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603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docx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2015-10-3

说明:

本试题满分160分,在150分钟完成。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语言使用题(1—6题为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3分)

()

(1)奥巴马团队众口一词地向崔副部长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       用事”的争执。

(2)我们可以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超越狭小的个人空间,昂首天地,将生命人格与精神情感,伸张于无限        的宇宙。

(3)河南建业队5连败中,内线整体呈现“受欺负”的局面,“长臂猿”王英也愈显       难支。

A.意气  寥廓  独力  B.义气  寥廓  独力

C.意气 辽阔  独立 D.义气  辽阔  独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B.王阿姨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李商隐身上有一种“晚唐”气象。

,。

,,。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②⑤④③①B.③①②④⑤C.②④⑤①③D.⑤④②①③

4.下列各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学生王平对邻居王大爷说:

“王大爷,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B.阿黑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东边山区的一个小村里。

C.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吧。

D.奉上我的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5.给下面的新闻选段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

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点击率高达26万多:

视频里,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

“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

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早产,曾被判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三年的极限训练,孩子智商潜力已高达218。

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网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

有儿保专家说,循序渐进“冻一冻”有好处。

A.“狼爸”逼4岁儿子雪地裸跑视频在网上疯传

B.“鹰爸”训练4岁儿子雪地裸跑引发各方热议

C.继“狼爸”“虎妈”之后,“鹰爸”又成网络红人

D.“狼爸”“虎妈”“鹰爸”,是“虐儿”还是“教育”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其真无马耶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不临深谷临:

靠近

B.教使之然也然:

这样

C.其渐之滫渐:

渐渐

D.形乎动静形:

体现

8.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之学“和小人之

学”的区别在于:

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B.兰槐的跟叫作芷,芷虽然“质美而香”,但如果“渐之于潃”,君子就不愿接近他,百姓也不愿佩戴它。

C.第一段中,作者以“登山”“临谷”两个比喻来论证“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D.选文体现了荀子说理形象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喻体,通篇设喻,同时注重对比分析,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3)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分)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分)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

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

(2分)

 

(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4分)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2)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3),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5)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6),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周易》)

(8)粗缯大布裹天涯,。

(苏轼《和董传留别》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长冬麦语

宋殿儒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

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

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

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

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

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

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

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

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

④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

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

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

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

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

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

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

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

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

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

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

“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

”“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2月23日08版有删改)

12.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3.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

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

(6分)

14.简述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15.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18分)

存在主义

萨特

①存在主义乃是使人生成为可能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宣称任何真理和行为都包含着环境和人的主观性。

②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

下它的意义,

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

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

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事实上,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

③这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是因为存在主义者有两派所致:

一派是基督教,其中我将举出雅斯培与马色尔,这两人都自称为天主教徒;另一派则是存在的无神论者,其中我们必须举出海德格和法国的存在主义者以及我自己。

④如果人们研究一件工业制品——譬如说一本书或者切纸刀——人们就可以了解,制造它的工匠必定先有关于它的概念存乎心中。

同样地,他曾对切纸刀的概念以及先于存在的制作技巧加以注意过,这种制作的技巧是那概念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定则。

因此,切纸刀就成了在某种一定方法之下所制成的东西。

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因为我们不能想像一个人会制造一把切纸刀而不知道它的用途。

所以,对于这把切纸刀,我们可以说它的本质——也就是使它可能被制作出来以及具有意义的这种定则与性质之总和——先于它的存在。

⑤当我们把上帝视为造物者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当作超级的工匠。

所以,上帝造物的时候,他是确切地知道他正在创造什么。

因此,上帝心中人的概念亦如工匠心中切纸刀的概念。

上帝根据一种程序和概念造人,恰如工匠依照一个方式和定则造切纸刀。

所以,每一个个别的人都是上帝睿智中某一个概念的实现。

在十八世纪的无神论哲学中,曾抛弃过上帝这个观念,但是并没有抛弃本质先于存在的想法。

⑥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我就是一个代表),极为一致地宣称,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至少有一种东西,它的存在是先于它的本质的,它是在可能被任何概念所界定以前就已存在了的,这样的东西,就是人!

也就是如海德格所说的人的实在性。

我们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意思是:

人首先存在着,首先碰到各种际遇,首先活动于这世界——然后,开始限定了自己。

若依存在主义者看来,一个人如果无法予以限定,那是因为人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

只是到了后来,他才成了某种东西,他才把自己创造成他所要成为的东西。

因此,就无所谓人的天性,因为没有上帝来给予它一个概念。

人赤裸裸地存在着,他之赤裸裸并不是他自己所想象的,而是他是他自己所意欲的——他跃进存在之后,他才意欲自己成为什么东西。

存在主义的第一个作用,是它使每一个人主宰他自己,把他存在的责任全然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

(节选自《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6.文章中提到“工匠造切纸刀”,主要有什么作用?

(6分)

17.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6分)

18.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七、作文

19.根据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你可以不是伟人,但心灵要与伟人等高;你可以不是英雄,但心灵要与英雄等高;你可以不是智者,但心灵要与智者等高。

生活中,或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生活在低处,我们的成功、事业、生活处于低位,但是,我们的灵魂应该屹立于高天,我们的灵魂应该站在高处。

请以“灵魂在高处”为题,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注意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

参考答案(学生用)

1.答案:

A。

(意气,意志和气概;知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的乞丐;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寥廓:

高远空旷。

辽阔:

广阔;宽广。

独立:

单独地站立;不依靠他人。

独力:

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2.答案:

A。

(激浊扬清,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日子。

风云人物,指在社会上很活跃,很有影响的人。

3.答案:

D。

(联系上下文语境,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

4.C 。

(A.说话不礼貌,B.“夫人”语体色彩不对。

D.“拙著”即“我的著作”与“我的”重复。

5.答案:

B。

(A涵盖不全面。

C不合文意,网络红人是指受网络世界追捧而走红的人。

D扩大了范围,文段中只写了人们对鹰爸的议论。

6.答案:

C。

(A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修饰,不翻译。

B介词,比/介词,不翻译。

C兼词,于此。

D代词,它的/副词,表选择)

7.答案:

C。

浸泡,浸染。

8.答案:

D。

第三段中并没有设喻,所以通篇设喻不准确。

9.答案:

(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2)(3)略。

【参考译文】

所以,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不知道地有多深;没有听说先王的遗言,不知道学问有多大。

干,越,夷,貂这四

个地方出生的婴儿,出生时声音语调是一样的,但长大之后风俗习惯不一样,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啊。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

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

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10. 答案:

(1)思归(思乡)之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评分建议】2分。

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书写有错不得分。

(2)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

由近到远,层次分

明。

“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

深。

【评分建议】4分。

写景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

(3)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评分建议】4分。

每层2分。

【文本赏析】

沈德潜评此诗云:

“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

情景分写。

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

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

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

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

“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

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

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

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

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

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

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

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

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

(见《瀛奎律髓》纪批)。

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

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

“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

”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

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

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

马戴

唐代诗人。

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

会昌(841-846)年间进士及第。

宣宗大中(847-860)初年,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

得赦回京。

懿宗咸通(860年-874)末年,佐大同军幕,终太学博士。

与贾岛、姚合为诗友。

擅长五律。

诗集一卷,今编二卷。

11.答案:

(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2)佳木秀而繁阴

(3)余嘉其能行古道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匹夫不可夺志也

(6)位卑则足羞

(7)任重而道远

(8)腹有诗书气自华

12.答案:

视听相结合;反衬

,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比拟;表达了对麦子的赞美和喜爱。

(每点1分)

13.冬天:

沮丧、不甘、无奈;(2分)麦子:

自豪、愉悦、蔑视。

(2分)叙述人称: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生动。

(1分)叙述语言:

生动活泼,富有韵味。

(1分)

14.内容上:

插入了中国人和麦子结下的情缘,突出表现人与麦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2分) 结构上:

启下,引出下文人们对于麦子的情结。

(2分)

15.赞美麦子坚守不屈的品格;赞美麦子给人以希望与幸福;赞美农民坚韧和对生活的信念与希望。

(每点2分)

16.工匠依照一个方式和定则造切纸刀,引出下文上帝根据一种程序和概念造人,(2分)两者类比,证明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2分)。

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2分)

17.人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到了后来,他才把自己创造成他所要成为的东西。

(3分)上帝不存在,他跃进存在之后,他才意欲自己成为什么东西。

人的存在是先于它的本质。

(3分)

18.首先,提出“存在主义”的概念。

(1分)

然后,指出人们对“存在主义”的意义含混不清的现象及原因。

(2分)

接着,阐述了“基督教”及“无神论者”对存在主义的认识。

(2分)

最后,强调了存在主义的作用。

(1分)

19.作文(另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