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7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准解析山西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样一来,君子的主导、教化意义就非常明显了。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小人是需要被教化的,而君子是这种教化得以实现的关键。

由此,在儒家这里,对于道德的实现,形成了一个框架设计:

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

从道德境界上来说,儒家追求的是圣人,那是最高的理想。

但是,孔子为什么要更多地强调君子?

因为君子虽然不是最高的道德形象,却是一个以道德为己任的现实中人。

这种现实中人对于儒家道德的实现具有关键的、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道德的理想不是不可以实现,相反它是现实可行的,就在君子这个现实的个体身上体现出来。

因此,在儒家这里,圣人是完满的道德形象,而君子是现实的道德形象。

当道德的理想在君子身上实现的时候,孔子想告诉世人儒家思想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有效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对于君子的道德内涵的确立,具有极为明显的现实指向意义。

所以,君子形象经由孔子的重新塑造,获得了转折性的、根本性的、特殊性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孔子以非常现实的方式将道德理想实现放置于君子身上。

由此,这个形象得以支撑中国传统,并且内化成国人的精神价值,影响至今。

(摘编自何善蒙《孔子是怎么改造君子形象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君子这个概念不是孔子发明的,但是君子内涵的转折性变化是由孔子实现的。

B.在孔子看来,君子身份意味着既要拥有高贵的社会地位,又能自觉承担道义。

C.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是对君子形象根本性的改造。

D.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体现了孔子君子思想的特殊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孔子对我国君子文化的影响,阐明了孔子在君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B.文章主体部分具体分析了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意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C.结尾段重申全文的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并指出君子文化对中国传统影响深远。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士大夫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是承担社会责任最多的。

B.儒家只要求君子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其他人则没有要求。

C.在孔子看来,圣人虽然是最高道德境界的代表,但却是容易实现的理想。

D.如果没有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改造,就能没有今日体现国人精神的君子文化。

【答案】1.B2.D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既要拥有高贵的社会地位”错误。

结合“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分析,“要拥有高贵的社会地位”篡改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采用例证法”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分析,文章运用引证法。

根据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没有采用例证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

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

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

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

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

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

A项,“因此他们是承担社会责任最多的”错误。

结合“既然有社会地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分析,“承担社会责任最多的”于文无据。

B项,“只要求”“对其他人则没有要求”错误。

结合“在儒家这里,对于道德的实现,形成了一个框架设计:

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分析,“只要求……对其他人则没有要求”错误。

C项,“但却是容易实现的理想”错误。

结合“这种现实中人对于儒家道德的实现具有关键的、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道德的理想不是不可以实现,相反它是现实可行的,就在君子这个现实的个体身上体现出来”“孔子想告诉世人儒家思想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有效的”分析,文中是说“现实可行”的,不是说“容易实现”的。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000位外宾与会。

本届论坛突显“一带一路”发展图景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

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

要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

论坛期间,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

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

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

完善了“一带一路”合作架构,打造了支撑体系。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

高峰论坛汇众智、聚众力,得到广泛支持,将继续为高质量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工笔画”》,2019年4月30日人民网)

材料二:

“一带一路”六周年:

互联互通成绩单(单位:

%)

(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材料三:

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

该项目是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与全球知名院校构建高水平教育合作联盟而共同打造的学位项目,旨在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介绍,学院现已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所院校达成合作,并将在合作院校中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以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等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以准备今后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

(摘编自魏梦佳、赵旭《北京大学启动国际本科项目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新华社2019年5月9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中国外贸增长率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分别达到了12.50%和13.80%。

B.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率达到13.45%,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与2014年相比增长两倍多。

C.中国外贸增长率近四年来连年提升,2017年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

低谷,实现7.45%年度增长率,又创历史新高。

D.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除2015、2016年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坛期间各方提出要进行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为“一带一路”“大写意”做了深入谋划。

B.在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说明各方已经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共识。

C.北大依托光华管理学院与14所知名院校达成合作,启动了“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D.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开展了多元的境外办学与经贸服务。

6.“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答案】4.C5.B

6.

(1)国家层面:

元首外交引领,深化了双边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互利共赢;

建立工作机制。

(2)论坛引领高质量发展:

形成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

(3)企业合作方面:

强化基础设施、产业、金融、投资等合作;

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

(4)人才合作培养。

大学学历互认,北大“未来领导者”项目,境外办学。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题中C项,“近四年来连年提升”错误,应该是“近三年来连续提升”,“又创历史新高”错误,2017年低于2013年。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

能力。

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题中A项,“大写意”错误,原文是“为绘制‘工笔画’作出贡献”;

C项,“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错误,原文“旨在培养……的国际人才”;

D项,“经贸服务”错误,无中生有。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概括“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的表现,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000位外宾与会”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概括第一点;

根据“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概括第二点;

“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概括第三点;

根据“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概括第四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能力,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格桑花

鸿鸣

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

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一直生活在山村?

”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

”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

“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用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

”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司机兵又问:

“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

我瞒着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

”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

“嫂子,你真了不起!

军嫂笑着说:

“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

”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

“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

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

“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

军嫂说:

“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司机兵说:

“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

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

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

“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

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

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军嫂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

“立正!

敬礼!

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

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

“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

军嫂有些着急:

“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

司机兵乐了,说:

“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

不一会儿,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

“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

“怎么了?

“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

“多长时间才能上山?

”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

“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

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

“我在这里等半个月。

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

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

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也早已泪流满面。

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提及军车前绑的一束鲜花让军嫂误解,貌似闲笔,实则为引出下文的故事做铺垫。

B.本文以司机兵和军嫂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军嫂轻描淡写的回答中突出了她的品格。

C.路遇的军车都向军嫂敬礼,这使军嫂深为感动,理解了丈夫,滋生了为家庭付出的责任感。

D.文中多处神态描写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军嫂的“笑”“流泪”,表现了她的真性情。

8.“雪崩”情节构思精妙,请结合全文分析“妙”在何处。

9.小说以《格桑花》为题,有何作用?

【答案】7.C8.

(1)“妙”在内容上,一场雪崩无限期的阻断,令军嫂和丈夫无缘相见,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2)“妙”在主旨上,一场雪崩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一个惊心动魄的扼腕唏嘘的爱情故事,一种令人感动的纯真爱情,一份为国家舍小家的大无畏、大格局的默默奉献勇于牺牲的人性美和至高无上的精神情操。

(3)“妙”在结构上,既照应了上文不想吃饭就急着想见到丈夫的军嫂,又引出下文即结尾处军嫂和丈夫的一场特殊见面——各拿着望远镜,泪流满面,一次特别的相送——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4)“妙”在表达上,关于雪崩事件作者并特别着力,却是四两拨千斤,平地起波澜,是情节发展的高明处,情感表达的高潮处,增强了可读性。

9.①从内容来看,“格桑花”似线索一般串起了小说的全部情节内容。

②从人物形象来看,“格桑花”是女强人的代名词,是军嫂坚强形象的象征。

③从情感来看,“格桑花”代表着幸福吉祥,表达出军嫂和丈夫之间的美好情感。

④从表达效果来看,“格桑花”含蓄而富有诗意,能够激起读者的想象。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

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项,“理解了丈夫,滋生了为家庭付出的责任感”说法错误。

原本军嫂就理解丈夫,更有为家庭付出的责任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情节安排结构布局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

赏析情节安排的妙处一般表现为三大方面:

(1)在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

(2)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表达上明确写作特点或者语言特色,分析这种特色或者手法,最后点明对于情感或者人物塑造的作用。

题干为:

“雪崩”情节构思精妙,请结合全文分析“妙”在何处。

“雪崩”是文章的波澜处,使得小说具有跌宕起伏之感,避免情节平淡无奇。

“雪崩”与其说是情节设计的巧妙处毋宁说是情感,其间除了对丈夫的深爱更有对公婆的孝敬对孩子的关爱,这种爱由夫妻之爱上升到伟大的责任感,一场雪崩彰显了军嫂的大爱无私。

雪崩这一部分可谓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表达效果上极见匠心独运,创作的高明处表现于读者便是煎熬、纠结、矛盾、遗憾处,这样的文章才是撼人心魄、动人心弦、令人扼腕叹息的难缠,自然就有了设置悬念增强吸引力的功效。

突出了军嫂的人性之美,深化了赞美讴歌为国家舍弃小我的私利,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

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

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

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这里答题时主要切入点是小说的几个要素。

具体来讲,就可以从情节上,看“格桑花”有无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

从人物形象上,从小说塑造“军嫂”形象“格桑花”形象关系角度讲明理由;

从表现的情感主旨方面,也可以从写“格桑花”对于赞美“军嫂”的情感作用方面讲明好处;

从读者感受方面,也可以从“格桑花”带给读者的独特阅读效果方面来阐释。

要注意表述条理清楚,语言简洁精练。

【点睛】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

(1)联系上下文。

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4)拆分法。

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5)看修辞义。

比如比喻象征义、双关义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