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79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Word下载.docx

3.研制并总结归纳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方法;

4.研究提高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5.通过实验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相关具体内容的讨论式教学的案例;

6.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努力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水平。

五、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

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调查研究法。

将实验班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文献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将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5.观察法。

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六、研究的过程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旨在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培养和发展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思维为主体,同时改革(而不是否定)现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8.10~2008.12)。

1.研究课题前期论证;

2.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评审书》;

3.归纳整理出国内关于讨论式教学方法研究的实证性成果,初步探讨本课题可借鉴的相关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4.拟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09.1一一2009.12)

1.立足课堂展开研究

为了提高数学讨论式教学法课堂有效性研究,突出对课的打磨,注重情境的创设、注意问题提出的方式、关注讨论的有效性,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公开教学:

姓名

年级

课题

备注

董锐

解决问题的策略(上)

嵇祝红

观察物体

许加乐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蔡晓青

用计算器计算

万兆荣

解决问题的策略(下)

每上一节课,我们课题组都会集中来评议,从本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发现:

一方面讨论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2.制定计划。

落实课题实验研究人员,明确班级,确立实验及对照班,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和目标方向。

3.组织实验。

组织研究人员实施课题研究,在实验中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4.中期论证。

定期组织观摩、交流及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定期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积累研究资料;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进行中期评估,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和检查,改进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方案,形成中期资料,展示教学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0.1一一2010.8)

1.总结整理。

收集整理课题实验资料,总结课题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资料。

2.评估鉴定。

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

3.成果辐射。

待课题顺利通过评估鉴定后期,召开校内讨论式方法课堂教学成果观摩研讨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两年时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得到了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并得到了的指导与支持,在课题组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数学组的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可行,措施科学合理,资料具体详实,归档及时整齐,得到了上级教研部门的高度评价。

通过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认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效果是显著的。

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

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讨论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

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

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讨论合作的效果等等。

 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1.合理安排合作讨论对象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

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讨论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

如:

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

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

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

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

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

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讨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教师每次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2.熟练掌握合作讨论技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小组合作讨论也不例外。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讨论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讨论技能:

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讨论前这样规定: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

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例如教学“4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l=4”时,可安排一次小组讨论。

我旁观了

一个小组的合作:

组长:

“为什么3+l会等于4呢?

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

约一分钟后。

“你们想到了吗?

”(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

“那么A(没说话的那个学生),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A:

“是不是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l等于4呀!

“对呀!

老师上节课讲3的加减法就是这么讲的呀!

”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

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

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学生说:

“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那现在是几根?

”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l=4。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

“3比4小1,那3加上一个1不就是4了吗?

”他的这个说法其他三位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三种想法说一遍(算是整理)。

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派出的汇报员很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这时,教师再讲解也是多余的了。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这样很值,因为课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3.正确把握合作讨论契机

合作讨论理论认为:

合作讨论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讨论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讨论的,否则合作讨论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讨论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如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为什么10厘米=1分米,301×

2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一定要写0等等,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讨论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

答案多样性时;

问题涉及面大;

学生回答不全面时;

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

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如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

“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

4+3,4×

4-1,5×

3。

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可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4.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新课标指出: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

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比如说:

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讨论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

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

“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教师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会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教师就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让学生进行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对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讨论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

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引入“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和“提高分”(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5.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讨论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

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

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讨论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

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

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

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

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

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

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

”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

“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

”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

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

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二)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上述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既关注教师课堂中的课程实施(教的层面),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数学发展(学的层面),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上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使得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跃。

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1.学生能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与同学进行相互的交流,对自我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进而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的变化。

表现在许多学生的读书、作业、收集信息、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学习习惯更加良好。

学生在阅读、操作、讨论、演算、思考、陈述、评价等方面,都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方法,观察、思维、计算、写作、归纳、应用等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3.由于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大大增强,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还学会了客观的评价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了正确接纳同学的意见。

(三)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常规性建设,关注教师发展的整体性。

在常规建设中,我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开发学生生活场景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正常开展组内教研活动,活动中关注教师对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合理运用,关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相互关系,我们还根据各教研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培训,帮助教师正确理解与灵活应用相关教学模式。

促进教师把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上来。

使教师不仅关注教学内容、过程的预设,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2.跟踪式服务,关注教师的发展性。

跟踪式服务中跟踪的对象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年教师。

对这部分教师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锁定目标,强化训练”。

为需要帮助的青年教师成立帮扶小组,由领导和他的师傅一起,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给他开出了一份“跟踪”菜单:

每周互听一节课互评一节课、每学期作一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汇报课。

3.结对式活动,关注教师的互助性

通过“良师益友”结对的形式,要求师傅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培训。

学年结束时对新进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阅历广泛,教材驾驭能力较强,对上述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更到位,结对式培训使新教师更快入门。

同时,青年教师有着鲜活的思想,精力充沛,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敢说敢做。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老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4.专题式研究,关注教师的需求性

专题式研究即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

我们的做法是:

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专家点评、力争做到一题一得。

通过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实施新课程,推广上述教学模式提供了思想准备。

同时,我们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

和教师围绕共同的话题畅谈各自的思想和观点,开展沙龙论坛活动,激发教师的潜能和智慧。

并把课堂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切入口,开展专题培训。

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师素养的群体优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近三年,我校数学教师在省、市、区级执教公开课超过20节,参加省、市级教学比赛的有多人次,一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磨炼中茁壮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边实践边反思,边实践边总结撰写科研论文己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两年来,教师撰写案例、反思近百篇,教师的论文也是频频见于报刊杂志,在各级各类优秀论文评比中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几十篇。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形成了有多名淮安市市级教学能手、多名淮安市级学科带头人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团队。

我们课题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主要科研成果一览表

教师

题目

级别

赛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省一等奖

市百节好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市一等奖

杨青海

赛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赛课《用字母表示数》

区一等奖

省展示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市展示课《观察物体》

公开课《数的运算》复习课

区级公开教学

贝怀喜

教学设计《表面积的变化》复习课

国家三等奖

论文《“异质”介入 活跃课堂》

论文《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之我见》

发表于《清浦教研》

论文《深度思维从“说”开始》

市级交流、并汇编成册

陈浩

论文《互相帮助相互弥补—--小学是数学讨论式学习的观察与思考》

论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出有效的数学课堂》

费书群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中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尝试》

论文《如何让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

八、研究反思与设想:

(一)收获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实验,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外,我们觉得还有以下的收获: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巩固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的思路,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有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3.结题不息题。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结题了,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二)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差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讨论,教师对这种情况的知道力度还不够,虽然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