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25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4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一、品读课文,重点突破

1---9段内容详解

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进入文本的学习。

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

昨晚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那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对照表格,起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写结果呢?

谁有要补充的吗?

那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哪两个呢?

如果我们把他说的更简洁一点,也就是生:

“天灾人祸”。

那通过要1—9自然段的学习,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

我觉得西门豹是个有智慧善于调查研究的人。

你总结的真不错。

(板书)

经过自己的一番调查研究,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那如果当初魏王派去管理邺的人不是西门豹,而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我会直接把巫婆和官绅们都杀死。

恩,老师也在想,西门豹的权利不是很大吗?

派兵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吗?

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

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好不好呢?

10---15段内容详解

(出示课件:

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那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认为应该着重研究什么呢?

又该怎样研究呢?

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然后多读多体会西门豹的话,体会他做法的巧妙之处。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

巧妙师:

那你是捉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呢?

谁来说一说?

我是抓住:

“这么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来体会的。

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此时西门豹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

他说去送送新娘,实际上是去送巫婆上天,一语双关,智慧过人。

我是通过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我认为他是一个思虑周全,安排周密的人,他以姑娘不漂亮为由,先把女孩救了下来。

西门豹将计就计,既救下了女孩有惩治了巫婆。

我是通过西门豹说: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假装客气,不动声色的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惩罚了巫婆。

通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西门豹假戏真做,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惩罚了官绅头子。

我是通过书上说“哪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而西门豹并没有把他们都投进漳河,却说好吧,再等一会儿”通过这个办法西门豹将剩下的官绅彻底制服,并让老百姓知道了漳河里面并没有河伯,他们都是骗人的。

老师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

的确,西门豹话中有话,话外有意。

那么,当时他是以怎样的口吻来说这些话的呢?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选择一句你体会最深的,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课件中的句子)有感情的读课文。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嗯,你读的真好,尤其是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读出了讽刺的口气。

还有谁想来读?

三个不读的很坚定。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还有一个地方不太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百姓,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而要这样大费周章呢?

因为当时在古代老百姓们思想很封建迷信,即使告诉他们河里没有河伯,他们也不会相信。

所以西门豹为了让老百姓们亲眼看到这个事实,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让他们自己从迷雾中醒悟过来,才这样大费周章的。

8

一、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好,正是因为西门豹所做的这些工作,老百姓们才会在后来那样的信任他,拥护他,也为后来的兴修水利打下了基础。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大家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原来这个地方什么样,现在什么样?

原来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现在这个地方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看到了这样丰收的景象,如果你是下列人物之一,(新娘,失去孩子的老人,普通老百姓,活命的官绅)你会说些什么呢?

请任选一个角色来说说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大智慧,善于调查研究,所以说他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好官。

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卖红薯。

同学们。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听说咱们班有好几位同学还为此私下里排了一个课本剧,你们要为大家展示一下吗?

你们需要剩下的同学帮助你们做些什么吗?

需要大家起立,扮演普通百姓。

好,那请大家准备一下。

4

刚才大家的表现精彩极了,回去后,每个上台参演节目的同学各为你们小组加两分,并且每人下课后过来领取一个奖学币。

同学们你们喜欢西门豹吗?

还想更多的了解他吗?

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好,现在让我们来默读以下这个故事,读完后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悟。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向西门豹学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有一天也可以做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板书设计:

西门豹

善良勇敢

善于观察

为国为民的好官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附送: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1女娲补天教案1新人教版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学习她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练习复述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时

 两课时。

31 女娲(wā)补天

􀀋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①“欢歌笑语”“快乐幸福”写出了什么?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②“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写出了什么?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③“到处”说明了什么?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ɡ)扎。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

写人们过了许多年快乐的生

活后,天突然塌了,露出了一个大窟窿,许多人被困在山顶上和水中。

􀀌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

又造了船,好

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④“立刻”一词体现了什么?

]

段导读:

本段写女娲去求雨、造船,拯救人们。

􀀍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⑤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

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⑥“几天几夜”说明了什么?

女娲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

􀀎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

n)。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⑦“五天五夜”写出了什么?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

好了。

[⑧“金光四射”和“立刻被补好了”写出了什么?

本段写女娲经历冶炼五彩石,把天上的窟窿补好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写女娲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把天上

的窟窿补好了。

􀀏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写天边五彩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1.初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理清文章层次。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新词卡片,动画片。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动画片《宝莲灯》的片段)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这部动画片,我想你们肯定知道很多的神话

故事吧!

大家畅所欲言。

(九色鹿、西游记、葫芦娃……)

2.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按照自学识字法进行识字练习,再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4)标注自然段序号,给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学习时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成果。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

  塌tā下 露lù

出 燃rá

n烧 挣zhēnɡ扎 熄xī灭 喷pēn火 缺quē少 冶yě炼lià

n 大盆pé

n 轰隆lōnɡ隆纯chú

n青色 熊xió

nɡ熊大火

  注意:

“冶”不要读成zhì

(2)认清字形。

①找出生字的结构规律。

上下结构:

露 熊 盆

左右结构:

隆 塌 燃 挣 熄 喷 缺 纯 冶 炼

②熟字带生字识记法。

睁—挣  息—熄  诀—缺  练—炼

③偏旁加字组新字。

雨+路➝露  皿+分➝盆  灬+能➝熊  火+然➝燃  纟+屯➝纯

冫+台➝冶  扌+争➝挣

(3)书写指导。

①偏旁变形:

土作为“

”旁,横变为提。

 火作为“

”旁,捺变为点。

②左右结构的字本课较多,书写时要注意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隆”右部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4)一字组多词,积累词语。

塌—倒塌 塌陷  缺—残缺 缺勤  纯—纯洁 纯熟

注意:

根据字的不同字义积累词语,拓宽积累词语的范围。

(5)理解词语。

创造:

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东西。

 窟窿:

洞。

 挣扎:

用力支撑。

冶炼:

用焙烧、熔炼、电解等方法把矿石中所需要的金属提取出来

(6)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三 细读课文,清理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大意

1.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2.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同学相互交流。

第1自然段:

女娲创造人类,大地上欢歌笑语,人们幸福地生活。

不久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人们在水火中挣扎。

第2自然段:

女娲想办法解救人们。

第3自然段:

女娲艰难地找齐五彩石。

第4自然段:

女娲用神火冶炼五彩石并补天。

第5自然段:

人们常见的天边的云霞,传说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3.全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说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自从女娲

创造人类,人们幸福地生活,不久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人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并用神火冶炼了五彩石,最后把天上的窟窿补好了。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相传天边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4.再次读一读这个神奇的故事,你怎样评价女娲?

(女娲非常了不起,女娲真神奇……)

四 总结质疑

1.文章很明显地分为三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脉络。

2.齐读课文题目,你想更深入地学习来解决哪些问题呢?

(女娲是谁?

她为什么要补天?

她是怎样补天的?

她把天补好了吗?

3.我们将在下节课深入

研究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

  1.在讲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

这样,学生在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识写生字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识写生字的方法,自主独立识字,如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等,教师可略作提示。

3.课上教师可以首先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使学生兴致高昂,然后再顺势导入本课,这样自然

而不失趣味性,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深入学习课文,在解疑过程中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女娲补天》的故事片及相关资料。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你们提出了几个需要这节课深入研讨的问题,我们来回忆一下。

2.今天,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起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吧!

二 深入学习,感受故事的神奇

1.解决问题:

女娲是谁?

(1)默读全文,你能找出有关介绍女娲的句子吗?

读一读。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她就好像是人类的母亲。

(2)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你又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她是人类的母亲?

(当有巨响发生时,她“急忙”起床,看到人类在水火中挣扎,女娲像母亲一样难过,并“立刻”找雨神,“求”他下雨;

又“造”船,救出人们。

从这些地方足以看出她把人类当成自己的儿女,而且能够体会出她甘于奉献的精神。

(3)为什么称女娲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相传女娲有一手绝活,她能用泥捏成人,并能使泥人成活,后人都称女娲创造了人类。

因此常有“人是泥做的”之说。

(4)老师点拨:

那我们人类真是女娲用泥捏的吗?

同学们肯定知道不是的,我们人类是由猿进化成的,女娲捏泥造人是个神话故事。

那么她到底为什么要补天呢?

2.解决问题: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女娲补天的原因。

(虽然人们被女娲从洪水中救出,但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因此她决定把天补上。

(2)读一读书上的句子,女娲怀着怎样的心态补天的?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决定”看出她补天的信心,“冒着生命危险”看出她很勇敢,不顾自己的生死,一心要救人们。

(3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展示女娲的勇敢、不怕危险的精神吗?

(女娲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补天救人们。

3.解决问题:

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

女娲用什么补天?

她是怎样找到补天用的材料的?

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②找到女娲炼石及补天的句子,读一读,画出她这一过程的动作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天是否补好了?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学习成果,共同研究。

小组一:

女娲上山找五彩石补天。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与工夫,我们是从“她忙了几天几夜”,“她又找啊找啊”看出她花费的时间多,从“跑到”“寻找”这些词语能够体会女娲急切的心理。

小组二:

描写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过程的动词有“找-挖-放-炼-化-装-端-泼”。

给我们的感受是,补天是一件很危险、很艰险的事情,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却使我们感觉比较轻松,突出了女娲的神力。

小组三:

天补好了,“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4)点拨:

补天之前人间的惨状又是怎样的呢?

请找出描写人间惨状的词语。

你又体会到什么?

(“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这些词语展现了人间的惨状。

我体会到,大窟窿被女娲炼好的五彩石补住,真是太神奇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故事的神奇。

三 观看录像,使学生直观感悟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神奇的故事吧!

(观看《女娲补天》片段。

2.同学们,你们此时最想说什么?

(指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悟人物身上的精神。

3.教师小结:

传奇的故事展示了神奇的女娲,我们虽然了解了女娲补天的全过程,但我想她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更应该使我们终生不忘。

(她的善良、勇敢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 练习复述课文

1.这么感人的神话故事,你一定想向爸爸、妈妈以及好伙伴介绍吧!

不如我们在这里练一练,请同学们帮你听一听、评一评,使你向别人复述时更有自信。

2.复述指导。

复述是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是背课文,要把课文内容尽可能详细地讲出来。

3.复述要求。

(1)复述前熟读课文,记住情节和重点词语。

(2)把课文内容变为自己的话。

(3)复述时,语言要清楚,讲述要明白。

(4)仪表大方、自然。

4.学生分组练习,同学间互相评议。

5.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6.评选“故事之星”。

  1.教学第1自然段时,教师可以采用引读、师生分句读、小组赛读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

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闭目想象的方法,感受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

2.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第3、4自然段重点深入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要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又要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更深层地感受到女娲的神力、伟大和善良。

31 女娲补天

1.照样子,组词语。

例:

zhēnɡ

2.选字填空。

在,再

  以,已

3.把下面的句子转换成“被”字句。

(1)火将许多人围困在山顶上。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

       

(2)女娲救出洪水中的人们。

洪水中的人们被女娲救出。

(3)我把电脑教室打扫干净。

电脑教室被我打扫干净。

        

一 神话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目前中国古籍中记述神话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等。

二 中国神话的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第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第三,不论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热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三 陕南女娲山

陕南平利县城西15千米

处有座海拔988米的女娲山,古称中皇山,异峰独秀,因后有女娲宫而得名女娲山。

女娲山地处秦岭南端、大巴山北麓,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山上建有女娲庙,气势宏伟,殿宇纷繁。

相传女娲炼石补天的所在地也在如今的女娲山。

四 课堂实录(节选)

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自己学会了好几个字,但还有一些字掌握得不好,老师相信,如果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认得又快又好。

一会儿,老师想请学得好的小组的同学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各种方法认字。

2.当小老师,到前边教大家认字。

小组1:

我们组想给大家猜个谜语“共有三滴水”,谁知道是哪个字?

生:

是“洪”字,因为洪字的右面是个共字,左面是三点水。

小组2:

我们组也想给大家猜个谜语,“长长的毛巾”是什么字?

是“帐”字。

我还会用帐字组词“蚊帐,帐篷”。

小组3:

我们组想利用学过的字记这些生字。

组员

(1):

儿童的童字加个提手旁就念“撞”,谁会用这个字组词?

组员

(2):

把“推”字

的提手旁换成土字旁就念“堆”,这个字是形声字,请大家跟我读一读。

组员(3):

把“决”字的两点水旁换成缶字旁就念“缺”。

小组4:

我们组区别“娲、锅”这两个字有一个好办法,根据部首的意思来理解,女娲是个女的,所以就是女字旁,锅是用铁做的,所以就是金字旁。

他们组这种根据部首的意思来记字的方法真好。

再举几个例子,帐篷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篷”字是竹字头,“猛”字一般形容动物很凶猛,所以是反犬旁。

刚才,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记字,你们真棒!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一起玩儿个抢字卡的游戏,看谁抢的字卡多,谁认的字就多。

(师生一起玩抢字卡的游戏。

〔评析〕通过小组汇报,学生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记字,再一次使学生达到学习的高潮,并且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同学之间交往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