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1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制得无壳鸡蛋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D.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11.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都可用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属于氧化物

B.二氧化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1

D.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12.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3.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

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

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4.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白醋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98%的浓硫酸的pH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

15.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

一氧化碳能支持燃烧

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A.AB.BC.CD.D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6.(7分)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是  (填字母)。

A.碳与氧气的反应

B.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填字母)。

A.积极植树造林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17.(5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写出如图所示操作错误之处:

①  ;

②  。

(2)设计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18.(14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

A.医用酒精

B.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C.蒸馏水

D.糖水和食盐水的混合物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②t2℃时,分别将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需水的质量相比,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中甲、乙、丙、丁、戊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

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之一为水。

①当丁为氢氧化钠、戊为氯化铵时,甲、乙、丙的化学式依次可能是  (只写一组),其中丙和丁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要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  。

(4)中国天宫空间站预计2022年建成。

空间站获取氧气的主要方式是电解水,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若得到16kg的氧气,理论上最少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9.(6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  (填“大于”或“小于”)钢的含碳量。

(2)在钢中加入不同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其性能,例如,加入钨可以增强合金钢的耐磨性等。

用黑钨矿制备钨的过程如图所示:

(注:

钨酸是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①钨酸钠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填写下表。

步骤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20.(7分)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

1;

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

C的溶液呈蓝色;

I俗称苛性钠;

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I  ,H  ,F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1.(11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

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稀盐酸(1:

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

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

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

水的密度为1g/cm3。

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

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

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

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可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解答】解:

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硅、铝、铁;

故选:

C。

【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花生霉变、纸张燃烧、铁的生锈都属于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花生霉变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B、铜丝折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正确;

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

D、铁的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则四种物质中硬度最大的金刚石。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A、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

B、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

C、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D、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煤中含有碳、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分析】根据常见金属的颜色解答。

A、锌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B、铁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C、铜在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选项正确。

D、银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悉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Li,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因此需要的仪器有:

大试管、铁架台、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单孔塞;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A、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A、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可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制得无壳鸡蛋,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木炭具有吸附性、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A.次氯酸钠(NaClO)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每个二氧化氯分子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35.5:

16≠1:

1,选项说法错误;

D.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可见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根据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考虑。

氧气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运动速度变慢,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数目多少都不变。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分析】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吸收二氧化碳速率越快。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没有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但是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该选项说法正确;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应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白醋的pH,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98%的浓硫酸的pH,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能浸入待测液、不能用水润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A、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B、铁比铜活泼;

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D、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A、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一氧化碳能够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该选项说法正确;

C、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是 ABC (填字母)。

C.氧化钙与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