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125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

(一)》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照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说明:

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预设:

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

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

(一)

一、预设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

需要阳光、需要空气

二、设计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

(二)》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同学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后面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1.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2.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复习导入)

师:

播放视频

或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从作业本出发判断学生设计实验落实情况。

然后引入你们的实验结果怎么样了?

种子发芽了吗?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师:

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

请看实验记录表格:

(屏幕出示):

生:

汇报实验结果(单个代表各因素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与纠正。

学生在陈述实验结果土壤组居然出现土壤中的种子发芽了,然而种在纸上的居然没有发芽,于是要汇集大家一起讨论原因,寻找解决方案,面对知识冲突时,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集中,感觉就像在开一次辩论会似的。

也多亏了这一反常的结果使得课堂有“生气”!

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

拿着学生做的实验组,发现里面居然只有一粒种子,问学生这样可以吗?

有很多学生会反驳并且解释。

实验者也对此作了解释说因为看着她没有发芽,便把它种在泥土里了。

我评价道:

“哦,原来***是为了节约种子,做的不错,但是我觉得我们还可以继续做下去,找找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

”我摸了摸纸巾发现比较干,你看你觉得有可能是什么原因种子没有发芽呢?

学生也会想到可能水分不够。

由此再引入水分的充足与少,空气的充足与少,阳光的有无,温度的高低。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

序号种子总数量已发芽量未发芽量我们得出的结论

1实验组

对照组

2实验组

对照组

3实验组

对照组

4实验组

对照组

5实验组

对照组

注意汇报时要响亮清楚,其余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能够找到错误与不足。

事例,有个班级没有研究温度,我便说那让老师说一说,你们认真找找老师说的哪里不妥。

有位男孩子很明显而且大胆的说出了在研究温度的时候,相同的条件不可能有阳光。

我表扬他听的很认真也很仔细。

作为小学老师要学会针对性及时适度的表扬。

(1)汇报数据

(2)分析数据

师:

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请其他同学注意这些同学的数据。

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生:

我得出了绿豆发芽需要水。

师:

能说说理由吗?

生:

因为这些同学实验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而对照组的绿豆一粒也没有发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绿豆发芽需要水。

(先让没有参与次实验的同学根据实验同学的数据做出实验解释,培养倾听能力。

师:

你是实验的同学,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生:

认同。

师:

同学们,认同吗?

生:

认同。

师:

是的,说的有理有据。

绿豆发芽需要水。

(板书:

绿豆发芽需要水)

师:

是否需要土壤呢?

进入下一组汇报。

(同样有关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是否需要阳光、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都经历学生个体汇报,教师数据记录,再到集体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教师板书结论的过程。

(3)小结归纳

(教师根据板书归纳:

)绿豆发芽需要水、适宜温度和空气,土壤和阳光是不必须条件。

三、种植绿豆芽注意:

让学生区分种子发芽与生长的不同。

强调语言的精确性。

师:

同学们,我们手上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呢?

生:

种起来。

(老师我知道,把它种到泥土里等待它生长)

师:

好,我们就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或纸杯里,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猜测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生:

(预设:

水、空气、阳光、养料)

师:

有经历有兴趣的同学,老师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从本单元前面相关知识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探究能力和简单实验操作能力,这是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再次经历“对比实验”,而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对学生来讲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种下的绿豆芽生长情况。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一: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

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结:

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

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

如松树;仙人掌的根很发达,它的叶是针状,可使水分不会很快流失,所以它能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作业布置】

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适应环境而生存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四课。

是《新课程标准》“生命科学”中“生物与环境”这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已经对蚯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初步的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

长方形盒一个、白色薄膜,黑色的纸盒盖、筷子、每组蚯蚓5条、干土、湿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今天我们请来一群小动物来跟我们一起上科学课,他们是——蚯蚓。

老师希望今天我们可以为蚯蚓找一个适宜的环境来生活,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蚯蚓比较喜欢怎样的环境?

预设:

潮湿、黑暗……

过渡:

这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做的猜想,要验证它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

预设:

进行对比试验

二、新课教学

学生活动1:

小组实验

实验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提问:

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1)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并注意控制条件。

(2)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蚯蚓几条?

放在盒子的哪里?

怎样来改变光亮的条件?

蚯蚓的选择能马上观察到吗?

……)

2.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3.学生分组实验

在等待蚯蚓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进行第二个实验的设计

实验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师:

在蚯蚓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让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实验的设计。

1、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3.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2:

实验数据记录分析

师:

现在第一组实验的蚯蚓已经做好选择了,请每个科学小组观察各自的实验现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书本P10表格中,并讨论实验结果。

各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小结:

蚯蚓喜欢生长在黑暗的环境中。

师:

第二组实验的蚯蚓做好选择了吗?

请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书本P11表格中,讨论实验结果。

小结:

蚯蚓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师总结:

蚯蚓适宜生长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三、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过渡:

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2、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拓展: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4.蚯蚓的选择

实验数据1:

黑暗中间光亮

实验数据2:

潮湿中间干燥

实验结论:

蚯蚓适宜生长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简单,因此应更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本节课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落实的还不够到位,小学科学课,教师讲述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内,其余时间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大胆的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

反思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分,例如:

在研究“蚯蚓是否喜欢阴暗的环境”

时可不必先强调实验步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蚯蚓几条?

蚯蚓应该放在哪里?

如何在盒子中创造两个光亮程度相反的环境?

……),是学生先讨论,再思考。

2.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要把所有注意事项都强调完整,切勿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问题,这样不仅没有效果,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必讲解,放手学生尽情的探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第5课时。

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存与环境,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初步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而且通过前面一至四课的学习后,已经初步认识了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有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2.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3.能说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过程与方法:

1.在捕食关系游戏中,获得对食物链的理解

2.通过讨论田野里生物的捕食关系,获得对食物网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田野里食物链的寻找,意识到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2.通过讨论去除其中任何一个生物会怎样,体会到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到其他多种生物,树立起保护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起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视频、PPt课件、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

老师出两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幻灯片出示小草山羊狼的图片)

师:

为什么是草莓?

(草被羊吃光了)为什么是杨梅?

(羊被狼吃光了)

师:

草被羊吃羊有被狼吃我们可以什么符号将他们连起来?

(用箭头)

(箭头方向朝哪里)

草→羊→狼(狼→羊→草这样子对吗?

小结:

箭头方向朝向吃食物的那一端。

二、新授

2、师:

简单的谜语中就有这样的食物关系,那在我们的花丛中有这样的关系吗?

看看我们的花丛里有些什么?

(幻灯片出示图片花草蚜虫蚯蚓鸟树叶瓢虫)

师:

能先用谁被谁吃说说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呢?

小草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小鸟吃….

3、师:

大家都会说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现在加大难度,你会写吗?

请用箭头的方式将他们关系表示出来?

(填写在书本12页)

汇报交流:

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花→蚜虫→瓢虫→小鸟

树叶的腐殖质→蚯蚓→小鸟

4、师:

通过大家集体的努力,(指着上图)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像什么?

(链环)

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食物链)

师:

能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食物链吗?

生1

生2

师:

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来说的。

(幻灯片出示概念)

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板书:

食物链)

5、师:

观察这三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暗示:

起点、结束)

在我们的食物链最前面都是什么呀?

(植物)后面呢?

(动物)

在观察其中一条食物链,我们发现小鸟吃什么瓢虫吃什么蚜虫吃什么小草吃什么?

生:

说水土壤里的养料阳光二氧化碳,

师:

对,植物吸收阳光就是在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自己制造所需要的养料。

科学上就把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师:

在这些食物链当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师:

你们都明白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可老师还有个疑问什么叫直接或间接消费者呢?

生:

解释直接消费者就是吃生产者的生物,而间接消费者就是吃消费者的的生物。

师:

听完你们的解释我明白了,在大自然中,你还知道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你能举个例子吗

6、我们在书写食物链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

清楚了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

竞赛之前,先来热热身:

食物链有什么特点?

小结:

1.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习惯上总是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书写,并用箭头连接。

(箭头朝向需要食物的一方)

3.每条食物链都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7.竞赛马上就开始了,准备好了吗?

PPT出示一张食物网

师:

这些生物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你们能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吗?

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食物网的连接。

最先完成的上来汇报其他同学相互补充、纠正

师: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找到了这些生物之间的吃食关系PPT出示完成的食物网

师:

从这张图当中,我们能找到几条食物链?

师:

你能找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吗?

记录下来

师:

仔细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

结合这一特点,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食物网)补充课题:

板书食物网

PPT出示食物网的概念

提问:

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种生物会怎么样?

比如:

青蛙

提问:

那么人类跟这些生物有什么联系吗?

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接下来请看两个故事。

三、拓展与思考

课件演示1: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

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

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重点强调食物链断了,生态平衡被破坏了)

学生回答后,师:

你的发现和科学家一样。

机动:

2、

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提问:

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狼或者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太对了。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5.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

  草→羊→狼        

小草 —→ 蚜虫 —→ 瓢虫 —→ 小鸟 

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教学反思】

食物链、食物网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这种概念教学型的教授课,我大胆地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针对这些枯燥的概念设计了形象生动的食物网游戏,食物链模型构建等环节。

由于有学生亲手制作的模型非常形象化,学生对于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的学习便迎刃而解开了。

通过“找找食物链”的环节,学生巩固了对食物链概念的理解。

从学生反馈的众多不同组合的食物链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科学思维也在不断地扩展……我的教学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总显得热热闹闹的,但绝不会出现“思维不足,活动有余”的现象。

对于本课设计,对于“食物网的构建”环节,如何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探究活动的全体参与,是特别值得执教者认真考虑和商榷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6课《做一个生态水族箱》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做一个生态水族箱》改自于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在前一课,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原教材内容分三部份: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态环境。

让学生知道自然环境下的池塘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从而认识生态系统

(二)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让学生考虑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准备什么样的非生物环境条件。

(三)做一个生态瓶。

按照设计好了的生态瓶建造方案运用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由于教材内容过多,所以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教材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的二、三部分。

本课为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为基于STEM理念的项目学习过程,从而能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