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30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x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

由四篇课文组成。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

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

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

“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

“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

《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想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

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

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实际能力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七、教学时间安排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鸟的天堂》2课时

《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隐蔽”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两首》;背诵《爬山虎的脚》全文。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4.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7.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8.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

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9.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两首》;背诵《爬山虎的脚》全文。

3.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5古诗两首2课时

6爬山虎的脚2课时

7蟋蟀的住宅2课时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

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二、训练重点: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融化”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四、课时安排:

   巨人的花园2 课时    幸福是什么1 课时

   去年的树2 课时    小木偶的故事1 课时

   语文园地三3 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简述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

作家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

2、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2、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学生分析: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非常有爱心的,非常喜欢小动物,乐于与小动物亲密的接触,与它们友好的相处。

但学生在与小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们不同的特点,而本组的四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何引导通过充分阅读来感受动物们的可爱、可敬,体会每种小动物的特点,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每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只有学会从不同角度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充分了解了动物的特点,对动物产生了喜爱之情,并学会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及不同的表达方法,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后,就很容易完成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五、教学建议:

1、《白鹅》、《白公鹅》

以《白鹅》为重点讲解。

抓住重点词句带领学生感悟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同时让学生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来体会鹅的特点。

同时通过狗和白鹅的对比来体会白鹅的可爱。

这些部分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表演进行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学习园地》理解作者用反语来表达的对白鹅的喜爱。

本文有较多难理解的词:

引吭大叫、狂吠、奢侈、堂倌、窥伺等,注意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白公鹅》可以与《白鹅》进行对比学习。

如描写白鹅和白公鹅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两位作家描写白鹅的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这里只要意会即可不用对学生多做要求。

接下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体会。

如:

公鹅与人强占水面,吞食鱼饵等部分。

以上两篇文章注意让学生体会

(1)、作者对鹅的外貌、神态的描写;

(2)、拟人手法的运用;(3)、通过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2、《猫》

本文是篇经典文章,相信老师们都有一定教学经验。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猫那古怪的性格,从中感悟作者对小猫咪浓浓的喜爱之情。

教学本文时注意多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进行学习。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功夫,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

要利用好课文后面的“阅读连接”,同时可以开始指导学生仿写小短文。

3、《母鸡》

本文同样是老舍的文章,但写作的重点从动物的可爱转移到了母爱的伟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到母鸡的那种母爱,同时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可放手通过问题:

作者为什么前后情感的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到课文中去阅读,感悟。

学到情深处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母鸡对小鸡无微不至。

六、教时分配

《白鹅》2课时

《白公鹅》1课时

《猫》2课时

《母鸡》1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名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6、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7、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训练重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17、长城2课时18、颐和园2课时

19、秦兵马俑1课时语文园地五3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

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课时安排

20《古诗两首》2课时

21《搭石》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23《卡罗拉》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成长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

单元目标:

1、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改作文,认识修改作文的符号。

指导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4、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5、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引导学生把想讲的内容讲清楚,把成长的故事演出来。

6、习积累古文。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修改作文,认识修改作文的符号。

指导学生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安排:

为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

乌塔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

《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

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有25个,会认的字有25个。

2、学习本单元内容,要求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3、能利用多种渠道接触、了解科学技术信息,能合理想象。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熟练地朗读课文。

2.可以积累优美的语言,并且学会运用。

3.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课时安排:

《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

《电脑住宅》——1时

《飞向蓝天的恐龙》——2课时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时

语文园地八——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