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680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docx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

全网发布:

2012-10-1422:

41 发表者:

许小桦 4881人已访问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

▲电针

(一)取穴

主穴:

夹脊颈2~7。

配穴:

养老、天柱、大椎、肾俞、大肠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秩边。

(二)治法

主穴,根据增生部位,选择相应夹脊穴。

配穴,每次取4~5穴。

主穴以2寸毫针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配穴进针得气。

平补平泻1分钟,然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连续波,频率120~250次/分,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一般在1~1.5毫安。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68例,部分配合中、西药物,总有效率为93.3~96.4%。

 养老穴Yǎnglǎo(SI6)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解剖〗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疾病〗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冲穴、足三里穴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阳经郄穴。

  养老穴  手太阳郄穴。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化为纯阳之气。

 〖名解〗

  1)养老。

养,生养、养护也。

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

  2)手太阳郄穴。

郄,孔隙也。

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头颈的天部。

  〖功能作用〗充养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天柱穴

 天柱穴找法:

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

天柱穴的主治病征为:

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

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重要首选穴之一。

 

大椎穴Dàzhuī(DU14)

取穴方法: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

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侧支。

〖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大椎穴 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别名〗百劳穴,上杼穴。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名解〗

 

(1)大椎。

大,多也。

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

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

百,数量词,多之意。

劳,劳作也。

百劳名意指穴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

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

上,上行也。

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

上杼名意指穴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

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大杼Dazhu(BL11)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

皮肤由第七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侧支分布。

皮下筋膜致密,由脂肪及纤维束组成。

纤维束连于斜方肌表面的背深筋膜与皮肤。

副神经在斜方肌前缘中下1/3连接处深进该肌下面,与第三、四颈神经的分支形成神经丛,支配该肌。

针经上列结构深进,可进第一肋间隙,或经横突间肌及其韧带,如盲目进针,经胸筋膜,穿胸膜腔至肺,极易造成气胸。

【特异性】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

【功用】强筋骨,清邪热。

【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癫痫; 

      3.运动系统疾病:

颈椎病,腰背肌痉挛,膝关节骨质增生;

      4.其它:

咽炎,感冒,骨结核。

【刺灸法】

  刺法:

向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

  灸法: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天宗Tianzong(SI11)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法】正坐或俯伏位,1.在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

2.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与臑俞、肩贞成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功用】舒筋活络,理气消肿。

  

【主治病症】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乳腺炎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井Jianjing(GB21)

  【标准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

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

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特异性】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功用】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主治病症】

    1.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

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

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肺尖造成气胸。

   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肾俞穴 Shènshù(BL23)

〖穴位取穴法〗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疾病〗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附注〗(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该穴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别名〗高盖。

  〖穴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1)肾俞。

肾,2肾脏也。

俞,3输也。

肾俞名 4意指 5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高盖。

高,天部也,气也。

盖,护盖也。

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大肠俞穴Dàchángshù(BL25)

取穴方法:

寻找此穴道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大肠俞穴位于人体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左右旁开1.5寸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腰痛、腹泻、便秘、髋关节疼痛等。

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疾病〗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大肠背俞穴。

〖穴义〗大肠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大肠,大肠腑也。

俞,输也。

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大肠腑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曲池穴Qūchí(LI11)

寻找方法: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缘凹陷处。

主治症状:

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取穴方法〗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人体穴位配伍〗配血海穴,足三里穴治瘾疹;配手三里穴治上肢不遂;配太冲穴、大椎穴治高血压。

〖刺灸法〗直刺1~1.5寸。

〖附注〗(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

据报道,在犬阑尾壁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曲池穴 合穴,属土。

〖别名〗鬼臣穴,洪池穴,阳泽穴。

〖穴义〗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名解〗

(1)曲池。

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

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

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2)鬼臣。

鬼臣,风止也。

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无风的横向运动。

大肠经属金,金气为神为君,其所克的风为鬼为臣,且本穴物质由手三里穴传来,在本穴聚集而无风木的横向运动,风为死鬼,故名鬼臣。

(3)洪池。

洪,盛大也。

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

洪池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名包含大量水湿。

(4)阳泽。

阳,气也,指本穴物质为气态物。

泽,聚水的洼池。

阳泽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富含水湿的天部气态物。

(5)大肠经合穴。

合,汇合、聚合也。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在本穴处是聚集之状,为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穴,故为大肠经合穴。

 (6)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之上部的雾露之气,受脾部之热而气散于天,有土的不动之义和对金气的长养之性,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水湿雾露,性温热,气血场围巨大。

〖运行规律〗水湿雾露吸热蒸发上炎天部。

〖功能作用〗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外关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尺骨与桡骨之间,深部有小指伸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布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骨间后动、静脉;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

  【主治】

  ①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②热病。

  ③胁肋痛,上肢痹痛。

  ④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高热、神经性耳聋、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等。

配太阳、率谷主治偏头痛;配足临泣治疗耳聋、目痛、颊肿、项强、肩痛;配后溪主治落枕;配阳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备注】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寻找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关相对。

(或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病征:

外关穴的主治病征为:

手脚麻痹、肘部酸痛、手臂疼痛、偏头痛、落枕、肋间神经痛等。

该穴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

 

  合谷穴  Hégǔ(LI4)

〖取穴方法〗人体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5~l寸。

〖附注〗(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

(2)《神应经》:

孕妇不宜针。

别名:

虎口。

  〖别名〗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穴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名解〗

 

(1)合谷。

合,汇也,聚也。

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

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

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

口,出入之所也。

虎口名意指穴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

容,容纳、包容也。

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

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

合,汇也,聚也。

骨,水也。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

含,包含、容纳也。

口,脾胃之属也。

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

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围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穴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阳陵泉yanlingquan(GB34)

【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图)

  【取法】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

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

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之筋会。

  【功用】舒肝利胆,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

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

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它:

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

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秩边Zhibian(BL54)

【取法】俯卧位,胞肓直下,在骶管裂孔旁开3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

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形成的臀上皮神经分布。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臀肌浅膜,经臀大肌直刺梨状肌或其下方的结构。

梨状肌起于骶前孔外侧,经坐骨大孔,在臀大肌深面,向外止于股骨大转子。

该肌将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下孔,为支配和营养臀部和下肢主要神经、血管出入部位。

在梨状肌下孔,穿经该孔的结构由外向依次有:

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功用】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

急性腰扭伤,梨状肌损伤综合症,下肢瘫痪;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膀胱炎,生殖器疾病; 

  4.其它:

痔疮,脱肛。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1.5~3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用以治疗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 

   2.斜刺2.5~4寸,针尖向前阴方向呈80度角,针感向少腹及前阴方向放散,治疗前阴及少腹疾病; 

   3.斜刺1.5~2寸,针尖向肛门方向呈70度角,针感向肛门方向放散,以治疗痔疮,脱肛。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7~9壮,艾条灸10~20分钟。

 

             落枕穴

〖取穴方法〗 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疾病〗 落枕、手臂痛、胃痛。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第二掌骨间背侧肌和第二骨间掌侧肌。

分布有桡神经浅支。

寻找方法:

落枕穴在手背上。

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

主治症状:

落枕穴的主治症状为:

此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完骨穴

完骨穴找法:

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

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穴。

主治病征:

 完骨穴的主治病征为:

失眠、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部酸痛等。

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