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678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一语下第七单元备课

教学案设计时间2011年4月11日上课时间11年5月30日

课题

19三个小伙伴

总106-108课时

三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本课3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

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备注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

18 三个小伙伴

2、读题,讲解:

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

你有好朋友吗?

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4、过渡:

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

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三、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2、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

yězhū dài shǔ    xiàng

小野猪小 袋 鼠   小 象

1)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2)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3)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

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

分组读,表演。

四、指导写字

1、指名读:

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

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

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

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

熟读课文。

揭示课题后,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小伙伴”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自读后,可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

指导看图时,先看图,弄清图上画的什么地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看看三个小动物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在干什么。

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

在读课文,学生字。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9课课文,齐读题目,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2、出示卡片:

一同没有嘴巴就不要紧长鼻子怎么办手拉着手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细读课文

1、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

根据回答贴图片(作板书):

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出示挂图:

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

它们怎么栽树呢?

2、出示: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指导读好这句话。

这时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

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板书:

用嘴巴挖树坑

出示:

小野猪说:

“不要紧,不要紧。

我有硬硬的嘴巴。

”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指导读,指名读,齐读。

喜欢小野猪的小朋友再读一遍,可边说边演,评议。

3、树坑挖好了,第二个困难又来了,是什么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这时谁想出了办法?

它怎么说、怎么做?

板书:

用皮口袋运肥料

你喜欢小袋鼠吗?

为什么?

指导读。

男女生赛读,评议。

请喜欢小袋鼠的小朋友演一演。

4、树坑挖好了,肥料也运来了,三个小伙伴就要栽树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接下去怎么做。

指名生读第四自然段。

什么叫培上泥土?

指名做动作示范。

5、没有水桶怎么浇水呢?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用长鼻子浇水

出示三个小伙伴说的话:

你们看,三个小伙伴都这么说,都那么积极主动,没一个偷懒的。

指导读小象说的话。

什么叫“吸足了水”?

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

指导读第五自然段,小组比读,评议。

你喜欢小象吗?

为什么?

演一演小象。

6、小树终于栽好啦!

出示挂图2,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么写的?

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读。

7、三个小伙伴不仅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还那么积极主动,相互配合,一同把树栽好,都很可爱。

小朋友也很聪明,你们和小伙伴一起做事一定也能很顺利。

指名带上头饰表演,评选“表演小能手”,发智慧果。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理解时,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来理解。

课文读完了,小朋友知道他们三个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它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出示课件)是啊,他们要栽树可是这也没有,那也没有,那可怎么办啊?

我们看看小伙伴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小朋友们,现在小树苗栽好了,是谁栽好的呢?

是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解决了问题,栽好了小树,其实在我们小朋友平常生活学习中也一样,你们一起学习,一起玩,像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一起努力,那样的话,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解决的!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一、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

2、指导讲、演故事。

1)交流:

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

为什么?

2)练读课文,要求:

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它。

3)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

4)难怪树栽好了,它们那么愉快。

齐读结尾。

5)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

6)自由练习讲、演。

7)点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三、看图讲故事,深化认识

1、教师讲《好伙伴》的故事。

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也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

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huobanyitongjiuyaomeiren

()()()()

2、组词。

么()有()巴()拉()同()

云()友()把()立()用()

3、口头填空。

用()拱土  一()树坑

用()运肥料一()肥料

用()吸水  三( )小伙伴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利用对比这一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加深文本的教育意义。

通过想象还能充实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案设计时间2011年4月11日上课时间11年6月1-2日

课题

20蚂蚁和蝈蝈

总109-111课时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米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课3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备注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一、  利用图片,导入课题。

1、出示蚂蚁图。

(板书:

蚂蚁)让学生拼读后,指出当两个第三声一起时,前一个读阳平,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出示蝈蝈图。

让学生认识蝈蝈。

(板书:

蝈蝈)指导学生读好“蝈蝈”的音。

(前一个第一声,后一个读轻声)

3完善课题。

(板书:

(蚂蚁和蝈蝈)齐读课题。

4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带着提出的问题读一遍课文。

2、按要求再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各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交流初读课文后知道些什么。

(自由发言,不限定范围)

2)随学生找出生字词。

粮食乘凉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刮风呼呼躺装洞里过冬又冷又饿神气

A、      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B、      交流已懂词语,解决不懂词语。

C、      互相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冬()乎()玩()原()

东()呼()完( )元( )

2、练读课文。

以疑导学、层层置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

本案采用问题导入和过渡,并留给学生从充分想象发挥的余地,旨在充分发挥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辨与探索。

以“问题”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能利用课文对比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社生活。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

过冬  门洞  冷天  自由自在

二精读课文。

1、观察课本插图。

(1)是哪个季节的事情,他们在干什么?

(2)生自由练说。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问:

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师相机板书)

A这是夏天发生的事,天气很热。

请你想象“天气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B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C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3)你觉得蚂蚁是一个怎样的动物?

(勤劳、能干…)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问蝈蝈们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它们躲到大树底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书乘凉唱歌睡觉自由自在]

(3)夏天做这些事是什么感觉?

(4)蝈蝈对蚂蚁的行为是什么态度?

(都小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蚂蚁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5)从这里你知道蝈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懒惰懒只会享受…)

(6)指导朗读,读出嘲讽的语气。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说说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状况。

(3)为什么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4)蝈蝈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后,决定向蚂蚁学习,第二年夏天到了,它们会怎么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上台演一演

5、练习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总结全课。

三、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想一想怎么演这个小故事

过渡:

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呢?

请同学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结合插图观察蚂蚁的劳动情景。

请同学表演蚂蚁搬粮食的场面。

过渡:

蚂蚁在大热的天如此勤劳,可是蝈蝈却和他们不一样,它们在干些什么?

过渡:

夏天蚂蚁辛勤劳动,蝈蝈只知道享受,冬天到了,它们的情况怎样了?

(渗透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1、用下列字口头组词

粮()() 由()( )  呼( )( )

汗( )( ) 冷()()过()()

2回忆对课文中蚂蚁和蝈蝈的认识。

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写话。

3、出示: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两句中“他们”分别指谁?

4、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a下课了,同学们――――――――――――――。

b大扫除时,――――――――――――――――。

c植树时――――――――――――――――――。

学生练习说,教师指导

5、回望课文指导背诵

品味课文选择一个片段表演

1、每小组自选喜欢的一片段演一演,小组讨论练习表演,教师指导。

2、推荐优秀组表演,师生共评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听写本课的词语。

汗水洞里唱歌自由自在过冬寒冷粮食又冷又饿

2、照样子写词语,在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再写下来。

又(冷)又(饿)又()又()又()又()

又()又()又()又()又()又()

又()又()--------

3、仿照第一节说一个活动场面,试着写下来。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利用对比这一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加深文本的教育意义。

通过想象还能充实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案设计时间2011年4月11日上课时间11年6月3-6日

课题

21古诗两首

总112-114课时

三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本课3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备注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指导

1、板书:

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

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

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

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

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

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

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

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3、按笔顺描红。

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

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

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利用对比这一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加深文本的教育意义。

通过想象还能充实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案设计时间2011年4月11日上课时间11年6月7-9日

课题

练习七

总115-118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训练学生学会做客,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本课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

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难点

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

备注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问:

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点?

3、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

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4、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5、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

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

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

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3、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4、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5、齐读成语。

6、出示图:

图上画了什么?

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7、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生互相交流。

9、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先让学生看文字画,写字。

接着,要将文字画改画成彩色风景画。

最后通过介绍自己的画,让学生把有关生字组合成词、连词成句,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言语生成过程。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

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

日问:

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

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1)生练习书写“日”,体会所写的笔顺规则。

(2)以此规则类推到“四、田”上,请学生板书这两个字的笔顺。

(3)其他学生仿照练习。

(4)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井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应指导学生起笔、运笔、收笔,先描红,应让学生与范字作个比较,再仿影、临写,努力把字写正确、规范、端正。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

问:

图上画了什么?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

见到主人该怎样说?

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

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取最好的组合。

引导学生一幅一副的看图,弄清图意,再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弄清在做客时应当怎样做,再怎样说,然后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看文字画,练习写字。

2、读读背背。

并选一个词练习说话。

3、背诵古诗并默写出来。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利用对比这一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加深文本的教育意义。

通过想象还能充实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