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343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docx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指导

0084《外国教育史》2012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

1.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就是一种用“泛灵论”来说明和解释生活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训练,达到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教育;是一种服从、保守和适应生活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固定的仪式或活动,教育人们去适应周围物质的或非物质的环境,服从神灵、保存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习俗。

·“青年之家”的教育形式。

2.东方古国的教育。

·人类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最早出现在东方古国。

东方古国主要指古代的亚洲和非洲东北部等一些奴隶制的国家。

3.古巴比伦的学校形式

·古代巴比伦人用来训练学生专门掌握文字和书写能力的学校是书写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东方古国的学校类型。

·东方古国的教育主要包括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伯来的教育。

古代希腊的教育受到了东方古国的影响。

2.古代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斯巴达立法者为了适应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一套以培养军人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

这种教育,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

·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

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

3.智者派教育。

·所谓智者(Sophistes,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普罗迪克斯、希庇亚斯、安提丰、克里底亚等。

智者派产生于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

它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当时在希腊世界(尤其是雅典)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智者派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派和学术团体,智者们也没有统一的哲学主张和政治见解,但是,共同的职业、共同的治学内容以及共同的时代要求,赋予智者以共同的理想倾向和价值观。

作为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智者看来,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

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就是他所说的真。

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志。

4.“苏格拉底法”的内涵。

·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

在关于知识的获取上,苏格拉底反对直接灌输知识,主张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讨论、探讨和争论来获取。

主动对话或者由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由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回答反问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立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也叫“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5.雅典教育。

·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

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

1.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

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昆体良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他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

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

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和17世纪夸美纽斯的教育学说,同样受到来自昆体良的启示和影响。

2.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认为,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

因此,教育的直接目的就在于培养雄辩家。

首先,他必须具有广博得知识。

其次,雄辩家应当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

再次,雄辩家应该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

西塞罗还提出了“人道”的教育主张。

他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思想,在昆体良的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3.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奥古斯丁在他的重要著作《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

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

奥古斯丁认为,最高的精神实体是上帝。

奥古斯丁根据他的宗教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不仅创造了物,而且创造了精神。

人的灵魂是一种精神实体,也是上帝的创造物。

人的灵魂具有三种功能:

知、情、意。

奥古斯丁的知识论,也同样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他强调信仰高于理性,虔诚高于知识。

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对西欧中世纪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欧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以及某些大学,无不以他的教育哲学为宗旨。

他的思想是中世纪教会教育所推行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思想渊源。

4.古希腊教育的“七艺”。

·前三艺: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后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

·七艺的作用和影响。

中世纪“七艺”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但主要渗透了神学的思想。

在“七艺”中也渗透着神学的内容,一般多是牵强附会地加上神学的解释,用来为神学服务。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1.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宫廷教育、骑士教育和城市教育。

2.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的性质、目标、实施阶段、内容和评价。

到12世纪时,骑士教育达到鼎盛时期。

由于骑士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因此,骑士教育成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士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

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

骑士教育的标准,就是培养剽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武士。

骑士教育所崇奉的勇敢、忠心、服从、贞洁、慷慨等品德,在当时都包含了浓厚的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和封建性的道德观念。

骑士教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4.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学校。

·中世纪后期产生了城市学校:

市民阶级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市民阶级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当时情况看来,城市阶级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以往的地位,必然要求政治地位和文化,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

因此,发展和壮大市民教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时期,促使城市当局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城市学校出现了。

所谓城市学校,实际上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

其中包括:

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等等。

·中世纪的城市学校大多是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进行管理的。

因此更具有世俗教育的特点;城市学校大多数注重读写算,以及一些其他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比较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城市学校与当时的修道院学校和贵族拉丁文法学校相比它的设备通常比较简陋,教学水平也比较低。

5.西欧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组织与管理特征和学习内容。

对中世纪大学的评价。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早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言的。

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

即以文、法、医、神为主要学习内容。

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

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

它首先在在意大利产生,以后逐渐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

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

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就其历史影响而言,它事实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

它首先在在意大利产生,以后逐渐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

从14世纪开始,以意大利为中心,西欧各国普遍兴起了搜集、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热潮。

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

2.人文主义教育的产生、特征及其评价。

·人文主义教育的产生: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人文主义者思想活跃,行动积极,接受了社会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并以多种形式反映社会的变化,表达自己的理想。

他们在许多著作中论述了教育问题,尽管这些论述还没形成独立、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们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重视用新的教育观指导办学,用新的教育方法培养人的思想,对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本特征:

第一、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提倡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追求一种新的教育,并注重扩大教育的对象。

第二、创建新型的学校机构,使教育环境自然化。

第三、在注重人文学科改革的同时,也强调在自然中学习知识。

第四、尝试和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评价:

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世纪僵化、封闭的教育体系,带来了清新、活泼的风气。

更为重要的是它反对教会对人精神的束缚,主张从身心两方面强调人的自然存在和发展,要求与自然一起塑造和培养新人,极大地改善了教育的环境,这是自古希腊以来教育思想上的又一次大的解放,为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

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路德、培根等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先进思想,总结了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在教育的许多问题上都进行了研究,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

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其论述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

《大教学论》的出版、主要内容和评价。

2.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观点。

·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

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

其次,教育适应自然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观点。

·夸美纽斯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对“泛智论”的研究,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

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主要观点:

“泛智”思想实际上是使所有的人都竭尽个人的能力学习和积累所有的知识,首先,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类以广泛的知识教育,就会在人心中培育和发展美德和虔诚的种子。

其次,所有的人都是可以教育的,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经济地位、文化状况,都应在一起接受教育。

一个人要以他的智力发展为标准,这显然对传统的等级教育进行了挑战。

·评价: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广泛发展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

“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的核心。

·夸美纽斯注意到了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

准备、复习、讲授、巩固。

虽然未能进行归纳总结,但他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

在教学原则上,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如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自觉、主动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表明他对教学已经有了主动的认识,这些教学原则的提出,为近代西方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七章近代教育的发展

1.英国近代的“导生制”的内容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导生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由英国国教会教师A.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师J.兰卡斯特创立。

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中安置一排排长桌,每排约10多个学生,其中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

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教给其它学生。

这样一个教师可以通过导生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

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19世纪初导生制得到较快的发展。

2.近代法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特点。

·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3.俄国的莫斯科大学。

·18世纪中期,俄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成就就是177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

这所大学是在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倡导下设立的,具有世俗性的特点。

大学打破传统的惯例,只设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而不设神学系。

莫斯科大学在俄国文化教育与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洛克的教育思想

1.洛克的教育思想。

·“经验论”:

主要观点;

·《教育漫话》:

本书的出版、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

·绅士教育:

如何对绅士进行教育,洛克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绅士。

通过教育使绅士具有四种品质,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洛克认为体育是首要的教育内容。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一开始就指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

他认为,对一个绅士来说,“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要能忍受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

第九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1.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爱弥儿》:

出版、主要内容和影响。

《爱弥尔――论教育》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

该书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公分五卷。

前四卷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尔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尔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内容:

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是“文明”的社会使之堕落的;要使人的自然本性得以发展,必须进行自然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由人,自然教育的本质是以儿童的自然倾向为基础,受儿童的自身发展的法则所支配,培养能够适应一切环境、适应一切人生活的自由人的教育;自然教育应当在家庭和乡村中进行。

·消极教育的涵义。

第十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消除苦难的根源”。

·要素教育思想:

依据: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要素是构成事物的最简单的基本单位。

要素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先天能力的最初表现,寻求教学内容的最简单要素进行教学的方法体系。

他说,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建立在儿童对周围物体的简单要素之上的;当你把简单的要素完全搞清楚了,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变得简单了。

裴斯泰洛齐坚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各种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

裴斯泰洛齐发现人的心理都是始于人的心理能力的最初表现,即感官对事物的直接观察。

因此,根据儿童能力的最初的简单要素,寻找简化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育和教学的起点。

他说:

“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讲,要求普遍地简化它的方法,这种简化,是我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

”要素教育论的提出,就是他一生寻求简化教学方法的结果。

数、形、词是智育的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

体育上的要素是儿童的关节活动,从关节的活动开始,进而到全身的活动,到游戏、体操,到劳动,最终培养儿童成为感官充分发展,身体健康有力的人。

道德教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爱的情感。

评价: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思想是对卢梭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运用到初等教育上,提供了教学方法上的思路,即任何事物都是由简单的要素组成的,只要找到这些简单的要素,就可以认识复杂的事物。

裴斯泰洛齐的工作,为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使人类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心理学化有了更自觉的认识,突出了教学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局面。

第十一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是心理的最基本的要素。

他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看成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

·教育目的论:

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是以他的五种道德观念为基础的,努力形成学生“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

这五种道德观念是,

(1)“内心自由”,即通过内心判断,消除认识与行动上的矛盾,使其一致;

(2)“完善”,即用道德要求自己,克制自己;(3)“仁慈”,即使行为趋于善,为别人谋福利;(4)“法律”,即遵守法律,用法律约束自己;(5)“正义”,即对人对事,要坚持公道和正义。

一个人只有具备这五种道德观念,才能构成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善。

·教育性教学思想: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强调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1.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思想:

他系统地研究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创立了学前幼儿教育体系,使得学前教育开始从教育学科中分化出来,他因此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恩物:

关于游戏、活动以及教具的设计,主张教育一开始就应为儿童提供全面而有兴趣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应当是系统的、渐进的、统一的。

福禄培尔认为,“恩物”就是依据这种思想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

“恩物”是上帝恩赐物的简称,它也意味着成人送给儿童的玩具。

恩物通常有六种。

第十三章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斯宾塞的《教育论》。

·斯宾塞的《教育论》:

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反对传统教育,强调科学教育,成为当时英国教育变革中有影响的一本著作。

《教育论》一书是斯宾塞教育理论的完整表述,被认为是“用英语写成的论教育的最重要的书之一”。

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包含了四篇论文:

《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第十四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

1.欧洲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为其特征。

新教育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等国。

初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雷迪、德国教育家利茨和法国教育家狄莫林等人。

进入20世纪,新教育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爱伦·凯、德可乐利、罗素、怀特海等人。

在新教育运动中,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学校要适应儿童”的主张。

(一)兴起阶段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这所学校被视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

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

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合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三)后期发展阶段

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第十五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思想。

·思想基础: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和政治学基础上的。

尤其是使用实用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观;实用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观;实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实用主义教育的方法观;实用主义教育的普通教育观;实用主义教育的道德观。

·对影响及其局限进行评价:

猛烈地批判和冲击了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对现代教育,特别是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威的教育理论也确实存在不少片面之处,如过分地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无视间接经验在课程和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削弱基础知识学习的顺序性和系统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降;他突出“儿童中心”地位,而忽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影响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校的有序管理。

2.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民主主义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核心部分。

杜威在批判和反思以往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现代教育即民主教育的重要思想。

(1)民主与教育的关系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教育即生长”

(3)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学校的生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4)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个人经验的改造和发展,“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教育本质论及其内容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内容:

杜威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这三个命题表示出杜威的教育观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至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

2教育即生活

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

在杜威看来,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

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溶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

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

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的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这是很有鉴定的,为《发现法》的教育方法奠定的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质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学规定。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意义和不足。

第十六章20世纪前期教育的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教育改革。

·运动产生原因。

19世纪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经过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