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795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docx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第一节

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没有金钱,我们的生活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想想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使得被堪称“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从此失去昔日的辉煌;再看看今天美元的贬值,催生了整个世界的惊惶。

为什么货币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

其本质是什么?

又有哪些职能?

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天经地义、合情合理。

这样看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时出现的。

但事实上是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因此,我们在研究货币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

请同学们看书P4—2,思考P4第一个问题

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等不同种类的物品。

(1).上述不同种类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①都是劳动产品;②都用于交换。

教师总结: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并且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含义: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母亲为自己织的毛衣、同学送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为什么?

----不是,因为虽然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过渡:

人们为什么要交换商品?

人们为什么能够交换商品?

这实际上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问题。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我们都知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就是说不是商品生产者使用的,而是要通过交换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

一件劳动产品要想实现交换,它首先就必须得有用,得能够满足别人的某种需要。

没有用处的东西,是不能够用于交换的。

所以商品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

2、商品的使用价值特点

(1)具有自然属性:

不反映社会或阶级属性,只是体现人与物(自然)的关系

一种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由商品本身具有的特征决定的。

比如,水可以用来解渴,是由人的特性和人的生理结构所确定的。

(2)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比如:

煤能够满足人们取暖、做饭的需要,而蔬菜可以满足人们吃饭的需要┈┈煤、蔬菜是不同的商品,那么他们满足的也是人们不同的需求,即它们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

例如:

手机,这样一种商品,具有很多的功能,接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上网、娱乐、摄相、甚至有的手机还可以看电视。

同样是一种商品,它就可以满足人们许多不同的需求,即手机这一种商品就有很多不同的使用价值。

(3)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非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4)是社会使用价值(满足别人和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到此,我们就应该能够回答我们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了:

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呢?

提问:

下面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商品有使用价值,那其他的劳动产品,其他的物品有没有使用价值?

请举例说。

----比如说阳光、空气,比如说自产自消的粮食。

这些都不是商品,但他们也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也都有使用价值。

所以说,使用价值的属性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但必须要有。

即使用价值是商品必有非特有的属性。

过渡:

由于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所以,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同的商品之间可以交换,例如,1头牛换600斤大米如果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次交换,就是1头牛=600斤大米。

这个比例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

是使用价值相同吗?

---不是,如果使用价值相同的话,那就没有必要交换了。

是数量、重量、体积相同吗?

---从两件商品的量上看,数量不等、重量不等、体积也不等。

那么,这个比例到底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

我们知道是商品就一定是劳动产品,一定会耗费人类的劳动。

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差别的。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称为商品的价值。

这是商品的第二个属性。

(2)商品的价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商品交换实际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形成价值呢?

比如说,自家园子里种的自己吃的蔬菜,它们有价值吗?

[生]有,有食用价值。

[师]可是“食用价值”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区分平时我们所说的“价值”(作用)和经济学上所说的“价值”之间的区别。

尽管自己种的蔬菜有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也有人类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这些产品没有用于交换。

自己消费的时候也就不会考虑其中到底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有当它用于交换的时候,才去考虑它的价值的大小。

可见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属性,或者说是商品的本质的属性。

即:

是商品就一定有价值,有价值也一定是商品。

[师]经过上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的属性,也叫商品的二因素。

那么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关系呢?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3)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概括的说它们的关系是:

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表现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这是因为

①作为商品,它的价值是离不开使用价值的,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实现的基础。

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用于交换,不能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价值。

②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一件东西如果没有价值就肯定不是商品,即使它有很好的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对立表现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够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作为生产者想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出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消费者如果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要支付商品的价值。

判断: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正确)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错)

3.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正确)

5.商品因保管不善而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曾耗费了人类的劳动,所以还有价值。

(错)

6.一个物品具有了使用价值,也耗费了人的劳动,就一定是商品。

(错)

7.凡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都没有价值。

(正确)

●简单比较商品、物品和劳动产品的区别

区别:

①劳动产品、商品都是人们的劳动成果;其他物品不是人们劳动的生产物。

②商品用于交换;其他物品、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

③商品用于交换,有价值;其他物品、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

联系: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都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都具有使用价值。

②商品必定是劳动产品、物品。

过渡:

商品耗费了人类劳动,所以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就要付款了,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支付的货币又是怎样来的呢?

是不是商品出现的那一天,货币也跟着同时出现呢?

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

因为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

(二)货币的产生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

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能够拿出来进行交换的剩余商品品种很少、数量也不多,所以这时候的交换只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

第二阶段:

扩大的物物交换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物物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也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剧情表演:

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

当他拿美元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用象牙交换。

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一个有象牙的部落,不料又遭到拒绝,提出用纱布交换。

于是他又来到了一个有纱布的部落,不想也遭到拒绝,提出用针交换。

他猛然想起自己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

当他拿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

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布帛、牲蓄等。

背景材料:

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

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实物货币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农具、米粟等等。

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

古希腊人用牛羊作为实物货币,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实物货币,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实物货币。

目前在哥伦比亚有个查尔瓦族,至今仍在使用自己奇特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头人用一种清水汁写在白色宽大的外罩袍上的。

西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有一种只用马铃薯付医药费的风俗。

巴西北部知那山区,在寄书信时,通用一种加工雕磨过的石头为邮费。

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货币,那就是狗牙。

当地居民普遍都养狗,每逢节日都宰狗庆祝。

他们把狗牙留下来做通货。

一颗狗牙能买到100个椰子,而娶一个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做彩礼。

第三阶段: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的确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不易分割;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便;粮食不耐久藏,质量不稳定;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

人们就要找一种易携带、易分割和保存、体积小,价值大、不易磨损、便于保存的东西,而金银因为具有独特的优点,于是金银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固定充当一般等物的商品(金银),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第四阶段:

货币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等价物。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

辨析: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

金银并非天然是货币。

它在自然界早已存在,在商品和商品交换出现之前,金银只是普通产品;在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前,它只是普通商品。

所以不能说金银天生就是货币。

只有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才逐渐为人们认识从而使它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也只有在金银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之后,历史上才有了真正的货币。

所以,货币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其材料就是金银——货币天然是金银。

过渡: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不便,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社会经济因货币的出现而大大进步了。

那么,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也就是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呢?

二.观察体验生活,探究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的含义: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①价值尺度的含义

同学们都有到过超市去买东西,在那里,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摆在了货架上,而同时,在货架的下面总会有一个小牌子,譬如说写着“名牌衬衫120元/件”等等的字样,那么同学们认为,这些数量单位表现的是什么呢?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不会自己显示出来的,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值多少钱呢?

这必须借助于别的商品来显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因此,在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货币来显示。

就像我们书上的一样,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

这种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我们称之为价值尺度。

过渡:

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

②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的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

过渡:

同学们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发展每一种商品的旁边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像上面说到的“名牌衬衫120元/件”。

还有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像这些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

③价格的含义

过渡: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呢?

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值(基础)价格(货币表现)

过渡:

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出它所值的货币呢?

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时候,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只是作为一种观念上的货币,只是让人们知道这件商品值多少钱,如果想购买这件商品得付出多少的现实货币而已。

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在货币产生以前,人们进行的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

商品——商品(W-W)。

在这样的一种交换中,买与卖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同时进行的,当某人在市场上卖掉自己的商品的同时,肯定也会得到与之进行交换的另一个商品所有者的商品,由此可见,商品交换在最初的物物交换阶段是否用不着什么媒介的。

这是货币产生之前的情况,那么在货币产生之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商品要怎么办呢?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吧:

像我们学校的小卖部,他就是把商品买给别人换取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换来的货币换自己需要的商品。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货币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这个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商品—货币—商品。

(W--G--W)

①商品流通的含义

提问:

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

为什么说“商品—货币”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无利润可言,无法扩大生产,严重的甚至亏本、破产破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卖出去。

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

提问: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种作用或职能,叫用流通手段(也叫购买手段)。

②流通手段的含义

过渡: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样子行吗?

很明显,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别人用一句空话拿走其商品。

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需要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过渡: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④商品流通的公式

其实,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的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

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

(见教材P7“专家点评”)

用公式表示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Q)×单位商品价格(P)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M)=——————=—————————------------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V)

⑤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上来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来讲的,主要是区别于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3)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比较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含义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

观念上的货币

现实货币

其它

货币之所以具有该职能,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公式为:

商品(W)──货币(G)──商品(W)

过渡:

另外,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货币的其它职能

①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②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含义不同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产生的

背景不同

流通手段是在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

购买的

对象不同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实体的商品。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服务。

货币交付

的时间和

空间不同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是,一般都是一次性交付,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

或先交钱,后服务;或先服务,后交钱。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使用价值或商品使用权的让渡与价值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

联系

两者都是货币的职能,两者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过渡: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如制作成本高、易磨损。

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出现了。

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

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三.回溯历史,探究货币的进一步演变──探究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一)纸币的含义

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个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理解:

(1)国家发行。

一般是委托央行发行;地区主要是指欧盟发行的欧元。

(2)强制使用。

不用不行。

用与不用,用什么币,面值多大都是国家强制的。

(3)价值符号。

纸币不是货币,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它只是代表有价值的货币。

但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习惯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是否也可以充当价值尺度呢?

答:

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而纸币只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就不能充当价值尺度。

提问:

为什么在金属铸币之后会出现纸币?

2.纸币的优点

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提问: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能不能任意发行呢?

纸币的发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或小于这个限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3.纸币的发行规律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比较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和实质

纸币的发现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表现

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经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原因

纸币的发现量过多;纸币的流通速度加快(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求)。

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后果

适度的通膨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过度的通膨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

(解放前夕,国民党不断滥发纸币,中国陷入了极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1937年为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41年为1头猪,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1只鸡蛋,1947年则为三分之一盒火柴了。

适度的通缩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过度的通缩会导致市场疲软、消费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投资的扩大。

解决办法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抑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二者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以克服。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

答:

(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物价上涨是指价格的上升。

(2)通货膨胀通常是由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的,它必然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

(3)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①(商品价格与其价值成正比)商品本身价值增大会引起价格上扬;②(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货币自身价值变小,商品价格也会上涨;③(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也会上涨;④国家宏观政策的调价、流通领域里的乱涨价等现象都会引起物价上涨。

所以物价上涨并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有人说:

“通货膨胀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带来危害,而通货紧缩虽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因此,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要好。

”请你对此展开分析论述。

答:

(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跌。

两者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反映出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问题,其实质都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的购买力相对下降,从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通货紧缩使物价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有好处,但从长远看,物价总水平普遍持续下降,市场流通不畅,会使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3)结论: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会阻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过渡:

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币呢?

(主要是为了防止假币的流行。

)那假币有什么危害?

4.假币的危害

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