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597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x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doc(总9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

知识精讲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

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

所以由

得到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

,由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模块一:

比例初步——利用简单倍比关系进行解题

【例1】(难度等级※※※)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1【解析】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

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8-4=4(千米).而爸爸骑的距离是4+8=12(千米).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12÷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明骑8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3=24(千米).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8分钟,骑行了4+12=16(千米).少骑行24-16=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8÷8=1(千米/分),爸爸骑行16千米需要16分钟.8+8+16=32.所以这时是8点32分。

注意:

小明第2个4千米,也就是从

的过程中,爸爸一共走12千米,这一点是本题的关键.对时间相同或距离相同,但运动速度、方式不同的两种状态,是一大类行程问题的关键.本题的解答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

 

【巩固】(难度等级※※※)欢欢和贝贝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同一栋楼里.早晨7:

40,欢欢从家出发骑车去学校,7:

46追上了一直匀速步行的贝贝;看到身穿校服的贝贝才想起学校的通知,欢欢立即调头,并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回家换好校服,再赶往学校;欢欢8:

00赶到学校时,贝贝也恰好到学校.如果欢欢在家换校服用去6分钟且调头时间不计,那么贝贝从家里出发时是几点几分.

2【解析】欢欢从出发到追上贝贝用了6分钟,她调头后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根据路程一定,时间比等于速度的反比,她回到家所用的时间为3分钟,换衣服用时6分钟,所以她再从家里出发到到达学校用了20-6-3-6=5分钟,故她以原速度到达学校需要10分钟,最开始她追上贝贝用了6分钟,还剩下4分钟的路程,而这4分钟的路程贝贝走了14分钟,所以欢欢的6分钟路程贝贝要走14×(6÷4)=21分钟,也就是说欢欢追上贝贝时贝贝已走了21分钟,所以贝贝是7点25分出发的.

 

【例2】难度等级※※※)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2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1【解析】画线段示意图(实线表示甲车行进的路线,虚线表示乙车行进的路线):

可以发现第一次相遇意味着两车行了一个A、B两地间距离,第二次相遇意味着两车共行了三个A、B两地间的距离.当甲、乙两车共行了一个A、B两地间的距离时,甲车行了95千米,当它们共行三个A、B两地间的距离时,甲车就行了3个95千米,即95×3=285(千米),而这285千米比一个A、B两地间的距离多25千米,可得:

95×3-25=285-25=260(千米).

 

【巩固】(难度等级※※※)地铁有A,B两站,甲、乙二人都要在两站间往返行走.两人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站8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站500米.问:

两站相距多远

2【解析】从起点到第一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1个全长,从起点到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3个全长,一个全程中甲走1段800米,3个全程甲走的路程为3段800米.画图可知,由3倍关系得到:

A,B两站的距离为800×3-500=1900米

 

【巩固】(难度等级※※※)如右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A点,乙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两人在C点第一次相遇,在D点第二次相遇.已知C离A有80米,D离B有60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3【解析】根据总结可知,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了80×3=240米,两人的总路程和为一周半,又甲所走路程比一周少60米,说明乙的路程比半周多60米,那么圆形场地的半周长为240-60=180米,周长为180×2=360米.

 

【例3】(难度等级※※※※)甲、乙两人从相距490米的A、B两地同时步行出发,相向而行,丙与甲同时从A出发,在甲、乙二人之间来回跑步(遇到乙立即返回,遇到甲也立即返回).已知丙每分钟跑240米,甲每分钟走40米,当丙第一次折返回来并与甲相遇时,甲、乙二人相距210米,那么乙每分钟走________米;甲下一次遇到丙时,甲、乙相距________米.

1【解析】如图所示:

假设乙、丙在

处相遇,然后丙返回,并在

处与甲相遇,此时乙则从走

处到

处.根据题意可知

米.由于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6倍,那么相同时间内丙跑的路程是甲走的路程的6倍,也就是从

再到

的长度是

的6倍,那么

,可见

.那么丙从

所用的时间是从

所用时间的

,那么这段时间内乙、丙所走的路程之和(

)是前一段时间内乙、丙所走的路程之和(

,即全程)的

,所以

,而

,可得

相同时间内丙跑的路程是乙走的路程的

倍,所以丙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那么乙的速度为

(米/分),即乙每分钟走60米.

当这一次丙与甲相遇后,三人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都与最开始时相同,只是甲、乙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变为原来的

,但三人的速度不变,可知运动过程中的比例关系都不改变,那么当下一次甲、丙相遇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也是此时距离的

,为

米.

 

【巩固】(难度等级※※※)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地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多少倍

2【解析】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合走了两个全程,而乙车走了AC这一段路;第二次相遇两车又合走了两个全程,而乙车走了从C地到B地再到C地,也就是2个BC段.由于两次的总行程相等,所以每次乙车走的路程也相等,所以AC的长等于2倍BC的长.而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之间,甲车走了2个AC段,根据时间一定,速度比等于路程的比,甲车、乙车的速度比为2AC:

2BC?

2:

1,所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

 

【例4】(难度等级※※※※)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在A、B两地之间匀速往返行走,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每次到达A地、B地或遇到乙都会调头往回走,除此以外,两人在A、B之间行走方向不会改变,已知两人第一次相遇点距离B地1800米,第三次相遇点距离B地800米,那么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B地多少米

1【解析】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

,全程为s,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B地x米.

2【解析】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第一次遇到乙是甲到达B地并调头往回走时遇到乙的,这时甲、乙合走了两个全程,第一次相遇的地点与B地的距离为

,那么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到B地的距离与全程的比为

;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甲调头向B地走,乙则继续向B地走,这样一个过程与第一次相遇前相似,只是这次的“全程”为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到B地的距离,即1800米.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到B地的距离与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到B地的距离的比为

;类似分析可知,第三次相遇的地点到B地的距离与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到B地的距离的比为

;那么

,得到

,故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B地1200米.

 

【例5】(难度等级※※※)每天早晨,小刚定时离家步行上学,张大爷也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相向而行,并且准时在途中相遇.有一天,小刚提早出门,因此比平时早7分钟与张大爷相遇.已知小刚步行速度是每分钟70米,张大爷步行速度是每分钟40米,那么这一天小刚比平时早出门多少分钟

1【解析】比平时早7分钟相遇,那么小刚因提早出门而比平时多走的路程为小刚和张大爷7分钟合走的路程,所以当张大爷出门时小刚已经比平时多走了(70+40)×7=770米,因此小刚比平时早出门770÷70=11分钟.

 

模块二:

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

【例6】(难度等级※※※)A、B两地相距7200米,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结果在距B地2400米处相遇.如果乙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那么两人可提前10分钟相遇,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行多少米

1【解析】第一种情况中相遇时乙走了2400米,根据时间一定,速度比等于路程之比,最初甲、乙的速度比为(7200-2400):

2400=2:

1,所以第一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2/3.乙的速度提高3倍后,两人速度比为2:

3,根据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第二种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

.两种情况相比,甲的速度没有变化,只是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少走10分钟,所以甲的速度为

(米/分).

 

【例7】(难度等级※※※)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4:

3,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B地和乙到达A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30千米,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解析】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即两个人相遇时所走过的路程比为4:

3.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4/7;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个人共走了3个全程,三个全程中甲走了

个全程,与第一次相遇地点的距离为

个全程.所以A、B两地相距

(千米).

 

【巩固】(难度等级※※※)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速度的

,并且甲、乙两车第2007次相遇(这里特指面对面的相遇)的地点与第2008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等于多少千米

2【解析】甲、乙速度之比是3:

7,所以我们可以设整个路程为3+7=10份,这样一个全程中甲走3份,第2007次相遇时甲总共走了3×(2007×2-1)=12039份,第2008次相遇时甲总共走了3×(2008×2-1)=12045份,所以总长为120÷[()]×10=300米.

【例8】(难度等级※※※※※)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地出发到C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1【解析】根据题意当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此时甲、乙位置如下:

因为丙的速度是甲、乙的3倍,分步讨论如下:

(1)若丙先去追及乙,因时间相同丙的速度是乙的3倍,比乙多走两倍乙走需要10分钟,所以丙用时间为:

10÷(3-1)=5(分钟)此时拿上乙拿错的信

当丙再回到B点用5分钟,此时甲已经距B地有10+10+5+5=30(分钟),同理丙追及时间为30÷(3-1)=15(分钟),此时给甲应该送的信,换回乙应该送的信

在给乙送信,此时乙已经距B地:

10+5+5+15+15=50(分钟),

此时追及乙需要:

50÷(3-1)=25(分钟),返回B地需要25分钟

所以共需要时间为5+5+15+15+25+25=90(分钟)

(2)同理先追及甲需要时间为120分钟

 

【例9】(难度等级※※※※)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中点的C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7分钟,两人将在距中点的D处相遇,且中点距C、D距离相等,问A、B两点相距多少米

1【解析】甲、乙两人速度比为

,相遇的时候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

,乙走了全程的

.第二次甲停留,乙没有停留,且前后两次相遇地点距离中点相等,所以第二次乙行了全程的

,甲行了全程的

.由于甲、乙速度比为4:

3,根据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甲行走期间乙走了

,所以甲停留期间乙行了

,所以A、B两点的距离为

(米).

 

【例10】(难度等级※※※※)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之比是5:

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解析】两车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

,乙走了全程的

,之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此时甲、乙的速度比为

,所以甲到达B地时,乙又走了

,距离A地

,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

(千米).

 

【例11】(难度等级※※※※※)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下午1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下午2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5千米.下午3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l5千米.下午4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7点小张到达乙地.小张是早晨几点出发

1【解析】从题中可以看出小王的速度比小张块.下午2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l5千米.下午3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l5千米,所以下午2点时小王距小张15千米,下午3点时小王超过小张15千米,可知两人的速度差是每小时30千米.由下午3点开始计算,小王再有1小时就可走完全程,在这1小时当中,小王比小张多走30千米,那小张3小时走了153045?

?

千米,故小张的速度是45÷3=15千米/时,小王的速度是15+30=45千米/时.全程是45×3=135千米,小张走完全程用了135+15=9小时,所以他是上午10点出发的。

 

【例12】(难度等级※※※※※)从甲地到乙地,需先走一段下坡路,再走一段平路,最后再走一段上坡路。

其中下坡路与上坡路的距离相等。

陈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3小时,其中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走15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三小时多走25千米。

如果汽车走上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慢30千米,走下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快15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解析】⑴由于3个小时中每个小时各走的什么路不明确,所以需要先予以确定.

从甲地到乙地共用3小时,如果最后一小时先走了一段平路再走上坡路,也就是说走上坡路的路程不需要1小时,那么由于下坡路与上坡路距离相等,而下坡速度更快,所以下坡更用不了1小时,这说明第一小时既走完了下坡路,又走了一段平路,而第二小时则是全在走平路.这样的话,由于下坡速度大于平路速度,所以第一小时走的路程小于以下坡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而这个路程恰好比以平路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即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多走15千米,所以这样的话第一小时走的路程比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多走的少于15千米,不合题意,所以假设不成立,即第三小时全部在走上坡路.

如果第一小时全部在走下坡路,那么第二小时走了一段下坡路后又走了一段平路,这样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将大于以平路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而第一小时走的路程比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多走的少于15千米,也不合题意,所以假设也不成立,故第一小时已走完下坡路,还走了一段平路.

所以整个行程为:

第一小时已走完下坡路,还走了一段平路;第二小时走完平路,还走了一段上坡路;第三小时全部在走上坡路.

⑵由于第二小时比第三小时多走25千米,而走平路比走上坡路的速度快每小时30千米.所以第二小时内用在走平路上的时间为

小时,其余的

小时在走上坡路;

因为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走了15千米,而

小时的下坡路比上坡路要多走

千米,那么第一小时余下的下坡路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所以在第一小时中,有

小时是在下坡路上走的,剩余的

小时是在平路上走的.

因此,陈明走下坡路用了

小时,走平路用了

小时,走上坡路用了

小时.

⑶因为下坡路与上坡路的距离相等,所以上坡路与下坡路的速度比是

.那么下坡路的速度为

千米/时,平路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上坡路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模块三:

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例13】(难度等级※※※)在一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甲到达B点,又过8分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

1【解析】由题意知,甲行4分相当于乙行6分.(抓住走同一段路程时间或速度的比例关系)

2【解析】从第一次相遇到再次相遇,两人共走一周,各行12分,而乙行12分相当于甲行8分,所以甲环行一周需12+8=20(分),乙需20÷4×6=30(分).

 

【例14】(难度等级※※※)上午8点整,甲从A地出发匀速去B地,8点20分甲与从B地出发匀速去A地的乙相遇;相遇后甲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乙速度不变;8点30分,甲、乙两人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那么,乙从B地出发时是8点几分.

1【解析】甲、乙相遇时甲走了20分钟,之后甲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又走了10分钟到达目的地,根据路程一定,时间比等于速度的反比,如果甲没提速,那么后面的路甲需要走10×3=30分钟,所以前后两段路程的比为20:

30=2:

3,由于甲走20分钟的路程乙要走10分钟,所以甲走30分钟的路程乙要走15分钟,也就是说与甲相遇时乙已出发了15分钟,所以乙从B地出发时是8点5分.

 

【例15】(难度等级※※※)小芳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芳上学走这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速度的多少倍

1【解析】设小芳上学路上所用时间为2,那么走一半平路所需时间是1.由于下坡路与一半平路的长度相同,根据路程一定,时间比等于速度的反比,走下坡路所需时间是

,因此,走上坡路需要的时间是

,那么,上坡速度与平路速度的比等于所用时间的反比,为

,所以,上坡速度是平路速度的

倍.

【例16】(难度等级※※※※)一列火车出发1小时后因故停车小时,然后以原速的

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小时.若出发1小时后又前进90公里再因故停车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

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小时,那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1【解析】出发1小时后因故停车小时,然后以原速的

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小时,

所以后面以原速的

前进的时间比原定时间多用

小时,

而速度为原来的

,所用时间为原来的

所以后面的一段路程原定时间为

小时,原定全程为4小时;

出发1小时后又前进90公里再因故停车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

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小时,所以后面以原速的

前进的时间比原定时间多用

小时

所以后面的一段路程原定时间为

小时,

类似分析可知又前进90公里后的那段路程需要:

小时

而原定全程为4小时,所以整个路程为

公里.

【例17】(难度等级※※※※)王叔叔开车从北京到上海,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了1/9,结果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返回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千米后,将车速提高1/6,于是提前1小时40分到达北京.北京、上海两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解析】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了1/9,即车速为原计划的10/9,则所用时间为原计划的1÷10/9=9/10,即比原计划少用1/10的时间,所以一个半小时等于原计划时间的1/10,原计划时间为:

÷1/10=15(小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千米后,将车速提高1/6,即此后车速为原来的7/6,则此后所用时间为原计划的1÷7/6=6/7,即此后比原计划少用1/7的时间,所以1小时40分等于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千米后余下时间的1/7,则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千米后余下的时间为:

2【解析】5/3÷1/7=35/3(小时),所以,原计划的速度为:

84(千米/时),北京、上海两市间的路程为:

84×15=1260(千米).

 

【巩固】(难度等级※※※※)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

3【解析】车速提高20%,即为原速度的6/5,那么所用时间为原来的5/6,所以原定时间为

小时;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提速30%,此时速度为原速度的13/10,所用时间为原来的10/13,所以按原速度后面这段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小时.所以前面按原速度行使的时间为

小时,根据速度一定,路程比等于时间之比,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

 

模块四、比例综合题

【例18】(难度等级※※※)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经过3小时,甲先到B地,乙还需要1小时到达B地,此时甲、乙共行了35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1【解析】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地到B地,所经过的路程是固定

所需要的时间为:

甲3个小时,乙4个小时(3+1)

两个人速度比为:

甲:

乙=4:

3

当两个人在相同时间内共行35千米时,相当与甲走4份,已走3份,

所以甲走:

35÷(4+3)×4=20(千米),所以,A、B两地间距离为20千米

【例19】(难度等级※※※※)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

两人出发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到半山腰。

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

1【解析】甲如果用下山速度上山,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到半山腰,

说明甲走过的路程应该是一个单程的1×+1/2=2倍,

就是说甲下山的速度是乙上山速度的2倍。

两人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