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8909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乘法、三角形

教学目标: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这部分题目

2、复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其进率,知道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3、掌握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三边关系,角度问题、画高等

教学过程:

一、乘法:

学生练习:

238×45和117×23

算完后交流得数,问:

同样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得的积位数一样吗?

板书:

三位舒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继续练习:

308×46和78×250

算完后,交流:

这两题分别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写法。

)辨析:

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及积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

三、三角形的认识:

1、三角形三边关系:

(画图略)abc

指出:

只有当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才能围成三角形

有这样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分别可能是多少厘米?

怎么想?

(4厘米~12厘米)

2、画锐角三角形,分别画出它的三条高。

画直角三角形,指出它现成的高,画出它斜边上的高

画钝角三角形,画出它形内的高。

依次标出:

三个锐角,1个直角2个锐角,1个钝角2个锐角

指出:

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3、两块三角板的度数:

30+60+90=18045+45+90=180

指出:

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90度

选择:

下面三个度数,哪个不能用三角板拼?

说说为什么?

(1)15度

(2)40度(3)135度

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问:

底角怎么求?

顶角怎么求?

周长怎么求?

(分别用字母式子表示)

画一个等边三角形。

问:

其中一个角怎么求?

周长呢?

用字母式子表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

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二、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3、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6、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7、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

 

第三课时

三角形有关练习

一、 填空

1、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5°,67°,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顶角是(),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至少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1、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

3、在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

5、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6、在一个五边形中,画上两条线段可以把这个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形四边形。

……………………………()

8、在一道算式中添减括号,一定可以改变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

9、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有3条高。

………………………………()

四、算一算

1、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分别是多少度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混合运算、找规律、运算律、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结合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着重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

复习已学平面图形,熟练掌握其特征;结合图形,复习有关轴对称知识,能熟练地画出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1、用字母正确写出5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300÷12848-800÷16×12

(132+68)×(97-57)972÷(720-21×33)

3、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交流简便算法的过程:

41×99765+98560÷16

201×3436×25304+297

18×45+18×55226×14-26×13

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复习:

1、画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画出的图形旁分别标出有关数据及名称。

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指出:

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2、分别画长方形,画出它的2条对称轴

画正方形,画出它的4条对称轴

画等腰三角形,画出它的1条对称轴

画等边三角形,画出它的3条对称轴

画等腰三角形,画出它的1条对称轴

指出:

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搭配:

用数字1、2、3,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用数字0、1、2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四、布置作业。

(略)

 

第五课时:

运算律复习

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xb=bxa

4、乘法结合律:

(axb)xc=ax(bxc)

5、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  

6、连减:

a-b-c=a-(b+c)

7、连除:

a÷b÷c=a÷(bxc)

例:

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125×8=1000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488+40+60

==

==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99×125×8

==

==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例:

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二、合并式

25×(40+4)135×12—135×2

三、特殊1四、特殊2

99×256+25645×102

==

==

五、特殊3六、特殊4

99×2635×8+35×6—4×35

==

==

例:

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528—89—128528—(150+128)

===

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第六课时运算律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85+a)×b=□×□○□×□(17+□)×□=□×5○5×3

b×a+25×□=(□○□)×b53×□+ⅹ×□=a×(53○□)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

2、36×25=(9×4)×25=9+4×25……………………………()

3、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4、179+204=179+200+4…………………………………………()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125+67+75=67+(125+75)应用了()。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56+56×4与()相等。

①56×(4+1)②56×4+1③4×(56+1)

3、347-98用简便方法计算是()。

①347-100-2②347-(100+2)③347-100+2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①ab=ba②(ab)c=a(bc)③(a+b)c=ac+bc

四、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65+29947×9+47630÷18÷5

 

36×2563×73-63×63421-175-25

 

125×25×6472×26+36×48

 

五、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枝,一共有多少枝粉笔?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路,甲队每天修70米,乙队每天修85米,11天正好修完。

甲队比乙队一共少修多少米?

3、公园里有牡丹花96棵,月季花比牡丹花的3倍多10棵,月季花比牡丹花多多少棵?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进一步掌握有关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知识。

能知道两种分类:

奇数和偶数,1、质数和合数。

能正确找出2、3、5的倍数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自然数的分类:

1、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

偶数有:

2、4、6、8、10……

奇数有:

1、3、5、7、9……

2、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三类:

只有1和本身2个因数,是质数,有:

2、3、5、7、11、13、17、19……

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是合数,有:

4、6、8、9、10、12、1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里的特殊情况:

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

4是最小的合数。

9、15等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3、填表:

最小最大个数

因数

倍数

指出:

当有具体的数的时候,不能写“本身”,而要写具体的那个数

1是所有的自然数的因数

判断:

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是错的。

……

4、练习:

(1)在下面个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1、10、25

指名学生有序地说一说。

(2)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补充:

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请学生独立写在作业本上,再指名交流。

(3)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

2、15、8、17、20

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

1、第12题。

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并在此基础上列出算式。

2、第15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填写单位,并简单说明理由。

第16题,学生填写并交流

3、第17题,要求每一条线段的起笔、收笔都在点子上。

4、第18题,强调一定要用三角板来画高。

画完后补充:

三角形有3条高,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无数条高。

5、第19题

要求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如:

选三根一样长的小棒,能围成等边三角形

选2根一样长的小棒,能围成等腰三角形,具体的:

2跟3厘米的,第3根范围是1~5,所以都可以;2根2厘米的,第3根范围是1~3厘米,所以4厘米和5厘米的都不能配;……

如果是一般三角形的话,可以用排除法:

去掉3厘米的,剩下的4、5、2能围成三角形;去掉4厘米的,剩下的2、3、5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3种。

6、第20题。

要求规范写出解答过程。

7、第21题。

学生分别在书上画一画,着重指导旋转:

可以撕一个类似的图形旋转,更简单的,可以画一个类似图形,再旋转,最后把它画下来。

三、布置作业(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