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125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业1

一、选择题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②巩固了中国人民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果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④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中国高度重视全体民众的此项人权并为之而奋斗,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改革开放以后                       D.《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原则

5、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

“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7、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各项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主题有联系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0、邓小平曾说,“毛泽东同志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

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

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

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下列我党的历史文献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1、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

“治国就是治吏。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

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C.提倡礼仪廉耻,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D.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12、1949年至今,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3、右图所反映的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制定的具有代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A.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B.以人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

C.有利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D.属于具有中国国情的多党制

15、201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8周年,中共中央曾经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二、非选择题

16、(12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

“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开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

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

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

政权即为“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有能的人组成的政府掌握。

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才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

又根据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国措施,保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

材料二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

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及性质。

(4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

(5分)

17、法制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

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

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

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

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6分)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

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

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

……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

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2)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6分)

[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

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

“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

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

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3)结合中共八大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8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

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

繁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总结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19、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情况?

它对政治建设有何危害?

材料三 社会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

前者侧重于“治民”(即社会治理),后者侧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

20多年中国改革实际上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

                   ——燕继荣《中国的改革:

另一种民主化经验》

(3)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怎样体现“治政”的?

 

参考答案

1、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完成。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的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果,而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成果。

2、 【解析】A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获得了解放,同时要求扫盲和接受教育是尊重了人的基本权利,故答案为A项。

3、B

4、A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5、B

6、B

7、C

8、A 

9、D

【解析】考点:

政协的职能。

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

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

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0、D

11、B

12、A

13、A

14、C

15、A

16、【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及性质,性质一问较容易,凡是资产阶级制定的宪法,性质必定是资产阶级宪法。

思想特点可从材料一归纳出来。

第2问回答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可从材料二来回答,材料中可归纳出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根据最后的“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可以概括出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结合这一特点。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这一特点需要引起注意,容易忽视。

第3问考查了1954年宪法的背景等知识点和历史作用,可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

(1)特点:

国家大权分为五种形式;权能分开;分阶段完成。

(3分)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分)

(2)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3分)

(3)客观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

(3分)历史作用:

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

(2分)

17、【解析】本题通过古代罗马、近代中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情况,论证法制建设对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1)归纳材料关键信息:

“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

”“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

”“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从促进经济发展和近代西方国家立法建设两个方面回答。

(2)归纳材料关键信息: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

”——通过法律调整国家间的关系。

“故今日之计,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

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既受到西方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也于清政府“不能与与国争存”的统治危机有关。

(3)中共八大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文革中遭到破坏。

文革留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据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加强中国法制建设。

依据教材内容归纳。

【答案】

(1)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提供了上层建筑(或“法律依据”);(2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或“近代经济”)发展;(2分)为资本主义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2分)

(2)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

全面借鉴外国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3分)

近代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传入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统治的危机(3分)

(3)改革开放前,八大的法制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

(1分)“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2分)

改革开放后,八大的法制思想得到贯彻。

(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分)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分)

18、

(1)原则:

平等、团结、互助。

目的:

实现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贯彻。

19、

(1)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或通过《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普及基层民主选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