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8388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docx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

报告题目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课程名称讨论班

姓名xxxxx学  号9

专业教育技术学年级2010

院、所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年月日2011-1-6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评价标准

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得分

A

B

C

D

文献

是否是本专业的重要文献;阅读量是否丰富。

20-16

15-11

10-6

5-0

论证

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论证是否充分。

20-16

15-11

10-6

5-0

观点

是否正确理解文献;是否有自己的观点。

20-16

15-11

10-6

5-0

规范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6

15-11

10-6

5-0

能力

是否体现了文献搜集与整理能力;是否体现了文献综述与分析能力。

20-16

15-11

10-6

5-0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总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

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learning),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当今业界研究的热点。

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

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拓展”研究模式。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献量、期刊、主题等角度对2005-2010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藉此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特点,以期把握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移动学习;内容分析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一、前言

随着WAP技术、蓝牙技术、GPRS系统以及UMTS系统的成功开发,移动电话和移动计算技术迅速普及全球,为移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准备。

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理解:

第一,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一种新形式;第二,将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拓展;第三,从认知学习角度看,移动学习移动性、情境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新技术与学习方式。

国内的移动学习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阶段,还没有作为一种真正的学习模式而广泛应用。

移动学习首次引入我国是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学术会议上,爱尔兰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做了题为《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报告中,(DesmondKeegan,2000)基更博士从远程教育的视角,根据学习形式与手段的不同,把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远程学习、电子学习以及移动学习,并乐观地认为这三种学习形式正形成今天的远程教学大学、网络大学以及未来的移动大学。

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目前,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出发,有以下三种:

(1)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

(2)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3)从认知学习的维度看,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情境性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

笔者认为:

移动学习是指借助于移动计算设备获取教育资源的一种学习模式,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且能够实现学习者和教师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

它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通常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制定好的分析类别和纬度系统而严格地进行评判记录,最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常潜在的、深层次的内容不适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否则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内容分析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位、建立分析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定量处理与计算以及解释与检验等几部分。

2.资料来源与设计思路

本文的研究材料是自2005年至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资料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移动学习”“移动教育”、“移动教学”、“手机学习”、“m-learning”,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

从检索到的论文中选取所有和“移动学习”相关的论文500多篇,其中期刊论文380多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20篇,按照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划分,选取远程教育领域核心类学术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作为样本。

有关研究样本的详细情况见表1。

有研究表明当前移动学习的关键性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移动学习终端的软件开发研究、移动学习课程开发研究、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化研究,本文把教学模式归入理论研究,把终端软件的开发和课程开发作为一个问题即资源建设问题,另外增加移动学习应用研究,这样把所得资料按照技术性支持、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其他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以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文献为例建立内容分析类目表,见表2。

每一类又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子类目。

由于一篇论文往往涉及多个主题,因此,按主题分类统计的文献量大于实际文献量。

一般认为学位论文代表了研究的深度,而学术论文代表研究的广度。

因此,我们将学位论文与普通学术论文按主题分类分别进行分析。

表1期刊载文量列表

文章(篇)年份期刊名称

2005——201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小计

核心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0

0

2

0

4

5

11

中国电化教育

2

1

8

8

9

13

41

中国远程教育

1

1

3

3

6

9

23

开放教育研究

0

2

1

2

3

1

9

现代教育技术

2

1

4

13

16

9

45

小计

5

5

18

25

38

38

129

非核心期刊

表2各主题文献量的历年分布

类目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计

理论研究

理论基础

0

1

1

1

3

3

9

学习方法、策略

0

1

1

2

2

3

9

实施模式

1

0

2

3

3

4

13

概述类

0

1

2

4

5

5

17

学位论文

支持性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

1

0

2

0

1

1

5

移动设备终端

1

2

0

0

2

5

无线网络技术

1

0

1

1

0

2

5

计算机相关技术

0

0

1

0

1

2

4

学位论文

应用研究

学科教学

1

0

1

1

1

0

4

企业培训

0

0

0

0

0

1

1

成人教育

0

0

1

1

0

1

3

特殊教育

0

0

0

0

0

0

0

学位论文

资源建设研究

课程资源建设

1

0

1

1

5

4

12

终端软件开发

0

1

0

1

4

1

7

学习平台系统

0

0

1

4

6

4

15

学习环境建设

0

0

1

2

1

2

6

学位论文

其他

标准化研究

0

0

0

1

1

1

3

学习绩效评估

0

0

1

0

3

2

6

学位论文

 

为分析6年移动学习研究的总体情况,在表2的基础上,以不同年度和各种类别进行统计,绘制出图1和图2。

图1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中移动学习文章数目统计

年份

图2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中移动学习相关文章分析

年份

三、我国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其成果

1、从上述对我国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章发表情况的分析来看,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为:

(1)理论研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核心期刊中关于移动学习的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献量达48篇,主要是探讨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

其中,对移动学习的概述类文章数量最多,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研究的发展,移动学习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陈晓慧、运用罗杰斯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将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形式做了分析探究。

基础理论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交叉其他学科理论和新技术的试验探究。

发展现状方面,张海、李馨介绍了英语领域的移动学习“NarikiriEnglish”

项目,描绘了最前沿的移动学习图景。

2006-2011年间期刊文献也介绍了马来西耶、挪威、欧洲开展移动学习情况,这些为了解移动学习在世界范围现状提供了窗口。

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研究内容趋于重复,缺乏新意;此外,关于移动学习实施模式研究的文献较多,针对当前移动学习模式存在资源形式单一,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式,如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文章针对当前移动学习模式存在资源形式单一、功能简单、交互性差等不足,提出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

该模式依赖于3G技术,采用SOA架构构建专家系统服务并整合已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专家系统启发性、透明性、灵活性等特点,具有灵活准确、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智能化等优点;关于移动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文献量逐年增长,如2008年《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微型学习策略:

设计移动学习》,从课程设计、媒体设计、通信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适合移动学习的微型学习设计方案。

说明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从移动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层面关注移动学习。

(2)资源建设研究:

核心期刊中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达到了40篇,主要集中于2008-2010年,这也验证了国内移动学习的发展脉络:

首先引入移动学习的理念,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移动学习的可行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资源方面进行研发。

资源建设的重点在于课程资源与学习平台系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章。

课程资源方面的文献主要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与策略,并结合相关技术和软件给出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的实例,如2009年的《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该研究对EML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构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最后给出了EML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构建中的应用案例;限于篇幅,平台系统方面的文献仅仅对移动学习平台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做了探讨,如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一种新型的面向3G网络的移动流媒体教学平台设计》,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面向3G的移动流媒体教学平台,该平台重点设计了基于3G网络的大并发实时直播教学系统和基于3G网络的大并发课件点播教学系统,并分析和设计了主要的技术实现机制;关于移动学习环境建设方面的文献量较少,这可能跟我国具体国情有关。

虽然我国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跟发达国家与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关于移动学习设备终端软件开发类的文献也较少,应引起相关厂商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视,进行联合开发。

(3)支持性技术研究:

核心期刊中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数量达到了20篇,主要探讨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

移动设备终端方面,大多均选择手机与PDA作为理想的移动学习设备,而很少涉及其他设备(如电子词典,mp3,mp4播放器等),这可能是由于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大都集成了音视频播放功能)所致;关于无线网络技术阐述的文献较少,2010年《中国远程教育》中发表的《基于UCWEB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信息资源利用模式探究》这一文章介绍了UCWEB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实现功能,探究了基于UCWEB技术的教学信息资源利用模式架构。

目前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进行移动学习的设备为手机、PDA和笔记本电脑,但手机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学习终端,接入无线网络环境的接口与协议尚不成熟;计算机相关技术方面,研究内容不多,说明还没有把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运用到移动学习方面。

2010年《现代教育技术》发表的《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文章在分析移动学习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对移动学习多方面支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程志等基于活动理论,构建了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还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视角,提出通过高度重视移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充分挖掘移动学习的“学习型课程”,关注移动学习目标的综合性,为移动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移动学习评价等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使学习者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共同体中学习知识、建立自身地位。

(4)移动学习的应用:

总体来看,对于移动学习应用的文献数量较少,仅为8篇,说明移动学习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展,尚无成功的应用案例。

应用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文献量有4篇,多应用于英语、语文等语言类的教学中,如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小学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该研究为今后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资源设计方法;在成人教育的应用中有3篇论文,2008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发表的《浅析成人教育中移动教育的应用》介绍了移动学习为成人教育开辟了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实现;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中研究还很少,国内只有一个应用案例;特殊教育方面,核心期刊中还没有相关案例,这说明移动学习在对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学习支持还没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移动学习作为教育技术的新热点,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特殊群体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5)其他研究:

移动学习涉及的设备、技术与协议众多,各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问题,协议标准的兼容与统一,平台之间的互操作,以及移动学习资源的规范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绩效的评估规范方面:

主要从移动学习的可行性中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移动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办法和策略,如2007年《电化教育研究》中发表的《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重点分析了可以作为移动学习终端的各种设备,对这些设备对于移动学习的支持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阐述了作者对于移动学习终端选择方面的观点。

2、综上所述,根据对核心期刊中关于移动学习篇文献各种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移动学习在国内是一个发展时间不长,但却发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领域。

现阶段正处发展初期,预计相关文献量的高速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应用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已形成了权威的研究机构、核心作者与自己的核心期刊群。

(3)国内移动学习的设备选择较为单一,主要为手机,而很少选择其他手持式设备(如电子辞典等),不过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高速发展,其他手持式设备也会广泛的运用到移动学习中。

我国台湾地区的移动学习较为发达,对移动学习设备选择也较为广泛,如Besta电子辞典和MeBook等,值得我们借鉴。

(4)移动学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与资源建设研究方面,而对于移动学习应用方面研究较少,2005-2010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重心有向资源建设研究方面倾斜的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移动学习的标准化与绩效评估规范研究,预计这两方面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5)随着3G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无线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硬件环境建设的完善,各种接口与协议标准的统一,国内移动学习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移动学习发展前景无限。

四、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国外对于移动学习(移动教育)研究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远胜于我国,而移动学习作为一项新事物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针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多。

(1)深化移动学习相关技术的研究。

虽然移动学习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带宽、流媒体传输质量以及格式之间的转化等研究还非常有限,研究层次还比较低,这将制约移动学习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后续研究中移动学习相关技术的研究还需深化。

(2)重视移动学习终端平台的实践应用。

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终端平台平台的研发,但是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发现,终端平台系统只是设计与开发阶段,真正实践应用的平台非常少,以及不同平台、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整合,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研究发现目前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多是理论性的探讨和总结,缺乏实践和借鉴意义。

如何根据移动学习特点,为学习者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课程资源,构建丰富的资源库,这对于移动学习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4)完善理论和教学模式研究。

理论和教学模式都可以指导移动学习的实践应用,而目前对于理论研究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体系;教学模式的研究都是非常少,不够丰富。

这势必会对移动学习的发展造成影响,完善理论和教学模式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5)建立移动学习的标准。

从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我们看到,关于移动学习标准的研究至今无人问津,而基于各种技术的平台、终端设备多样,层次不齐,这造成各个系统之间不能通信,课程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终端设备不能发挥最大效用,严重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建立移动学习中相关技术、课程资源等标准,规范移动学习开发建设,是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6)关注移动学习效果。

让移动学习真正发生黄荣怀教授曾撰文探讨中国网上学习是否真正发生,而该研究也的确引发研究者对“国内移动学习是否真正发生”这一问题的思考。

如何让移动学习真正发生,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拓宽对移动学习理解的前提下,将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活动重新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适合移动环境的学习策略和工具,构建多维度的移动学习评价体系。

五、结论

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系统终端软件的研发和理论研究这三个方面。

初步探讨了3G、IPv6、蓝牙、智能代理、WAP等技术及J2ME

开发语言等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成功研发了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和平台以及英语单词等专用的移动学习系统;总结了三种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包括基于短消息的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学习以及基于校园无线网的准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要使移动学习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选择形式,真正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教育技术工作者就要像对待E-learning一样,对整个移动教学系统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借鉴国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移动学习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5):

31.

[3]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电化教育研究,2007.

[4]汪凤麟,李望秀,李华新.对国内移动学习文献的定量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

62-63.

[5]周海棋.M-learning研究综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

[6]李振亭,刘丽丽.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7]樊心月.移动学习内容设计与评估规范研究[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07.

[8]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成人教育,2010.叶成林.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18.

[9]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沙尔普斯教授的对话.中国电化教育.2010.

[10]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2006.

[11]国内移动学习产业在未来3年将有突破性发展[DB/OL].

李玉顺,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3):

11.

[13]程志,陈晓辉.“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设计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39-43.

[14]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48~51.

[15]李玉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

(1):

30~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