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998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docx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

1、女子乳房部属

A.胃

B.肝

C.脾

D.肺

E.肾

2、以下所列乳痈的成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产后冲任失调

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

C.产后乳头破碎

D.情志内伤,肝气郁结

E.乳汁瘀积

3、乳痈最多见于

A.中年妇女

B.初产妇

C.妇女妊娠期

D.多产妇女

E.青年妇女

4、乳痈初起,下列哪种治疗方法宜首选

A.乳房按摩

B.金黄散外敷

C.针刺少泽、天宗、合谷

D.用吸奶器(或其它方法)充分吸出奶汁

E.局部热敷

5、乳房部乳痈切开排脓的切口应该是

A.顺皮纹方向

B.循经切开

C.纵切口

D.横切口

E.按乳络方向切口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乳痈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4、【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初起乳汁郁滞致乳房肿痛、结块,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

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的乳汁渐渐推出。

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亦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成脓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并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要点一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密切,如:

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

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故有称“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两脉有密切联系。

 

要点二乳房肿块检查法

 

及时正确地进行乳房检查,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乳房检查的体位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1.望诊

让病员坐正,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以作详细比较。

注意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

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乳房皮肤如果有凹陷可让患者两臂高举过头,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则凹陷部分更为明显。

2.触诊

坐位与卧位相结合,根据需要选择。

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

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液体从乳头溢出。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3.触诊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兄、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2)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物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粘连。

(3)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4)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触诊的正确性取决于经验、手感、正确的检查方法等。

●细目二乳痈●

 

要点一乳痈的病因病机

 

1.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2.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3.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淤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

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要点二乳痈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1.初起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2.成脓

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焮红,皮肤灼热。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

壮热不退,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溃后

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

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

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

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者。

在成脓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常可见肿块消散缓慢,或形成僵硬肿块,迁延难愈。

 

要点三乳痈的治疗

 

乳痈治疗当以消为贵。

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

对并发脓毒败血症者,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1.辨证论治

(1)气滞热壅证

证候:

乳汁郁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

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薄,脉数。

治法: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

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肿块明显者,加当归、赤芍、桃仁等。

(2)热毒炽盛证

证候:

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

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

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

透脓散加味。

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等。

(3)正虚毒恋证

证候:

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

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

益气和营托毒。

方药:

托里消毒散加减。

2.外治法

(1)初起

乳汁郁滞致乳房肿痛、结块,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

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的乳汁渐渐推出。

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亦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2)成脓

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并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3)溃后

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拔毒,并用药线插入切口内引流,切口周围外敷金黄膏。

待脓净仅有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收口。

若有袋脓现象,可在脓腔下方用垫棉法加压,使脓液不致潴留,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可在患侧用垫棉法束紧,以促进愈合;若成传囊乳痈者,也可在疮口一侧用垫棉法。

若无效可另作一切口以利引流;形成乳房部窦道者,可先用七三丹药捻插入窦道以腐蚀管壁,至脓净改用生肌散、红油膏盖贴直至愈合。

 

要点四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

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2.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

忌食辛辣炙煿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3.保持乳头清洁,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4.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

断乳前可用生麦牙60g,生山植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细目三粉刺性乳痈●

 

要点一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

 

粉刺性乳痈也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是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漏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要点二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

 

1.乳腺癌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炎症期易与炎性乳腺癌相混淆。

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发热、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弥漫性肿大,无明显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病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甚至于发病数周后死亡。

2.乳晕部痈疖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期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常被误诊为乳晕部一般痈疖、根据素有乳头凹陷,反复发作的炎症,以及切开排脓时脓液中夹有粉渣样或油脂样物等特点,可与一般乳房部痈疖相鉴别。

3.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液,呈血性及淡黄色液体,有时乳晕部触到绿豆大圆形肿块,易与粉刺性乳痈相混淆。

但无乳头凹陷畸形,乳孔无粉渣样物排出,肿块不会化脓。

4.乳房部漏管

多为急性乳腺炎、乳房蜂窝织炎或乳房结核溃后形成,病变在乳房部,漏管与乳孔多不相通,无乳头凹陷畸形。

此外,还应注意与乳房结核、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纤维瘤相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