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937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9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

课时

安排

1.1――5的认识…………………………4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课题

1――5的认识

主备人

吴水玲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能够区分数字的大小,认识几个和第几个,让学生掌握5以内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和认识。

比较数字的大小,认识数字中的第几和几个,认识数字的合与分。

教学准备

野生动物园图.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主动探索:

认识1―――5各数

 

主题图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不?

2.咱们分小组去参观,你看到了什么人?

什么动物?

你能从手中的卡片找到数字1吗?

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放到桌子上。

这幅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

3.2、3、4、5的教学过程与1的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你们仔细看一看卡片,这5个数字象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

 

每个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数一数。

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小组汇报。

当学生说到1个太阳.1头大象时,教师出示图画,并告诉学生一头大象.一个太阳都用数字1来表示。

小组里说一说,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学生操作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探索认知

 

教师教学引导

1.请你拿出:

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摆摆看。

2.教师端出3个苹果。

提问:

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

请你用其它物体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

用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

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

在计数器上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提问:

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学生拨完后,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认知与发现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

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然后教师提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1.学生观察主题图

2.小组内讨论。

3.学生操作,让学生到台上演示。

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学生也用计数器进行计数,边计数边做数数练习,能够说出1添上几是几,这个过程有老师引导。

 

课堂练习

 

1.全班齐读:

正.反读

2.教师问:

3的前面是几?

后面呢?

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3.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学生齐读。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做出操作。

 

课堂巩固练习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3.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课本16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顺数:

1.2.3.4.5

倒数:

5.4.3.2.1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4.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

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3的后面是几?

2的前面是及?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1.回忆思考。

2.讨论.交流。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画问: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猫和老鼠各有多少?

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3 谁会读?

1.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2.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跟着老师读,能够流利的背诵。

 

4.学生回答,老师提名学生上讲台回答。

 

2=2

巩固练习

17页做一做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

 

课堂小结

1.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等于号。

布置作业

课本18页第3.4.6.7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1.2.3.4.5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3.教师问: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

学生口答

 

学生回答:

动物园门口,有些人在排队,有两位阿姨,一个小朋友,叔叔,警察阿姨。

 

探求新知

 

反馈练习

(一)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买票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

后面的那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绿衣服阿姨排在第4个的?

(4)请你说一说:

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

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

(2)动画展示:

穿紫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

有几个人在排队?

这时谁排在第4个?

小朋友排第几个?

解放军阿姨呢?

(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1)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

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2.投影出示:

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1.指名学生口答。

 

2小朋友在第二,叔叔在第五紫衣服阿姨先买上门票的

3.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排队的结果。

 

1.学生总结并且回答问题。

2.5个人排队,叔叔排在第五个。

3引导学生体会第几和几的区别。

学生回答它们的用法。

1.学生举例说明.。

2.学生小结。

3.练习本独立完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布置作业

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看图片可以说一说:

照片上共有几个人?

从右数,爷爷排第几?

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板书设计

第几

阿姨排第二认识

0、1、2、3、4、5

认识第1、第2、第3、第4、第5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

   出示计数器:

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先拔两颗珠子,问:

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

4和3谁大,谁小?

请你用符号连接。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出来数字2,3,4,5

 

引导学生说出4<3,4>5

探求新知

 

探求新知

 

(一):

主动探索:

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

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4.读数的组成

  

(1)先领读:

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二)学生合作:

学习5的组成

  1.教师:

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

  2.师:

刚才你们真能干!

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

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

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

(三).反馈练习:

  1.读一读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试着背一背

  2.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

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

集体评价。

 

1.让学生自由回答,无论对错对给予肯定的赞誉。

2.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木棒。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把小棒分成不同的组。

 

3.再让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4.学生回答;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5.学生回答;1根

 

6.学生回答: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

 

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1.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展开竟读。

2.学生练习背诵。

3.有两组数字是重复的,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其中两组分组。

布置作业

第21页的第5题:

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

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板书设计

分与合

4           4            4

  1    3    2     2      3    1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教学反思

 

课题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己学会操作,表达和计算加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和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教学准备

教科书的主题图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设疑导入

主题图引入

1.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设疑导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 )3 ( )5。

1.练习导入,复习旧知。

2.学生填数。

 

探索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教师说明: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表示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

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

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

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做一做的下图。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4,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图片的想法。

 

3.学生能够回答出答案是3.

 

4.学生跟老师读加法算式。

5.学生自由读算式。

6.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7. 

(1)有2辆小汽车,又开来了2辆,一共有4个同学,2+2=4。

   

(2)有4支笔,现在又有1支,一共有5个同学,4+1=5.

8.1.1+4.3+2.2+3.1+3.3+1……

9.启发学生说出

3+1=4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全课小结

我们一起来总结下今天我们所学的加法算式。

1.师生共同小结

2.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本2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认识加法

3+1=4

加号等于号

读作:

3加上1等于4

2+2=4读作:

2加上2等于4

3+2=5读作:

3加上2等于5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答案:

1,2.4

2.5,4,5,4,5,4

3,表示一共是几。

 

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

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问:

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1

教师解释说明: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3-1=

问:

3-1等于几?

你是怎样想的?

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请你说一说。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

(2)做一做的右图,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

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2.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4题,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1.学生口答练习题。

 

2.学生回答:

从3只里拿出来的

 

3.学生回答:

用1来表示。

 

4.学生回答:

3-1=2,全班交流。

 

5.学生发散回答:

(1)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有2只。

(2)原来有3个气球,飘走了1个,还有2个。

6.5-1=4

7.4-2=2

8.5-15-25-35-4

9.学生回答;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10.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

有了那些体验?

减法的认识

布置作业

课本P28页做一做第6--9题

板书设计

认识减法

(粘贴图片)

4-1=3

减号

读作:

4减去1等于3.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P25第1题第一幅图。

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

谁能列出算式呢?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

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2.复习减法的含义。

出示P28第3题第一幅图。

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

()

谁能列出算式呢?

出示第二幅图。

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1.学生回答自己的运算方法。

 

2.原来有1把扇子,有买来了3把,一共有几个扇子)

3.学生回答:

2+1=3

因为他们是表示合在一起是多少。

 

4.学生回答:

鱼缸里原来有4条金鱼,又买来了一条。

一共有几条?

4+1=5

5.学生回答:

原来有2辆车,后来有一辆车卖出了,还有几辆车?

3-2=1

6.5-4=1

加强练习

二.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出示1+3=5-2=

哪位小朋友会做啊?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6题,任选一题加法和一题减法说给组内成员听,各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题。

3.第7题,比一比谁做得快。

4.开小火车做口算卡片。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自己的解法和理由。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准确的做出答案。

巩固练习

三.游戏: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进行表演。

2.一半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算式,告诉他们这是一张车票,黑板上有5辆车,要对号上车。

其余学生做评委。

然后交换。

自己独立完成

小结

通过游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汇报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练习

1+3=44-3=1

4-2=24+1=5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数的组成

□    5 

2  3  1  □ 

□     5

2  2   3 □

学生口答练习题目。

 

(学生口答)

 

指导练习

1.P29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

让学们认真观察: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