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41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E卷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C.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便D.海外贸易需求与对外贸易支付的需要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宋朝纸币的相关知识点。

据题意和所学知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称为交子。

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金属货币沉重携带不方便,流通不便。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4.思想一贯严重反共的近代史学家唐德刚曾经有过一段评语,他说抗战八年,实是我国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这“最光荣的一页”是如何产生的呢?

唐先生明言,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没有全国的大统一,没有惨烈的武装抗战,则人事全非。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高度肯定了()

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惨烈的武装抗战

B.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形成的全民族抗战作用

D.西安事变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5.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在这一路线指导下,中央领导人认为原有的合作社的规模已不能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于是提出了小社并大社的意见,以至在短短几个月中,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产主义”公社在中国一夜建成。

由此可知:

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体现了总路线中的()

A.多B.快C.好D.省

【答案】B

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体现了快的特点,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人教版八年级下·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2578号议案,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正准备结束对中国的第二次秘密访问。

消息传来正是基辛格启程之时,周恩来只把喜讯告诉了乔冠华,但是对基辛格保密。

但是在送行的路上,同车的乔冠华还是忍不住问基辛格:

“您认为今年中国能恢复联合国席位吗?

”基辛格回答说:

“大概得再等一年,等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应该差不多”。

在基辛格看来,是否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关键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亚非多数国家的支持

C.美国对中国支持与否的态度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

分析基辛格的话:

,可以看出基辛格认为是否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关键在于美国对中国支持与否的态度。

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C。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7.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

”此规定()

A.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B.表明全体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C.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D.有利于维护法庭审判的公平、公正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尤其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

”此规定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BCD理解不准确,故答案选A。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8.二维码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现有250多种二维码,其中常见技术标准有QRCode等20余种。

QRCode因为具有识读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占用空间小、保密性强、可靠性高的优势,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二维码。

(如右图)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扫描获取相关信息,实现多功能操作用途。

二维码核心技术实质上反映了()

A.实践创新开启了蒸汽时代B.发明创造揭开了电气时代的序幕

C.信息社会的特征D.不懂二维码技术寸步难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二维码核心技术实质上反映了信息社会的特征,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4分)

本卷共3小题,共24分,其中第9题7分,第10题8分,第11题9分.

9.(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沿着这条道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泉州出土的南宋古船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在201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作用。

(1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

(4分,至少说出两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建“一路一带”有何现实意义?

(2分)

【答案】

(1)“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分)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宋代泉州的造船业发达;

宋代泉州地区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

泉州外销商品(丝绸、布匹、瓷器、茶叶等)生产的繁荣;

泉州港是个优良港湾等都是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

(4分)

(2)现实价值: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

泉州外销商品生产的繁荣;

泉州港是个优良的港湾等都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依据材料三的“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建“一路一带”的现实意义是: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10、(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20世纪初,满清统治已经余日无多。

……对于像孙中山这样涌现出来的最有鼓动能力的有抱负的革命者来说,取得权力只是推行迫切需要的社会规划以解救农民和城市劳工的苦难的一种途径。

虽然从西方学习了大量的思想和组织模式,崛起中的中产阶级革命者对帝国主义列强卷入中国事务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他们参与秘密社会组织的起义或者密谋暗杀和直接进行破坏活动。

由于个人之间的分歧或者能力不足,多次全国性的起义失败了。

但是,在1911年底,反对政府在铁路贷款问题上依赖西方列强的运动引发了秘密社会的起义、学生的抗议和一部分帝国军队的叛变。

当主要的督抚拒绝平息蔓延起来的反叛的时候,满清只有退位而别无选择了。

——(美)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第738页

材料二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

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

天子"

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

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

——(美)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等方面。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认为"

崛起中的中产阶级革命者对帝国主义列强卷入中国事务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这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主要表现是什么?

”一部分帝国军队的叛变"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分)

(3)材料三金冲及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

(4分)

(1)主要表现:

民族主义;

(1分)"

一部分帝国军队的叛变"

是指:

武昌起义。

(1分)

(2)角度:

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君主专制政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权属于中华民族。

(3)说明:

中国旧社会建立起来封建统治秩序完全打乱了;

民众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有新的认识;

知道民主自由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

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由于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影响和深入,国民政府政令的颁布,出现了剪辫、易服、变称谓、废礼仪等习俗潮流和风尚。

(意思相近即可得分)(4分)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也是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崛起中的中产阶级革命者对帝国主义列强卷入中国事务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在孙中山看了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民族主义。

分析材料的“在1911年底,反对政府在铁路贷款问题上依赖西方列强的运动引发了秘密社会的起义、学生的抗议和一部分帝国军队的叛变。

”指的是武昌起义,因为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是新军发动的。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分析材料二中的“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

中国归属于全体民众。

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可以归纳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把中国旧社会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秩序完全打乱了;

辛亥革命后民众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由于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影响和深入,国民政府政令的颁布,出现了剪辫、易服、变称谓、废礼仪等习俗潮流和风尚,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经济和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英国、美国、德国等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所关注。

材料: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它在这样做的时候,它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

从此以后呢,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

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

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述。

归纳出观点且明确合理,3分论述部分共6分,评分标准:

一等(5~6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⑧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3~4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2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只做评分参考,不作唯一答案)

观点:

互联互通是大国崛起的序幕;

制度创新、国家统一、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

论述:

新航路开辟,人类从彼此隔绝到开始直接交往(或把世界联在一起,打破彼此隔绝的局面),它揭开了近代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序幕,加速了欧洲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英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君主立宪政体,使英国在近代世界的崛起和强大成为可能,同时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

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它告诉我们:

落后的制度和国家分裂是国家走向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德国全民发展教育,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英国、法国因没有更新设备,跌落到世界第三、第四位。

上述材料和大国崛起说明:

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有一个先进的制度,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必须统一,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解答本题难度较大,首先需要根据材料归纳观点,然后需要用历史史实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中涉及英国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前提;

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国家的崛起;

德国的科技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崛起。

因此论点是制度创新、国家统一、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

新航路开辟,把世界联在一起,打破彼此隔绝的局面,它揭开了近代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序幕,加速了欧洲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英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英国在近代世界的崛起和强大成为可能,同时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

德国全民发展教育,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英国、法国因没有更新设备,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上述材料和大国崛起的历程说明:

英国的崛起告诉我们必须有一个先进的制度,美国的崛起告诉我们国家必须统一,德国的崛起告诉我们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新航路的开辟;

步入近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美国的南北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