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743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docx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合编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抽象雕塑》教案

  《抽象雕塑》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教学后记:

  《抽象雕塑》教案

(二)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但在造型过程中也包含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所以我把这课定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对“抽象”有一定认识后,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

  学生分析:

  本次研讨课是在外校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不是很了解。

根据本套实验教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了不少制作方法,比如橡皮泥的各种揉捏技巧、卡纸的插接方法等,但对一些KT板、铁丝、电话线和泡沫等平时少用的材料不一定了解他们的特性。

通过课前的了解,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的,所以制作类的美术课最常用的材料就是橡皮泥,因为只有橡皮泥最好准备。

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范例、课件、各种抽象雕塑的图片资料、工具篮(剪刀、刻刀、双面胶)、其它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和垃圾桶

  学具——各种线材(铁丝、废旧电线、竹签、吸管等)、板材(废旧纸板、扑克、圆卡、卡纸、KT板等)、块材(橡皮泥、泡沫、石头、纸盒等)

  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独自或合作完成雕塑设计制作;预计作业过程需要20分钟,当场完成70%。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雕塑》。

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

老师这有两幅作品(出示两张雕塑的图片:

《秦始皇兵马俑》和《思》),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留下时间更深入地了解抽象雕塑。

对比方式,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认识了具象和抽象。

  生:

第一张是非常真实地雕刻出秦始皇兵马俑的样子,眼睛、鼻子、嘴都很像;第二张作品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东西。

  (由于对比明显,所以点一位同学回答就基本上道出了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师:

对,第一张再现了自然界的具体形象,我们把这种具象。

而第二张没有再现,而是偏离或者完全抛弃了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

  (把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小结概括,就很容易地解决了什么是抽象的问题。

  师:

的确,这幅作品是作者与他的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捏挤出来的。

后来通过打磨上色,发现有点像一位少女低头沉思的样子,所以就取名为《思》。

同学们,看来抽象雕塑作品是可以先有型再——(生:

取名。

)对,或者说先有型,再有意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一吧!

  (通过对《思》这幅作品创作过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抽象雕塑不一定要有主题才能创作,可以先摆弄,然后根据造型来想象取题,甚至是无题。

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创作实践的一种指导。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两张雕塑作品,进一步了解抽象雕塑的独特魅力。

  1、出示《母亲河》的图片。

师:

下面再来欣赏一幅作品,它会给带什么样的艺术感受?

或者说,你认为这幅作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生1:

有点像火,一种燃烧的感觉。

师:

嗯,红红的,像火,像在燃烧。

  生2:

像一个“6”字。

师:

的确有点像。

  生3:

有种飘舞的感觉——师:

你发现像飘带一样向上飘舞,是吗?

很好!

  2、师小结:

同学们,看来,一幅抽象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我想,这可能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二吧。

我们来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主题:

《母亲河》!

两条舞动的飘带,又是两条流动的血脉,象征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同时,它还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永远飘舞在中华大地上。

  (老师边分析解述边在黑板上画出《母亲河》雕塑作品的结构线条,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第二幅抽象雕塑作品。

师: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教材上的作品——《腾飞》。

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腾飞”这个主题的?

作者运用了哪些造型要素?

  生1:

有点象鹰的两个翅膀!

  生2:

两旁的线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

  师:

远看一个“V”字型,近看像雄鹰展翅。

方形的板块给人稳重、坚实之感,流畅的曲线给人向上升腾之意,中间点缀着一些小圆点,起到装饰作用,平添了几份活跃、跳动之感。

用绘画的语言来说,他把点、线、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腾飞之感。

  4、欣赏了解同一个主题,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创作,启发思维。

  师:

同学们,同样是“腾飞”的主题,不同的作者会运用不同的形体符号和组合方式来表现。

大家看——我想,这应该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三吧!

  5、了解归纳艺术创作时所要运用的造型要素。

  师:

这就是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有时不是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线、形、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美术作品。

  (用课件突出:

线、形、色彩)

  师:

也就是说,我们可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经过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一件件抽象的雕塑。

  (用课件突出:

线材、板材、块材,老师边说边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泡沫、废旧电线、衣架杆、一次性纸杯、海绵垫等,让学生马上明白这节课上所要利用的各种造型要素,同时也更加感性地认识各种材料所属类。

  5、老师引导学生分类欣赏,加深了解各种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

师:

老师这有几组雕塑作品,大家看看分别是用什么造型要素来表现的?

(学生欣赏回答老师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电脑美术》教案

  《电脑美术》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图标功能。

  2、运用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3、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教学准备】

  教师:

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课件。

  学生:

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欣赏导入

  1、欣赏花边电脑美术优秀作品

  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相同的纹样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里经常用到这些图案。

  三、观察感悟

  1、自学教材,了解绘制方法步骤图:

  方法一:

  

(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第二个花样用“翻转”工具水平翻转。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条花边。

  思考:

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

  方法二:

  

(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顺序排列成一条花边。

  2、教师演示“复制、粘贴、翻转”操作要点。

  3、欣赏学生作品

  说说他们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

  4、欣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想想看,这些图案能用什么工具快速表现出来?

  四、探究体验

  作业:

运用电脑中的复制和翻转功能画出漂亮的花边。

  设计步骤:

  

(1)画一个单独纹样。

  

(2)复制、粘贴单独纹样。

  (3)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

  五、作品展评

  我设计的花边运用了()方法。

  漂亮的花边装饰在()地方。

  六、拓展小结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桌布、手帕、窗帘图案。

  七、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电脑美术》教案

(二)

  教材分析:

  用笔画在纸上的画是美术作品,用刀刻在木板和画在石板上再经过腐蚀的画,也是美术作品,用相机拍摄的画面,经过冲洗打印出来的照片还是美术作品,美术的范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概念。

如今,用高科技的电脑作为创作手段,创造出的“画面”无疑丰富了美术作品的涵义。

  由于本课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学生虽然已经在平面表现领域,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技能,但却是第一次用鼠标来作画,本课就结合学生用电脑“画图”中的圆形、方形等工具和填色的“油漆桶”工具,来表现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电脑画图的乐趣。

  教材中,提供了两种“同工异曲”的表现方法。

所谓“同工”,指的是两种方法都需要先用图形工具选择合适的图形,圈画出构成画面的基本形状,然后,再根据需要把这些图形组成自己需要的画面。

所谓“异曲”则指的是创作的结果。

方法一,使用与轮廓相同的色彩填充图形,所以创作的结果,是不同色彩形状组合,而方法二,则是在图形内,用其他色彩填充,形成有轮廓的图形组合。

“同工异曲”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简单操作的前提下,为丰富学生的创作,提供不同的方法。

教材中学生作品的选择,也依据了此原则,如特别选择了用方法一创作的《彩色世界》和用方法二创作的《好看的鸡》。

如果在硬件设备上,能将鼠标换成电子手写笔或电子画笔,学生的创作会更加随心所欲。

  教学思路:

  采用“感知—体验—探究”的教学策略,即:

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感知以线条和图形为主的电脑美术作品,体验电脑“画图”中圆形的工具所描绘出的不同效果,鼓励学生探究用电脑画图表现出美丽的、有趣又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用什么来画画啊?

  2.当我们身边没有笔和纸,又很想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电脑中的画图来解决。

  3.出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能有效、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本课的主题。

  

(二)欣赏体验,初步感知

  1.欣赏教材中的电脑美术作品。

  你喜欢哪幅作品?

两幅作品都是如何表现的?

结合下面的两种表现方法,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小结:

方法一描绘小猫的圆形工具和油漆桶使用的色彩一样,所以画出的是色块。

而方法二画出形状后,油漆桶倒出的是其他颜色,所以就保留了轮廓线。

  [设计意图]欣赏直观的电脑美术作品,感受电脑美术作品和其他美术作品的相似与不同,激发学生联想,通过这种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行创作。

  2.体验电脑画图中,圆形等工具可以画出哪些图形。

  

(1)教师示范怎么进入画图。

  点击最左下角的“开始”,进入“所有程序”,找到“附件”文件夹,点击“画图”。

  

(2)介绍“画图”界面。

  工具箱:

有十六种常用的绘图工具。

  颜料盒:

它由显示多种颜色的小色块组成,可以随意改变绘图颜色,就像平时我们

  用的调色板。

  绘图区:

处于整个界面的中间,就是我们的画纸。

  (3)画图工具介绍:

在画图软件界面的左侧列有十六个功能按钮,将鼠标箭头指向任何一个功能按钮,都会自动显示提示文字,告知每个按钮的基本功能。

  方形工具——用鼠标单击“方形”功能按钮→将鼠标箭头移至右侧空白的画图区域→按下鼠标左键不要松开→拖动鼠标至所需要的位置→松开鼠标。

拖画出合适尺寸的方形。

能画出笔直的线条。

如果同时按住Shift键,就会画出标准的正方形。

圆形工具——根据上面的方法,选择圆形按钮。

按图标指示,拖画出合适尺寸的圆形、椭圆形。

如果同时按住Shift键,就会画出标准的圆形。

油漆桶工具——用鼠标单击“油漆桶”功能按钮,在下面的调色板中选中需要的颜色,直接在要涂色的地方轻点鼠标,你要的颜色就会均匀画出来。

  (4)学生边学、边尝试,使用以上工具画图形,比较一下,与我们平时使用的绘画工具画图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比较是美术欣赏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环节,是将传统的绘画工具与电脑画图的工具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电脑画图的工具和平时我们用的类似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进而体会电脑美术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三)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1.探究本课教材中,运用油漆桶工具,结合方形工具与圆形工具创作电脑美术作品的画法。

欣赏教材中的电脑美术作品,根据刚才对画图工具的尝试,想想应该用什么工具怎样完成?

  教师PPT课件演示并小结

  方法一是“油漆桶”工具结合“圆形”工具表现的,画形状的色彩和里面填充的色彩一致。

方法二是用“油漆桶”工具结合“圆形”工具和“方形”工具表现的,画形状的色彩和里面填充的色彩不一样。

  [设计意图]在前面对电脑画图工具已有初步印象的基础上,欣赏电脑美术作品,进行探究其使用了什么工具?

怎样完成?

用PPT课件演示画法步骤,加深学生对电脑画图的工具印象,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

  2.教师边讲故事,边示范。

  [设计意图]解决难点:

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用电脑画图时,可以用画出线条的工具创作图画的魅力。

进一步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画面组合的基本方法,结合自己的想法来表现作品。

为学生进一步的创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本环节没有过多的涉及到电脑画图中其他工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仅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创作。

  3.欣赏学生作品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一幅画就是一个想法、一个故事,看!

同学们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电脑“画图”的方法表现出来了。

相互说说你喜欢哪幅作品?

这幅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怎样表现的?

  [设计意图]作品内容可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等,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使能力不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互补,锻炼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2)欣赏更多的学生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给你什么启发,想想自己打算用什么工具表现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用内容形式多样、难易不同的电脑美术作品,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路,为下一环节的实践体验服务。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作业要求

  看一看:

电脑“画图”里,哪些按钮可以配合鼠标画画。

  试一试:

用鼠标画出比纸上更有趣、更美丽的图画。

  

(2)辅导要点

  提示学生:

遇到困难要先自己想办法,也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方法解决困难,老师巡视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建议。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能力不等,有的孩子可能从小接触电脑,能灵活运用鼠标;而有的学生,可能本课是第一次使用鼠标,可以以同学之间互助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134教师教学用书美术一年级上册

  (四)展示讲评,小结拓展

  1.展示讲评

  自评:

向同伴说说你用什么工具画了什么内容,画得如何,如果还有时间创作,你还打算画些什么呢?

互评:

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评:

随机抽查作品进行点评,从作品表现内容的构图,表现方法的应用、使用电脑绘画的感受等方面来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电脑美术的理解,感受体验电脑画图的独特韵味,体验电脑画图、创作带来的乐趣。

由于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只凭作品质量的高低,来评价学生,而是要综合评价,尤其是对一些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予以高度评价。

  2.总结

  电脑画图中的“方形”、“圆形”和“油漆桶”等工具能配合鼠标画出效果不同的各种画面,这节课我们尝试用这些工具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系统的小结让学生对本课教学重点能清晰地在头脑中出现,加深学生印象。

  3.拓展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部分的家庭已经安装了WINDOWS7系统,画图的界面有所改变,绘画工具也增加了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多尝试,并将自己的电脑美术作品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朋友和亲人们分享。

  视频展现:

WINDOWS7画图界面及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将自己的电脑美术作品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朋友、亲人们分享,不仅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也让他们能利用网络相互表达情感,感受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评价建议:

  1.能否用电脑画图的工具,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2.创意和造型能否做到与众不同。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多样与统一》教案

  《多样与统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

  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教师示范)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多样与统一》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准备:

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低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