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含小论文资料.docx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含小论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含小论文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含小论文资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核题
一、名词解释:
(每个名词1分)
1.青少年: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
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
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
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
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
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
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
觉。
3.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
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4.假想观众:
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
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
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
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6.自律道德:
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
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
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8.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
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
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
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
忽视型父母。
采用良好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向孩子示范了关心他人与对社会负责
的模式,儿童通过观察与模仿获得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青少
年发展成熟的社会技能提供了支持,有助于青少年的认知与情感成熟。
9.学习方式: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学习的方法及途径。
10.同一性延缓:
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与她们责任或义务,或
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5分)
1.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A.减少B.增多C.不变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
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D)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
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B.胆固醇C.五羟色胺D.激素
3.进入(C)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
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4.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C)阶段。
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B.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C.相互的观点采择D.社会与习俗的观点采择。
5.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B)。
A.幼儿期B.青春期C.儿童期D.青年期
三、填空(每空1分,共计10分)
1.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认知性
过渡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2.初二时期是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过渡的转折时期。
3.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
与客体区别开来和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来,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
4.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增
强,开始能够理解亲密和忠诚等词语的含义,友谊的质量发生变化。
5.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是青少年期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任
务。
6.同伴关系是满足青少年社会交往需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计5分)
1.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响。
(对)
2.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
(错)
3.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下降,与同伴的亲密关系提高。
(对)
4.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
(错)
5.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
的社会观点。
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使得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能力得以发展。
(对)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
首先,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可以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象的转变,这会继而影响其行为,最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外貌,这会进而引发别人与该青少年交往方式的转变。
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而间接发生作用的。
青春期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在于变化本身,而在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解释,在与青少年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模式的认识
2.简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
(1)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①.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②.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③.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④.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2)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①.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②.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③.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3)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4)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为什么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答:
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
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
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
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
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
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追求个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关注个
人的外表,包括衣服、化装、走路方式和穿着方式等,与这种对理想外表的追求
同时出现的是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另一个认同危机是性别认同危机,即通过友
谊来寻找轻松自在的性别表达方式,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经常会说他们继续去学校
的原因是要与朋友们在一起或是想接近他们迷恋的某个人。
埃里克森指出,青少
年为上学给出这样的理由是正常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轻松的性别表达方式以及
借助友谊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对自我同一性的追求还表现为,青少年会努力
地去发现或证明自己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能看到他们经常成长的过程中,他们
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即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
命的认定。
对模仿自己所崇拜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原因。
在整个青少年期,学生会
与他们所崇拜的媒体人物的外表和行为竞争,也会与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处的朋友
团体里的成员竞争。
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对青少年期个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学生
不仅要考虑清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还要考虑“我将成为怎样的人”。
因此,青
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4.如何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
答:
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多种条件。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
义的最好例证。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
价。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
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
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
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
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
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
浅谈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现状,总结了青少年人格发展
的特点,并根据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归纳了一些健全人格
塑造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发展现状特点塑造测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越来越重视对自己心灵的改造与内在品
格的塑造,具体表现在越来越重视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而青少年作为祖
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必将成为人们教育研究的重点。
如何提高学生青少年各
方面的能力素质,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
研究青少年全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即是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研究。
在我国,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状况和人格教育的水平都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智
能,轻人格这一片面的教育现状亟待改变。
因此,加强青少年人格教育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现状
由于现代社会中的媒体、网络等的高速发达,各种信息成爆炸式的方式扩散,而
青少年好奇心强,是非辨别能力却很差,极易陷入误区,导致当代青少年人格发
展中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匮乏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1.自我控制能力差。
当下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时代的不断前进,使得青少年所处的环境越
来越优越,形形色色的事物不断诱惑着青少年,而青少年由于缺乏判断能力,往
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自我控制能力不断下降,逐渐的迷失生活目标,遇事不
积极思考,盲目的随大流,慢慢的就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
2.道德行为失范。
当今社会媒体、网络的高度发达,导致了各种不良社会信息得以广泛传播,
而这很多不良信息往往是人为扭曲事实、故意而为的,然后这些对于在心理认知
水平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造成他们认知结构的错误,人格发
展的扭曲。
近年来,通过媒体我们能够了解到很多青少年道德行为失范的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变得越来越差,各种道德行为缺失的
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社会活动相
违背,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人格逐渐的缺失。
3.人际交往能力差。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通
过网络,可以戴着各种面具展示自我,并建立平等的交际,没有任何局限性。
而
青少年由于从小就接触网络,网络的便利性使得他们通过网络与社会群体的交流
远远超过了面对面越社会群体交流的时间,在网络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
忌,但在现实中他们往往表现得很封闭,这就会产生一定的交流障碍,导致了他
们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变得越来越差。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进而阻碍整
个社会的发展。
二、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1.变幻躁动,具有不稳定性。
最早开始研究青年人心理的美国元老心理学家之一的霍尔,特别指称青年期
为风暴期或疾风怒涛时期,意在说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情绪表现强烈,不稳定,
是个体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各种冲突和骚乱的时期,具有暴起暴落的两级特
征。
他们往往遇事容易冲动,不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心理容易出现急剧变化,
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
2.身心失衡,具有不平衡性。
中国学者沙莲香等人的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心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并不与身
体的发展相同步,而是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
身心发展的同
步,需要根据生活中的经历与所接受的文化知识教育,通过自己的反思累积和与
他人的交流,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再使得身体与心理的发
展得到统一。
3.渴望独立,具有自主性。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握斯曾形象的将青春期成为“心理上的断乳期”。
这就是
说,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摆脱父母监护,独立成为个人的过程。
由于现在的青少年,
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对其期望往往过高,而当孩子感觉无论怎样努力都
无法满足时,往往容易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见识
的世面的扩大,与社会交往的越来越广泛,他们开始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渴
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事容易按照
自己的想法做,并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主张。
4.充满朝气,具有进取型。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使得青少年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因此他们往往不
安于现状,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敢于探索,
勇于进取。
5.文饰内隐,具有闭锁性。
现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比上一
代早了1-2年,往往出现心理早熟,使得他们的性意识也超出自身年龄特征,再
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内心的感情世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这些又不能
轻易表露出来,因此他们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容易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喜欢
把事情隐藏在心里。
而这又会导致他们不被人理解,使人难以琢磨。
6.逐渐成熟,具有社会性。
美国心理学家伯利姆提出的社会角色论中指出,当个人同时承担的社会角色
增多,他们就必须学会角色承担、角色区别和角色整合的新技能,这是每一个新
的社会角色对个人提出的新的挑战和刺激,个人也就这过程中得到发展。
而青少
年随着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断增多,经历的事情的逐渐增多,加上社会大环境
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形成自己应有的判断力,心理得到不断的发展,
逐步走向成熟。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策略
人格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健全、优良的人格。
根据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人格
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健全人格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诚实待人的处事态度;积极进
取的奋斗精神;忠诚踏实的工作作风,百折不挠的抗挫精神,善于与人相处的社
交能力,自我调控的理智行为,热情饱满而又稳重鉴定的行为品格等。
人格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开始,“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
人格的人才,或者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青
少年时期认识刚刚开始,思想意识和人格素养还处于形成初阶段,具有较好的可
塑性。
因此虽然现阶段青少年人格发展令人担忧,但只要能根据其人格发展的特
点进行塑造,还是很容易进行转变的。
1.激发心理内化的意识,引导青少年自主完善人格。
人格的发展是个人主动培养完善的过程,其成效依赖于个体为自我人格的完
善所付出的努力。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较好的可塑性使其能够及
时的改变人格养成中不利因素,因此,如何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引导其主动
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
使其能主动完成自我构建与心理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
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唤起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度觉醒,使其
能自觉进行心理内化,将教育者给予的帮助转化为自身转变的动力。
2.鼓励教育,深入交流,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关系。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应注意多对其进行鼓励,
多与其交流,解除其情绪负担,使其心理上不抗拒,能够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主
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
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心理空间。
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精华不良情绪。
因此,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社交意识和交往能力,通过有计划的组
成社交活动,增强其主动社交的意识,锻炼其社交能力。
4.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
由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与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协调好家
庭、学校、社会等外在教育因素,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果家庭、学校、
社会教育的标准不一、取向不协调,则会使学生面临种种矛盾和重读,从而影响
健康人格的发展与塑造。
而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
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重视人格缺陷者的心理治疗,帮助其健全人格。
一方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对有明显人格缺陷的学生,
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心理训练,强化其心理素质。
人格是可变的、动态发展的,尤其是青少年,有着非常好的可塑性,可以通
过各种策略方法来影响改变人格的发展。
但人格发展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改
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效果与作用,因此在改变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逐
步改善青少年的人格。
青少年人格的塑造是个长期性工作,这项工作比较艰巨,
只要我们勇于抓、善于抓,就一定能抓好,抓出成效来。
【参考文献】
1.陈晓航.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2.付兰.人格教育势在必行[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王蓉蓉.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德育天地.2012.10.18.
4.周宇,余毅震,史俊霞,黄艳.中学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
会.2005.2
5.张琦.中学生人格发展常见障碍的矫正[J].职教论坛.2002.
6.周秀元.中学生人格缺陷及原因分析[J].教育论坛.
7.付秀丽.中学生人格障碍的排除[J].基础教育.2010.12
8.周慧娟.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2.12
9.周慧娟.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J].宁夏教育.2003
10.汪祥欣.青少年人格培养的方法及途径[J].宁夏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