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384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docx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

纳思书院三年级语文辅导讲义

(一)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如:

夜空中那轮弯弯的月亮就像一只小船挂在天边。

其中“弯弯的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弯弯的月亮和小船不是一类的事物,只是它们的外形十分相像。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比如:

<1>人走在铁索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2>收获的庄稼堆在一起,像一座鼓起来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比如: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父母是温暖的阳光,花朵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快乐成长。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

柳树在春风中跳起了动人的舞姿,远处的红旗飘飘把手招。

其中的“柳树”“红旗”都是物体,把它们看做是人来写,才会跳舞和招手,读起来更形象。

②拟物。

例如:

解放军来了,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其中把人当做物体来写,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的地方,很显然是把“敌人”看做“走狗”这一动物,表达了厌恶的情感。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比如:

学校运动会上,“飞人”张强在跑步比赛中以火箭般速度冲向了终点,赢得了冠军。

人的跑步速度是不能和火箭相比,这里就夸大了,只是起到强调跑得快的作用。

(2)夸张的几种形式

<1>扩大夸张。

比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比如:

教室里静的连一根绣花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3>超前夸张。

比如: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一.修辞练一练

1.说一说下面句子的修辞。

<1>浩荡的大江如一条巨龙,在群山中穿过。

<2>整个的石块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于是,那湖水也宁静下来,梦着似的睡着了。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坏蛋夹着尾巴逃跑了。

<6>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7>他家就巴掌大块的地方,不明白怎么能住下他们一家人的?

<8>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解析:

<1><2>都是比喻句,<1>中“大江”与“巨龙”不是同一事物,但是都是有长大的共同点,比喻词是“如”,这里做像的意思,是明喻。

<2>中没有“仿佛”“像”“如”之类的比喻词,只是“石块”与“蓝水晶”有相似的地方,显然是把石块比作蓝水晶来写,是暗喻。

<3><4>句是拟人句,“睡觉”“做梦”“拥挤不让”这些动作只有人才能做得出来,“湖水”“树木”是不能做出人做的动作的,一看就是把它们当做人来写的,为了是表达效果更好。

<5>句看上去写人的,但怎么能有动物的尾巴呢?

这里是拟物手法,把人当做动物来写的。

<6><7>句都有夸张的成分,<6>句中温度再高还没能使铜牌化掉,这是扩大夸张。

<7>句中是缩小夸张,房间再小也不会就手掌那么小,这里是为了形象地告诉别人:

他们家真的很小。

<8>句酒还没喝怎么就能醉呢?

这是超前夸张。

就是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在前面或者同时发生,酒喝了肯定会醉,还没喝酒醉了说明这酒很香,想不醉都难。

2,阅读下面短文,找出优美的修辞句子。

淘气的夏天依依不舍地走了。

秋天像一位穿着金黄色裙子的阿姨,翩翩而来。

秋天的田野金灿灿的,像似块金色的毛毯。

小麦和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秋天,树上的叶子全都掉落下来,仿佛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天,是一个水果的世界!

苹果和石榴变成了粉红色,香蕉变成了淡黄色,梨子变成了深黄色,橘子变成了橙黄色,它走过的地方都就成了一片丰收的海洋。

秋天,少不了那有名的菊花,耐寒傲霜的菊花才刚刚开放,它虽然没有牡丹那样的富贵美丽,也没有玫瑰那样芬芳,但它是秋天的象征。

瞧,那黄的赛金,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竞相开放。

纯洁,朴实的菊花装点这美丽的秋天。

我爱这如诗般的秋天!

1.指出划线部分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秋天到啦

秋天来了,小朋友们穿上了厚厚的衣裳,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小青蛙、蛇都准备过冬了,枫叶落啦,像小朋友的手掌看把手掌都排红了,燕子往南飞了都把树叶都剪掉了,菊花在秋风里频频点头,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芬芳迷人的小花都枯萎了,只有菊花仍然开放。

来到田野,我们看见玉米从杆子上垂下来,正等着人们去摘呢!

看见农民伯伯流着汗水,我想起一首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蒲公英的妈妈让它的孩子都带上降落伞,分一吹,飘走了,苍儿的妈妈让它的宝宝都带上刺,小动物一来扎在它身上带走了,黄豆妈妈在太阳低下晒着,豆夹一开就蹦走啦。

来到果园,我们看见苹果露出了笑脸,鸭梨像一个不倒翁,葡萄像一粒粒玛瑙,山楂的笑脸比枫叶还红呢!

香蕉像一把把镰刀,十六的宝宝在妈妈的房子里橘子、柿子争着让人们摘呢!

我爱你田野、果园,我也爱你秋天。

1.在文中用笔划出用了比喻、拟人的句子。

 

2.想想文中写了秋天里的哪些景物?

 

3.想一想黑体字在文中的好处。

(往使句子更加生动、传神想)

 

总结:

在我们日常写景的作文中要经常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它们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读起来是生动、鲜活而生机勃勃,是我们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所以学好这些修辞手法,积累一些优美的形容词、动词和成语对我们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与训练。

 

纳思书院三年级语文课后训练题

(一)

(一)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2、百灵鸟在果园欢乐地歌唱。

()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上衣,白桦为裙子,还穿着花布鞋。

()

5、桂子花开十里以外都能闻到它的飘香。

()

6、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冲向敌人,占领了五七·九高地。

()

7、天空中的星星快乐地眨着眼睛。

()

8、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9、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群山之间盘绕。

()

10、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

1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12、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13、附近没有树林子也没有河,只有一些不深的长满了灌木的地沟,像绿色的长蛇一样分割平坦的草原。

()

14、鲁迅的书是进步青年的精神食粮。

()

15、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16、小黑石整天被温暖的太阳晒着,觉得非常舒适。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特务很狡猾。

(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3.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5.蝉儿很爱鸣叫。

(改为拟人句)

6.降落伞在天空飘荡。

(改为比喻句)

7.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8.他十分愤怒。

(改为夸张句)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美的翠玉。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翠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那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6.太阳如同一团火球,放射出刺眼的光芒。

 

7.像绿毯一样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8.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9.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10.打了败仗的敌人,成了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