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084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

________

(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

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________

(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

                     

B.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答案】

(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

(3)一点儿

(4)B

【解析】【分析】

(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

(3)一点儿

(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主要考查对朗读时重音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

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小河两岸是成行(①)的垂柳。

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

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②)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③)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给文中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

①A.háng     B.xíng________    ②A.未    B.末________

③A.座座    B.坐坐________

(2)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

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多。

(   )

A. 乡间,是树的天地。

果树

B. 乡间,是树的天地。

小院

C.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

果树

(3)根据短文选择搭配。

A.果树    B.垂柳    C.梧桐树    D.松树和柏树

山坡上________          公路两旁________

小河两岸________         农家小院________

(4)文中的比喻句是(  )

A. 文段的第一句话                      

B. 文段的第三句话                      

C. 文段的最后一句话

【答案】

(1)A;B;A

(2)A

(3)D;C;B;A

(4)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A、B、A;

(2)A;(3)D、C、B、A;(4)B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带刺的朋友(节选)

宗介华

   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

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

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

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

呀,这不是小刺猬吗?

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嗡”的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

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

没有吃的,小家伙还不饿?

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找到了它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

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儿去呢?

安个家多不容易呀。

望着它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

猛地,手指尖触到鼓囊囊的衣兜。

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

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

(有删改)

(1)摘抄文中ABB式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

(2)用横线画出描写刺猬一家的语句:

________。

读一读,你读出了________的刺猬父母。

(3)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我”知道了刺猬匆忙觅食的真相以及“我”把它吓到的心理。

【答案】

(1)白乎乎、绿茸茸、一撮撮、鼓囊囊

写话:

他从叔叔的果园里回来时,鼓囊囊的书包里装满了苹果。

(2)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

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

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

;爱孩子又勇敢

(3)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嗡”的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ABB式结构的词语,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白乎乎、绿茸茸、一撮撮、鼓囊囊;写话:

他从叔叔的果园里回来时,鼓囊囊的书包里装满了苹果。

(2)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

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

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爱孩子又勇敢

(3)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嗡”的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1)照样子,写词语。

①跑来跑去、________、________

②吱吱嘎嘎、________、________

(2)手推车感到“费力”的原因是(   )

A. 它不愿再为农夫服务了。

                   B. 它慢慢变老了,骨头吱嘎吱嘎地响。

(3)在片段中用横线画出表示“真舒服”和“那一定会很好”的部分,认真思考,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的原因是相同的。

B.两者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C.两者的原因有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

【答案】

(1)飞来飞去;一模一样;轻轻松松;开开心心

(2)B

(3)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跑来跑去”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吱吱嘎嘎”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飞来飞去、一模一样、轻轻松松、开开心心

(2)B

(3)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B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课外阅读。

放青蛙

   星期五下午,小丽、小刚和小文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老爷爷在路边卖青蛙,盆里只剩一只青蛙了。

小刚想:

“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我们得保护它。

”于是,他掏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这只青蛙,对伙伴们说:

“我们到郊外把它放了吧。

   他们来到郊外的池塘边,小刚在池塘边蹲下,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青蛙说:

“小青蛙,去找你的伙伴吧,去找你的家吧!

”小青蛙一下子就蹦进了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只青蛙在碧绿的荷叶上欢快地唱着,好像在说:

“谢谢你们,小朋友,你们放了我的伙伴,我们会把庄稼保护得更好。

(1)请联系课文内容,选出和下面的意思相符的词语。

A.依依不舍    B.欢快    C.小心翼翼    D.有益

①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________

②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

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小刚_______的句子。

(   )

A. 动作                                       B. 心理活动                                       C. 语言

(3)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  )。

A. 要保护伙伴        

B. 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C. 放了青蛙的伙伴,青蛙会把庄稼保护得更好。

【答案】

(1)C;A

(2)B

(3)B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选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C、A;

(2)B;(3)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课外阅读。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①)上的绿宝石。

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

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②)刀木”。

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

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

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

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③)起来。

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

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

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

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

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④)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⑤)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给文中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A.guān   B.guàn________  ②A.āi   B.ái________

③A.bēi   B.bèi________      ④A.yuè  B.lè________

⑤A.zhǒng  B.zhòng________

(2)全文是先_______再_______,后_______的构篇方式。

(   )

A. 总;分;总                               B. 分;总;分                               C. 总;分;分

(3)黑心树最主要的特点是(   )(多选)

A. 全身都是黑的。

B. 树干的中心是乌黑的。

C. 主干锯了会再长二、三枝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

(4)下列不属于轻木特点的是(   )

A. 生长迅速                            

B. 高大挺拔的特点                            

C. 四季长绿高大

【答案】

(1)A;B;A;A;A

(2)A

(3)B,C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A、B、A、A、A;

(2)A;(3)B、C;(4)C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课内阅读。

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可以看出庭院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这段中的_______具体写出了庭院的这个特点。

(   )

A. 第1句话;树多;第2、3两句

B. 第1句话;树多;只有第2句

C. 第2句话;院子多;第3、4两句

(2)文中的划线句子是个_______,把_______比作了_______。

(  )

A. 比喻;凤凰树的枝叶、红云        

B. 比喻;凤凰树的花、一片片红云        

C. 比喻;小城、红云

(3)“开得那么热闹”中的“热闹”,意思是凤凰花(   )(多选)

A. 竞相开放                          

B. 开得娇艳而繁茂                          

C. 开花时发出了声响

(4)“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几个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

(  )

A. 数量多                         

B. 颜色绿                         

C. 树冠大                         

D. 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

【答案】

(1)B

(2)B

(3)A,B

(4)A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对段落中心句的考查,中心句在段落中往往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本段则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

本段中描写滨海小城树木有各种各样的树木。

第一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概括叙述小城庭院里树多的特点。

段落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叙述。

 

(2)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本句话写的是凤凰树的花开的繁盛,红色的凤凰树花像一片片白云把小城笼罩住了,这是一个比喻句,将凤凰树花比作一片片白云。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辨析。

结合上下文,凤凰树的花开的那么热闹,既点出了花的繁茂,又写出花争相开放,一片生机盎然。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撑开的绿绒大伞” 写出了榕树的颜色:

绿绒,也就是绿色,大伞既点出了树冠的形状向伞,也写出了树冠之大。

故答案为:

(1)B;

(2)B;(3)A、B;(4)A

【点评】

(1)段落中心句的一般都在句首,往往起到概括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本题中有明显的本体与喻体。

(3)本题要理解其中的词义,结合上下文,便可对选项作出排除。

(4)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分析,抓住其中一些关键词便可对选项作出排除。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园春(节选)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脸迎人,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

   冬眠(mián)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mǎn)黄金,紫云英染得满(mǎn)地嫣(yān)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wān)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yīng)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yùn)育着梦想和希望。

(有删改)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遍________(piàn biàn)野    铺________(pù pū)满

尽________(jìn jǐn)情      嫩________(lùn nèn)绿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概括写故乡的三月景色美的句子。

(3)下列哪些景物在选文中被描写过?

(   )

A. 好梦初醒的草木                     B. 初熟的少女                     C. 紫云英                     D. 油菜花                     E. 黄金

【答案】

(1)biàn;pū;jìn;nèn

(2)故乡的三月。

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3)A,C,D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iàn、pū、jìn、nèn

(2)故乡的三月。

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3)ACD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 新华网)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   )

A. 200亿                                 

B. 300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