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31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设计

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

察结果。

3.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

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

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

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

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

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

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

西瓜是什么样的?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

 

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

征。

2、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

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观察比较能力,找出被比较物体的不同和相同。

三、教学难点

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

四、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可以用左右手分别握着两

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在粗棒轴线垂直方向上涂有圆圈横条纹,顺着细棒轴线方向涂有直线条纹,让学生产生视错觉“细棒更长”),展示给学生看,问:

猜猜哪根棒更长?

2、如何证明呢?

(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猜想,聚焦到比较方法上来,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

(1)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是否对齐;

(2)以

其中一根木棒为标准,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

二、活动一:

比一比

1、出示颜色相同但形状有不同的四块积木,“我们先用眼

睛来观察比较,

发现了什么?

(颜色一样,形状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对形状可能相同的木块,需要象导入活动一样叠放在一起比较。

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两块和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两块,引导学生面对这组材料比颜色,找到颜色不同和相同。

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学生比较的灵活性,可以做两个积木块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在比较中有所分类,依据相同形状(颜色)合为一组,又依据不同形状(颜色)区分出不同的组别。

4、提供两个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引导学生借

助其它感官进行观察比较,重点比较轻重。

5、提供玩具球和积木块。

(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充分找不同。

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来观察比较出二者软硬不同。

6、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如:

多个对象比较时要选择比较标准。

比软硬的方法是……)

7、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课间休息

三、活动二:

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1、“刚刚我们比了很多玩具不同和相同,我们自己之间可以比一比吗?

2、“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比较,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我们从外貌长相方面,而不是衣着方面进行比较。

先找不同,再找相同。

3、“我们打算从哪些

方面进行比较?

怎样进行比较?

4、同桌比较交流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引导。

建议: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时候,可从整体比较,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体重等;也可是二人身体相同部位的比较,如彼此的头发长短、眼皮的单双、手脚的大小等。

比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发散,适时启发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听声音)或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如利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等),让比较活动更丰富。

比较我们的相同又提升了难度,学生需要从明显纷繁的不同中,找到彼此的相同点。

相同点大多需要从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考虑,或是“人”的共同特征考虑,如彼此的身体都由头、颈、躯干、四肢构成;各大部分中也有相同的小的组成部分,如头部都有头发、眼、耳、鼻、口等。

如果学生中有双胞胎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要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如听二人的嗓音;提倡借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比较,如体重秤称量,卷尺测量,即使学生不太会规范使用工具、仪器,但要鼓励学生具有这样的意识和行为。

四、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先观察、再比较

3、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分类

(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

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

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

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

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

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

)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分类练习

(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

(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4、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的关系。

2.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学生在动手做的活动中,经历并感知探究过程,体验到动手、动脑、创新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稳度、形状、结构间关

系。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

积木,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材料准备建议:

教师和学生自备或淘宝网购买(搜索“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材料”)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一袋积木,学生观察。

(积木可以瞬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前挑好具备几个需要的形状)

2、挑一挑:

让学生将形状不同的积木挑出来。

(学生回顾观察比较的方法)

二、活动1什么样的物体更

容易搭

1.提出问题:

“什么样形状的积木更容易搭起来呢?

”,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猜想填写在第9页的记录单“猜想”一栏中。

(因教材循环使用,可另备记录单)

2.怎样证明自己想的是否正确?

(是在让他们明白验证猜想,需要动手去尝试,并且动手前还要想好方法。

3.全班交流。

(学生应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

即同一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谁更容易搭起来。

注意引导出方法,之后让学生去进行尝试,验证。

4.学生搭建:

引导学生依据方案进行搭建试验,求证推测是否正确,并及时记录(让学生把试验结

果填写在书上记录单中,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分类:

容易搭的放一边,不容易搭的放另一边。

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提炼,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四四方方

的容易搭,表面平平的不容易搭……)

三、活动2怎样搭得更高

1.搭一搭:

(1)提出挑战“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2)学生分小组进行搭建(两至三人一组,不能太多学生一组。

搭建过程,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积木怎么摆放更稳,怎样可以搭的更高。

同时注意用手机将孩子们搭建的优秀作品拍照,有条件的可以及时上传到电脑上留作后面的环节进行展示。

没有条件的可以建议学生将搭建好的作品保留,搭建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看看其他小组搭建的作品再进行汇报交流环节。

2.汇报交流。

(各组说说搭建经验;说说往高处搭建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绝招;说说怎么做就能既保持稳定,又用到了不同形状的积木……)

四、拓展

1.出示小朋友们今天搭建的各种成功的作品。

(没有条件及时传照片进行演示的,可以在搭建环节让学生将搭建好的作品保留。

2.之后再出示生活中的各种新颖建筑,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各种形状奇特的城堡等。

(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他们搭建的并不是不可能成为现实,他们就是小小工程师,长大后可以建造更棒的建筑。

 

板书设计:

4、让我们发现更多

容易搭的物体:

(书上的表格,进行表情填写,或板书简笔画)

不容易搭的物体: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教学设计

1、《初识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

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

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

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

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

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

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

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

收获和感想。

(3)总结。

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

考察提示PPT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

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课外考察,需要注意的是:

1、注意考察的具体内容;2、要注意安全;3、要注意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枯树叶、枯树枝、小石头……

 

教学后记:

 

3、《大自然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特征。

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

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

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

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教师指导:

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

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教学设计

1、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了解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记录表,喜羊羊头饰或者手偶,等。

三、教学重点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四、教学难点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今天是什么天气?

你觉得这种天气怎么样?

(若学生说“天气好”或“天气不好”,师追问“具体的,你觉得今天天气体哪里好/不好?

”)

2.讲话: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

板书“天气”。

二、活动一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师准备一个“喜羊羊”手偶或者头饰,教师扮演喜羊。

1、创设情境谈话,师:

小朋

友们,你们好!

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从中国海南三亚回来,三亚是天然的温室,每天天气都非常的温暖,太阳高照,还有微微的海风吹拂,你看我拍回来的照片(课件出示海南风景图)。

请学生谈谈看到图片你觉得这种天气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初步认识晴天的天气现象)

认识雪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像这种阳光明媚的天气,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的名字吧。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它的名字。

3、师:

(出示图片晴天),我们可以在记录表上写上“晴天”。

记录时除了可以写字,还可以用画符号的方式来记录天气,小朋友们那你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晴天?

4、师:

小朋友想象力可真丰富,设计了这么多形象直观的天气符号。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喜羊羊”环游中国时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晴天的。

展示天气符号。

5、师: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和你设计的一样?

仔细观察,找出差异。

6、师:

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

非常重要,你的爸爸妈妈是通过什么知道天气情况呢?

(生各抒己见)现场播放天气预报,我们一起聆听,除了晴天还会有哪些天气呢?

7、师:

你们都听到哪些天气呢?

(生把听到的各类天气说出来后,教师总结:

阴天、雨天、风、雪天、雾)出示五张不同图片的天气,请学生分别说说每张图片你看到什么?

知道了哪些天气的信息,引导学生找出五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8、师:

那我们记录这五种天气时,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

请你们根据这五种天气的特征设计出最合适的符号。

9、师巡视,可以适当指导。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

可真让老师佩服,我们看看“喜羊羊”怎么记录这几种天气的。

和我们设计的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最好能自己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图)

10、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六种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天气?

(板书:

多样的天气)表示天气的符号还记得吗?

《活动手册》翻到第5页,完成“画出天气符号”。

课间休息:

天气歌

三、活动二获得天气信息的方法

1.谈话:

如果我想知道明天、后天的天气,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看天气预报,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看到天气预报呢?

(教师可以准备报纸,现场拨打气象电话,广播录音)

2.(课件)是不是这些办法?

(我们班小朋友还想到了课件中没出示的一些办法,真棒!

四、活动三观察记

录一周天气现象

1.谈话:

接下来,想给我们班小朋友一个关于天气的挑战。

有勇气参与挑战的小朋友举手。

那我们一起看看《活动手册》第5页下面,“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大家怎么来完成这个观察记录表?

有时候一天中天气会变,那我们怎么记录呢?

在记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

2.小结:

我们认识了天气,以后就可以细细地去观察天气,好好地去记录天气。

我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

我们来听听关于他的故事(播放视屏)。

七、板书设计:

认识天气

天气符号图片

教学后记:

 

2、《天气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影响的实例。

2.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

查阅

整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

3.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

4.意识到人

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及动植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天气现象记录本,各种关于天气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要下雨了》,故事里藏着一些科学现象呢,大家要认真听哦。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

小白兔大声喊: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

“要下雨了。

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

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

“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

“要下雨了。

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

一只大蚂蚁说:

“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

他一边跑一边喊:

“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

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2)考一考。

了解下雨前小动物们的行为。

师:

故事听完了,老师要考一考大家。

要下雨了,小动物们都有什么表现呀?

小白兔为什么要直起身子不割草了呢?

生:

天气很闷。

师:

“天气很闷”时会让小白兔感到怎样?

生:

由于空气潮湿,小白兔感到不舒服

师:

小白兔看见燕子和平时一样吗?

(小燕子平时飞得高)小燕子为什么飞得低呢?

生:

小燕子要捉虫子。

师:

同学们,虫子的翅膀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一个大铁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小燕子要捉虫子,自然也就飞得低了。

鱼儿和小蚂蚁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生:

鱼儿觉得水里闷,要出来透透气,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

是啊,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比平时少了,小鱼觉得在水里很闷。

下雨时,雨水向低处流,流到蚂蚁的洞里,所以蚂蚁要把家搬到高处水淹不着的地方。

你们还知道别的小动物下雨前有什么表现吗?

大家多多观察,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相机板书:

要下雨了,燕子低飞,鱼儿出水,蚂蚁搬家

(3)说一说,感知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1.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小白兔躲在家里了。

小蝴蝶躲在哪里呢?

(出示教材中四幅图片):

小蝴蝶又在哪里啦?

蝴蝶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蒲公英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它们的变化与天气有关吗?

2.我们大自然中的天气是多姿多彩的,有时会下雨,有时会天晴,有时会刮风。

小白兔听说你们上一周记录了一些天气现象,都有哪一些呢?

一起来说一说,分享分享吧。

课间休息,听赏

《自然天气歌》

(4)连一连,根据天气现象,选择适合从事的活动。

1.小白兔看到了xx班的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纪录得很详细,说得很热闹。

它想再次考考大家,下面这些活动,要选择什么天气来进行会更合适呢?

出示天气符号和活动项目图片,进行连线游戏。

晴雨雪风

堆雪人放风筝干农活运动会晒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