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7372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docx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对比阅读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②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耶?

”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③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耶?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

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

谨慎 

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

“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对曰:

“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

”谓上书人曰:

“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

确切知道。

②封德彝:

人名,太宗身边大臣。

③人庶:

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

曹操。

⑤教令:

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10.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不可知其源

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

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13.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

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

“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

“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

”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

人名。

②乘(shènɡ):

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

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

怎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1.

(1)给予

(2)痛心遗憾(3)做、担任(4)过了

2.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3.

(1)亲贤臣,远小人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5.①寄:

托付 ②攘除:

铲除 ③宜:

应该 ④适:

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

8.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

9.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10.B   11.B12.

(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洪波涌起 “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15.

(1)躬:

亲自。

      

(2)猥:

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

排除,铲除。

(4)弗:

不,没有。

16.译文:

(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7.答案提示:

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要点:

(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

(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

(1分)

19.答案要点:

内容:

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言之有理即可。

)形式:

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

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

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③问晋鼎:

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

地名。

⑤淮阴:

地名。

⑥桓宣武:

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

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只断两处)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

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

涓人曰:

‘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

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

”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

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

丰厚,用做动词。

②涓人:

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

③三:

指很多,虚数。

④致:

招来。

⑤见事:

被任用。

⑥凑:

聚集,奔赴。

1.解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译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附《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答案:

 

 

(一)1.刑:

罚。

赐:

恩赐。

2.

(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或: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

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

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二)1.善:

好。

狼:

像狼一样。

2.

(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

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3.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

(意思对即可)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三)1.(4)市:

买。

2.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3.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意思接近即可)。

 

《出师表》导学答案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疲弊()陛下()

恢弘()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驽钝()

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郭攸()之

费祎()行()阵和睦

长()史猥()自

夙()夜忧叹以彰其咎()

咨诹()以遗陛下()

斟()酌()损益

2、朗读技巧: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4、词语积累

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

崩殂:

疲弊: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

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B、古今异义词: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

今:

2、臣本布衣。

古:

今: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

时今:

指四季中的秋季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今:

5、由是感激古:

今:

6、诚宜开张圣听古:

今:

7、引喻失义古:

今:

8、先帝知臣谨慎。

古:

今:

9、陟罚臧否古:

今:

10、此臣所以报先帝

古:

今:

C、一词多义

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恐托付不效:

2、道:

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3、遗:

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

4、为:

俱为一体:

为忠善者:

5、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6、无:

若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

7、感激:

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8、行:

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9、益:

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10、而:

而中道崩殂:

计日而待:

11、分:

今天下三分: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后施行:

13、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伤先帝之明:

14、能:

先帝称之曰能:

必能裨补阙漏:

15、所:

优劣得所:

有所广益:

16、当:

当奖率三军:

咨臣以当世之事:

17、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

18、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

19、言:

不知所言:

进尽忠言:

20、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介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愚以为宫中之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

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1、于:

忘身于外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报之于陛下:

D、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攘除奸凶: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深入不毛:

北定中原:

E、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第三、四课时

三、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

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第六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

具本指什么?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第七段翻译并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第八段翻译并探究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四、教师精点

诸葛亮的这篇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文章先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然后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文章前半部分晓之以理,后半部分动之以情。

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且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五、自主测评

A、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深入不毛

⑥臣本布衣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

三顾茅庐:

B.六出:

②东和:

③收二川:

④七擒:

⑤北拒:

⑥排八阵: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

(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此”指代什么?

(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

17、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六、拓展延伸

A.诸葛亮给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你以为哪一条最为重要,为什么?

请结合相关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B.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C.整理课中成语

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妄自菲薄:

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

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三顾茅庐:

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

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

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感激涕零:

形容极为感激。

现在多用于讽刺。

  

计日可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苟全性命:

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

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引喻失义:

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危急存亡:

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临危受命: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