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278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养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花.docx

《养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花.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花.docx

养花

养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和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

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

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4.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5.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6.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1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风扫落叶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落叶纷飞

描写秋天的古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

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

微波泛动。

木叶:

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5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6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7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8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9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10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11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12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4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15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7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8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19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

20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2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描写冬天的古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6.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7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8.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9.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0.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11.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1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13.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14.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6.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17.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18.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19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20.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21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

22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2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5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6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描写花的诗句

2009-10-918:

37

提问者:

niudabian123|浏览次数:

707次

谁给我

2009-10-918:

41

最佳答案

历代梅花诗

赠范晔

陆凯南朝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历代咏花名句

- 爱养花 - 2009-2-24 - 

关于《历代咏花名句》的养花文章正文开始>>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影。

---- 元 方回《春晚杂兴》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六首》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 唐 杜甫《冬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唐 张志和《渔歌子》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 清 吴伟业《鸳湖曲》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 屈原《湘君》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 屈原《湘夫人》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 屈原《少司命》   

被石兰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 屈原《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 屈原《礼魂》

关于《历代咏花名句》的养花文章正文结束>>

关于《《齐谐记》:

花木无声却有情》的养花文章正文开始>>

《齐谐记》里一个典故:

汉代京兆有一个姓田的人家,弟兄三人分家时,商定把一棵紫荆树砍成三段。

谁知,过了一夜这裸紫荆树一下子就变得枝枯叶萎没有一点生机。

大家见了都非常惊讶,老大感慨地说:

“这树枝叶同株,听我们说要砍它,就憔悴而死。

想我们兄弟三人均是一母所生,把好好的家业分散,岂不是人不如树吗?

”说罢,三人相对而泣。

便决定不再分家。

说也奇怪,没有过多久,死了的紫荆树又枯而复荣。

这个故事,多少有点封建色彩,然而以花木有情作为兄弟和睦的象征,却传为佳话。

花木是否有情?

据文介绍,美国中央情报局审讯专家克莱弗·巴斯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在一株天南星旁装置一种测试仪,然后声言要烧焦这株天南星,接着划火柴欲烧。

就在划烧火柴的一瞬间,测试仪立即显示出惊恐的曲线。

加利福尼亚州国际商业公司的化学博士麦克·弗格特,对此实验表示怀疑,认为花木是无情的。

当他亲手重复这种实验后,完全信服植物确实存在一种可测的心理活动。

文献中还介绍,苏联心理学家维克多·什普金,曾将两只电脑分别相连在试验者的手和植物叶子上,然后对试验者先后讲述愉快和悲伤的事情。

电脑上表明,植物与人产生类似的反应。

当人愉快时,植物就竖起叶子,舞动花瓣;人悲伤时,植物就沮丧地垂下叶子,花瓣也明显萎弱。

写到这里,又联想到《红楼梦》里大观园被抄后,贾府里接二连三地发生悲剧,就连那“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

宝玉道:

你们哪里知道,凡天下有情理的东西也和人一样,得知己,便极有灵验的。

所以,这海棠也是应着人生的。

”这段话不也是描述花木有情味吗?

关于《人类共同的花卉文化概述》的养花文章正文开始>>

花卉美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观,花卉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一脉。

许多国家的人们都从遗迹中发现了花卉园艺植物。

例如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土器上留下了菊花花纹;在公元前1500年克利特岛上出土的壶上留有番红花纹样;公元前1300年古埃及的坟墓中就发现了兰色、白色的睡莲花瓣及壁画。

中国在出土的文物上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有葫芦果造型的器物;中国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荷花花粉化石,证明了我国古人利用荷花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民间很早就利用观赏花卉馈赠、佩带和装饰。

《周礼》中有“诸侯执薰,大夫执兰”的记载;《诗经》中就有三月三在芍药盛开时节,男女青年聚会,赠送芍药等习俗。

隋唐《南史》中记载: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唐宋时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花木记》、范成大《范村梅谱》、王贵学《兰谱》、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花镜》等书中记载了丰富的花卉园艺栽培技术,赏花情趣装饰形式布置艺术等。

花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赏花的观念、情趣运用、设计手法品种的选育等方面都会出现新的浪潮。

回归自然生态园林已经成为现代人向往的主题;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在拥挤的人群中奔波,离绿地越来越远,在大自然隔绝的高层建筑物中工作与生活,每天面对冷漠而呆板的室内空间界面、家具和设备,使人身心疲惫,得不到良好放松与休息。

人们此时更加向往大自然,所以人们要在自己的居所引进那些源于自然与生活的物质到生活中来。

而花卉的装饰范围逐步扩大,设计的形式力求达到多层次多方位的空间装饰。

从城市到家庭使花卉植物最大限度的接近人,丰富人们的生活这是每个人的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尤其是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居住建筑的耸起,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汽车社会的出现,使城市的空间变小、空气污染、交通阻塞、居住拥挤。

人们长期生活在高度花木是大自然最具有活力姿态的缩影,这样,通过身边的花木就可以身处闹市斗室之中,领略自然风光;加上室内外合适的布置,可以使人犹如置身于自然山水中,让人胸怀激荡、心驰神往。

同时这些漂亮的花木本身就可以美化居室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精神生活。

当今社会,随着家庭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花木已进入了寻常的百姓家中,及日常生活之中,花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主人自己动手整饬花木,既能陶冶情操,表达自己的艺术内涵、文化素质,更能从中享受到自然的和谐和花团锦簇的快乐。

关于《人类共同的花卉文化概述》的养花文章正文结束>>

中国花历背后的花神传说

正月

梅花花神一说是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

一说是明代戏曲牡丹亭中柳梦梅,在梦中,他在梅花树下遇见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其后杜丽娘还魂与柳梦相结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缘。

二月

杏花花神一说是键人氏,他教人取枣杏之火煮食。

一说为杨玉环,安禄山之乱平息后,玄宗欲移葬贵妃,但见马鬼坡下一林杏花,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三月

桃花花神一说是北宋杨家将之一的杨延昭,他守边二十年,屡破契丹军。

可能是他抵紧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驱逐凶祸一样,故获封为桃花花神。

一说为唐朝诗人崔革,因为他曾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名句。

 

四月

牡丹花神据说为曾写下多首牡丹诗的唐代诗仙李白。

 

五月

石榴花神一说为从西域取回石榴的张春。

一说为钟馗,因石榴花开时正籍端午,每家多贴钟馗以辟邪,于是石榴花和钟馗拉上关系。

 

六月

荷花花神据说为西施曾在苏州锦帆径留下采莲的故迹。

 

七月

玉簪花神据说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因为她平时常插一朵。

中国牡丹,花要硕大,花姿端丽,色彩鲜艳,气味芬芳,有“国色天香”之誉。

自古以来,被作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宠爱。

尤其是古代画家善于的题材。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用画笔表现牡丹的芳姿了。

据刘宾客的《嘉话录》一书中就有“北齐(公元550—557)杨平华有画牡丹”的记载。

唐代(公元614—907)牡丹实名于天下,画牡丹者日盛。

据董道《广川画跋》记载:

唐代画家“边鸾(画植物名家)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

五代南唐时(公元923—936)徐熙画的《牡丹图》,堪称当时花鸟画中的一绝,他创造了叠色渍染法,落墨较重,薄施丹粉,用笔清秀,意趣生动,使牡丹内在美得以充分的再现。

明代(1368—1644)画家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是当时的创举。

他所作水墨写意,泼辣豪放,笔墨简练,一扫前人呆板造作之气,使其所画牡丹更具强烈表现力。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画牡丹的画家很多,成就最大的应推崇被奉被为清初花鸟画的正宗恽寿平了,他的“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不有“恽”之称。

如他的《牡丹册页》图绘折枝牡丹,婀娜多姿,花貌如玉,却又被一枝弯曲的叶片,遮住半边,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态,王 曾在册页上题赞道:

“画牡丹最易近俗,南田此本,妍精骨,真能追上北宋徐熙诸人,不仅凌跨明代花卉名家陈(道复)陆(治)已也”。

他的设骨写生法,后人争相仿效。

再如恽寿平的另一幅题为《国香春霁》的牡丹图,整个画面,承宋代遗风,色调清新,工整秀美。

图绘两块皱石,背后衬映着三枝牡丹,五朵初放和盛开的牡丹花,在轻风吹拂的碧叶中,跃然纸上,花粉红艳丽而不失淡雅,千瓣层层更显雍容富贵,不是真花却宛如天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