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089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docx

生理学练习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A1、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脑脊液D、组织液E、血浆

D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E、前馈控制

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反馈E、前馈

D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分娩过程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E、动作电位去极化期的内流

C5、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达到某一特定目标

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E、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通过: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D、前馈E、自身调节

A7、人体内O2和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

B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单纯扩散E、入胞

C9、下列离子中,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其通透性最大的是:

A、B、C、D、2+E、2+

B10、安静时细胞膜内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

A11、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态状态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倒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

A12、降低细胞外液浓度,将使:

A、静息电位增高B、静息电位降低C、静息电位增高而峰电位降低

D、静息电位降低而锋电位幅值增高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增大

C1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全或无)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C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15、人工减少细胞浸浴液中的浓度,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变B、加大C、减少D、先加大,后减少E、先减少,后加大

B16、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变化为-100时称为:

A、去极化B、超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除极化

B17、常用的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B、四乙基铵C、哇巴因D、异搏定

D18、下列对局部反应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位大小随刺激强度而改变B、可进行空间总和C、可进行时间总和

D、是全或无的E、有电紧张性扩布

D19、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B、传导速度慢C、衰减性传导D、跳跃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B20、可兴奋组织对刺激发生兴奋反应的能力称为:

A、反应性B、兴奋性C、兴奋D、反应E、反射

A2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B、峰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

C22、连续刺激不能使动作电位波形叠加的原因:

A、刺激强度不够B、刺激频率不够C、存在不应期

D、细胞能量不足E、离子分布的恢复需要时间

C23、绝对不应期为2的蛙坐骨神经,每秒最多能传导的冲动次数是:

A、1000B、750C、500D、250E、50

B2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5-羟色胺E、去甲肾上腺素

B25、运动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是:

A、M受体B、N2受体C、α受体D、β受体E、H2受体

C26、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出胞作用

D、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E、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C27、当动作电位传到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通道关闭B、通道关闭C、通道开放

D、和通道开放E、通道开放

B28、安静时运动神经末梢的囊泡:

A、不释放乙酰胆碱B、有少数囊泡随即释放C、有少数囊泡依次轮流释放

D、每秒钟约有107个乙酰胆碱分子释放E、每秒钟约有200~300个囊泡释放

B29、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酶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磷酸二酯酶E、腺苷酸环化酶

D30、简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由于其:

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

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提取

C31、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

A、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E3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

A、肌膜B、肌质网C、横管系统D、纵管系统E、三联管结构

C33、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B、C、2+D、E、2+

C3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引起:

A、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B、红细胞皱缩C、组织液生成增多

D、组织液生成减少E、尿量减少

C35、正常人血浆值为:

A、6.35~6.45B、7.05~7.15C、7.35~7.45D、7.65~7.75E、8..35~8.45

C3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缓冲温度B、运输激素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D、使血液呈红色E、提供氧

C37、血小板少于50*109的患者,皮肤、黏膜呈现出血点主要是由于血小板:

A、不易聚集成团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减少C、不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D、血块回缩障碍E、不易粘附于内皮下组织

D38、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因子ⅦB、血小板的膜磷脂表面(3)C、2+

D、组织因子(因子Ⅲ)E、凝血酶原

E39、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开始于:

A、激活因子ⅩB、红细胞凝集C、血小板聚集

D、血管损伤后组织细胞释放出因子ⅢE、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

B40、柠檬(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B、与血浆中2+结合成不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E、加强纤溶酶的活性

C4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的受体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42、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

A、A型B、B型C、型D、O型E、无法判断

B43、输血时应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A44、输血原则是:

A、输同型血,且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发生凝集反应

B、紧急情况下可大量输O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

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就可以输血

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交叉配血试验

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供血者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试验

D45、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包括:

A、内流,外流B、2+内流,外流C、内流,2+外流

D、2+、内流,外流E、2+外流,内流

E46、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B、1期复极化的速度C、平台期形成的机制

D、3期复极化的机制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D47、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去极化速度快B、前者有较大的幅度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

D、前者动作电位有平台期E、前者有超射现象

E48、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仅为-60至-65B、阈电位为-50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E、4期去极速率快

B49、兴奋在心脏中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B、房室交界C、左、右束支D、浦肯野纤维E、心室

E50、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组织是:

A、窦房结B、心房优势传导通路C、房室交界D、心室肌E末梢浦肯野纤维

E51、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B、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D、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

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C52、兴奋在心室内传导组织传导速度快的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产生强直收缩B、避免心房、心室收缩重叠C、有利于心室肌几乎同步收缩D、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缩短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E53、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脏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2+贮存少C、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性收缩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

B5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等容舒张期

E55、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时,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等容收缩期缩短B、快速射血期缩短C、减慢射血期缩短D、等容舒张期缩短E、心室充盈期缩短

D56、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半月瓣开放B、半月瓣关闭C、房室瓣开放D、房室瓣关闭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

C57、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B、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E58、射血分数的概念与下列哪个因数有关:

(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A、回心血量B、心输出量C、等容舒张期容积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B59、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

A、3.54.0LB、4.56.0LC、7.08.0LD、9.010LE、1112L

E60、心指数等于: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D、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E、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A61、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

A、等容收缩期延长B、射血期延长C、等容舒张期延长D、心室充盈期延长

E、每搏输出量不变

D62、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大动脉血压

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B63、外周阻力主要来源于:

A、弹性贮器血管B、微动脉C、毛细血管D、微静脉E、容量血管

C64、关于心室射血和动脉血压,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因素都有关

B、心室肌收缩时可释放两部分能量,即动能和势能

C、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与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

D、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时向主动脉内射出60~80血液

E、左心室的射血是间断性的,而动脉血流是连续的

E65、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心室开始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

B、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

C、在减慢充盈期末动脉血压达最低值

D、其他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压加大

E、其他因素不变时,搏出量增加使脉压加大

D66、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指标

C、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高D、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E、全身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D67、微静脉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维持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B、促进散热C、提供血液回流通路D、物质交换

E、贮存能量

D68、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组织液静水压降低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淋巴回流受阻

D69、长期蛋白尿患者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淋巴回流受阻B、静脉回流受阻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70、动物实验时,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

A、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B、颈动脉体受刺激增多C、心迷走紧张增强D、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E、血压升高

E71、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

A、心率加快,传导加速,不应期缩短B、心率加快,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C、心率减慢,传导加快,不应期缩短D、心率减慢,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E、心率减慢,传导减慢,不应期缩短

 

C72、肺通气是指:

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O2进入肺的过程E、肺泡中2排至外环境的过程

E7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A呼吸运动B、胸内压的变化C、胸内压与肺内压之差D、肋间内肌与外肌的收缩程度E、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B74、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为地造成: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C、腹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D、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E、肺内压与腹内压的压力差

B75、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B、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C、在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无变化D、胸膜腔内压大于肺回缩力E、气胸时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A76、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回缩力B、肺泡表面张力C、气道阻力D、吸气肌收缩E无效腔的存在

C77、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B、呼气肌收缩C、胸膜腔密闭D、肺内压高于大气压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D78、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B、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C、减少时可引起肺不张D、增加时可引起肺弹性阻力增大E、可阻止血管内水分进入肺泡

D79、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常引起:

A、肺栓塞B、休克肺C、肺炎D、呼吸窘迫综合症E、肺泡蛋白质沉积病

E80、肺活量等于:

A、补吸气量+潮气量B、补呼气量+潮气量C、深吸气量+残气量D、补吸气量+残气量E、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E81、能较好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

A、潮气量B、功能残气量C、肺活量D、补呼气量E、时间肺活量

A82、若呼吸频率从12次/分钟增加到24次/分钟,潮气量从500减少到250,则:

A、肺泡通气量减少B、肺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不变D、肺泡通气量增加E、肺通气量增加

E83、下列部位中,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B、静脉血C、组织细胞D、毛细血管E、肺泡气

C84、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是:

A、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B、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成正比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肺换气D、通气/血流比值减少不利于肺换气

E、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C85、设某人潮气量为500,无效腔容量为150,呼吸频率为12次/分钟,心输出量为5L,其通气/血流比值:

(500-150)*12/5

A、1.2B、0.6C、0.84D、1.8E、3.0

C86、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O2和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快、可逆、需要酶催化

D、2主要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E、2和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不需酶的催化

C87、下列有关发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A、1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量达50g以上时,可出现发绀B、中毒时不出现发绀C、贫血时一定出现发绀D、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发绀E、肺原性心脏病时可出现发绀

E88、横断后仍能保持正常呼吸节律的平面是:

A、脊髓与延髓之间B、延髓与脑桥之间C、脑桥中、下部之间D、脑桥上、中部之间E、脑桥与中脑之间

A89、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A、2B、C、O2D、E、3

A90、实验中,切断家兔的双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表现为:

A、幅度加大,频率减慢B、幅度加大,频率加快C、幅度减小,频率减慢D、幅度减小,频率加快E、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变化

二、论述题:

1、在实验中分别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与外周端,动脉血压有何变化?

机理如何?

电刺激完整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血压下降,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血压不变。

动脉压力感受器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兔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自成一束,称减压神经。

因此,减压神经为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传入神经。

刺激完整减压神经或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传入冲动增加,延髓的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结果心脏活动受抑制,心输出量下降,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最后导致血压回降。

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兴奋不能上传,血压不变。

2、腹外分别叙述动脉血中2增多、浓度增高和2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理。

(1)2增多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

一是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生成H23,后者解离出,刺激位于延髓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再经神经联系兴奋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强;二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动脉血浓度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由于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其刺激呼吸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3)2降低时呼吸加深加快。

低O2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其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

 

名词解释:

吸收水利尿脊休克应急反应

简答:

1.血液凝固的3个基本环节

2.内脏痛的特点

3.牵涉痛?

常见3个部位举例

4.突触传递的特点

5.为什么胰液是重要的消化液

6.静脉注射速尿,高渗葡萄糖机体反应如何?

机理是否相同

论述题:

1.在实验中分别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和外周端,动脉血压有何变化?

机理如何?

2.分别叙述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增多,氢离子浓度增高2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理

1、何谓血浆渗透压?

晶/胶体渗透压的区别

2、临床常见的贫血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3、何谓动脉血压?

其影响因素如何?

4、简述呼吸的基本环节

5、简述血液凝固的两条途径与三个基本步骤

6、简述胰液、胃液的主要成分与生理功能

7、简述水利尿、渗透利尿的发生机制

8、感觉投射两大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9、何谓牵张反射?

脊休克?

去大脑僵直?

10、何谓M样作用?

胆碱受体还有哪些类型?

其作用与阻断剂。

11、N纤维传导兴奋与突触传递的主要特征有何不同?

1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3、应激与应急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