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239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2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新镇小学主备人李胜利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个性化修改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课本第51-60页,本单元共有三个信息窗组成,信息窗1是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信息窗2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信息窗3是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平面图。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3、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是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难点是用角度表示方向。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

信息窗1——队列训练1课时

信息窗2----军事演习1课时

信息窗3----行军路上1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新镇小学主备人李胜利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信息窗1队列训练第一课时

个性化修改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1—55页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1、理解数对(行、列)的含义。

2、会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

难点:

会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练习

教学具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谈话:

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

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夏令营时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吧。

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

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出示课本情境图中小强那一列同学的队列)

学生可能说:

第2个、第4个、从前面数第2个、从后面数第4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队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的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行、列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同学们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交流,可能出现的说法有:

横着数,第2排第3个

竖着数,第3排第2个

从左数第3排第2个

从右数第4排第2个

从前数第2排第2个

2.教师引导:

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

把情境图上的每有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学互相指一指。

3.教师介绍:

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

(第3列第2行)

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教室中同学的位置吗?

(学生练习)

认识数对

1.谈话:

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同学,他们的队列就可以表示成一个点子图。

(隐去人物图,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表示队列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第第第第第

123456

列列列列列列

2.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找出小强的位置。

3.个性化表示位置,学习“数对”这一概念。

谈话: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刚才我们用一句话描述了小强的位置,能不能想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学生的个性化表示可能有:

第3列第2行、3列2行、列3行2、3/2、3-2、3+2、2/3等

教师介绍:

小强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3,2)。

数学上把这一对数叫做“数对”。

谈话:

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

(小青、小亮等)

引导思考:

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2.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再根据数对确定是班中哪一个同学。

3.找生活中的数对。

(找坐位、找楼座等)

4.在方格图上标出小强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自主练习1、2、3

2.自主练习6、7

3.利用所学的方向和数对的知识绘制一张你的座位图。

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回忆数对的抽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回忆有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的过程,体会用数对表示事物位置的简洁,理解研究数学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观察思考:

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数对?

用数对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第第第第第

123456

列列列列列列

小强的位置是(3,2)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新镇小学主备人李胜利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信息窗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个性化修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6—57页。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表示物体的位置还有哪些方法呢?

你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师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中的沙盘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这是一幅军事沙盘图。

今天,参加夏令营的同学要从指挥部到红军阵地进行军事演习。

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

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

学生根据军事沙盘图找出红军阵地大致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指名回答。

谈话:

从指挥部出发沿西北方向到达红军阵地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

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出示情境图中右下角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平面图,质疑问难。

教师解答学生困惑,重点让学生理解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

学生计算红军阵地与指挥部之间的实际距离。

借助平面图,指名交流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位置。

教师在平面图中指出几个“指挥部的西北方向10千米处”的点,引导学生发现还需测量角度才能得出红军阵地的准确位置。

教师演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

指导学生借助量角器量出红军和指挥部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是50°。

谈话:

现在谁能准确地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描述:

红军阵地在指挥部北偏西50°方向10千米处。

2.小结

谈话:

把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一般情况下,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

3.解决绿点问题

谈话: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

蓝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学生先独立测量,然后在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指名演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描述位置的语言要严谨规范。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教师出示生活中根据方向和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图片。

2、学生举例补充。

四、回顾整理、扩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平面图,然后独立思考填写答案。

2.“自主练习”第3题。

题目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练习时,要让学生弄清北(南)偏西与北(南)偏东的区别,然后再填写。

3.“自主练习”第2题。

本题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题。

练习时,应通过介绍泉城的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读图,把标示、方向、单位长度都弄明白,再进一步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谈话:

今天我们又研究了确定位置的问题。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总结交流。

板书设计:

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方向必须明确(方向)、(距离)两个因素

 

学科数学五主备单位新镇小学主备人李胜利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信息窗3:

利用方向与距离描述路线

个性化修改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8—59页。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1、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2、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难点:

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

2008年我们山东省青岛市将迎来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大家说是什么?

(奥帆赛)

师:

届时国内外游客将会集岛城,开好奥运会,当好东道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进行一次“小导游培训”,为奥帆赛做好准备。

下面我们进行小导游初级培训:

看路线图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如何看路线图

师:

(出示信息窗,不带角度、距离)

请同学们看这路线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老师有选择性记录下面两个问题:

A:

从指挥部到5号怎样走?

B:

从5号到宿营地怎样走?

师:

哪位同学解答A问题?

哪位同学解答B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单独回答,理清思路,然后要求:

同桌两人互相向对方介绍一下A、B两个问题。

(学生互相回答)

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能正确说出路线,已经是一个基本合格的小导游。

现在我们进入高级培训:

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二)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运用现在的图能清晰精确说明行走路线吗?

你需要老师提供哪些帮助?

(学生根据信息窗2所学基础,回答出缺少方向、距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增加方向距离的路线图,提出要求:

请运用现在的导游图,同桌两人一组讨论完成A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教师组织订正交流,确定正确的答案。

要求学生确立起由()出发向(),行()米到达()这样一个模式。

要求学生运用这样一个模式独立完成B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组织交流,进一步强化描述模式。

教师小结:

运用距离方向可以精确描述路线,同学们表现很好,同学们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导游了。

下面我们进行导游小测试。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小测验: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59页第一题,考察学生对行走顺序的掌握情况。

教师引导看59页第二题,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C:

学校→()→()→()→少年宫

D:

从学校出发向()行()米到()从商店出发向()行()米到电厂

E:

自己说出由电厂→少年宫的路线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可以全面考察学生本节知识目标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A、D、E)

教师组织订正,要强调重点。

教师谈话:

前面测试同学们很出色,下面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F:

怎样由少年宫回到学校?

要求同桌两人一问一答完成F问题。

教师组织交流。

四、回顾整理、扩展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小结:

运用方向和距离我们可以向客人详细描述行走路线。

当然当好奥运小导游还要努力掌握青岛的人文历史知识,掌握奥运的常识等。

让我们加油,办好奥运会,当好东道主。

 

 

学科数学五主备单位新镇小学主备人李胜利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我学会了吗?

个性化修改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60页内容。

课型:

复习课

本课知识点:

1、理解数对(行、列)的含义。

2、会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

3、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5、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根据方向和位置描绘简单的线路图。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难点:

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练习、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查漏补缺

1.自我整理:

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独立整理所学知识,列出知识提纲,以备组内交流。

2.组内交流,教师注意倾听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组间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

二、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读图

引导学生阅读平面图,分清方向和各个场所的大体位置。

2、复习数对

(1)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少年宫图书馆照相馆

(2)总结反思:

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什么问题?

(3)同桌进行写数对,找位置的游戏。

3、复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图书馆在少年宫的偏方向。

(2)少年宫在王明家的偏方向。

(3)总结反思: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要注意什么问题?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握练习量。

提的问题可以有:

集贸市场在王明家的偏方向。

集贸市场在少年宫的偏方向。

图书馆在照相馆的偏方向。

……

4、复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线路图

(1)王明从家到图书馆可以怎样走?

(2)王明从家到游泳馆怎样走?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线路图要注意什么问题?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握练习量。

提的问题可以有:

从图书馆到少年宫怎样走?

从少年宫到游泳馆怎样走?

从照相馆到少年宫怎样走?

从王明家到集贸市场怎样走?

……

三、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

出示在方格纸上的学校平面图

1、先想象学校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在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

2、对学校的布局进行设计。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新镇小学主备人李胜利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个性化修改

复习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

课型:

复习课

本课知识点:

1、理解数对(行、列)的含义。

2、会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

3、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5、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根据方向和位置描绘简单的线路图。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难点:

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练习、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回顾归纳

 出示一幅简易平面图。

师谈话:

看到这幅平面图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

数对、方向、距离、图中事物的位置等。

师谈话: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范例讲解

1、质疑

师谈话:

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

怎么办?

2、整理

师谈话:

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同学们想怎样整理?

(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

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

同学们,整理好了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

(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

以什么为基本概念?

分成哪几部分?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同步探究43页1、2,45页2、5)

2、综合练习。

(教师出题)

3、拓展练习。

(教师出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人石德鹏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五、关注污染——

分数加减法

(二)(单元备课)

个性化

修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

(二)

【教材简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是通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的进行通分。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率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4、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时划分】

信息窗————————————5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人石德鹏执教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

信息窗一

——通分及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一课时)

个性化

修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难点:

应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

1.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通分的意义

2.通分的方法与应用

【教法】: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法、归纳整理法、

【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窗一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旧知,探究铺垫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89和18

12和248和124和9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3/7○5/75/8○5/97/9○2/95/6○5/7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谈话:

(出示信息窗1)从情境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填埋处理与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2.回收处理与其他方法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堆放处理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

对于像1、2这样的问题是关于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可及时让学生口答解决,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对于像3这样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这两个分数,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红点1。

谈话:

怎样比较这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呢?

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看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新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法。

①汇报各种方法。

⑴化成小数来比较:

3/7≈0.432/5=0.40.43>0.4所以3/7>2/5

⑵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

3/7=15/352/5=14/35所以3/7>2/5

⑶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3/7=6/142/5=6/15所以3/7>2/5

②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这三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并且保证了结果不变,同时体会三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灵活性。

③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方法,揭示通分的概念。

谈话: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根据的是什么?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适时揭示概念——公分母:

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