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105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

9、日月潭

导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准备:

1.预习案。

2.课件。

导学课时:

2课时

导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导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生字。

导学准备:

1.预习案。

2.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

现在我要领你们去祖国的第一宝岛台湾,台湾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同学们请看图:

这就是台湾的日月潭。

板书课题。

你想知道那里到底怎样吗?

那我们赶快去游览那里好吗?

二.师范读课文,生看图欣赏:

1.了解"潭"的意思?

2.听后日月潭给你什么感觉?

三.自主初读,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3.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一片朦胧建筑仙境

4.变换语言环境识字。

读词语,找出生字:

花环、五环旗、围绕、茂密、筑路、环境、明晰

5.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朦、胧、境"。

6.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坏--环镜--境

整体感知:

你感觉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四.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六个翘舌音的字(展、纱、绕、胜、省、盛)

2.发现规律:

同结构:

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个半包围结构。

同偏旁:

纱绕约

新旧联系:

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

建--迈迷迹追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隐茂展省

五.实践活动:

查找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导学重难点:

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导学准备:

1.预习案。

2.课件。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结合地图说说本次旅游路线(单元概述)。

2、(出示图片)师生共同说说宝岛台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二、积累字词:

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

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

(1)第一关——读词语

环绕茂盛建筑仙境清晰朦胧隐约

自由练读。

指名读。

着重指导“清晰”这个词语的读音

(2)第二关——听写生字:

环绕茂盛展建

(3)第三关——看图猜词语

湖水碧绿树木茂盛蒙蒙细雨点点灯光太阳高照群山环绕

三、学文

1、默读一下课文,看看日月潭究竟什么样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你们从文中哪些句段中发现到了它的美?

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这些语句。

3、相机学习各个自然段

(1)第一段(以读促悟):

你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日月潭很大,很美)

补充资料: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面积7.73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的大操场100个那么大,湖周长35000米,平均水深40米,是玉山和阿里山的天然湖泊,风光极为秀丽,被誉为宝岛明珠。

指导朗读。

(2)第二段(画图助读):

生小组内交流:

能找到日月潭的位置吗?

日潭在哪?

月潭在哪?

生上黑板中贴日潭,月潭和光华岛的位置。

说一下为什么这么贴?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品读句子: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第三段、第四段

你还从哪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

老师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活中有这样的感受吗?

这个时候可以用哪个词?

课文哪个词最能表现飘着薄薄雾的日月潭的美景啊?

第四段:

第三自然段,我们找到了“隐隐约约”这个词概括了雾中日月潭的美。

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你能在第四自然段找到这样的词语吗?

结合板书总结日月潭各个风景的美(课件出示各个时间的美景)。

合作读文(男女师课件分颜色出课文)

再读一读3、4段。

(4)第五自然段

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什么呀?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1、说说你了解的台湾,感受两岸人民盼归之情。

2、合作交流,给小组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背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中午 晴天 清晰  

   雨天 朦胧

 

10、葡萄沟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导学准备:

1.预习案。

2.课件。

导学课时:

3课时

导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导学重难点:

识字,读课文。

导学准备:

1.预习案。

2.课件。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日月潭的游览,今天我们将去往新疆的吐鲁番,去那里品尝那的特产。

(出示地图)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3、过渡语设计:

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

大家喜欢“葡萄沟”吗?

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初读,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3.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

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蜜桃梯田维吾尔族吃个够碉堡

4.变换语言环境识字。

读词语,找出生字:

山沟,鱼钩一番翻开蜜蜂秘密

5.利用加一加法认识"堡、碉够梯鲁"。

减一减法认识“吾番”

6.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狗钩——沟密——蜜

整体感知:

你感觉到葡萄沟哪些地方好?

三.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pónɡ)好客(hǎohào)荫房(yīn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四、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导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

(板书:

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

(板书:

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

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

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

老师引读第二句。

(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

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

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

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

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

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

(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

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

(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

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

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

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

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

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

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

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

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

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

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

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

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

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

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五.总结

(1)讨论: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

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    夏季  枝叶 茂密        好

萄  景色美丽               地

沟  秋季  葡萄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 有名 颗粒大 味道甜 颜色鲜

 

第3课时

导学目标:

1.指导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写字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一说,葡萄沟这个地方怎么样?

(是个好地方)

3、总结:

(1)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好?

(2)教师归纳:

葡萄沟水果出产多;最有特色的是葡萄。

葡萄长得好(量多、色美),葡萄干有名(色鲜、味甜);那里的人热情好客。

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自由练习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吾留摘钉坡

2.发现规律:

同结构:

六个字是上下结构,六个左右结构。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密蜜摘

4、自主书写。

5、展示。

四、处理练习题。

 

11、难忘的泼水节

导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导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导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识字。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

导学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结束新疆之旅,我们启程来到美丽的云南(地图)。

2、师: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预习题预习习课文。

(课前)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

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

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

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再读,直到读准,读流畅。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说说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过泼水节的?

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导学方法:

朗读感悟

导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

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

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二、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1至3自然段。

四、作业:

查找傣族资料,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第3课时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4至6自然段,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写字。

重点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导学方法:

朗读感悟

导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

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令人难忘

幸福

 

12、北京亮起来了

导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

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并从中体会作者对首都的热爱、赞美之情。

导学准备:

1.预习案。

2.课件。

导学课时:

3课时

导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导学重难点:

识字,读课文。

导学准备:

1.预习案。

2.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师:

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

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

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2.(课件:

飞机起飞声。

师:

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1.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2.说说感受。

3.板书课题:

北京亮起来了

4.师:

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

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三、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检查预习情况:

⑴生字识记

读音,记忆字形:

绚幢犹繁烁焕临

⑵认读词语

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

⑶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范读,指读。

2、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随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

四、小结。

1、抽读生字卡,词语卡。

2、读生字,组词。

 

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

用“犹如”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并从中体会作者对首都的热爱、赞美之情。

导学方法:

朗读感悟

导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学生汇报学习心得,说说哪些词句写出了景点的美。

2、随学生的回答逐句指导,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如:

第二小节

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

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

利用看课件作直观理解。

⑵做做小导游,向没有去长安街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边指图,边介绍)。

⑶师:

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了解长安街了吗?

(让没有选第二小节的学生也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如:

第三小节

⑴理解“犹如”。

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⑵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⑶说话训练:

仿照句子: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犹如()

如:

第四小节

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

(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⑵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又怎样?

(简单介绍,看课件,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形成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

它属于小而全,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于没有秩序中又自有秩序,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

错落有致、装修独特的一个个店面,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

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换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争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

它们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如:

第五小节

⑴.“古老和年轻”矛盾吗?

为什么?

⑵.简介故宫。

3、刚才我们感受了北京美丽的夜景,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

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最后一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感情

⒈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我们的首都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

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呢?

⒉课后观察研究一下,自己的家乡——府谷哪些地方的夜景也很美,可以画下来也可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灯光长安街:

华灯高照明辉

的的环形路:

道道彩虹

海世王府井:

焕然一新

洋界故宫:

银光闪闪亮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