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116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情分析】

  年份考点题型试题分布

  2014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选择题

  天津卷文综历史第7题,重庆卷文综历史第6题,江苏卷历史第5题,海南卷历史第13题,重庆卷文综历史第7题,山东卷文综第18题,海南卷历史第14题

  材料解析题

  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第40题

  选择题

  广东卷文综第16题

  材料解析题

  北京卷文综第37题

  选择题

  四川卷文综历史第5题

  选择题

  山东卷文综第16题,四川卷文综历史第5题,天津卷文综历史第8题,浙江卷文综第18题,四川卷文综历史第6题,福建卷文综第16题

  材料解析题

  北京卷文综第37题

  选择题

  福建卷文综第16题,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第30题,山东卷文综第19题,四川卷文综历史第7题,安徽卷文综第16题,海南卷历史第27题

  材料解析题

  重庆卷文综历史第8题,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41题

  2015

  1840―1900年间西方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选择题

  北京卷文综第16题,安徽卷文综第15题,山东卷文综第19题,重庆卷文综历史第6题,江苏卷历史第6题,四川卷文综历史第5题

  材料解析题

  浙江卷文综第38题,江苏卷历史第22题,天津卷文综历史第13题

  选择题

  北京卷文综第16题,北京卷文综第17题,安徽卷文综第16题,山东卷文综第19题,浙江卷文综第19题,天津卷文综历史第6题,全国Ⅰ卷文综第29题

  选择题

  江苏卷历史第9题

  材料解析题

  浙江卷文综第38题

  选择题

  山东卷文综第18题,广东卷文综第15题,天津卷文综历史第6题,北京卷文综第18题,安徽卷文综第17题,四川卷文综历史第7题,天津卷文综历史第6题

  材料解析题

  四川卷文综历史第14题

  选择题

  北京卷文综第18题,全国Ⅱ卷文综第30题,安徽卷文综第16题,全国Ⅰ卷文综第30题,重庆卷文综历史第7题,江苏卷历史第10题,浙江卷文综第20题

  材料解析题

  重庆卷文综历史第14题,天津卷文综历史第13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两年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1.本专题知识涵盖了整个近代中国史中政治史的基本内容,与现实联系较为密切,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2.从考查的形式来看,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兼有,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解析题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3.试题切入以周年纪念、时政热点及事关民生等现实性强的材料为主,论及近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等主流意识;材料多以新情境、新史观、新问题等呈现。

  4.2015年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列强侵华等方面,而且多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如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及中日关系现状、民主与专制等。

  5.自主命题省份多采用全国卷的命题形式,如试卷结构、试题结构基本一致,考查信息提炼和史学方法等。

  由此,在备考2016年高考时,建议着重关注下列几个方面。

  1.识记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的基本史实,掌握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各阶层历次抗争的史实及其影响。

  2.把历次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纵向的比较,认识各阶层抗争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

  3.注意模块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必修二及必修三的相关内容相链接。

可以联系必修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理解列强侵华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背景;联系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鸦片战争的国内背景;联系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等内容,体会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和思想不断解放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促进作用。

  4.全面评述历史现象,牢固树立“知识联系”的思维意识。

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能只看到政治的侵略,也应该看到经济与文化的侵略。

评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能只看到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应看到它客观的积极作用。

  5.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与线索。

从近代开始,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需要从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

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虑。

如近代列强历次侵华战争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影响等。

  6.把历史现象与现实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注意复习周年纪念大事;对时政长效热点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等进行历史反思。

  【金题点睛】

  示例1(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第6题)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的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

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二、近代中国百年抗争的艰难历程

  1.各阶级的斗争

  

(1)农民阶级:

先后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具有革命性,说明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地主阶级:

从1840年开始,地主阶级爱国将领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行动;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蕴含了近代化的新方向。

  (3)资产阶级:

康、梁维新派主张改良立宪,开展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先后进行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这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了其领导的改革或革命的失败。

  (4)无产阶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标,先后开展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百年抗争呈现的主要特点

  

(1)主题明确: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历程艰难:

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走俄国人的路”(中共成立初期)――“走自己的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三个阶段。

  (3)阶层广泛:

主要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4)阶段明显:

19世纪以反侵略或反封建为主,20世纪初开始把反帝与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学习对象也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

  3.从百年抗争得出的基本结论

  要把外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争

  1.基本表现

  

(1)确定革命纲领:

①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中共“二大”从国情出发,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探索革命道路:

①中共成立后,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走中心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加强自身建设:

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实际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

①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在国民革命中得到了实践。

②1935年,面对民族矛盾的上升,《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1937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展了全民族的抗战。

④抗日战争胜利后,进行重庆谈判、参加政协会议,争取民主和平。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确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基本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4)从农村再到城市: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再到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

  

(1)政策:

从国共合作到蒋介石篡夺领导权。

  

(2)依据:

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目标基本一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加紧篡夺革命的领导权;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土地革命时期

  

(1)政策:

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2)依据: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

  

(1)政策:

联蒋抗日。

  

(2)依据:

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

  

(1)政策:

反蒋自卫。

  

(2)依据:

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指出: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里的“机会”

  A.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意在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意图

  C.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提供了借口

  D.说明《南京条约》的平等合理性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此规定  A.违背了清朝外交平等的原则

  B.体现了中外完全平等、开放交往的理念

  C.凸显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至尊风范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3.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条约规定:

“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

  A.在《天津条约》中首先规定

  B.损害了中国的领事裁判权

  C.在《北京条约》中首先规定

  D.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图2为某同学对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及其影响做的整理笔记。

  老师批阅了该同学的上述笔记,认为“影响”需要加上“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那么其相对应该增加

  A.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相关条约

  B.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的局限性

  C.义和团运动及其失败的原因

  D.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其影响

  5.对于洋兵“会冒烟的棍子”(来复枪),清军和义和团的对策是“往自己头上倒上鸡血,以求刀枪不入”,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表明

  A.部分国人积极反帝,可贺

  B.政府和民众联合反帝

  C.部分国人观念滞后

  D.军事武器比社会制度更重要

  6.读图3的漫画,漫画中的历史事件

  A.揭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序幕

  B.引发了台湾人民义愤填膺的斗争

  C.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D.导致了辽东地区最终被割让

  7.读图4。

在这里,“八国联军里的中国士兵”可以说

  A.充当了帝国主义侵华的爪牙

  B.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名声大震

  C.成为当时国人称颂的“华勇”

  D.加速了列强联合侵华的步骤

  8.孙中山在《致黄兴书》中指出:

“所以失败者,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

”这句话强调辛亥革命失败的

  A.根源所在B.客观原因

  C.主观原因D.外在因素

  9.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指出:

“晚年的孙中山,不再简单地以东方、西方或者肤色差别来划分世界,而是把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两大阵营。

他呼吁全世界‘受屈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而所谓‘受屈人民’也包括‘压迫民族’中的‘受屈人民’,以及虽已强大然而真诚支持世界各国‘受屈人民’的苏联。

”这段话

  A.重新解释了民权主义

  B.赋予了民族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C.丰富和完善了三大政策

  D.意味着全世界无产者的大联合

  10.读图5。

这些信息体现的五四运动的主流是

  A.自由与平等B.民主与科学

  C.爱国与进步D.平等与博爱

  11.读图6。

五四运动的爆发

  图6五四运动前夕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TS)]

  A.有其雄厚的经济根源

  B.有其广泛的阶级基础

  C.有其深刻的社会危机

  D.有其深远的思想背景

  12.《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指出: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A.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

  B.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

  C.三罢斗争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形式

  D.社会各阶层是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

  13.图7是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的成效显著

  B.大革命中,各阶层纷纷加盟

  C.土地革命初见端倪

  D.国民革命中的政治力量鱼目混珠

  14.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最主要是指

  A.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

  B.中共的三大英明决策

  C.国民党“一大”的积极推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深入人心

  15.表1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成立到取消期间的重大史实。

其说明

  时间

  1931年

  11月

  1934年

  10月

  1935年

  10月

  1937年

  9月

  主要

  史实

  成立于江

  西瑞金

  撤离江西

  苏区

  转移至陕

  甘苏区

  陕甘宁边区政

  府成立,临时

  中央政府取消

  [HT5”]表1

  [HJ2.1mm]

  A.中共走向成熟和发展

  B.国共两党分分合合

  C.阶级矛盾主导革命进程

  D.国共两党分道扬镳

  16.美国记者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作了这样的评价:

“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

以色列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

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

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

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材料认为长征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的主要理由是中共和红军  材料一1862年,有一个外国侵略者来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

洪秀全当即严辞驳斥:

“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

……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的负责人)踌躇志满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会议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二大”(1922年)

  革命

  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的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

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HT5”SS]表2

  

(1)指出材料一隐含的农民阶级代表洪秀全的优秀个人品格。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5分)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指导中国革命时,经历了照抄、照搬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根据材料三,简要叙述这一转变。

(6分)

  (4)综上所述,你对近代民主革命各阶级的不懈奋斗有哪些感想?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D4.A5.C6.A7.A

  [JP2]8.C9.B10.C11.C12.B13.B14.D

  15.A16.B17.C18.D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16分)

(1)所指: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分)条件:

国内外形势有利(当时中国和世界反革命的力量暂时还是大于革命的力量);中国革命长期性和残酷性的要求(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战胜强大的敌人);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要把当时的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

(4分)

  

(2)用意:

敦促国民党接受五项要求,实现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实现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和抗战。

(2分)意义:

促使国民党接受中共提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意味着共产党对国民党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政策转变的实现;意味着国民党的内外基本政策已由内战、“剿共”、妥协转向和平、统一、抗日,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3分)

  (3)国民党制订了积极反共、消极抗[JP2]日的反动政策,并发动了多次反共高潮。

(3分)

  (4)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屈辱历史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使命和愿望;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时,阶级矛盾要从属于民族矛盾;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原因;出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差异以及国民党政府的本性,国共对抗是必然的。

(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22.(18分)

(1)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影响。

(3分)

  

(2)有利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规定了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总结了创建红军和农村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

(7分)

  (3)①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再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②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

从右倾错误到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从“左”倾错误到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③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从瑞金到陕北。

④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

从1927―1936年的内战到1937年的国共合作抗日。

(8分)

  23.(16分)

(1)爱国主义。

(3分)

  

(2)现象:

政党政治。

(2分)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3分)

  (3)转变:

中共“一大”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判断,照搬马克思主义,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斗争方式。

(3分)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国情出发,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成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方针。

(3分)

  (4)一切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切合时代的要求;各革命阶级的诉求要服从国家与民族的总体利益。

(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