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671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册音乐教案.docx

第八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我长大啦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自然、俏皮可爱的情绪学会演唱《别来接我》这首歌曲,明白“长大啦”就要独立自主的道理。

2、认识顿音记号,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自然、俏皮可爱的情绪学会演唱《别来接我》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休止符的节奏难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孩子了,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你们第一次走进小学校门时的情景吗?

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没有?

1、说一说:

请同学们说一说一年级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现在应该怎样做?

师:

现在的我们都已经长大了,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的什么都依赖着我们的父母呢?

听一听这位孩子是怎样跟长辈说的?

2、初听歌曲(播放歌曲《别来接我》)

三、新歌教学

(一)动一动

师:

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的情绪怎么样?

1、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这首歌的感觉。

师:

跟老师来动一动,看你们有没有这种自豪的精神,好么?

2、让学生通过律动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歌曲中休止符的难点。

律动节奏如下:

XXXX|XX|XXO|OO|XXX|OXXX|XX|OO|

爸爸妈妈别来接我(摇手三下)放了学,我自己会走。

(踏步两下)

XXXX|XX|XXO|OO|XXX|OXXX|XXX|OO|

爷爷奶奶别来接我(摇手三下)小学生,要人接多害羞。

(刮脸两下)

(二)顿音记号

师:

老师学两种脚步,你们来猜猜哪种脚步是小朋友的?

1、老师模拟两种脚步,一种慢,一种脚步声短促而快,请同学们猜。

师:

同学们一听就听出来了,真棒。

老师把这两种脚步声用钢琴弹出来给你们听,你们说一说,小朋友的脚步声有什么特点?

(短促、有弹性)没错,这种音啊,我们叫顿音,它的记号是:

“▼”。

2、介绍顿音。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

师:

好,就让我们再听一次歌曲,请同学们轻声跟唱歌曲。

1、听唱法学唱歌曲。

四、参与表现

师:

前面我们说了,这首歌的情绪是自豪的,神气的,那就让我们一边踏步一边唱,好吗?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演一演。

在歌曲的处理上,请同学们演一演歌曲中的小片段,激发学生表演的积极性。

五、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

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作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

教学重点:

演唱合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大胆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景定型。

师:

同学们,不仅你们在长大,瞧,小树也在长大呢!

(播放音乐:

《小树长高了》)

1、聆听音乐

师:

现在老师把你们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声部,扮演三个成长段的小树,唱《小树长高了》,演绎一遍小树苗长高的过程,好吗?

2、请学生做小树长高的动作,老师指挥学生唱,使其声音有层次地发出。

三、新课教学

师:

小树是怎么样长大的,你们知道吗?

(请同学们说一说)没错,同学们说的都挺对,但是啊,小树能够茁壮成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们想知道吗?

让蓝天伯伯告诉你们吧!

1、聆听歌曲《我怎样长大》

2、哼一哼:

我们如果学会这首歌,就明白小树是怎样长大的了,让我们随着音乐用“啦”来哼一哼吧。

3、三拍子节拍:

引导学生随着三拍子律动摇摆,像是随风儿飘动的小树。

师:

下面,你们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唱高声部,另一部分唱低声部,分开唱一唱,好吗?

4、分声部演唱歌曲。

5、合唱全曲。

三、听赏表现

1、说一说、听一听

师:

小树不怕风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长大了,那你们呢?

想不想和小树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

生:

师:

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

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长大,带着幻想去飞行,去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吧!

2、画一画,演一演

(放音乐,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表现。

师:

你们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长大后的美好愿望告诉大家,可以用画的方式,也可用动作造型来表现,看看你们中间有哪些“未来之星”。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春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感受春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和诗歌,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春天歌会”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能感受音乐中春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乐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忪愉快的情绪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活动激趣——找春天

1、导入(CAI:

课件播放:

春天图片,背景音乐:

《春》)

师:

当严寒的冬天离开我们,银装素裹的世界悄悄换上绿装。

看,冰雪消融,柳树的枝条吐着嫩芽,轻轻摇摆。

花朵儿含苞待放,小草也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小鸟儿正舒展着翅膀,高兴地在天空飞翔,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啊!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呢?

2、师生交流对春天的感想。

师:

在这个充满朝气的春天里,我们的春天歌分正式拉开帷幕!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活动一:

春天的歌

同学们分组展示春天的歌曲,比一比哪一组表演得更好!

活动二:

春天的诗

分组朗诵课外学到的春天的诗,比一比哪一组诵得好。

3、教师总结:

看来,同学们对于春天的歌曲与诗歌都很了解,在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觉得春天可真美啊!

三、听赏感受——听春天

(一)初听《春》

1、导入:

许多歌曲和诗歌都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下面的这段音乐中,你能听到春天的声音吗?

2、学生闭眼聆听音乐,并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展开想像。

3、了解乐曲背景与作者生平。

师:

同学们能在音乐中捕捉春天的信息,想像力真是丰富。

作都维瓦尔第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在总谱扉页上题定了一首十四行诗,用以描述每一乐章的音乐内容,让我们来读读这想美妙的诗句,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吧。

(CAI出示课件)

春开来了,鸟儿歌唱,

无限欣喜,迎接春光。

泉水淙淙,微风习习,妈似喃喃细语。

天空乌云笼罩,电闪雷鸣把春报,

转瞬间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师生齐诵诗

(2)结合课件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套曲《四季》

(二)复听《春》

1、再次聆听乐曲《春》

2、引导学生体验小提琴音色

3、教师范奏乐曲第二主题,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提琴音色。

4、随乐哼唱主题。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甜美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

教学重点:

2、用和谐的声音乐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

教学难点:

在二声部合唱中做到声音和谐,声部均衡。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唱了春天的歌,读了春天的诗,还欣赏了一段春天的旋律,相信同学们对春天会更加的喜爱。

这节课啊,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春天的歌吧!

道先,听,春风正朝着我们走来呢!

三、歌曲表现——唱春天

(一)、春风的歌

1、听春风。

聆听歌曲第。

2、学春风:

想像一下春风是怎样向着我们走过来的?

(引导学生感受切分音的特点,想像春风奔跑的样子。

3、唱春风:

用“lu”模唱乐曲。

4、引导学生交流歌词中描写了春的哪些景观?

5、轻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含义。

6、轻声跟唱《春风》第一声部。

(二)二声部合唱

1、师:

同学们唱得可真棒,可是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唱着和我们不同的曲调,我们来听一听吧。

2、唱低声部

3、师生合作

4、生生合作

(三)合唱歌曲

1、全班轻声跟音乐合唱歌曲,引导学生和谐地演唱二声部。

四、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甜美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晓》。

教学重点:

2、用和谐的声音乐演唱二声部歌曲《春晓》

教学难点:

在二声部合唱中做到声音和谐,声部均衡。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

同学们春天的旋律有很多,有诗,有乐曲,有歌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歌曲,它是由一首诗谱的曲,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诗吗?

听老师来读一读啊。

1、师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全班同学一起和老师轻声朗读

3、同学交流这首诗的意境

三、新课教学

师:

刚才同学们一起读了这首很美的诗,我们想不想来学一学?

好的,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吧!

1、聆听歌曲《春晓》

2、引导学生用鸟儿的歌声“li”模唱歌曲第一乐段

3、引导学生用春风的歌声“lu”模唱第二段,并请部分学生朗读诗歌

4、分声部演唱第二乐段

5、轻声地合唱第二乐段

6、听唱法学唱全曲。

四、参与表现

师:

这首歌的意境很美,从音乐中,我们能听出来,第一乐段我们应该用委婉、轻柔的声音来演唱,第二段就请部分同学来有感情地随歌声朗读,要注意节奏,第三段力度加强了,我们就应该充满激情地来唱!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总结下课

 

第三课草原上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牧歌》,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

2、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这首歌,感受不同的速度表现了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

教学难点:

能感受歌曲不同速度所表达的不同的情境。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欣赏《牧歌》

师: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音乐,想想你们会到哪里呢?

(CAI:

播放乐曲《牧歌》)

1、学生聆听乐曲后交流

师:

从歌声中你感觉到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

2、随乐律动

师:

这是一首无伴奏歌曲,它有三段音乐,而且每段的旋律都是一样的,我们再次完整地听一遍,如果你能记住旋律的话呢,在第三遍就用“U”来唱一唱吧!

3、视唱主旋律,介绍《牧歌》

三、学唱歌曲《可爱的羊群》

师:

刚才草原牧民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这儿还有一群小牧民们也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全班聆听歌曲

2、请同学们自由读谱视奏,老师指导。

3、全班同学轻声跟钢琴唱曲子。

4、演唱歌词

师:

同学们唱得可真棒,这儿有两幅图画,老师来唱两次这首歌,请你为这两幅图画配上适合的歌曲好吗?

(师演唱两遍《可爱的羊群》,一遍快速,一遍慢速)

5、同学们配画:

慢速的音乐配宁静的画面,快速的音乐配欢快的画面

6、请同学们为图画取名

7、全班同学用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演唱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采用各种声势活动来正确地表现节奏。

2、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

教学重点:

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可爱的羊群》

教学难点:

和谐地演唱二声部的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

在草原上,每年都有一次盛会,叫做那达幕大会。

在这个盛会上,有一个项目叫赛马,是草原人民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你听,这儿就有三匹马赛了起来,你听马蹄声,觉得哪匹马能获得胜利呢?

为什么呢?

1、学生聆听马蹄声。

(第三匹马会获胜)

师:

为什么第二匹马和第三匹马会比第一匹跑得快一些呢?

原来是有一个朋友帮了它们,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CAI:

出示节奏谱)

2、老师介绍附点八分音符

师:

我们一起来跟着冠军跑一跑吧!

3、全班同学拍手敲击八分音符节奏。

三、新歌教学

师:

看到马儿们赛跑,树上的两中小黄鹂鸟也高兴地唱起了歌,它们唱歌也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的,不过啊,后面它们的歌声又合到了一块,不信,咱们来听听这样有趣的歌声吧。

1、聆听歌曲《小黄鹂鸟》

2、分声部学唱乐谱

3、分声部演唱歌词

4、两声部轻声全唱歌曲

5、全班轻声全唱歌曲。

四、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内蒙古民歌《大雁湖》。

2、学会跳简单的筷子舞,并能随乐表演。

教学重点:

能学会内蒙古民歌《大雁湖》,并随乐表演筷子舞

教学难点:

能学会简单的筷子舞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唱一唱

师: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湖,叫做大雁湖。

在大雁湖的湖畔生活着许多鸟儿,是蒙古人民特别喜爱的一个地方,不信,你听,这儿就有一首内蒙古的民歌是描写大雁湖的呢!

1、聆听歌曲《大雁湖》

2、听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的难点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

(赞美的)那你最喜爱咱们长沙的哪个地方呢?

(请同学们说一说)好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喜爱之情来唱一唱这首草原人民喜爱的大雁湖吧!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跳一跳

师:

蒙古人民不但喜爱运动,而且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能歌就不用说了,咱们这几节课学了他们三首歌曲,你们想不想舞一舞啊?

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道具——筷子!

没错,在蒙古族就流行一种筷子舞。

1、老师介绍筷子舞。

2、老师跳几个筷子舞的简单动作,告诉同学们用筷子有节奏地随乐敲击自己的肩部、腿部、腰部等部位,就可以跳出简单的筷子舞了。

3、同学们自己随乐试跳筷子舞。

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好吗?

4、全班一起跳起筷子舞。

四、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森吉德玛》,随乐哼唱音乐主题。

2、能听辨出乐曲中的不同速度,并能感受到不同的速度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能认真聆听乐曲

教学难点:

能感受到音乐中的不同速度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欣赏《森吉德玛》

(一).先向学生介绍这首管弦乐曲的出处,背景。

(二)初听

师:

你们能感受到辽阔的草愿景象吗?

1、学生交流

2、主题音乐听出后作为视唱曲,引导学生识谱哼唱,并感受主旋律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三)复听全曲

师:

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吗?

1、引导学生听辩两段音乐因速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音乐形象。

(四)复听第二遍

1、结合“听听想想”,让学生讲出两段音乐的旋律是否相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五)介绍本乐曲的作者及有关节知识。

《森吉德玛》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是1945年根据蒙古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曲。

森吉德玛是一个蒙古少女的名字。

作者以这首民歌四个乐句的旋律为基础,通过精心的发展,成功地运用同一素材,塑造了两个对比鲜名的音乐形象。

三、小结

第四课大海摇篮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海娃的歌》,并能参与声势动作的歌曲伴奏活动。

2、学会升记号的唱法。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海娃的歌》

教学难点:

学会升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音乐,玩游戏,学习歌曲旋律

1、音乐游戏:

抓尾巴

师生在《海娃的歌》的旋律中进行

游戏说明:

老师将歌曲的每个乐句抄下来,让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找出乐句的结束音是哪个音,全答对的将进行一定的奖励。

2、模唱旋律

师:

你能学着海风轻轻地唱一唱吗?

请用“lu”模唱

3、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歌曲

三、歌词的学习

1、聆听范唱

2、试唱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

4、跟音乐全班轻声演唱歌曲

四、创编身势造型表现歌曲

1、讨论造型方案,

学生与他人合作,大胆尝试人声表现情境或用其它身势动作加以表现。

2、各组进行身势表现

3、身势表演,学生边唱边进行身势造型的表演。

五、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体验乐曲的意境。

2、能随乐哼唱《大海摇篮》

3、能积极参加“破译密码”的音乐活动,能准确找到每个乐句的结束音。

教学重点:

能认真听赏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教学难点:

体验乐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赏《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啊,也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是用音乐讲的,听!

辛巴特出场了!

1、学生聆听音乐片段一

师:

你觉得辛巴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学生交流。

3、聆听全曲。

师:

你能为这段音乐讲述一个故事吗?

4、请同学上来讲故事。

三、音乐活动:

“破译密码”

师: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再玩一个游戏好吗?

名字叫做“破译密码”。

游戏方法:

选择终止音。

先集体跟琴唱一唱旋律,然后以分组亮题板的形式,写每条旋律的结束音。

如有争议,可集体唱唱两种结尾,集体选出最佳结束音。

四、跟唱《大海摇篮》

师:

海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海面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静静地摇着。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听赏。

将学生分成海浪、小船组,在舒缓的歌曲声中,表现海浪轻轻翻动,小船轻轻穿梭在大海上,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小船也在海面上高低起伏,变华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玩一玩,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

五、总结

 

第五课音乐家舒伯特

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甜美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柔美的声音演情地演唱歌曲《摇篮曲》

教学难点:

能用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安静、甜美的情绪。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讲述舒伯特的故事

1、导入

师:

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曾经认识过一个音乐家海顿,并欣赏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你们知道他的家乡是哪里吗?

他的家乡就是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

2、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师: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它是一座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

维也纳位于多瑙河沿岸、阿尔卑斯山东北麓的盆地之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许多世纪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大师和建筑巨子,而他们又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遍布全城、风格各异的建筑为维也纳博得“建筑博览会”的称号。

许多的文艺作品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异彩,欢快动人的华尔兹早已把“音乐之都”的美名传遍五洲。

3、介绍舒伯特:

师:

维也纳孕育了许多闻名世界的音乐家,除了上个学期我们所认识的音乐家海顿以外,还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歌曲之王”的舒伯特吧。

4、观看舒伯特故事

(CAI:

播放舒伯特的故事)

(1)看一看

师:

看了这段连环画,你了解了舒伯特什么?

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请同学们说一说

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生活、学习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你们能像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有成功的一天。

三、学唱《摇篮曲》

1、讲述故事

师:

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坚强的、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

它把贫穷送给舒伯特,让他整天吃不饱、穿不暖。

一天,又冷又饿的舒伯特已经身无分文。

他不得已走进了一家饭馆,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子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突然看到了报纸上的一首诗,感动得热泪盈眶。

(师读《摇篮曲》第一段歌词。

2、学唱歌词

师:

这就是摇篮曲的歌词。

我们一起来轻声读一读好吗?

(全班轻声读词)

师:

舒伯特在这最困难的时候,看到这首诗,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于是,他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3、聆听《摇篮曲》

师:

简单的八小节旋律,就让这首诗得到了升华,使它成为一首千古传唱的歌曲。

请大家一起拿手划拍,哼唱这动人的旋律。

4、全班同学用“U”音轻哼旋律。

5、全班学唱歌曲。

师:

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吧。

6、全班体验角色,表现歌曲。

四、总结全课

师:

舒伯特一生中创作了六面多首歌曲。

他创作的歌曲既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所以,人们把舒伯特称为歌曲之王,在下面几节课,老师再带同学们去听赏几首他的代表作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鳟鱼》,了解其音乐形象,体验、辨别音乐情绪的变转变,并能积极参与表现。

2、能认真听赏乐曲《鳟鱼五重奏》,了解什么是钢琴五重奏,并能随乐哼唱主旋律。

教学重点:

能认真聆听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能轻声哼唱主旋律。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赏《鳟鱼》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音乐家舒伯特,并知道了人们称他为歌曲之王。

这节课我们再来听一首他作的很有意思的乐曲,好吗?

1、全班聆听乐曲《鳟鱼》

师:

你们谁来说说,听了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想说的?

2、请同学们根据乐曲内容说一说。

师:

你觉得这首乐曲的从头至尾的情绪都是一样的吗?

还是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师小结:

这首乐曲的开始明亮活泼,几个小变奏之后突然转到了小调,感觉突然变得阴暗紧张,预示着不详的事物已闯入了愉快美好的生活。

这一乐章结束后,又回到了欢快明亮的主题。

第六课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可爱的家》,并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和谐的声音合唱这首歌。

2、能认真听赏萨克斯独奏曲《回家》,感受乐曲蕴含的对家的眷恋之情,初步了解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3、在一系列音乐活动中,能大胆尝试与同学合作,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与他人一起深情而安详的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2、二声部合唱时声音的和谐、均衡。

教学准备:

电子琴、钥匙卡片、布置教室用的小饰物等。

教学过程:

一、想家(听赏《回家》)

1、学生听歌曲《可爱的家》进教室

2、初听《回家》片段。

3、复听《回家》

二、回家(学唱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

1、学唱齐唱部分旋律

(1)学生听一遍旋律

(2)随琴声唱一遍旋律

(3)跟音乐一起唱一遍旋律

2、学唱合唱部分旋律

(1)聆听合唱部分

(2)再次聆听

(3)找出钥匙上的高、低音部分旋律

(4)钥匙卡片发给学生,分组自由学习钥匙上的旋律

(5)播放和旋铃声,高、低声部分别跟唱

(6)合唱旋律

(7)交换钥匙学习,并合唱

三、到家(学唱歌曲《可爱的家》的歌词)

1、整体听赏

2、读歌词

(1)学生听歌曲后说出歌词,并读一遍

(2)师生一起读四句歌词

(3)随音乐完整的读一遍歌词

3、唱歌词

(1)分组学唱高、低声部歌词

(2)高声部同学练唱,低声部同学倾听

(3)低声部同学练唱,高声部同学倾听

(4)合唱歌词

4、歌曲情绪处理

(1)完整合唱歌曲,老师及时指导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