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463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质量评估.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质量评估

第七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宣告在外交上突出体现为(  )

A.结束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和平外交的既定方针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因此“站起来”在外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立自主”。

答案:

B

2.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

故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C.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方针

D.通过与美国接触来抵御苏联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冷战”,美国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因此中国实行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方针,A项正确。

答案:

A

3.“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包含两层含义:

对外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内建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该政策的意义主要是(  )

A.为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奠定了基础

B.迎来了新中国初期对外交往的高潮

C.有利于与苏联等民主国家的友好交往

D.有利于提高外交官员的整体素质

解析:

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因此“另起炉灶”方针的确定有利于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

答案为A项。

答案:

A

4.(2015·江西临川一中高一月考)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共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

答案:

C

5.(2015·黄冈中学高一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  )

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和主权

C.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

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解析:

A项体现的是“另起炉灶”外交方针,错误。

B项体现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错误。

C项为外部因素,与设问不符。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不仅表明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5·南昌高一期末)下表反映的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比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个)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的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贯彻

解析: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当时有零星国家与中国建交,B项说法错误,排除;据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可排除C、D两项,答案为A项。

答案:

A

7.(2015·日照高一期末)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解析:

本题考查外交政策而不是方针,首先排除C、D两项;结合“和平”“周边”两个关键信息可知,此时中国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开展和平外交关系,没有涉及结盟问题,排除B项,答案为A项。

答案:

A

8.(2015·豫南九校高一联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规定了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相应价值取向和标尺。

下面不属于这些“价值取向和标尺”的是(  )

A.以和平为最高目标B.以平等为基本准则

C.以互利为基本要求D.以结盟为主要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

和平、平等、互利都是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观。

建国初期,中国虽与苏联结盟,但那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

故选D项。

答案:

D

9.为了将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扼杀在襁褓之中,美国作出了从朝鲜、中国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威胁新中国南北方边陲的安全。

为打破美国这一战略部署,我国政府作出的努力主要有(  )

A.抗美援朝 参加日内瓦会议

B.加紧进攻台湾 参加万隆会议

C.中苏建交 缓和两岸关系

D.抗美援朝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

中国打破美国在朝鲜的战略部署是通过抗美援朝实现的,打破在印度支那方面的战略部署是通过参加日内瓦会议实现的;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缓和;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10.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主张,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成功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解析: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很好地团结了与会各国,粉碎了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的企图,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香港、澳门不属于“国家”,排除B项。

答案:

C

11.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决定由大会组成七人特别委员会,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在未作出决议以前仍允许“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

这一决定得到根本改观的标志性事件为(  )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答案为D项。

答案:

D

12.1970年,美国总统发表外交政策咨文说: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话说明美国(  )

A.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

B.谋求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C.准备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

D.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反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并认为中国谋求亚洲霸权,同时准备放弃对华高压政策,承认中国合法国家利益,这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A项观点片面。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答案:

D

13.(2015·北京东城区高一模拟)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局面,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

这主要是指中国(  )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的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解析:

本题的限定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

A、D两项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排除;C项没有体现“打赢”的特点。

答案选B项。

答案:

B

14.(2015·南昌二中高一月考)一位学者认为: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解析: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西方国家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些为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答案为A项。

答案:

A

15.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毛泽东火热的手》。

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以对付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A、B、C三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16.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这里宣读的公告是(  )

A.1971年基辛格访华的公告

B.1971年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的公告

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解析:

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尼克松”“最出人意料”。

1971年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17.(2015·南京高一模拟)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

C.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了台湾问题的解决

解析:

材料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改善关系以对抗苏联,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A、C、D三项说法正确。

二战后,日本一直追随美国反对新中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B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18.(2015·深圳中学高一单元检测)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解析:

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反映了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答案:

C

19.(2015·山西大学附中高一月考)1978年12月15日下午,距离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只有18个小时了,美国使节伍德科克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

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这位美国使节指出:

“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

”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  )

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中国外交的反霸原则

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

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

解析:

由材料信息“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可以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

C

20.(2015·枣庄一中高一月考)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分别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的资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的有关材料

解析: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项错误;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中美建交于1979年,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21.(2015·辛集中学高一月考)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解析:

世界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确立,A项错误;建交不等于结盟,C项错误;回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此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并不稳定,D项错误。

回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是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反映和产物。

答案:

B

22.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④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应从新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来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都是内在一致性的表现。

答案为A项。

答案:

A

23.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加强了与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

A.俄罗斯与中亚B.日本与东北亚

C.新加坡与东盟D.印度与东南亚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及中亚四国,故选A项。

答案:

A

24.(2015·江西新余一中高一期中考试)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

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

“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

以上二材料最能说明(  )

A.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C.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D.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解析:

从材料中的文字及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答案:

D

25.(2015·浙江效实中学高一检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D.执行共同外交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9分,共计50分)

26.(2015·河北衡水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摘编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

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年—)。

——袁明《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

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2008年)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4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赞赏”和“敌对”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4分)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

结合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

(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3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容易回答。

(2)问需根据时间进行判断,赞赏阶段从时间上看处于抗战时期,结合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敌对阶段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结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策回答。

第(3)问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第(4)问可以从综合国力、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等角度回答。

答案: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

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

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4分)

(2)赞赏: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敌对:

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分)

(3)“中国形象”:

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分)说明:

倡导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若回答裁军、人权、维和等也可)。

(2分)

(4)综合国力;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等。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建设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寻找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的同时,中国告别了20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6分)

解析:

(1)问依据材料概括回答即可;第

(2)问结合中苏改革的历史事实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政治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答出具体政治制度亦可);经济(或物质)基础: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科技(或技术)基础:

在尖端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6分)

(2)中国:

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苏联: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最终直接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

(4分)

(3)外交:

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答出参加维和行动等也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若答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也可);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关系。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举办的“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图片展”的第一部分的三幅图片及其解说词。

图片

解说词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印度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材料二

(1)如果材料一中的图片展推出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为核心的第二部分内容的话,你认为应该选取哪些图片?

请仿照材料一中解说词的格式为你选择的图片写出相应的解说词(要求答出三幅图片的名称并做解说)。

(9分)

(2)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最高峰出现在哪个时期?

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该时期出现高峰的主要事件。

(5分)

(3)新时期我国在外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这些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5分)

解析:

(1)问,首先揣摩图片与解说词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两个限定信息为基点进行回答。

解说词中一定要体现“第一个””首次”等关键词。

(2)问,首先观察曲线图的变化,找出最高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要抓住“新”来思考和回答。

要注意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因此不属于“新举措”;“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

名称

解说词

1949年10月3日,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3分)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3分)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3分)

(2)20世纪70年代初。

(1分)主要事件: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世界众多国家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分)

(3)新举措: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以联合国为平台开展多边外交等。

(3分)现实意义:

推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我国国内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世界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言之成理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