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551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docx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强化训练

一、单选题

1.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种间关系C.竞争和捕食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在人工种植的密林中,适度的砍伐是有利于提高木材产量,其基本原理是

A.增加光合作用面积C.降低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B.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降低树木群体的呼吸消耗占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的比例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C.若X表示A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

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

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右图所示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7.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

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4、2B.3、1、2、4C.4、2、1、3D.2、4、3、1

9.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D.潜在使用价值

10.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

11.下左图是物种S1和S2的生态位空间模式图,两物种竞争最激烈的温度是()

 

12、上右图显示在一池溏内四种绿藻(a、b、c和d)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

其中最能适应弱光环境的绿藻是()

A.aB.bC.cD.d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14.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

20070131

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

A.等于10-1NB.等于10-2N

C.小于10-1ND.多于10-1N

15.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利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16.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17.某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食物关系见右下图)。

假设能量传递率是10%-20%,C从A处获得的能量比B从A处获得能量多。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A-B的传递率为10%--20%.A-C的传递率为10%--20%

B.A-B的传递率为10%,A-C的传递率为lO%

C.A-B的传递率为20%,A-C的传递率为lO%

D.A-B的传递率为10%,A-C的传递率为20%

18.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C最为经济

B.生物G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占有四种不同的营养级

C.生物H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如果环境中有汞污染,则通过富集作用可导致生物H体内汞的浓度最高

19.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3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2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成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自身的呼吸所消耗(R),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部分物质或能量叫净初级生产量(Pn),两者相加(R+NP)等于总初级生产量(Pg)。

右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图解(单位:

千卡/公顷•年),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A.11.37%B.15.15%C.16.72%D.4.52%

二、多选题

21.为了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害虫,有学者建议从国外引人一种凶猛的蜘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蜘蛛和害虫是捕食关系

B.最适宜的方案是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不是彻底消灭

C.引人国外的蜘蛛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D.蜘蛛在该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次级消费者

22.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强度的限制

B.甲图可见,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C.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甲图的B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乙图出现CD段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于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

B.森林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种群基因资源

C.越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D.生态系统内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24.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A.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五个Pg之和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E→D→A→C

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量地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

25.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26.关于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于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B.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种群基因资源

C.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的重金属越多

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2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多级利用

B.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

C.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天敌种群,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2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0.大气中CO2的来源有

A.光合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呼吸作用D.动物的同化作用

三、非选择题

31.(7分)在稻田中生长着浮萍、稗等杂草,还有稻飞虱、蝗虫等害虫。

(1)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十分突出。

请将左右对应关系用线联接:

合理密植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除草治虫雄性不育

秸杆还田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杂交育种减少化肥使用

(2)稻田中多根浮萍生长快,扁种浮萍有气囊,总浮于水体表面。

是多根浮萍与扁种浮萍的关系是,右图中A曲线代表,判断的理由是。

32.(7分)下面的A、B两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A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是(用食物链、食物网表示):

 

(2)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在B图中,为了让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还可在各生物间补充建立哪些能量联系?

(请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还要适时给农作物松土,从土壤肥力的角度来分析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kJ。

34.(9分)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

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

说明

1

壤土

+++

+++

+++

+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

2

粘土

+++

+++

+++

3

壤土

+++

++++

++

4

粘土

+++

++++

++

5

壤土

+++

++++

+++

6

(1)1、2号盆中的植物在实验中其他因素的设定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因此对比这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应是《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

(3)比较2号和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为什么?

(4)为了通过与4号盆比较确定浇水量的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在表格中对6号盆的土壤、浇水等情况作出合理的设定:

(请表格中填写2分)

(5)在上述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5分)种群数量的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

据图回答:

(1)在偏离最适温度或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

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3)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

36、(9分)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

(1)这个食物网包括几条食物链。

(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几个营养级,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

(3)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

(4)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

按10%能量流动效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

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万千焦。

(5)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

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

计算人类干预作用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万千焦。

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倍。

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

37.(6分)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

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来地区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

比较物种在入侵前后的基因频率,可推知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生物应怎样处理?

38.(9分)我国南方的水塘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绿藻会大量繁殖,引起水华。

实践证明,水塘部分遮光会抑制藻类繁殖。

研究人员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水面部分遮光(约1/2)的情况下影响藻类繁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获得了如下数据:

 

 

(1)此实验中对实验水塘与对照水塘处理的不同之处是

(2分)应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三个以上条件)(2分)

(2)分析以上两图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

②。

(3)叶绿素在藻体中存在的部位是,它主要吸收光。

(4)提取叶绿素时应使用溶剂,如。

39(6分)近几年来,各国屡次报道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态平衡的事例。

薇甘菊原产生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海南岛开始发现,内伶仃岛1996年开始受到薇甘菊的肆虐,一束束薇甘菊藤蔓交织成网,将其他植物覆盖绞杀致死,岛上25%的面积被其侵占,树林变为草地,猕猴等珍稀动物因缺乏食物而濒于灭绝。

(1)薇甘菊进入内伶仃岛内,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___________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薇甘菊对内伶仃岛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样的防治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0分)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假如该大麦田的承包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大麦田的各种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将是。

(2)该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3)若某一种食草昆虫的食物中,大麦和狗尾草之比是4∶1,则该昆虫增加1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大麦克。

(4)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

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

有关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

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

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

③。

④。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第41题为选做题(如两题都做,则只计算A题)

41(A)、(9分)“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

“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

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

固体生活垃圾

单细胞蛋白

有机肥料

可回收部分

发酵处理

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

利用

沼气

分别处理再生利用

残渣

饲养蚯蚓、苍蝇等

燃烧发电提供社区用热水

动物蛋白饲料

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

(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

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

能量(kJ)

1.6×109

1.2×109

1.3×108

9.1×107

2.9×107

X含量(mg/L)

0.037

0.036

0.35

0.39

3.4

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是。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这个生态系统最简单的营养结构。

 

41(B).(9分)江苏某县地处水乡,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

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并回答:

 

(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

(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污染更小,主要原因是。

(3)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

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农业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