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809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共由五首短诗组成,寥寥数句,短短几行,看似简单,读来却意境深远。

诗人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创设了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意象,用既朴实又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倾诉衷肠,如梦中呓语,令读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甚至产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无限美感。

  第一首《月夜》是中国新诗运动开始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篇,诗人沈尹默原本是惯常写旧体诗的人,却毅然决然告别过往,支持和倡导新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自我否定和重新开始!

诗作一开篇就着力描写秋天的夜晚,在读者的心里,那应该是萧瑟的,甚至是有些寒冷的,但诗人的呈现,却是生动的,甚至明媚的,“呼呼”、“明明”,这两个词,一下子就让寂寞与冷清走开了。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从“没有靠着”可以看出,诗人在末尾表达了自己渴望独立自主的精神愿望,追求人格独立,不依附他人,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第二首《萧红墓畔口占》出自诗人戴望舒,口占意即即兴作诗,诗人用第二人称“你”,来呼唤好友萧红,全诗读来像是诗人在自言自语,但就是这样的自说自话,却更能给人亲切的好感。

诗人与萧红是好友,是至交,他知道萧红喜欢花,是个爱花的人,他大费周章来到墓前,为好友献上了她最喜欢的山茶花,内心或许有万千话语想要倾诉,但彼时,斯人已逝,无从说起,诗人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深沉和寂寞。

  第三首《断章》读来充满了哲理,意蕴绵长。

诗人描绘了两个画面,其一,在桥上看风景的“你”与在楼上看风景的观者,原本二者并无关联,却因为同时看风景,前者在观赏的同时,也成为了后者观赏的风景之一,颇有几分“异度空间”的意味。

其二,窗边欣赏明月的“你”,出现在了别人的梦里。

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这首诗告诉我们:

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第四首《风雨吟》创作于1941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作者芦荻当时正29岁,诗人用“风雨”一词,隐晦地比喻了抗战时期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将自己比作“年轻舵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即使在那艰难的抗战时期,诗人依然坚信,祖国能在风雨飘摇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五首《统一》是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作品,也是唯一一首外国诗歌。

诗人认为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对一本身是对立的,诗人用“是”将它们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学情分析:

  对于诗歌,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们,已经不再陌生,九年来,他们读到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但这篇课文却与往常不同,它一下子出现了五首,信息量之大,涉及面之广,令学生们有些应接不暇。

课文内容既兼顾国内、国外,又历史久远,有的表达思念之情,有的牵挂祖国命运,有的富含哲理,皆短小精悍,意蕴绵长。

学生们要想在短时间内读通读懂读透,尤其通过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理解诗作的意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作为执教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成任务单的形式,促进学生自学群学。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完成任务单和小组内讨论探究,从而达到群学的目的。

  2.揣摩、品味关键性词语、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任务单自学、群学。

  教学创意:

  以完成任务单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文

  你知道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是哪十个人么?

  明确:

胡适、艾青、徐志摩、海子、洛夫、易白、北岛、汪国真、舒婷(汪舒二人并列第八)、席慕蓉和食指。

  他们都曾在文坛活跃一时,并且凭借风靡海内外的代表作被读者所铭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五首诗歌,虽不是出自他们的笔下,但他们也曾经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自由朗读,完成任务单一

  

(一)填写表格

       诗篇

  我最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二)自由上台展示或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

此处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不必做过多要求,只要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

  分组朗读,完成任务单二

  分小组分配任务,朗读之后,完成填写表格的任务。

        诗篇

  关键性词语

  关键性句子

    背景资料

   我的理解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明确:

  1.《月夜》。

  关键性词语:

并排、立着、没有靠着。

  关键性句子: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理解:

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2.《萧红墓畔口占》。

  关键性词语:

寂寞、等待、漫漫、海涛闲话

  关键性句子: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背景资料:

萧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

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和友人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

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理解:

诗人用强烈对比,来表现痛失友人的伤感,等待的长夜是这样的漫长,可是逝去的萧红却独自惬意地在听着海涛闲话。

诗人还在忍受着煎熬,逝去的友人已经解脱了。

  3.《断章》。

  关键性词语:

看、装饰

  关键性句子: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背景资料: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所以才取名为《断章》,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理解: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4.《风雨吟》。

  关键性词语:

年轻舵手、心、海上。

  关键性句子: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背景资料:

一九四一年,当时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期,抗战进入了最黑暗、最艰苦的阶段,“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理解:

“我”就像是一个年轻的驾驶船舶的舵手,“我”眼见祖国的命运多舛,“我”内心忧虑不安,但依然在风雨飘摇之时,挺身而出,“我”愿意做那个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由“我”来驾驶这艘巨轮顺利抵达彼岸。

  5.《统一》。

  关键性词语:

所有、谎言、一片、一朵

  关键性句子: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背景资料:

聂鲁达是智利著名的诗人,他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他的人生命运坎坷,曾三次来到中国,也曾因政治原因流亡海外,这样的颠沛流离,使得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也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理解:

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信念。

你我并无不同,一个就是世界。

  所有就是“一”,“一”也是所有,诗人用主观之眼,把世界统一了起来。

  

(二)小组展示任务单二

  1.小组围读,完成任务单三。

  2.填写表格。

       诗篇

              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明确:

《月夜》——追求独立自主。

  《萧红墓畔口占》——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断章》——生活中原本毫不相干的人或事,也可能被联系在一起。

生活中充满了巧合和缘分。

  《风雨吟》——面对抗战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像舵手一样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

  《统一》——通过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立统一的关系。

  3.小组展示任务单三。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你觉得比较困惑的地方,找出来,分小组展开讨论。

  《月夜》为什么开篇写霜风、月光?

有什么寓意?

  明确:

霜风、月光点明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和环境氛围,有月亮的夜晚,也寓意黑暗的中国,有着思想和文化的迸发。

  《风雨吟》中的风雨指什么?

年轻舵手的心,应该怎么理解?

  明确:

风雨是在抗战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挫折等,诗人将自己比作“年轻的舵手”,表现出自己缺乏经验,在这样风云诡谲的时代,诗人对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确立人生的目标感到茫然。

  《统一》这首诗最后一句——“整片大地是一朵花”要怎么理解?

  明确:

诗人把大地比作是一朵花,表现出了诗人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透过繁多的现象看见单一的本质。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

此处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解决学习诗歌时遇到的困惑。

教师可从中点拨、解疑答惑。

如果此处学生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以上问题,供学生分组探究。

  六、这五首诗都是新体诗,你能说说新体诗和旧体诗的区别么?

  旧体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主要指五言、七言律诗和五言、七言绝句。

其名称是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的新诗的相对物出现的。

  新体诗:

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七、板书设计

  短诗五首

  《月夜》——独立自主       《风雨吟》——使命感和责任感

  《萧红墓畔口占》——寄托思念    《统一》——对立统一

  《断章》——巧合和缘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第一次使用任务单的形式来开启自读课文的授课模式,起初,很有几分忐忑,总觉得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扔”给了学生,是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直到上课之后,我的心里才稍稍安定了下来,让我惊喜的是,学生们的预习很充分,在完成任务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场面并没有那么的冷清,相反,对于新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充满了兴趣和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

当然,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务必建立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提前不做准备,那这节课肯定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在备课环节,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另一方面由于本课诗篇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对于学生而言,一首一首的常规式讲解难免枯燥乏味,且难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体现自读课文的特点,我采用了任务单的形式,充分挖掘文本,紧紧围绕诗歌中的关键性字词,关键性句子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所有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体会诗歌的情感上。

  值得注意的是:

少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在小组学习中,处于劣势,他们还停留在依赖教师逐一讲解的层面,很难跟上小组学习的步伐。

小组内的1号、2号学生明显能力更强,在小组中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但5号、6号就很难在这节课上有较大的收获。

今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小组内的“后进分子”,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何让他们也能从中有所受益,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思考的话题。

 

学法指导:

怎样学好语文

☆人生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探索,一种生活,而人生目标,则是一种自我的设定。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纵向的拓展,更是横向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它不一定是鸿鹄大志,不一定撼天动地,但要有一个切实的规划,目标既定,就要朝着你的目标勇敢前进。

☆所有的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都是勤奋的结晶,给自己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无怨无悔,就只有努力拼搏;只有努力拼搏过才能无怨无悔。

☆认真学习,加快生活、学习的节奏,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战胜自己,成为执掌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人说自信是驾驭理想的风帆,是成功的基石!

成绩一时不理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信心,可怕的是没走上战场就倒了下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它的广度、高度、深度是无限的,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质量活出品味。

1、初中语文一定要掌握好文言文中的课下注解的所有内容.

2、语言基础部分靠平时积累,也是要多做题。

3、作文,多背些古诗词、名言警句啥的,尽量往文章里放。

作文要积累:

平时看《读者》优美的段子就记下来,有感想也在一本本子上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4、多看些经典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品位。

5、古文,一定要记住翻译。

6、写好字,书法是自己一生的名片。

7、语文的基本功是背出来的,背得越多,你作文的自由度就越大。

8、勤于动笔。

摘抄、读书笔记,每天200字的作文,都是练习写作的方式。

摘抄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要抄自己真心喜欢的;背诵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与自己有共鸣的句子。

除了课本上要求的必须不讲条件的背,课外一切自己喜欢的都可以背。

9、从生活中学语文。

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从生活中去读语文。

从建筑中学,从餐桌上学,从你家里的摆设中学,从活在民间口头语中去学。

10、重视教材。

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

11、充分的预习与认真的品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捷径,必须做到课前疏通字词,读顺课文,课后理清思路,做好总结。

12、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

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

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

13、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14、随笔写作(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是高考作文的最好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

“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在实践中练习,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它不仅能使写法日臻成熟,还能使思想日渐深刻。

随笔是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从今日始,拿起手中的笔,为了三年后的收获辛勤耕耘吧!

15、动脑动手、相辅相成。

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

易于思考,乐于表达。

不要做人云亦云的“复印机”的角色,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留意日常生活中时代感强的事件,广泛涉猎名家著作,让听说读写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语文学科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的导向

16、坚持每五天编写一个小练习。

能对自己所编的试题必须就编题设想和试题答案能作出详细说明。

17、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18、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19、态度决定一切。

20、考试后,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21、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22、要多看一些书,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

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

23、多看《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

24、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

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

平时听新闻时,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

25、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

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

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26、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优秀短文以增强语感,每隔一天做一篇作文。

每天晨读时,抓出一些自以为good的文章朗读,声音越大越好。

27、学语文有二个字的秘诀――坚持。

28、初中语文学习的准备

★字典、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准备一个杂记本(日记、周记)、资料积累本(名言,故事,数据,优美的句子、段落

★订阅一份课外报刊杂志,一学期两本名著。

★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二者不可偏废。

★语文学习不能速成,必须持之以恒,下工夫学。

★入门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天下皆语文,天下皆学问。

”一定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

29、积累的主要途径:

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30、积累的方法:

一是单元积累法。

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

二是考点积累法。

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三是易混点积累法。

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31、积累的主要内容:

(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

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是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最好能是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

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

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32、诵读。

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

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