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8892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微专题0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docx

中考生物微专题0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微专题专练

考点0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1.碘液是在初中生物实验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试剂,下列实验中没有使用碘液的是 ()

A.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B.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观察酵母菌D.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直接把手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种子萌发时放出的气体

C.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3.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消毒后立即罝于腋下并夹紧,测量时间为3—5分钟

B.可以用量筒和水来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

C.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尽可能减少误差

D.利用方格纸可以粗略测算一片叶片的面积

观察洋葱表皮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4.下表所列实验的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

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用碘液染色

便于观察到细胞核

D

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上表皮

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

A.AB.BC.CD.D

5.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快速平盖在载玻片上

C.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看着目镜

D.要将视野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下方移动

6.学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后,老师设计如下概念图来表示动植物细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液泡

A.①⑤⑥⑦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7.动植物细胞结构有许多的异同点,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叶绿体、液泡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C.细胞膜、线粒体、液泡D.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8.下列不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质

9.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从反光镜反射出来的光,依次要通过

A.载物台、通光孔、物镜B.载物台、物镜、目镜

C.通光孔、物镜、目镜D.目镜、物镜、通光孔

1.仔细观察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动物细胞的生长过程

B.这是一个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C.此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明显增大

D.此细胞中的液泡明显增大

2.娄底市石马公园内,高贵典雅的菊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粉白的、紫红的争奇斗艳,决定菊花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液泡

3.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对几个初中生物实验的认识和讨论,正确的是

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沸水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B.可用澄清石灰水验证种子萌发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叶绿体

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可以保持细胞形态

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低倍镜下观察细胞不清晰时,应换上高倍镜观察

B.获取唾液的方法:

用凉开水将口潄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

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唾液挤压到烧杯中

C.测量胸围差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举起双手,挺胸,憋气。

先深吸气再呼气,测三次,其中最大一次差数为胸围差数值

D.调查农田、校园的生物种类,应选择一条生物种类少环境变化小的路线

5.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如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③表示细胞的生长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

C.过程③④表示细胞的分化D.过程①表示染色体减半

1.动物和人体不能利用无机物直接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这是因为细胞中不含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

2.白纸片上如果是d,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的物像应该是()

A.dB.qC.pD.b

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B.

C.

D.

4.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B.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C.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5.下列四个选项中,都被称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的是(  )

A.细胞核和线粒体B.细胞核和叶绿体

C.线粒体和叶绿体D.叶绿体和液泡

6.下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①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换用高倍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

C.④中一定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D.观察该植物标本一定能找到叶绿体

考点练

1.D

【解析】

【分析】

碘液是在初中生物实验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试剂

【详解】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用到稀碘液的目的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核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用到稀碘液的目的是验证是否有淀粉的生成,B不符合题意;

观察酵母菌,用到稀碘液的目的是染色便于观察,C不符合题意;

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不需要碘液,就能看清菜豆种子的结构,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2.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能直接把手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错误。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种子萌发时放出的气体--二氧化碳,正确。

C.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而不是生理盐水,错误。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错误。

故A、C、D错误,B正确,选B。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了种子的萌发,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对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运用,难度中上,属于掌握层次。

3.A

【解析】

【分析】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因此一般测量体表温度,测量部位主要是直肠、口腔、腋下,最接近人体温度、最准确的是直肠处的温度。

【详解】

体温计消毒后,若马上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不一定准确,应用力向下甩至35℃以下,再将体温计置于腋下,测量时间为3至5分钟,A符合题意;对形状不规则的生物体的测量,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B不符合题意;测量时难免有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C不符合题意,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研究生物时,我们经常需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物理量,测量生物体时,一般采用的是物理方法,如尝试用细线和刻度尺来测量叶子的周长,或者利用方格纸可以粗略测算一片叶片的面积,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本题解题关键。

4.D

【解析】

【分析】

玻片标本,指经过一定处理的生物的整体或局部的标本。

制作生物材料的显微玻片标本有涂抹法(涂片法)、挤压法(压片法)和切片法。

【详解】

观察草履虫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可阻挡草履虫运动过快,更便于观察,A正确。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波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形态,B正确。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为便于观察到细胞核,需要在盖玻片一侧边缘滴一滴稀碘液,然后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玻片标本,达到染色目的,C正确。

观察叶片的结构时,需要制作叶片横截面切片,而不是撕取叶片的上表皮,D错误。

【点睛】

掌握不同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5.D

【解析】

【分析】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撕→展→盖→染。

视野中装片移动的方法:

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当于将物体水平旋转180°后的图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可以理解为:

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

【详解】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使用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A错误。

B.为了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地盖上,B错误。

C.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C错误。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下方,要想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下方移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叶绿体、液泡和线粒体。

人体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线粒体。

【详解】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和线粒体,但是没有叶绿体。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线粒体。

分析可知,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共同的结构,即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是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⑥线粒体。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7.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详解】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有的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8.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

【详解】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绿色部分有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叶绿体.因此,不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壁.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植物细胞与动物体细胞的区别.

9.C

【解析】

【分析】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光,从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反光镜、通光孔、物镜、目镜。

【详解】

在使用显微镜时,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才到达人眼的。

目镜和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上的,因而镜筒也要在这条直线上。

通光孔位于载物台上,转换器是调节物镜的结构,C正确。

【点睛】

只有多使用显微镜,多观察,多思考,就能顺利的掌握此类题目。

拓展练

1.D

【解析】图示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所以是植物细胞,而不是动物细胞,A错误;图示中细胞的体积增大,是细胞的生长,而不是分裂,B错误;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核随细胞质由中央移向侧面,而不是增大,C错误;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内原来小而分散的液泡长大合并,最后成为成中央大液泡,D正确。

2.C

【解析】

【分析】

不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中一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除此之外植物细胞一般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而每种结构都有相应的功能。

【详解】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细胞质内含叶绿体和液泡等细胞器,B不符合题意;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细胞核里,C符合题意;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掌握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

3.B

【解析】

【分析】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可经酒精脱色处理。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据此解答。

【详解】

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因为叶绿素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并且是隔水加热,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种子萌发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洋葱内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没有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故C错误。

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步骤应是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种子萌发的实验,植物细胞的结构,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4.B

【解析】

显微镜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看细胞不清晰时,应该调节准焦螺旋,胸围差应该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调查农田、校园的生物种类,应选择一条生物种类多的路线。

5.C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图中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细胞体积由小变大,因此过程②表示细胞生长;③、④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过程③、④表示细胞分化。

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不是过程①③表示细胞的生长,A不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生长,不是细胞分裂,B不正确;

C、过程③④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

D、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不是过程①表示染色体减半,D不正确。

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中等题,属于了解层次。

模拟练

1.D

【解析】

试题分析: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

B、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有部分保护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不符合题意;

C.液泡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内含细胞液,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及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动物和人体不能利用无机物直接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玻片标本上的是“d”,那么显微镜下看到的是“p”字。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

点评: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3.C

【解析】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镜头距玻片标本的距离越小,上面反射的散射光就减少,所以视野变暗。

以上四个图中C视野内的细胞个数最少,体积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

4.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物像的移动。

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物像移动方面来切入。

【详解】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不是体积变大是物象长和宽的增大),细胞数目越少。

图甲中“P”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的实际位置在右上方,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5.C

【解析】

【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

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据此解答。

【详解】

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动物细胞内只有线粒体一种。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

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点睛】

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区别:

叶绿体是贮存能量,线粒体则是释放能量。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③视野放大倍数最大,但目镜倍数不一定比④目镜大,A错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B正确;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上的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控制进出的作用,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C错误;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不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