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358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docx

六年级下册《怀念母亲》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

《怀念母亲》

作者主要信息: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省临清市人。

我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

季羡林先生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言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他曾是“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季羡林先生一生著述颇丰,散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散文作品真实而质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中近九十年的追求、奋斗、坎坷与曲折,也流淌出朴实且深刻的人生哲思。

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本书分为“灵性抒怀”和“生活悟语”两部分,精选了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季羡林散文代表佳作。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文风朴实,情感浓厚真挚,正如他本人曾说的“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边琐事而不觉其轻”,“娓娓动听,逸趣横生”。

本书所选篇章从生活琐碎小事、身边点滴事物入笔,一花一草,鸟兽虫鱼,和风晓月,时序更替,岁月交接,情感微澜,无论是对祖国母亲、故乡、母亲、亲人般的朋友,以及故乡般的异地的怀念、追念与热爱,甚或对人生旅途中偶遇之人的深切感触;还是对花草鸟兽、身边琐事的借物抒情、寓情于景,读来感人肺腑,引人共鸣与思考。

例如名篇《清塘荷韵》《神奇的丝瓜》《怀念母亲》《夹竹桃》《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而其多篇散文也被选入语文课本,成为学习的典范。

推荐理由:

季羡林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令人眩晕的形式,没有故作姿态的说教,有的是朴实的文风,浓厚真挚的情感,文中所谈所想,都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正如著名民俗学家、作家钟敬文先生称赞的那样: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有无穷的魅力,因此很有必要让广大青少年读者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

希望通过本书,青少年读者能够对这位学贯中西的学术家、文学家有更深的认识,从中获得真善美的陶冶。

 

《怀念母亲》读前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怀念母亲》的兴趣。

2.了解作者季羡林。

3.初步感受季羡林先生散文的真诚质朴、蕴含深情、隽永悠长。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怀念母亲》的兴趣。

2.了解作者季羡林。

三教学难点

3.初步感受季羡林先生散文的真诚质朴、蕴含深情、隽永悠长。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怀念母亲》

2.《怀念母亲》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教师配乐朗读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935年11月16日

  

2.看了这段文字,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交流:

(预设:

这段文字摘自别人的日记

作者写了自己对故乡、母亲的思念之情)

3.师小结:

其实,这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老先生的《留德十年》当中的第11篇《怀念母亲》。

如果大家了解了老先生留德的背景,就会知道作者在日记中的故乡指的是祖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怀念母亲》这本书,走进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世界。

(二)初读书籍,了解结构

1.(展示手中的《怀念母亲》)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书。

从书的封面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

预设:

书的名字是《怀念母亲》

是季羡林的专集,也就是作品集

有图片,是彩绘本

封面的前后各有一小段文字是书中的。

指名读读这两段文字

2.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后,一般的阅读方法还记得吗?

指名说

小结出示:

作者背景先知晓,

前言后记要通读,

翻阅目录晓内容,

浏览精读相结合。

 

3.根据这个方法,大家先自己了解一下这本书,看看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阅读,师指导

4.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全班交流

预设:

A找到了《季羡林小传》

指名读《季羡林小传》

小传中,你认为关键的信息有什么?

生交流,师重点引导理解:

“他的散文真诚质朴,蕴含深情,隽永悠长”及钟敬文先生的称赞。

(4)(课件出示:

季羡林先生的照片)

看,这就是季羡林老先生。

B序言

快速浏览,这片序言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

交流:

(作者的详细生平,主要文学成就,本书的编者意图,本书的编者设计即分两辑、有导读等)

C关注目录

5.小结:

是呀,读书前一定要要关注前言后续,作者目录,他能让我们对一本书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集,收录了30篇散文。

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灵性抒怀”,第二部分是“生活感悟”。

(三)走进文章,感悟风格

1.出示句子:

他的散文真诚质朴,蕴含深情,隽永悠长。

齐读出示的句子

2.这是对季先生散文风格的总结。

带着这句话,我们先来读读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枸杞树》。

这虽然是季羡林先生的早期作品,仍然受到了广大的好评,并在当时特别有名的《大公报》上发表。

在读的时候,先关注文章前的“导读”。

3.生默读《枸杞树》

4.学生交流读完本文的感受。

你有什么感受?

你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

(指名读)

5.师总结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作者从山东的一个小城市初到北平,无依无靠,孤独求学。

一棵老枸杞树陪伴着他,给了他无尽的幻想、希望、鼓励、憧憬。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白天、夜晚、雨天、黄昏几个场景,真切的展示出作者赋予这棵树的真挚情感。

在与枸杞树的守望中,一丝丝愁绪在岁月中流淌。

(四)总结全文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常从生活的琐碎小事、身旁的点滴事物入笔,一花一草,鸟兽虫鱼,和风晓月,时序的更替,岁月的交接,情感的微澜等无不入文。

因此,读来亲切感人。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这本书,记下你的心得,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

 

《怀念母亲》方法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品读《怀念母亲》精彩片段,在交流的过程中,提炼学生的回答,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深的牵挂之情。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深的牵挂之情。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四课前准备

1.阅读完《怀念母亲》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人世间最深情的呼唤;母亲,心底里最温馨的字眼,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已故的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母亲,他曾经写下了一系列的文章来讴歌自己的母亲。

正是作家对母亲和对故土的眷恋,成就了我们眼前的这本《怀念母亲》。

之前,大家已经多多少少已经阅读了这本书,谁来说说,这本书都介绍了哪些故事情节?

简单的说一说。

(指名回答)

(二)走进《怀念母亲》

过渡:

读《怀念母亲》,深深的被作家细微的情感和质朴的语言深深感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生回答,师总结。

师: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对两个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小组讨论,找出有关句子,并仔细体会.

讨论后交流

(随学生回答课件展示相关句子及分析)

1、对生身母亲的感情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

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情)

补充句子: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

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师:

“怅望灰天”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幻出母亲的面影”呢?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

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努力地想回想起母亲的容貌,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补充句子:

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

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

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2、对祖国母亲的感情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师: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原因是什么呢?

(“频来入梦”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来到梦中,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

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

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

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十分忧愁;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祖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

(三)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

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

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

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四)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

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

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

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

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

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

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

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

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第三课时读后展示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主要情节感受季羡林散文的真善美。

训练学生的整体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怀念母亲》其他文章,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描写最朴实、感受比较深刻的几处语言找出来,细细品读,体会《怀念母亲》朴实的文风,浓厚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怀念母亲》其他文章,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描写最朴实、感受比较深刻的几处语言找出来,细细品读,体会《怀念母亲》朴实的文风,浓厚真挚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明确读书要求,学生阅读《怀念母亲》,并准备好读书笔记。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正如著名民俗学家、作家钟敬文先生所说: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课件出示: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学生齐读。

二、整体回顾,感受文章真情

1.季老先生的很多作品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

他的作品魅力无穷。

读完《怀念母亲》这本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此处引导学生心口一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评论对错)

2.小组交流,分享感受:

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段落交流,体会浓浓的真情。

小组间交流读书收获,作出评价。

3.学生交流展示(此处面向全体学生)

刚才在品读文章段落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涉及到了上节课我们品读的《怀念母亲》。

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浓浓的真情。

课件出示: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

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师:

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牵挂之情,无华丽的辞藻,唯有浓浓的真情。

你们在其他作品中也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情感了吗?

小组将以怎样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呢?

小组做好展示准备。

(1)配乐朗读“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景,漂泊天涯。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是呀,对月抒怀的思想作品古已有之。

还有哪些对月抒怀的古诗?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居易: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课件出示: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学生齐读。

(2)在季老先生的文章里,对故乡的怀念还有不少,一起来看《喜雨》这一段

课件出示:

我浮想联翩,幻想一下飞出了燕园,飞到了我的故乡,我的故乡现在也是缺雨的地方。

……我今年已至望久之年,依然常梦见母亲,痛苦醒来,泪湿枕巾。

(3)学生配乐赏读《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以后,这叹息就时时可以听到。

她特别注意到我衣服寒暖。

……我看透了这老人的眼泪里有着无良的凄凉,我也了解了他的寂寞”

学生交流体会

师小结:

对往事故人的回忆,季羡林先生回忆起王妈的时候,最先映入脑海的便是那散发着淡淡幽香的夜来香。

过渡:

在《怀念母亲》这部散文集中,有季老先生对母亲的怀念,对故人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悟,也有对丝瓜等精细的描写。

(4)故事讲演小组。

讲述喜欢的故事情节。

三、品读语言之美,感受语言魅力

.同学们,精彩的描写,浓浓的深情都是通过作者的神奇的语言魅力向我们呈现出来的!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文字的魅力。

通过《夹竹桃》的学习,我们知道,季老先生的文章“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通过读《怀念母亲》我们对文章的风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老师看到好多同学的读书笔记中有这样的摘抄。

1.指生读自己摘抄的段落。

教师选择性出示课件: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

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

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的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

 

就这样,半个秋天以来,在我床下面跑出跑进的三个兔子一个都不见了。

我再坐在靠窗的桌子旁读书的时候,从书页上面,什么也看不见了。

 

2.请学生说明摘抄理由。

(此处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用笔的质朴)

3.文中像这样质朴而不失典雅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还积累了哪些?

读给你的同桌听。

4.你还摘抄了文中哪些精美的句段,读给大家听听。

说一下自己摘抄的理由,小组间交流读书笔记,品悟语言之美,体会表达效果。

(此处放手让学生交流,围绕语言表达展开即可)

5.投影展示学生的摘抄笔记。

(引导生感悟作者用笔的典雅与睿智)

教师课件相机出示:

关在门外的依旧是黄昏,当他们再伸头出来找的时候,黄昏早巳走了。

从北冰洋跑了来,一过路,到非洲森林里去了。

再到,再到哪里,谁知道呢?

然而,夜来了,长长的夜,夜永远也不完,黄昏呢?

--黄昏永远不存在在人们的心里的。

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

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

今年又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

在校园里,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霄汉,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6.你想把哪些语句牢牢地记在心里,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7.很多同学在自己的笔记中写下了《怀念母亲》读后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投影点评)

四、总结

中国近代外交家黄遵宪倡导“我以我手写吾口”,季先生则是“我以我手写吾心”,文字虽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醴。

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顿悟的讥讽,也没有惊世骇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机智和才智取胜,但文章处处闪现其真情、真实、真挚、真切,老师仍然记得季老写于1991年的散文《八十抒怀》,读后为之动容,他写道:

“十年浩劫后,我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我一定要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绝不想成为行尸走肉”。

这就是一任爱国老人的心声。

虽然如今季老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