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150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第八册教案.docx

音乐第八册教案

第一课手挽手(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习乐理知识:

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

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

音乐知识:

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

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

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

歌曲有什么特征?

(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

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

(二部分:

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

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

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

(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

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

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

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

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习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

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

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深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

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

“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

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

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

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习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

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

“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

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

“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

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课后记:

 

第二课快乐的舞蹈(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材分析

《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教学过程

一、聆听《马刀舞》

1.设问:

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

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

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

(粗略的)

4.细细聆听:

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

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

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二、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

《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

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

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

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

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

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

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

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4.“舞曲”体裁说明。

5.小结:

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

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

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二、学习掌握3/8拍的含义。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我和提琴》,掌握3/8拍的含义。

教材分析

歌曲《我和提琴》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

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

第三、四两乐句旋律同样完全重复。

音乐知识:

3/8拍

  1.拍号的含义:

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4、4/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我和提琴》

1.音乐知识导入:

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

3/4拍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

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

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

歌曲是几拍子的?

3.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

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

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4.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

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二、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材分析

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歌曲《跳吧,跳吧》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

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唱舞蹈时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

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

为什么?

——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

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

,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

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二、学习歌曲《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

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

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

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

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

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

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

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

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

(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

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期情况,下课。

课后记:

 

第三课家乡美(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学习内容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

教材分析

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解:

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

《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

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

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

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

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

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

(12345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

曲调中出现几次“xxxo”?

在出现“xx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

  

(1)在“xx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小结:

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

《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

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

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

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

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

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

  7.小结:

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学习内容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材分析

  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

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

  

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

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

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

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

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

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

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

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

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

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

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

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

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

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

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

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3.复听歌曲:

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

歌曲演唱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二、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

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

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

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

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

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独唱

  童声:

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东方明珠》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学习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 

小小音乐会:

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教材分析

合唱《东方明珠》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

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

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

1.独唱

  童声:

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声:

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

混声:

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东方明珠》导入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

歌曲的情绪怎样?

(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

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

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

哪句是合唱?

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

(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

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

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

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

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三、小小音乐会

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下课。

课后记:

第四课水上的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学习内容

学习演唱曲《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教材分析

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歌曲《划龙船》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

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情景导入:

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1、欣赏范唱。

  设问:

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2、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讲解:

音乐知识:

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