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7371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docx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

《画杨桃》教学反思1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问题贯穿始终,有的放矢地将问题抛给学生。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比如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还有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教师将这两段话结合起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问题贯穿始终,有的放矢地将问题抛给学生。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比如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还有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教师将这两段话结合起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篇课文朗读方面的训练上,着重一下句子: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在朗读语气上,有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的朗读语气,这三种不同的朗读语气同时出现是一个很好的朗读训练契机。

我采用个别读、男女生分读的形式练习,孩子们对于怎样读好这些语气有了一定的领悟。

  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带了一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

学生兴趣很高,都静静地画了起来。

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我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语句。

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联系绘画,而是通过画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

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画杨桃》教学反思2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

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

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

  一、提高评价的机智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

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

“我既喜欢,又不喜欢。

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

”我在处理学生这个问题时,评价不够到位,致使问题的解决不理想。

老师如果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学生回答:

“是嘲笑。

”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

这样自然引导让学生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老师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

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__的中心。

  再如,一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时,说到:

“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如果他做错了再去嘲笑别人。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没有及时给予评价。

由于自己的心急,导致一个教学闪光点被扑灭了。

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

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

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__的主题: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

而我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如当学生在概括__主要内容时,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而是在复述课文时。

我这样处理会更好:

再找一个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引导,我们在说__主要内容时,如果能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叙述就会更好,而你好像是在复述课文内容。

这样一引导学生就知道如何说__的主要内容,对其他同学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理解老师的一段话时,如果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些。

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这段话都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楚,理解起来会更顺畅。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发现学生读的并不理想时,教师加以示范朗读,效果就会不一样。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

  

《画杨桃》教学反思3

  我在备《画杨桃》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是这么设计的,开始出示杨桃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果实,然后教师介绍杨桃,进入新课。

可是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忽然想到我们这个地方叫猕猴桃也称杨桃,同学们肯定把二者弄混淆了。

于是导入新课我做了改动,问:

“你们吃过杨桃吗?

”有很多同学举起手来,“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桃呢?

”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外形,说颜色,说味道,说里面的果实等等。

果然,不出我所料,同学们情绪高涨,但都把羊桃当作猕猴桃了。

这时我说,同学们说的其实是猕猴桃,而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确是…接着,我开始根据资料介绍杨桃,并出示羊桃的图片。

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

由此我感到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对事物进行对比、领悟要比教师平淡的叙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时同学们发生了争议,有的说18个,有的说19个,一时出现混乱现象,正好下一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我提了一个建议,咱们按座位让同学分自然朗读,即“开火车”,然后数数有多少人读,同学们立刻静下来,从谭禹开始依次读了起来,这次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读完一数正好19个同学读过,那就是19个自然段。

通过这次读课文我还发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前朗读课文一般是找举手的学生读,不举手的同学除了齐读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19个同学当中有的读得好,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有的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

总之,读的效果参差不齐。

这是我教学的失误,没有给这些同学朗读的机会。

今后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指导鼓励那些读得不好的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__,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画杨桃》教学反思4

  《画杨桃》这篇课文将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特意带了一只杨桃到教室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然后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由于学生有了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所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就水到渠成。

  于是,我抓住契机,让学生来交流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我还真诚地告诉他们,老师经常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

还列举了几个事实。

没想到许多学生由此受感动了。

有个学生竟然还说:

“老师,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原来你看似严厉,对我们还这么关心。

”这节课同学们特别用心,这节课也上得特别成功。

望着桌面上静静躺着的杨桃,一阵阵沁人的香味直扑心脾。

《画杨桃》教学反思5

  王丹华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设计新颖,紧抓__特色,利用图画这一载体理解内容、表达思想非常到位。

课始,王老师拿出一只杨桃让学生画,并未提任何要求,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找重点句,用书中小作者画画的态度来画杨桃。

杨桃画得如何,老师并未作点评,又是让学生反复读书用书中的提示指导学生的评价。

如一学生画好后,让另一生来点评,另一生空口就来,老师作提示,书中是如何评价别人的画的。

该生顿悟,走到另一生座位上去看、评画得像不像。

就此两大步骤,通过读书让学生自悟,画画要实事求是,做人也要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这样的课,既不失人文教育,又不失语文味,是结合得较好的课例。

  此外,结合语言训练的扎实问题,王老师对“和颜悦色、严肃”等词的释义也很有特色,并非局限于知道它的意思,还让学生上台表演表情,活学活用。

文中的省略号问题也类似,并非告诉学生它表示断断续续就行,而是从省略号中挖掘更多思想感情的内涵。

总之,本课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画杨桃》教学反思6

  一妙用反复质疑。

在我画出了一张像五角星的杨桃后,先是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老师问同学们: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

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直到最后,老师教育学生: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这里连续出现了几个笑字,这就是反复。

前几个笑字不仅使我,而且也使读者在心里画了一个又一个问号:

有的同学为什么笑?

为什么觉得好笑?

为什么发出嘻嘻的笑声?

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则使人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二妙以标点绘形。

文中有一处用到了,六处用到了?

,四处用到了!

,三处用到了。

好笑!

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

而六个?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是同学们的责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是老师的提问;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是老师的反问。

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截然不同的反应。

四个!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不像!

像五角星!

好笑!

则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

而不像。

像五角星。

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三妙借呼应揭示主旨。

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

在这里,__运用了呼应的手法:

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__的宗旨: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

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画杨桃》教学反思7

  讲完这一课稍找回一些自信,能量又满格了。

设计了板书后思路清晰多了。

父亲说教---我认真画--同学嘲笑--老师审视--同学反省--教师教诲,父亲说教和教师教诲箭头同指四个字“实事求是”。

  第一段,读。

“想当然”和“走了样”让学生说出其含义。

很简单,想象什么样的就以为什么样的。

和原来的不一样。

  第一段是父亲的话,后面有一段话和父亲讲的话一个意思。

生“第18段,老师的话。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

生“首尾呼应。

  第二段,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生找关键词句“我的座位正对着杨桃。

”抓“正对着”你从我的动作神态中看出了什么?

生“看出了我画画认真。

  分析3-17段。

同学们看到我的画有什么表现?

生“笑”是哪种笑?

“嘲笑。

”你来嘲笑着读读。

直接指导朗读。

老师看了我的画做了一个动作。

“审视”什么叫审视?

“认真仔细的看。

”体会老师态度的严谨。

  师审视后的师生对话再读。

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同学们的决然、肯定。

找生对话着读。

再分析老师严肃的原因。

用反文表达出的感情色彩。

好-笑的破折号含义是声音延长。

读出同学们的痞劲、嬉笑感。

  后老师让大家轮流坐在我的座位上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让同学们亲自去体会、去感受。

再读,省略号说明了同学们说话吞吞吐吐。

为什么同学们会吞吞吐吐?

“因为同学们知道错了。

”再读。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与以前的课文略有不同。

“首尾呼应。

”还有。

师语言提示。

运用了很多标点符号。

破折号、省略号、问号等。

多神奇啊!

让表达更清晰、生动了。

  师“和颜悦色”知道大家错了很欣慰。

  最后,老师的话告诉了我们三个道理,谁来说说?

“1、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

”“2、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

”最后生说收获,师总结。

“看问题、做事情不能凭空想象。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总觉得自己讲课还是有点牵学生走的感觉,明明已经改了很多了。

下次得多下功夫,感觉还是教材研读的浅。

《画杨桃》教学反思8

  《画杨桃》教学反思《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这个,《画杨桃》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

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

“不像!

”“像五角星!

”,第二答:

“不……像,教学反思《《画杨桃》教学反思》。

”“像……五……五角星。

”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

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

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老师的话是__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

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最后提出的问题:

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

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画杨桃》教学反思9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作用。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引导,会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活跃起来。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由于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见过杨桃这种水果,因此,开课后我问学生有谁见过,没有想到竟然有学生说见过,于是我就让他介绍一下,听了他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是在超市见过的。

于是,我就借用他的介绍把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观察,看是不是这样的。

然后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课的课文学习中去。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个人物?

  3、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读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和同学交流一下。

  在汇报学习收获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知道了课文讲的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

也知道__中有“我、父亲、老师和同学。

”在学生知道这些以后,我让学生再次读书,把与__中人物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再次读书,把父亲的话,我画画时的态度以及同学们是怎样笑我的和老师怎样婉转教育笑我的那些学生的话和老师说的话都找出来了。

  在学习同学笑“我”的那部分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演去体验,从中感受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巧妙,和同学认识自己错误的过程。

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比较好。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我问学生,文中的“我”画画时态度怎样呢?

感觉怎样呢?

他为什么这样肯定呢?

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句子和思考,很自然的`就把父亲的叮嘱说出来了。

父亲话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同样,在理解老师的话时,我让学生和伙伴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老师的话的意思。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老师说的和父亲说的其实意思一样。

然后我告诉学生,这篇课文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看问题,都要尊重事实。

  总之,课堂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画杨桃》教学反思10

  这次中心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也被推荐去凑凑热闹,对于我不熟悉的学生,我拿什么去吸引那些陌生的孩子们呢?

在精心构思之后,我想到了要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课上得有情趣,学生才会乐意全身心步入我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

该怎样在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上出“新”意呢?

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__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理解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任何事物的道理也并不是件易事。

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呢?

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游戏导入——问题质疑——指导朗读——积累古诗。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将生字卡片剪成杨桃的形状,制作了课文插图及文中人物对话的幻灯片,向参入讲课的老师借了一只杨桃实物。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再找出句子的重点词语,一次次领会__的中心。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

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

“不像!

”“像五角星!

”,第二次回答:

“不……像。

”“像……五……五角星。

”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大多数较好,让听的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较好。

  让我感觉不足的是:

  1.在通过讨论“一生受用”的含义以后,没有引导学生谈一谈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没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可以用在为人处事上。

  2.设置的问题过多,有些学生在回答提问时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正弄懂。

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提炼出最主要的问题直奔__的中心,避免教师的归纳与重复啰嗦。

  总之,在课堂放手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

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画杨桃》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

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

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

(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

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

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

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

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

我们应该()。

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

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

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

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

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

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

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学反思12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这个。

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

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

“不像!

”“像五角星!

”,第二次回答:

“不……像。

”“像……五……五角星。

”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朗读中,还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