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发展纪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456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发展纪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院发展纪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院发展纪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院发展纪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院发展纪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院发展纪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院发展纪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院发展纪实.docx

《学院发展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发展纪实.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院发展纪实.docx

学院发展纪实

 

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变迁与发展纪实

——王永明

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固原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固原市农业学校、固原财贸技工学校、固原市高级职业中学三校合并组建的;2015年3月17日经固原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学院从固原一中接收了“固原民族师范”的牌子(固原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5.3.9});2016年10月19日经自治区编办{2016.10.19}研究批复,“宁夏固原卫生学校”的牌子增挂至我院。

至此,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农牧系统、卫生系统、师资教育系统、财贸系统、三产社会服务系统)分别从建国初至今经历了建校、合并、停办、复校、整合乃至发展壮大等艰难历程,栉风沐雨,坎坷曲折,然学校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新纪元。

厘清我们职业教育人抓铁有痕的脚印,回首往昔,铸好今天,对我们现代职教人的启迪意义非凡;展就未来,信心满满,爬坡追赶,奋起跨越,一所集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固原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复合型院校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以暂新的姿态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学校起源(渊源)

1、固原市农业学校

固原市农业学校前身是固原地区农业学校。

1958年7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农业厅、文教厅联合行文,在当时隶属甘肃省固原回族自治州建立一所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承担培养农、林、牧、水等专业的终极农业技术、管理和推广人才的任务。

8月,学校正式成立,开设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和农田水利中专学历的专业,学制三年。

同年,经固原州委批准,又将固原州农业合作化干校、州委干校、商干校接受合并,正式命名为“固原地区农业学校”,校址即今文化街原固原印刷厂厂址,占地57亩,教职员工39人,初招学生137人。

1962年停办。

1972年复校,校址在原固原县头营乡徐家河村。

198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固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并将固原地区农校从头营乡徐家河村迁入固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校址,即迁入原国营无线电元件厂(692厂),该厂当时位于距固原县城6公里的南郊乡小马庄村,占地215亩。

1998年以后,随着普通中专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即“两包”变“两自”:

国家包录取、包分配转变为上学自主选择、就业自谋职业),面对生源下滑和校舍破旧且结构及不合理的现状,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时任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占地180亩的新校址于2000年开始动工兴建,2002年11月一期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校址即现校址。

现固原市农业学校是2003年固原市人民政府为了整合职教资源,做大做强固原市的职业教育,由原固原地区农业学校、固原地区财贸技工学校、固原县职业高级中学(部分教职工)三校合并组建的单位(保留三校牌子)。

新校成立后,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得以显现,使学校的发展逐渐的驶入了快车道。

2、宁夏固原民族师范学校

固原师范学校创办于1942年。

1949年8月固原解放,11月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固原师范”,有教职工34名。

1950年教育整编时该校被撤销,部分学生转至平凉柳湖师范学校就读。

1956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及固原地区初等教育的需要,甘肃省教育厅决定新建甘肃固原师范学校。

1957年秋新校建成开学,地址与固原一中毗邻。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遂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师范学校”。

198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固原师范学校”更名为“宁夏固原民族师范学校”,为正处级事业单位,曾被誉为“六盘明珠”。

2003年8月,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国家用人机制的变化,宁夏固原民族师范学校与固原一中两强合并,组成了新的固原一中,固原民族师范学校淡出了历史,完成了她当时的伟大历史使命。

3、宁夏固原卫生学校

宁夏固原卫生学校创建于1974年9月,2002年9月30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复,与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

曾三移校址:

建校初期,借原固原县三营电厂停产后的厂房办学,有教职工21人;四年后即1978年1月,为了使学校向正规化迈进,学校一方面着手新校址选址建设,一方面迁入原固原二医院旧址办学;1981年,学校迁入了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的新址即现在的文化街师专巷办学,使比较正规化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矗立在固原山城。

办学28个春秋,先后向社会输送6800多名合格的中等医务人才,他们遍布宁夏山川,成为各级医疗卫生系统特别是乡(镇)级医院留得住、信得过、靠得住的医务骨干,为促进山区广大人民群主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4、固原地区财贸职工学校

固原地区财贸职工学校由原供销训练班演变而来。

1984年10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位于固原东岳山山麓下的清河机械厂西侧,占地15亩,隶属固原地区财贸局。

成立之时,有教职工8人,主要从事固原财贸系统、供销系统、商业系统、粮油系统职工培训学习。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延伸,1996年6月,学校升格为县团级事业单位。

2003年5月,与固原市农业学校合并。

5、固原市职业高级中学

固原市职业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原州区职业中学,创办于1983年,当时在固原县第三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

由于处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改革初期,鉴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课程设置是在开设中学课程的基础上添加职业教育课程。

2003年11月,并入固原市农业学校。

二、校校合并与变迁

2002年,固原地区撤地设市后,随即将固原地区农业学校校名变更为“固原市农业学校”。

2003年,固原市委、政府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教育厅《关于调整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决定固原市农业学校、固原财贸技工学校和原州区职业中学合并,成立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5月,农校与财校首先合并。

11月,原州区职业中学中职教育部分23名教师和全体学生搬迁到农校,顺利完成了三校合并工作。

同年,固原市卫生学校并入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并随着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和该院的内部院系调整,护理专业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被划拨至宁夏医科大。

同时,固原民族师范学校与固原一中合并。

至此,固原市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以前的行业办学步入了“政府统筹,归口管理,市场运作”的轨道。

固原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以及基层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依托全区乃至全国各有关大专院校培养、培训。

三、徘徊与探索,问题与困难

1、徘徊与探索

2003年,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局限,职业教育发展的氛围不浓厚,社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旺盛。

三校合并后,年招生人数徘徊不前,至2006年底,在校生规模不足1000人,直至2007年,国家出台了对中职生采取免学费和给予生活补助的相关政策后,学校的招生人数出现了空前的突破,在校生规模突破1000人,达到1500人左右。

2、制约发展的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002年,学院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时,建筑总面积不足1.8万平方米;2003年至2015的13年间,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院本部新增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迟滞,制约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职能不完善。

2010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的需求逐渐扩大,学院审时度势,本着职业教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思路,根据当时的现状与师资力量,及时调整招生策略,新上了学前教育与医疗护理基础两个专业,使学校的招生专业增至18个,社会服务面覆盖一、二、三产;招生人数逐年上升,社会效益不断显现。

但由于固原师范学校的牌子已并入固原一中,固原卫校的牌子已经撤销的缘故,学院幼教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身份”问题一时难以正名,只能挂靠其他院校颁发毕业证。

四、发展与飞跃

(一)健全的办学职能

星移斗转,岁月荏苒。

如今的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汇聚各个学校的办学根基和文化积淀,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技工、职高)为主的中、高等技能人才培养,中长期培训鉴定、成人教育并举,实现了多元化办学,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每年招生达1500名,培训近10000名,成人招生800多人,在校生规模接近4000名。

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学校”,2015年被自治区人社厅确立为“宁夏六盘山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能人才培训基地”,入选《2015年中国职业教育百强学校》。

(二)完备的基础设施。

2017年,建筑总面积达50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汽修车间、机电车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实训车间将竣工,学院的办学能力将极大的改善。

(三)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学院领导班子及教职工队伍。

新的学院领导班子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劲头和信心十足。

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精湛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208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72人,9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19人,高级讲师95人。

多名教师承担自治区、市级科研项目,取得可喜研究成果;有1人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获得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市级骨干教师7人,自治区考评员73人。

(四)门类齐全的专业学科及实训设备

学院学科门类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涵盖了农、林、牧、水、精美商、医护、教育、建筑、信息化、餐饮、服饰等11个学科门类。

下设10个专业科室,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在籍学生3778名;由能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标准化实训室72个,实训设备4200台件,电教中心、信息中心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网使教学与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与信息化;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建设搭建了与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交流平台。

学校是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所,承担农艺工、家畜饲养工等91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38个工种的初、中、高级技能鉴定。

仅2016年学校就完成鉴定16565名,约占全市鉴定总人数的43%。

(五)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郁。

以“寓教与乐,寓教与学”为抓手,积极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

文化育人环境下,培养出全国最美中职生李成军、张俊强、候启龙等孝敬父母、服务社会、自主创业的一批批先进典型人物。

“春有花、夏成荫、秋有实、冬有景”,“夜璀璨、昼整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

(六)宽泛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学校致力于培育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附件、广东、深圳、银川、固原等地建立了多个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渠道培养模式,为毕业生疏通了顺利走向社会的“绿色通道”。

(七)骄人的业绩

据统计,近60年共培养输送各类中等技术人才3万多名(不含原宁夏固原民族师范学校、宁夏固原卫生学校所培养的中师生、护士),成人函授学历教育毕业生14840名,开展各级各类人才培训53724名,开展初、中、高级工种职业技能鉴定64767名,为固原及周边地区农、林、牧、水、财会、经贸、社区服务等行业提供了人才支撑。

他们有的成为机关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大中型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技术能手,有的成功创业成为老板,人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有出彩的舞台。

固原市“四县一区”中,有3名现任县委书记、1名县(区)长是学校的毕业生;固原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个接受过学校的教育或培训,学院为固原乃至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彰显办学辉煌业绩,激励来者建功立业。

忆往昔,成绩斐然,倍感欣慰,从昔日简陋的校舍到今日人才济济,教学设备完善,育人氛围浓厚;看未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技精艺深服务民生,这是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的追求。

她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学管理为重心、队伍建设为保障、实习就业为支撑,着力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与突破,朝着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综合中等职业教育目标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