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506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docx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本章大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本章重点归纳

重点一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细菌

真菌[来源:

学科网]

菌落特点

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一般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培养过程

①配制培养基(含有机物);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

营养方式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丰富

的有机物(有的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营养方式为异养(少数细菌除外)

结构

单细胞个体,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等,属于原核生物

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分类

球菌、杆菌、螺旋菌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大型真菌(如蘑菇)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

其它

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抵抗不良环境,极少数种类能营自养生活[来源:

学科网ZXXK]

菌体大多由菌丝构成,如青霉,具有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直立菌丝顶端有扫帚状的孢子结构,孢子呈青绿色

重点二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有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进入土壤的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

质,把植物不能直接吸收的蛋白质转变成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无机盐,可见细菌和真菌在维持自然界

的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很多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水循环及其他矿质元素(如钙、磷、硫、

铁、钾等)的循环也起着重要作用。

2.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关系

细菌或真菌的作用

动植物体的作用

地衣(真菌与藻类)

真菌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根瘤菌

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

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反刍动物肠道内的细菌与动物

细菌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

动物为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有机物

人肠道内的细菌与人

细菌帮助人体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人为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有机物

重点三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人类的危害

(1)有些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可以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有些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能够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农牧业的生产等。

2.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

人们利用细菌、真菌的发酵作用,制作许多美

味可口的食品。

(2)防治疾病:

人们利用提取的抗生素治疗多种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维护人体健康。

另外,人

们还可以利用细菌生产转基因药物,如把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

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3)生产清洁能源:

将人畜粪便、植物秸秆等放入密闭的沼气池中,甲烷菌等利用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作为燃料用于做

饭、照明、取暖等。

(4)处理污水:

有些细菌、真菌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作用。

重点四食品的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

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它们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2.食品保存原理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方法

保存方法

举例

原理

脱水法

干蘑菇

除去水分,抑制细菌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腌制法、烟熏法[来源:

学,科,网Z,X,X,K]

咸鱼、腊肉[来源:

学科网]

巴氏消毒法

牛奶

低温长时间加热灭菌

真空包装法

袋装肉肠

破坏需氧菌的生存环境

罐藏法

肉类罐头

高温消毒,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

冷藏法、冷冻法

新鲜食品

低温抑菌

中考考点对接

中考考点解读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还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细菌和真

菌做许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综观近几年各地中考及学业考试的情况,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常与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等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食品制作及食品保存的方法,考查的形式有选择题、分析题和探究题等。

本章的主要考点:

(1)细菌、真菌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

病;(3)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4)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5)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的保存;(6)细菌、真菌与人类疾病防治的关系;(7)细菌在生产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中考典题剖析

热考点1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

例1(2015•湖北宜昌•2分)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属于它们生活必要条件的是()

①水分②空气③有机物④适宜的温度⑤阳光

A.①③⑤B.①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干燥的环境不适合它们生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所以细菌、真菌的生活还需要有机物;同时它们也需要适宜的温度,因为低温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高温能杀死细菌和真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还需要某些特定的生存条件,如有些细菌生活需要氧气,称为好氧细菌,有些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称为厌氧细菌。

故选择D选项。

热考点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例2(2014•四川宜宾•10分)某中学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设计了“比较洗

手前后手上细菌的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

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多。

(3)制订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

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一只手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然后盖上培养皿盖。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同一只手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然后盖上培养皿盖。

④“空白对照”组:

__________。

⑤把三种培养基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并计算__________。

(4)请你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

(5)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6)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有的对人类有益。

如人们往往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__________菌;利用某些真菌产生的__________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应的疾病。

【答案】

(1)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2分)

(3)④不做处理(2分)⑥平均值

(4)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2分)

(5)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6)酵母抗生素(除标注外,每空1分)

【解析】

(1)为了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提出的问题是:

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

(3)实验组经过了“接种”细菌的处理,“空白对照”组应不做处理。

经过培养后,统计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

为了减少误差,要计算平均值。

(4)预测实验结果:

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细菌和真菌在生

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6)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有的对人类有益。

如人们往往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酵母菌;利用某些真菌如青霉产生的抗生素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应的疾病。

热考点3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

例3(2015•湖南衡阳•2分)老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片与酵母菌装片交给小刚同学,让其分别贴

上标签。

小刚同学区分二者的依据是()

A.有无细胞壁B.有无细胞膜C.有无细胞质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痢疾杆菌属于细菌,其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

酵母菌属于真菌,其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因此痢疾杆菌与酵母菌的根本区别在于酵母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痢疾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DNA集中的区域。

故选择D选项。

点拨

细菌细胞内具有DNA,但是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热考点4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例4(2014•山东临沂•2分)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而使其患病,而不是与动植物共生;细菌和真菌中有些种类适于生活在有氧环境中,有些适于生活在无氧环境中;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故选择D选项。

热考点5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例5(2015•山东淄博•1分)许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下列属于合理利用细菌的是()

A.培植蘑菇B.制作面包C.提取青霉素D.制作酸奶

【答案】D

【解析】蘑菇属于真菌,A项错误;

制作面包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B项错误;

提取青霉素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C项错误;

制作酸奶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D项正确。

故选择D选项。

热考点6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例6(2015•济南•2分)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各种方法保存食品。

下表中食品的保存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食品种类

水果、蔬菜

鲜肉

香菇

袋装薯片

保存方法

冷藏

冷冻

干燥脱水

真空包装

【答案】D

【解析】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引起的。

根据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杀死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袋装薯片是采用了气调包装,即在密封袋内充满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把氧气排出。

气调包装的食品是利用密封前灭菌,且严格密封,细菌和真菌不能进入,氧气也不能进入袋内,里面缺少氧气,从而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故选择D选项。

例7(2014•内蒙古赤峰•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微生物是不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防止食物腐败的简单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

将等量新鲜的、澄清的肉汤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试管

处理如图所示。

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肉汤煮沸,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7天后观察到乙试管中的肉

汤依然澄清,甲试管中的肉汤变质发臭。

根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乙玻璃管

弯曲的目的是()

A.防止空气进入B.防止微生物进入

C.保持温度不变D.防止肉汤蒸发

(2)将甲、乙两试管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

(3)将甲、乙两试管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是为了什么?

__________。

(4)根据7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

(5)写出一种保存熟食的方法:

__________。

【答案】(l)B

(2)将肉汤中的微生物杀死

(3)控制单一变量

(4)空气中的微生物使肉汤变质发臭

(5)放置在冰箱中(每空1分)

【解析】

(1)乙玻璃管弯曲

,可以阻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

(2)将试管中的肉汤煮沸,可以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避免原有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

(3)该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除了变量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这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4)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肉汤腐败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并在肉汤中生长和繁殖。

(5)保存熟食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原理是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将熟食放入冰箱中。

中考能力提升

1.(2015•四川乐山)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B.潮湿的粮食堆容易生长霉菌,霉菌与动植物一样也属于真核生物

C.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无细胞壁,有荚膜

D.细菌和真菌都能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它们

【答案】B

【解析】细菌适应性很强,一般通过分裂来繁殖后代。

霉菌属于真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霉菌与动植物一样都属于真核生物。

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蜘蛛网状、絮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

颜色,因此从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上可以区分细菌和真菌。

故选择B选项。

2.(2015•山东滨州)某星期天,小刚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并加热煮沸,

待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瓶中。

几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牛奶添加了蔗糖B.牛奶经过了煮沸C.牛奶进行了冷却D.玻璃瓶没有密封

【答案】D

【解析】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而成的。

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

因此制作酸奶时必须密封,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据此可知,题中制作酸奶失败,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没有密封,进入了空气,影响了乳酸菌的发酵。

故选择D选项。

3.(2015•山东临沂)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

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

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

变量分别是什么?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D.2组,温度、细菌

【答案】D

【解析】由表中信息分析可知,甲与乙两组实验作对照,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甲与丙两组实验除了是否有细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细菌。

故选择D选项。

4.(2015•甘肃武威)每到夏季,如果保存方法不当,吃剩的饭菜很容

易腐败变质,根本原因是()

A.环境温度过高B.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C.食物含水量高D.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夏季温度适宜,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食物中快速生长和繁殖,从而能导致饭菜腐败变质。

故选择D选项。

5.(2015•湖北荆州)罐头食品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其主要原因是()

A.密封很严,细菌无法进行呼吸B.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入侵

C.密封

前高温灭菌,罐头内没有细菌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头内细菌的繁殖

【答案】C

【解析】罐头食品在密封前高温灭菌封盖,处于无菌状态,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故选择C选项。

6.(2015•长沙)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

制作酸奶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生物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l)制作酸奶需要__________菌,这种微生物只能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

必须密封保存。

(2)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__________。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下表及如图):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

制作酸奶以__________小时为宜,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左右。

【答案】

(1)乳酸无氧

(2)高温灭菌

(3)840

【解析】

(1)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

乳酸菌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2)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3)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8小时为宜,最佳温度为4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