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53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某种思想不属于自己,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或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意义的联想。

9思维化声:

自己的思想变成了言语声,别人也能听到。

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

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人尽皆知,毫无隐私。

⑾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东西代替某一抽象概念。

⑿词语新作:

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自创新的符号、文字等。

见于精神分裂青春型。

⒀逻辑性思维倒错:

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

⒁强迫观念:

脑中反复出现某概念或思维,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

见于强迫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③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有所差异,浓厚时代色彩。

①被害妄想:

最常见。

坚信自己被跟踪、监视、诽谤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②关系妄想:

认为环境中的事、别人的举动都与他有关系。

③物理影响妄想:

被控制感,自己的思想行为受到外界的控制而不能自主。

见于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

④夸大妄想:

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权力地位、财富等。

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⑤罪恶妄想:

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恶,应受到惩罚。

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⑥疑病妄想:

坚信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到处求医。

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⑦钟情妄想:

坚信自己被异型钟情,追求对方被拒绝后仍不置疑,纠缠不休。

⑧嫉妒妄想:

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为此跟踪对方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精神障碍。

⑨被洞悉感:

认为自己的内心所想的事情还未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三、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

主动注意的增强。

如对环境高度警惕,过分注意健康状况。

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抑郁症。

2注意转移:

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3注意减退;

4注意涣散;

5注意转移;

6注意狭窄。

四、记忆障碍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记忆增强:

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患者。

2记忆减退:

记忆四个过程都减弱。

3遗忘:

完全性遗忘、部分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

①顺行性遗忘: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

如脑震荡、脑挫伤。

②逆行性遗忘:

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

③界限性遗忘:

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与不愉快事件有关。

见于癔症。

4错构:

对过去的事件的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见于老年性、脑外伤性痴呆等。

5虚构:

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五、智能障碍

(一)精神发育迟滞:

18岁以前,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

(二)痴呆:

后天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没有意识障碍,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1.全面性痴呆:

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

出现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

2.部分性痴呆:

人格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自知力。

▲假性痴呆:

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预后较好,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

▲刚塞综合征(GanserSyndrome):

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

▲童样痴呆:

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即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

▲抑郁性假性痴呆:

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功能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但患者有明显抑郁体验可予以鉴别,抑郁缓解后智能可完全恢复。

六、定向力: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定向障碍:

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

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七、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

2.情感低落(depression):

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自觉前途灰黯,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或企图。

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3.焦虑:

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恐惧症。

4.恐惧:

面临不利的或危险的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1.情绪不稳:

情感反应极易变化。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情感淡漠(apathy):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厉害关系的事情也是如此。

见于单纯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

3.易激惹性:

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短暂。

见于人格障碍、神经症。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1.情感倒错:

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情感幼稚:

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

多见于癔症或痴呆患者。

八、意志障碍

(一)意志增强:

极大的顽固性。

(二)意志减弱:

缺乏主动性及进取心,不愿活动,甚至懒于料理日常生活。

(三)意志缺乏:

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

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

(四)犹豫不决:

反复思考,不知如何是好。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行为增加伴有思维、情感的变化。

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相一致的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不一致的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行为动作减少。

1.木僵和蜡样屈曲: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明显减少或完全抑制,严重时保持一种姿势僵住不动,称为木僵。

见于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等。

若蜡塑样维持不动,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动,称为蜡样屈曲。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缄默症:

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可以动作示意。

见于癔症或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4.违拗症:

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或做出相反的行为。

(三)刻板动作:

机械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四)模仿动作:

无目的地模仿他人的动作。

(五)作态:

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如扮怪相。

十、意识障碍:

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意识障碍时主要表现意识的清晰度、意识的范围、意识的内容的变化。

①嗜睡:

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

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遇刺激可醒转并能进行正常交谈,刺激过后又入睡。

②意识混浊:

意识清晰度轻度降低,反应迟钝,思维缓慢,理解困难。

能回答简单问题,生理反射存在,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等。

③昏睡:

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强刺激才引起防御反应。

④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不反应,出现病反射。

⑤朦胧状态:

意识范围缩窄,伴意识清晰度降低。

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受知觉,可进行相对复杂的行为,但除此范围以外的感知判断不正确。

可有片断幻觉、错觉、妄想。

常忽然发生,突然中止,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事后部分或完全遗忘。

⑥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片断的妄想。

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定向力障碍,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⑦梦样状态:

意识清晰度降低,同时伴有梦样体验。

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中,与外界失去联系。

事后可部分回忆。

十一、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表现。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disorders):

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二、常见临床综合征

1.谵妄(急性脑病综合征):

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1)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定向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伴有感觉过敏、错觉、幻觉片段妄想、冲动行为等。

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昼轻夜重。

2)病程:

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个别可达一个月。

2.痴呆(慢性脑病综合征):

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1)临床表现:

记忆力减退,早期出现近记忆障碍;

人格改变;

社会性退缩,脱抑制行为;

“灾难反应”;

社会功能受损。

2)诊断:

熟悉病史;

智能检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

体检;

实验室检查。

3.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

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与虚构、定向障碍构成三联征。

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第二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阿尔茨海默病(AD)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一)流行病学:

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多于男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SP大量出现于大脑皮质和NFT大量出现于神经元是诊断的两个主要依据。

海马是最先受累的脑区,小脑受累最轻。

(三)临床表现:

AD通常起病隐匿,为持续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均病程约8~10年。

临床症状分为认知功能减退和非认知性精神。

常伴高级皮层功能受损。

①轻度为疾病的早期阶段,突出的表现是近记忆障碍,患者对自己记忆问题有一定的自知力,会主动采用方法补救。

人格改变往往出现在疾病的早期,病人变得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对新环境难以适应。

②中度疾病进一步发展,近记忆障碍更加严重,远事记忆也受损,可出现错构和虚构。

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和地点定向也出现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也比较突出,言语功能障碍明显,情绪波动不稳,被窃妄想、嫉妒妄想,视幻觉。

③重度记忆力,思考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

行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退化,最终只能终日卧床,可有原始反应。

病程呈进行性,一般经历8~10年左右,罕见自发缓解或自愈,常因褥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躯体疾病或衰竭而死亡。

二、血管性痴呆(VD):

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发病男性大于女性。

(一)临床表现:

较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较少见,早起自知力存在,可伴发抑郁、情绪不稳和情感失控等。

(二)预防和治疗:

控制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

AD和VD的比较

AD

VD

体格检查

早期多无局灶性体征

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CT

弥漫性脑萎缩

可见多发腔梗和软化灶

起病

较急

隐匿

高血压病史

痴呆类型

全面性

局限性

人格改变

较少见

自知力

不全或无

存在

Hachinsk评分

大于7分

小于7分

三、癫痫性精神障碍

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

1)发作前精神障碍

先兆:

是一种部分发作,在癫痫发作前出现,如头晕、躯体感觉异常等,通常只有数秒,很少超过一分钟。

不同部位的发作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前的先兆往往相同。

前驱症状:

发生在癫痫发作前数小时至数天,尤以儿童较多见。

表现为易激惹、紧张、失眠、坐立不安,甚至极度抑郁,症状通常随着癫痫发作而终止。

2)发作时精神障碍

①自动症:

是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在意识混浊状态下,完成简单(重复动作如咀嚼、咂嘴等)或复杂的动作和行为。

事后患者对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完全遗忘。

②神游症:

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异常行为较为复杂,表现为无目的地外出漫游,亦能从事协调的活动,如购物、简单交谈。

对周围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亦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发作后遗忘。

③朦胧状态:

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伴有情感和感知觉障碍

3)发作后精神障碍:

可出现自动症、朦胧状态或产生短暂的偏执、幻觉等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4)发作间精神障碍:

人格改变,认知功能减退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substances):

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2、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

躯体(生理)依赖:

反复用药所致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

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心理(精神)依赖:

3、耐受性:

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4、戒断状态(症状群):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一)急性酒中毒:

即普通醉酒,醉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酒精浓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冲动性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并有诸如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呕吐等表现。

如果中毒较深.可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生命危险。

{四步曲:

轻声细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不言不语。

}

(二)戒断反应:

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

1.单纯性戒断反应:

在停酒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出汗、血压增高等,少数病人可有短暂性幻觉或错觉。

2.震颤谵妄:

大约在突然断酒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分不清东西南北,不识亲人,不知时间,有大量的知觉异常。

另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

3、癫痫样发作:

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后出现,多为大发作。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

1.柯萨可夫(Korsakoff)综合征:

酒精依赖者神经系统的特有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病人还可能有幻觉、夜间谵妄等表现。

2.酒精性痴呆:

指在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表现为短期、长期记忆障碍,抽象思及理解判断障碍,人格改变,部分病人有皮层功能受损表现,如失语、失认、失用等。

酒精性痴呆一般不可逆。

3.Wernicke脑病:

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酒依赖者突然停饮后(一般在48小时后)出现器质性幻觉,表现为生动、持续性的视听幻觉。

2.酒精性妄想症:

主要表现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的妄想状态,特别是嫉妒妄想。

3.人格改变:

病人只对饮酒有兴趣,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责任心下降,说谎。

治疗:

1.营养和支持治疗;

2.对症治疗:

地西泮、氟哌啶醇、丙戊酸类;

3.心理治疗及戒酒。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只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4A症状:

联想障碍、情感异常、矛盾意向、内向性。

一、流行病学:

1.城市高于农村;

2.与家庭经济水平负相关;

3.女性高于男性。

发病年龄:

多在成年早期发病。

男性为15-25岁,女性稍晚。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孪生子研究:

精神分裂症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高4~6倍)

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大脑结构异常{脑组织萎缩}、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5—羟色胺代谢障碍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症状:

情绪改变;

认知改变;

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行为改变;

躯体改变。

(二)显症期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

思维鸣响。

幻视亦较常见。

可出现感知综合障碍和人格解体症状。

2.思维障碍(核心症状)

(1)思维内容障碍:

最主要的表现是妄想,为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精神症状之一,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钟情、非血统、宗教或躯体妄想等多见。

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的原发性妄想常提示精神分裂症。

(2)被动体验:

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

如被控制感、被强加的体验。

(3)思维形式与思维过程障碍:

详见症状学章节。

3.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激不相符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抑郁症状等。

4.意志与行为障碍

多数为意志减退或缺乏,表现孤僻离群,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少数为意志活动增强、意向倒错等;

部分患者可表现激越,冲动控制能力减退及社交敏感性降低,出现冲动攻击暴力行为;

有的患者有怪异行为。

5.定向、记忆、智能与自知力:

定向、记忆和智能一般正常;

自知力缺乏。

四、临床分型

(一)单纯型:

较少见,青少年起病,进展缓慢,持续。

阴性症状(阴性症状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内向。

阳性症状为幻觉、妄想、兴奋躁动、冲动、伤人)为主,极少有幻觉妄想。

逐渐加重的孤僻离群。

(二)青春型:

青年期起病,急性或亚急性,进展较快。

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症状。

思维破裂、喜怒无常、幻觉妄想。

(三)紧张型:

少见,青中年,起病急,发作性病程。

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紧张性兴奋与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

1.紧张性木僵:

运动抑制、对刺激无反应、蜡样屈曲。

意识清晰,能感知周围事物,病后能回忆。

少见幻觉妄想。

2.紧张性兴奋:

突然发生、无目的性、伤人毁物。

(四)偏执型:

占半数。

中年,发展缓慢。

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关系、被害多见。

(五)未分化型;

(六)残留型;

(七)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五、诊断与诊断鉴别:

患者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下述症状一个月或以上。

教材P96。

六、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首选治疗措施)

1.原则:

系统而规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

小剂量逐渐到有效推荐剂量。

2.选药:

神经阻滞药(氯丙嗪、氟哌啶醇),非经典药物(奥氮平、氟氮平、利培酮、奎硫平)。

既往治疗有效的药物,本次治疗仍有效。

3.疗程:

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一年以上)。

4.合并用药、;

苯二氮卓类、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

5.安全原则:

监测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和血糖。

(二)心理与社会干预

▲偏执性精神障碍:

指一组病因未明,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疾病。

第八章心境障碍

一、概述

心境障碍(mood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情感高涨或低落,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

多为间歇性病程,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但有部分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包括: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神经生化因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功能活动降低)、心理社会因素。

1.5-HT假说:

降低导致抑郁;

2.NE假说:

躁狂时NE代谢物升高;

抑郁时降低

3.DA假说:

抑郁症脑内DA功能降低,躁狂症DA功能增高;

4.GABA假说:

双相障碍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GABA水平下降。

三、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

持续至少一周

躁狂发作的基本症状。

自我感觉良好,心境轻松、愉快,生活快乐、幸福。

2.思维奔逸:

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聪明,反应敏捷。

3.活动增多:

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爱管闲事,自控力差,无疲倦感。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

自命不凡、盛气凌人。

5.睡眠需求减少:

无困倦感。

6.其他: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交感神经兴奋等。

(二)抑郁发作:

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持续至少2周。

1.情绪低落:

苦恼忧伤、无望无助无用感。

晨重晚轻的特点。

2.兴趣缺乏:

对以前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显著减退和消失。

3.快感缺失:

无法获得乐趣。

4.思维迟缓:

5.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活动减少或烦躁不安。

6.焦虑:

莫名地紧张担心。

7.自责自罪:

8.自杀观念和行为:

自杀行为是严重抑郁的一个标志。

9.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存在一定时间后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10.躯体症状:

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疼痛不适、乏力。

▲重症抑郁的症状: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三)双向障碍:

反复(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