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135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docx

必修二化学复习要点1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复习要点

第一节原子结构

1.质子、中子、电子三者在数量、质量和电性上的相互关系

(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3)

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4)在原子中: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核外电予排布的一般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第一层时最多2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里。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内容: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核外电子排布,二是原子半径,三是元素主要化合价。

2.几种关系量

(1)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2)|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对非金属而言,金属无负化合价)

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

①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②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

③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④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

①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

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强弱④置换反应

注意:

金属性的强弱不等于还原性的强弱,同理非金属性的强弱不等于氧化性的强弱。

例如I-有较强的还原性而不是金属性;Ag+有氧化性而不是非金属性。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由电子层数决定,7个横行为7个周期。

短周期指1、2、3三个周期;长周期有4、5、6三个周期;第7周期未排满,称作不完全周期。

(2)族:

18个纵行,共16个族:

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

2.由序数确定位置的方法

由给定的原子序数与就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推出所在周期与族。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4.微粒半径的大小:

a.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阴、阳离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c.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d.同电子层结构的各种微粒,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5.核素与同位素

同位素的特征:

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第四节化学键

1.离子键

(1)定义: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成键条件:

a.IA、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

b.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0H—、SO42-等)。

2.共价键

(1)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2)形成元素:

非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3)非极性共价键与极性共价键

(3)常见的电子式书写:

①N2NH3CO2H2O2H2O

②NaClMgCl2NaOHNa2O2NH4Cl

③CaCl2形成过程:

HCl形成过程:

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

1.根据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大小

2.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3.吸热和放热与化学键的关系以及中和热的定义和会判断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EAEB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2、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反应物生成物

化学反应=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

(吸收总能量E1)(放出总能量E2)

当E1>E2反应吸收能量

当E1<E2反应放出能量

3、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5、原电池

(1)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电极名称:

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负极

电子流出,电流流入

较不活泼金属———发生还原反应—————正极

电子流入,电流流出

(3)电极反应式(如铜-锌原电池)

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4)总反应式(两个电极反应之和)

Zn+2H+=Zn2++H2↑

Zn+H2SO4(稀)=ZnSO4+H2↑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5)原电池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6)原电池形成条件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

其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正极一般不参与电极反应,只起导电作用)。

②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参与反应)

③形成闭合电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

各种电池

②加快反应速率:

例如,实验室制H2时,由于锌太纯,反应一般较慢,可加入少量CuSO4以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

钢铁中含有碳,可与Fe组成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钢铁遭到腐蚀

钢铁的析氢腐蚀: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e-=H2↑

钢铁的吸氧腐蚀:

负极:

2Fe–4e-=2Fe2+

正极:

2H2O+O2+4e-=4OH-

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之一:

在钢铁的表面焊接比Fe更活泼的金属(如Zn),组成原电池后,使Fe成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得到保护。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v=△C/t单位:

mol•L-1•S-1或mol•L-1•min-1

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决定作用):

反应物的性质

(2)外因(外界条件)

①温度: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②催化剂:

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③浓度: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④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一般可以减小气体的体积,从而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此,也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⑤其它条件:

如光、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反应物的状态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1、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1)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等、动、定、变。

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

v(正)=v(逆)(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

质)。

动:

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还在不断进

行,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

定:

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是化

学平衡状态的外观特征)。

变:

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则原平衡可能

被破坏,各组分的浓度就会随之发生变

化,在新的一定条件下又会建立新的平

衡状态。

2、任何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罢了。

3、在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4、有些反应的可逆性很小,

如Ag++Cl-=AgCl↓

一般可视为不可逆反应。

5、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

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意义:

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符合或接近人们的期望。

提高有利于人类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效率和转化率;降低有害于人类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或隔离会引发反应的物质;控制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反应,如定向爆破、火箭发射等。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

一: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物的定义:

定义:

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但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及其盐、等看作无机物。

2.成键特点:

在有机物中,碳原子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也可以相互成键;碳原子间可以形成碳碳单键、双键、三键等;有机物可以形成链状分子,也可以形成环状分子。

3.重要概念

1.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2.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体。

3.官能团的概念:

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几种常见的官能团名称和符号

名称

卤素原子

羟基

硝基

醛基

羧基

符号

-X

-OH

-NO2

-CHO

-COOH

二、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卤代、硝化、酯化、水解)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化学式(分子式):

CH4

电子式:

结构式:

2.甲烷的空间结构:

试验证明: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

3、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存在:

沼气、坑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4.甲烷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

甲烷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氧化反应(燃烧):

现象:

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与纯卤素的取代反应(分步且连锁进行的)

CH4+Cl2CH3Cl+HCl

光照

(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氯仿)

(四氯甲烷)(四氯化碳)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共得到五种产物。

3.分解反应:

5、烷烃的化学性质(与CH4相似)

①氧化反应(指与氧气反应)

均不能使KMnO4褪色,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②与纯卤素的取代反应

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产物更复杂。

6、烷烃的命名——习惯命名法

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的数目来命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如:

十一烷、十七烷等。

石油液化气就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气,打火机里的液体主要是丁烷。

(2)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用:

正、异、新来区别。

如: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1.乙烯分子的结构

分子式:

C2H4

结构简式:

CH2=CH2

结构式:

2、乙烯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

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容易断裂。

所以,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火焰明亮有黑烟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将乙烯通入溴水中:

现象:

黄色(或橙色)褪去

3、加聚反应

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物理性质:

一种无色、有毒、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的液体,比水轻。

2.苯分子结构

分子式:

C6H6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a、平面结构;

b、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3.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

火焰明亮有浓烟。

(2)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1)溴代反应【与溴(纯)】

(2)硝化反应

苯的一氯代物种类?

苯的邻二氯代物种类?

研究发现:

苯的一氯代物:

一种苯的邻二氯代物:

一种

3、加成反应

注意:

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但能萃取溴而使水层褪色)。

2.易取代,难加成。

总结苯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1、难氧化(但可燃);

四、烃的衍生物

乙醇

1、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

颜色:

无色透明

气味:

特殊香味

状态:

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溶解性: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4.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H6O

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结构式:

2、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如Na、K、Mg、Al等)

现象:

沉在底部;有气泡;反应不如水剧烈。

C2H5OH+3O22CO2+3H2O

(2)氧化反应

点燃

①燃烧

现象:

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热。

②催化氧化

乙醇在加热和催化剂(Cu或Ag)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其实质是“去氢”:

脱去与羟基上的氢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生成乙醛。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重铬酸钾等氧化为乙酸。

(3)酯化反应

⑷、乙醇的脱水反应

乙醇分子内的羟基与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结果是生成不饱和的碳碳双键。

此反应是消去反应。

乙醚

取代反应

小结:

根据乙醇的化学性质标出各化学性质断键的位置:

1、与金属钠的反应①2、催化氧化①④

3、燃烧①②③④⑤4、酯化反应①5、脱水反应②③或①②

乙醇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羟基决定的。

乙酸

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

1、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分子式是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或CH3COOH

甲基羧基—官能团

物理性质:

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

熔点:

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2、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酸的通性)

•使石蕊试液变红

•与金属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2)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的实质: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小结:

 

乙酸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决定的。

五、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自然界的中,少数不活泼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金和铂等),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一)冶炼金属的方法

1、热分解法(适合一些不活泼金属)

2HgO===2Hg+O2↑

2Ag2O===4Ag+O2↑

2、电解法(适合一些非常活泼金属)

2Al2O3(熔融)工=电解冰晶石==4Al+3O2↑

MgCl2(熔融)==电解=Mg+Cl2↑

3、热还原法(适合大部分金属)

CuO+H2===Cu+H2OFe2O3+3CO===2Fe+3CO2↑

归纳: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提取法

(二)铝热反应

Fe2O3+2Al=高温==2Fe+Al2O33MnO2+4Al==高温=3Mn+2Al2O3

Cr2O3+2Al=高温==2Cr+Al2O33Co3O4+8Al==高温=9Co+4Al2O3

铝热反应的应用

铝热反应的原理可以应用在生产上,如用于焊接钢轨等。

在冶金工业上也常用这一反应原理,使铝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冶炼钒、铬、锰等

(三)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回收金属的意义:

(1)节约矿物资源;

(2)节约能源;(3)减少环境污染。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淡化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2、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2KI+H2O2+H2SO4=I2+2H2O+K2SO4现象:

淀粉溶液变蓝

3、海水中溴的提取

浓缩海水通Cl2溴单质通空气、水蒸气,SO2吸收氢溴酸通氯气溴单质

2NaBr+Cl2=Br2+2NaCl

2H2O+Br2+SO2=H2SO4+2HBr富集Br元素

2HBr+Cl2=Br2+2HCl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

无机物:

Si、Al、Ca、Fe

煤渣

C元素为主境

有机物

H、N、S、O

等元素—少量染COxNOxSO2

等烟尘

(2)煤的干馏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煤的焦化)

煤干馏的主要产物:

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煤焦油、焦炭

(3)煤的气化在一定条件下把煤及其干馏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CO、H2)。

(4)煤的液化

①煤的直接液化:

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②煤的间接液化:

先将煤转化为CO和H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CO+2H2CH3OH

甲醇常温下为液体,可以燃烧,还可代替汽油作内燃的燃料。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可以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①石油的成分:

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按元素来看:

碳、氢含量为97%--98%

按物质来看: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②石油炼制:

a、石油的分馏b、石油的催化裂化c、石油裂解(深度裂化)d、石油催化重整

(3)生产合成材料①聚乙烯的生成(加聚反应)

 

②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特征

③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

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

④缩合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单体间(小分子)相互反应而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等分子)的反应。

酚醛树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