按学科体系介绍生物学基础 (包括微生物学基础、酶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与理论基础 (生化反应计量学、生化反应动力学、生化反应热力学);重点讲授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等。

内容涉及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水体与土壤的生物修复、环境生物材料(生物絮凝剂、生物吸附剂、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农药等,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的介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周少奇编,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2.马放冯玉杰任南琪编,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预修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学

 

课程编号:

031003课程名称:

废水物化处理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废水物化处理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分离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或是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过程,是废水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反应器的基本理论。

2、掌握当代废水物化处理各种单元操作的原理、应用和最新技术。

3、了解废水物化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系统讲授废水物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器理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等);混凝沉淀、絮凝、过滤、化学氧化、空气吹脱、气浮、萃取、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吸附及电解等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宝贞王琳主编,水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概念、新理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2.姚重华编,废水处理单元过程[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许保玖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T,M,凯纳兹著,李维音等译,水的物理化学处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

预修课程:

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编号:

031004课程名称:

废水生物处理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要求:

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细菌、霉菌、或原生动物等)的代谢作用分解水中的溶解状、胶体状有机物的废水处理过程,是目前及今后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程技术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生物处理的反应动力学理论。

2、掌握当代废水生物处理各种单元操作的原理、应用和最新技术。

3、了解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在讲授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理论,介绍传统的需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特征、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等基础上,重点讲授近十多年来得到研究、开发与不断应用的10种典型的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包括AB污水生物处理技术、A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BAF污水生物处理技术、BNuR污生物处理技术、CW污水生物处理技术、MB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M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OD污水生物处理技术、S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UASB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并介绍国内外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沈耀良编,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张自杰编,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张自杰等,活性污泥生物学与反应动力学[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预修课程:

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物学

课程编号:

031005课程名称: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工程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高等环境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硫化物、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方法。

3、了解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系统讲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原理和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基础、大气污染控制原则、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扩散、除尘技术及装置、气态污染物处理技术基础、硫氧化物控制技术、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技术、汽车尾气控制技术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内韦尔著,胡敏等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吴忠标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预修课程:

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化工原理

课程编号:

031006课程名称:

废物资源化与生物能源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要求: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主要问题。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固体废物的生态化转向,使其成为一种原料资源从而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技术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方法。

3、了解了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技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以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为主线,对利用现代生物手段实现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的技术进行了重点讲述。

主要内容包括以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利用有机废物生产乙醇、利用含油丰富的废物制取生物柴油、有机废物甲烷发酵以及固体废物能源化等多种废物的能源化技术,也包括从有机废物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从有机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与饲料、有机废物的高速堆肥和废水深度处理等多种废物的资源化技术。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