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8665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81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现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它们,这种试剂是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          

2、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取值范围为0≤a<50                              B.当a=30时,

C.图中0~a段,与NaOH发生反应的微粒是H+                              D.当V(NaOH)=90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

3、现有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mg,向其中加入l00mL2mol/L硫酸,恰好完全溶解,若mg该混合物在过量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则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m-1.6)g          B.(m-2.4)g          C.(m-3.2)g          D.无法计算          

4、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

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

1          B.2:

1          C.2:

3          D.3:

2          

5、己知四种无机化合物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170

9.2

1.5×10-4

33.3

浓氨

86

97.2

0.8

0

 

根据离子反应总是向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方向进行这一规律

①水中:

Ba(NO3)2+2AgCl=BaCl2+2AgNO3

②液氨中:

Ba(NO3)2+2AgCl=BaCl2+2AgNO3

③水中:

BaCl2+2AgNO3=Ba(NO3)2+2AgCl

④液氮中:

BaCl2+2AgNO3=Ba(NO3)2+2AgCl

判断上述反应能发生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铊(Tl)盐与氰化钾(KCN)被列为A级危险品。

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

①TI3++2Ag=Tl++2Ag+,②Ag++Fe2+=Ag+Fe3+,③Fe+2Fe3+=3Fe2+,下列离子氧化性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A.TI3+>Fe3+>Ag+          B.Fe3+>Ag+>TI3+          C.Tl+>Ag+>Fe2+          D.TI3+>Ag+>Fe2+          

7、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了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Na+、HCO3-、NO3-、SiO32-

B.某透明溶液中:

Fe3+、K+、NO3-、Cl-

C.某溶液中加入金属铝有氢气放出:

K+、Ba2+、Cl-、SiO32-

D.某无色溶液中:

K+、Al3+、AlO2-、Cl-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H4)2Fe(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

NH4++Fe2++30H-=NH3·H20+Fe(0H)2↓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0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C.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

Ca2++20H-+2HCO3-=CaCO3↓+2H2O+C032-

D.向酸性FeC12溶液中加入H2O2:

2Fe2++2H2O2=2Fe3++02↑+2H2O

9、现代建筑的门窗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

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每一步试剂均过量),由此可以推知硬铝的组成可能为

A.Al、Mg、SiO2、Zn                              B.Al、Fe、Zn、Na

C.Al、Na、Cu、Fe                              D.Al、Cu、Mg、Si

10、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A.图I中A盛放碳酸氢钠,B盛放碳酸钠,可对比二者的热稳定性

B.图II可用于在碳酸钠溶液中提取碳酸钠固体

C.图III为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探究实验的装置

D.图IV为实验室制备观察氢氧化亚铁的装置

11、下列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短时间存放FeCl2溶液时,可添加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B.Na2CO3溶液存放在带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C.氢氟酸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D.钠单质存放在四氯化碳中

12、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

氯化铁溶液

淀粉碘化钾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D

硫酸亚铁溶液

过氧化钠固体

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1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现象及结论均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滚,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B.向某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3+

C.向某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

D.向某溶液中滴加过量Na0H溶液,得到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

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

A

Al2O3(SiO2)

过量NaOH溶液

B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C

Na2O2(Na2O)

O2/加热

D

Al2O3(Fe2O3)

Al粉/加热

 

A.A   B.B   C.C   D.D

15、2016年,神州十一号飞行乘组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30天,创中国航天员记录,其中新材料铝锂合金功不可没。

下列铝锂合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铝锂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熔点低于锂单质

B.改变原料的配比,可以制得性能不同的铝锂合金

C.铝锂合金的性质与各成分金属的性质完全相同

D.铝锂合金优点是密度较小、强度较大

16、1.0g镁在氧气中燃烧后增重0.64g,但在空气中燃烧时增重不足0.64g,其原因可能是

A.空气中镁燃烧肯定不完全                              B.空气中部分镁与CO2反应

C.空气中镁部分与N2反应                              D.空气中镁部分与水蒸气反应

17、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了方程式可能为:

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硅可用作光导纤维

B.普通玻璃、陶瓷、水泥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C.石英晶体是一种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熔点高,硬度大

D.水玻璃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1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0.1mol/L的NaHSO4溶液中,含阳离子总数为0.2NA

B.由2gH2、88gCO2、36gH2O组成的混合气体,密度约是相同状况下O2密度的0.79倍

C.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为33.6L

D.56gFe单质与足量S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氨水、碱石灰都是混合物

B.将Na单质长时间的放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白色固体是NaHCO3

C.SiO2不能溶于水生成H2Si03,因此SiO2不是酸性氧化物

D.用焰色反应检验Na+之前,应用稀硫酸清洗铁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2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湿法炼铜          B.用黏土烧制陶瓷          C.钠灯发光          D.钟乳石的形成          

22、据《本草纲目》记载:

“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

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

”这里的”铜青”是指

A.CuO          B.Cu2O          C.Cu          D.Cu2(OH)2CO3          

23、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铝球和铜球,此时杠杆平衡。

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铁溶液中片刻,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均无气泡产生                              B.左边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增加了

C.在浸没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平衡                              D.右边铜球质量不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题型注释)

24、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的氧化铁杂质,其体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

需用到480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g氨),则需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10g氨)_____mL来配制(数值取整数),用规格为____量筒量取。

操作l所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写出上图“固体”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_____。

(3)由溶液3制取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请你写出验证溶液l中有K+的实验操作:

________。

(5)为测定混合肥料K2S04、(NH4)2SO4中钾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过滤、洗涤、干燥。

其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

③冷却、称重。

(6)若试样为m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试样中K2S04的物质的量为:

_____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7)实验室用Fe203与CO反应来制取单质Fe。

①请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连接下列各装置,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

②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③在点燃B处的酒精灯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④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题型注释)

25、本月4日,谷歌公司宣布:

以60胜O负1平的战绩横扫众多围棋高手的神秘棋手“Master”乃是其人工智能产品AlpbaGo的升级版,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其中,高纯度硅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

以下是工业上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填反应代号)。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在反应①发生的同时,会发生副反应:

SiO2+3C

SiC+CO↑。

若产品中单质硅与碳化硅的物质的最之比为l:

l,则参加反应的C和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整个制备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

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硅的化合物用途也很广泛,将石英砂和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1373~1623K反应,生成化合物W,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A、B、C几种气体在“节能减排”中作为减排目标的一种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将该气体通入化合物W的水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

(6)工业上:

常将硅酸盐的化学式表示为氧化物的形式,如:

Na2SiO3可表示为Na2O·SiO2,正长石的化学式为KAlSi3Ox,则x=____,将正长石的化学式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________。

26、I、

(1)4.9gH3PO4的物质的量为____,其中含有____molH,含有______个O,含磷元素___g,若它可与6gNa0H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H3PO4为_____元酸。

(2)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2mol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该金属元素为______。

II、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CO3、Na2S04、KNO3、CuSO4、Ba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清液。

(2)继续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3)取少量

(2)中的溶液滴加Ba(NO3)2为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沉淀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该白色固休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_。

III、小苏打、胃舒平、达喜都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1)小苏打片每片含0.504gNaHCO3,2片小苏打片和胃酸完全中和,被中和的H+是___mol。

(2)胃舒平每片含0.234gAl(OH)3。

写出胃舒平中和胃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中和胃酸时,6片小苏打片相当于胃舒平_____片。

(3)达喜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

取该碱式盐3.01g,加入2.0mol/L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则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推断题(题型注释)

27、下列物质均为常见物质或它们的溶液,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C、X均为无色气体,Z为浅绿色溶液,D为一种常见的强碱。

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图),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部分产物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_D_______

(2)A与SO3(g)的反应类似于A与X的反应,请写出A与S03(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

(3)向Z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写出检验Z中阳离子是否反应充全所需试剂:

______。

(4)物质E转化为物质F的现象为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向含10gD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里的X,完全反应后,在低温条件下蒸发结晶,最终得到14.8g固体。

①简述蒸发结晶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理由:

_____(用必要已文字回答)②所得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若固体为单一物质,则不填此空)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D

7、B

8、C

9、D

10、D

11、A

12、C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A

21、C

22、D

23、B

24、89100漏斗、烧杯、玻璃棒Al(OH)3、Al2O3、Fe2O3AlO2-+CO2+2H2O=Al(OH)3↓+HCO3-用洁净的铂丝(铁丝)蘸取溶液1于酒精灯外焰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火焰,即验证溶液1中含有K+BaCl2或Ba(OH)2沿玻瑞捧向漏斗中加水至恰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2到3次

EBCD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关闭弹簧夹a和活塞b,微热圆底烧瓶,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去热源,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检查CO的纯度除去CO中的CO2,有利于点燃CO

25、①②③SiO2+2C

Si+2CO↑5:

2SiHCl3+H2

Si+3HClSiHCl3+3H2O=H2SiO3↓+3HCl+H2↑SiO2+Na2CO3

Na2SiO3+CO2↑CO2出现浑浊(白色沉淀)8K2O·Al2O3·6SiO2

26、0.05mol0.151.204×10231.55g三95g/molMgCaCO3、Na2SO4CuSO4、BaCl2KNO30.012Al(OH)3+3H+=Al3++3H2O416:

1

27、Na2O2 Na2CO3 NaOH

K3Fe(CN)6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沉淀,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4Fe(OH)2+2H2O+O2=4Fe(OH)3避免碳酸氢钠在温度过高时分解Na2CO3和NaHCO3n(Na2CO3):

n(NaHCO3)=2:

1

【解析】

1、A.盐酸和以上物质均不反应,故A错误;B.加入烧碱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存在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的三色变化的是FeCl2;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是FeCl3;出现白色沉淀的是MgCl2;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的是AlCl3。

现象各不相同,故B正确;C.氨水与MgCl2、AlCl3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C错误;D.KSCN溶液与FeCl3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与其它物质不反应,无现象,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

六种溶液含有的阳离子各不相同,但都是氯化物,盐酸与六种氯化物都不反应,KSCN溶液只与FeCl3变红色,由于主要考查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及颜色,又涉及到Al3+和Mg2+的鉴别,注意氢氧化铝只与强碱反应,与氨水不反应,因此必须选强碱。

2、A、第三阶段,氢氧化铝溶解Al(OH)3+NaOH=NaAlO2+2H2O,因为此时消耗NaOH10mL,所以n(Al3+)=0.01mol,和Al3+反应的NaOH为30mL,因为第一阶段和Al3+反应的NaOH为30mL,假设无Mg2+,a=50,而实际存在Mg2+,当没有盐酸剩余时,a=0,所以0≤a<50,故A正确.

B、第三阶段,氢氧化铝溶解Al(OH)3+NaOH=NaAlO2+2H2O,因为此时消耗NaOH10mL,所以n(Al3+)=n(Al)=0.01mol,和Al3+反应的NaOH为30mL,因为第一阶段和Al3+反应的NaOH为30mL;当a=30时,盐酸有剩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是氢离子0.03L×1mol/L=0.03mol,铝离子一定,与镁离子反应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为20mL,20m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所以n(Mg):

n(Al)=0.01mol:

0.01mol=1:

1,故B正确.

C、图中0~a段,与NaOH发生反应的微粒是H+,没有沉淀生成,故C正确;D、a=90ml之前的反应中有NaCl生成,仍在溶液中,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是关于铝的图象题,分清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极限法解题,难度较大。

3、氧化物与硫酸反应时,氧化物中的氧转化成水,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的物质的量,n(O)=n(H2SO4)=0.1L×2mol/L=0.2mol,mg该混合物在过量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后余下的是铁:

m(Fe)=(m-0.2×16)g=(m-3.2)g,故选C。

4、设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因为铁与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  +Fe= 3Fe2+

2         1       3

X    X/2    3X/2

因为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相等

所以3X/2=Y

得X/Y=2/3

故正确答案为C。

5、根据离子反应总是向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方向进行这一规律,在水中:

溶解度AgNO3>AgCl,BaCl2+2AgNO3=Ba(NO3)2+2AgCl,所以①不正确,③正确;液氮中:

溶解度Ba(NO3)2大于BaCl2,Ba(NO3)2+2AgCl=BaCl2+2AgNO3,所以②正确,④不正确,综上所述,C中全正确,故选C。

6、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氧化性①Ti3+>Ag+②Ag+>Fe3+③Fe3+>Fe2+综上所述,TI3+>Ag+>Fe3+>Fe2+,D正确;A中Fe3+>Ag+不正确;B中TI3+氧化性应最强;C中应为TI3+,不是TI+,故选D。

7、A、OH―+HCO3―=CO32―+H2O,A中OH―和HCO3―不能大量共存;B、Fe3+为黄色溶液,但透明,无沉淀等不透光的物质,B正确;C、Ba2+和SiO32-生成BaSiO3沉淀,C不能大量共存;D、Al3+、AlO2-发生双水解:

Al3++3AlO2-+4H2O=4Al(OH)3↓,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考查离子共存

8、A、离子方程为:

2NH4++Fe2++40H-=2NH3·H20+Fe(0H)2↓,A不正确。

B、离子方程式:

2Ba2++2SO42-+Al3++4OH-

2BaSO4↓+AlO2-+2H2O

化学方程式:

2Ba(OH)2+KAl(SO4)2

2BaSO4↓+KAlO2+2H2O,故B不正确。

C、HCO3―全部与OH―反应生成CO32―,生成的CO32―部分与Ca2+生成CaCO3,C正确;

D、向酸性FeC12溶液中加入H2O2:

2H++2Fe2++H2O2=2Fe3++2H2O,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9、A、SiO2不和盐酸,但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 A不正确;B、均能与盐酸反应,B不正确;C、和盐酸不反应的是铜,但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C不正确;D、Al和Mg与盐酸产生气体,Si与NaOH反应产生氢气,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铝合金的组成分析,铝的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是学习中的难点,学习中要重点突破。

10、A、碳酸氢钠在小试管B,Na2CO3在大使管A,大试管直接加热,稳定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强弱。

故A不正确;B、碳酸钠溶液中提取碳酸钠固体就用蒸发皿,故B错误;C、烧杯中盛水量不能超一半,容易发生危险,故C不正确;D、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一在于减少溶液中氧气的含量,要隔绝溶液与空气的接触,尽可能减少中间过程,减少和溶液中溶解氧气的机会,达到充分减少溶液氧气含量的目的。

本实验就是为了减少Fe(OH)2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故D正确。

故选D。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