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130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

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

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的思想,手稿却板正、,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特立独行拘谨B.潇洒狂放不羁拘谨

C.洒脱特立独行谨慎D.潇洒狂放不羁谨慎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

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A.①⑤④⑥②③B.④⑥③①⑤②C.④⑥①⑤③②D.②③①⑤④⑥

3.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

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

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D.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

5.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房的一项是()

A.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B.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C.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D.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被:

蒙受,遭受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

治理

C.越国以鄙远鄙:

边远的地方

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

希望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舍相如广成传④宁许以负秦曲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断狱,不过数十狱:

监狱

B.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间:

从小路

C.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荐:

推荐

D.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相:

辅佐君王的大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

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

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

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

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

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

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

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

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

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

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

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

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

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

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

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

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

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

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

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

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

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

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

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

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

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

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

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

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

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9.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署其事           署:

代理

B.侯为人慈爱恺悌     恺:

和顺

C.且日钩取疑似之人   钩:

牵连

D.无亲知之素    素:

旧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

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12.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

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对酒①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

写诗

13.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14.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7)___________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蒲香永远流传

七色槿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

村里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

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

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

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

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西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

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

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

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

“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

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

“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当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丢了一个,第二天又丢了两个簸箕。

兜兜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

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

“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

出去那几年也一直是想着它,念着它。

可我现在心里慌慌的,闹不清是咋回事了,也没做错了什么,村里人为啥待咱跟以前两样了呢?

兜兜跟村里人疏远了,村街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安静地生活在村外小蒲河边上的房子里。

中秋节那天,一个背着三个相机的艺术家来河边拍夜景。

他看见月光在波光粼粼的小蒲河上铺了一条谁也不能走的路,河面上水雾弥漫,天上一轮满月明媚而安详。

河岸边有一长溜的稻田,随着秋风摇摆的稻秧像海浪一样,有一间小屋子就像停泊在海上的船。

小屋的窗子透出鹅黄色的灯光,窗玻璃上长出一排蒲草,还有两个肥壮的蒲棒,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挺立在蒲草上。

美呀,真美,艺术家惊呆了。

第二天,艺术家带来了他的老朋友,一位研究民俗的学者,也是艺术馆的馆长。

那位研究民俗的学者看到了兜兜媳妇压在炕席底下的全部剪纸,老先生像对待珍贵文物一般,带上白手套一张一张捧起来欣赏,他说从那些剪纸中闻到了醉人的蒲香,他从中挑选出几张带回去,并坚持留下五千元钱作为定金。

他让兜兜媳妇剪一套小蒲河的四季。

兜兜家几张破纸卖了五千块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村里,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愤怒了。

全村空前一致地统一起来,要共同对付那个异类了。

河边上的那间小房子像磨盘一样压在村民们的心上,人人都觉得沉甸甸的。

人们盼望着河水暴涨冲垮那间房子,盼望着平地起炸雷炸塌那间房子,盼望着那块地面裂开一道缝再合上,让那间房子彻底消失。

不知从谁开始,晚上有人到河边挖沟了,就对着兜兜家的小房子挖。

全村在家的汉子们晚上都去了兜兜家屋外挖沟。

沟是挖得够深够宽了,但是渗出来的水却不多,村民们等不及了,把手上的锹镐换成了水桶,从河里提水往沟里灌。

女人们也加入进来了,小蒲河的夜晚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泼水声。

人们往河那边看去,那间房子黑着灯,窗户大敞着像睁大的眼睛,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

兜兜两口走了。

很快就是冬天了,没有遮掩的小蒲河显得更宽了,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

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兜兜前后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将小蒲河村村民对兜兜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将兜兜对待小蒲河村的前后情感进行对比。

B.文章将目光和心灵的触角深入到偏僻乡村的角角落落,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平庸与悲哀。

C.小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世道在变,人心不古。

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揭示出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部分乡村的淳朴之风受到了冲击。

D.小蒲河村村民看到原本赤贫的兜兜开始发家致富,心理失衡,表达了作者对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的村民们的同情。

1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8.小说以“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结尾,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

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

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19.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

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

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

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

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

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B.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C.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D.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B.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18年6月下降0.3%。

C.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所有二次包装。

21.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

评卷人

得分

六、材料作文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话,戳痛无数人的心: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培根有一句关于“成见”的名言,他也认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偏见。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

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

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

洒脱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

语境中用来评价歌德的字迹,应选“潇洒”。

第二空:

狂放不羁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强调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语境中指你尼采的性格,与前文的“最怪异”相一致,应选“狂放不羁”。

第三空:

拘谨:

(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

语境中与“板正”“木讷”相一致,应选“拘谨”。

分析可知,B项的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B。

【点睛】

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

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

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

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

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

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

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评论元画中强调笔墨的这一特点。

④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中“这”紧承首句而来,是指前面的“对笔墨的突出强调”,故放在首位,排除AD两项;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中“也因此”表明是由前面对元画特色分析而得出的结果,故紧接④句;由关联词“不仅……而且”可以确定①⑤在一起,而⑤中“……亦即所谓笔墨本身”与②“笔墨可以……”相连,同时②句跟后文的形式美、结构美联系紧密,故放在最后,这就排除C项。

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④⑥③①⑤②。

故选B。

【点睛】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与诗词结合的综合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求能理解诗句意思,并且能够知道各个节日的习俗,就能很好的解答。

ABC三项写的都是元宵节,如“月”“月色灯山”“火树银花”等都与元宵节有关;D项,由“守岁”可知写的是除夕。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筛选关键信息、概括整合内容要点的能力,即依据题干指向,对现有的信息进行理解、分层、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考查形式一般为主观表达题,包括提取关键词、筛选概括内容、下定义、新闻语段内容概括(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新闻导语)。

对于筛选概括类压缩,叙述类的语段压缩,可以根据记叙文要素进行概括筛选,仅保留主要信息,做到“去粗取精”;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可以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描写类的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舍弃那些修饰性、限制性性或补充性的信息;而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可以运用“层次切分法”划分层次,提炼要点。

本题,抓住关键句“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分析可知,文段可概括为:

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故选C。

【点睛】

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

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

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

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

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情景的理解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理解选项中的对联内容。

选项B,“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这是清诗人袁枚(1716-1798)题随园联。

是一副摘句联,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题衡阳隐士山居》。

上联反映袁枚仿效宋代诗人林逋养鹤、种花的隐居生活。

林逋学识渊博,但志向清高而不出仕,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终生未娶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