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7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产业化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

决策程序

(1)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2)拟定具备实施条件、能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可行方案。

  (3)分析评估,方案择优。

  (4)慎重实施,反馈调节。

3.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enterprise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二.简述题(简答6分/个,共个,)

1.简述经营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

资本运营是通过优化配置所能控制的资源进行市场交易,达到资本拥有者利益最优化和资本的增值。

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都属于企业经营的范围,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虽然与资本运营有关的并购、融资、股权重组、资产重组等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并获得一定的资本收益,但在本质上,资本运营最终必须服从于生产经营。

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手段。

前者侧重于产品扩张,属于内部管理型战略;

后者侧重于资本扩张,属于外部交易型战略。

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共同实现企业的战略决策。

因此,企业应该对两者都高度重视

3.简述现行利益机制的基本类型

资产整合型利润返还型,合作经营型,中介服务型,价格保护型,市场交易型

4.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集约化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是资本或资源的集中使用,

●二是资本或资源的高效率使用,

●三是资本或资源的节约使用

——企业化管理

●企业是以盈利为导向的

●企业化管理——将单位内部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对可控费用进行预算与考核。

●。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三.论述题(一个20分)

1、试述农业产业化资本经营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增加了农业的整体效益、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产销的衔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优质化、农业布局区域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进程。

当前,对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不仅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技术含量不高、管理落后,而且在规模扩张、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产整合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

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培育、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促进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资本市场的特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历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1992年起,我国政府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资本市场为农业发展服务。

到2000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饲料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和良种培育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已达63家,发行企业债券2家,募集资金总计约410亿元。

所筹集资金对培育和壮大集约化程度较高、带户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资本市场结合上表现出以下4个特点:

经营业绩较好。

根据2000年年报资料,从每股收益指标看,11家种植业公司为0.212元,3家林业类公司为0.218元,4家种子类上市公司为0.316元,24家农产品加工公司为0.30元,均好于深沪两市平均水平0.211元。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11.168%,明显高于深沪两市平均水平7.981%,平均每股净资产2.690元,略高于深沪两市平均水平2.6453元。

63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仅有7家公司(即“ST恒泰”、“ST中科”、“PT粤金曼”、“ST海洋”、“PT农商社”、“春都A”、“吉发股份”)2000年每股收益为负值,占比为10.77%,低于深沪两市总体水平。

行业分布体现出农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与以前相比,近5年来,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种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增加速度明显加快,正逐步在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中占据主要地位,它们的增值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提高农业效益,体现出国家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趋势。

品牌优势突出。

目前上市的种业公司中“丰乐”、“秦丰”,种植业公司中的“九发”、“云大”等,畜牧业公司中的“罗牛山”、“草原兴发”、“顺鑫农业”、“正虹”等,加工业公司中“露露”、“伊利”等都是著名品牌。

带动示范作用显著。

根据调查,上市的龙头企业(例如金健米业、伊利股份)凭借资金、组织和体制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基地、带动农户,在布局调整、规模化经营、结构升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通过科技创新和示范效应,影响众多中小农业生产者、推动农业产品和质量结构的优化,发挥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作用。

2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结合还很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实行农业产业化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涉农企业有效的引导和扶持,财政和信贷尚没有能力充分向涉农企业倾斜,龙头企业发展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成长速度较慢,影响了上市的速度;

由于政府、券商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渠道等原因,券商等中介机构对龙头企业的了解少,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的龙头企业或者因没有能够被及时发现,或者因缺乏有效培育而延误上市融资。

到2000年底,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仅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5.01%,筹资总额占沪深两市5.41%,这与农业和农村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农业产业化在带动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极不相称的。

其次,实行农业产业化的上市公司规模普遍较小。

2000年底,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股本规模为23038万股,仅是深沪两市整体平均总股本规模39006万股的59%,这说明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缺乏规模优势,实力较弱。

这种状况除了与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的行业规模特性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农村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具有资本运营能力的企业家和财务人员,导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的规模扩张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发展,而通过兼并、收购、控股扩张经营规模的难度较大。

第三,缺少科技型龙头企业。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受在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转换机制难度较大,经改制可以上市的还比较少。

目前,在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科技型企业仅有隆平高科(0998)、秦丰农业(600248)、丰乐种业(0713)、亚华种业(0918)、中牧股份(600195)、中农资源(600313)6家,仅占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总数的7.3%,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我国涉农企业整体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

第四,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股票的流动性较差。

农业类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比重高达60%以上,A股的平均流通量为8240.73万股,仅占其总股本的36.7%,略高于深沪两市35.6%的平均水平,这既不利于股票持有者分散投资风险,也不利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随着国有股减持计划的不断实施,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必将得到改善。

第五,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够高。

由于技术市场不健全,企业对专业和专有技术拥有量少、对技术进步重视不够等原因,一些龙头企业长期在低水平技术层面上徘徊;

由于缺乏企业家的选拔培养机制,龙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缓慢。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的质量、经营业绩和可持续筹资能力的提高。

3政策建议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新的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形成,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追求的主流模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了农业产业升级的良机、农业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入进行。

作为为我国农业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资本市场,可谓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政府、涉农企业、证券公司为主的中介机构、投资者各方的积极参与,协同运作。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建立能够发挥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不断培养适应农村社会分工、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各种专业技术服务组织,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纵横联合,实现市场连企业、企业带基地和农户的有效组合方式,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集团,从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资本市场培养大量素质优良的“种子选手”。

其次,加强资本市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建议政府优先支持有基础、有效益、有前景、带动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

继续对以农业产业化投资项目为主的配股和增发新股实施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从事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可持续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研究开发的农业科研机构改制上市;

利用创业板的风险投资机制,优先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

优先支持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上市。

第三,加强对现有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的扶持和监管。

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开展资本运营,发挥它们的融资优势和品牌优势,以联合、兼并、租赁、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盘活农业产业化存量资产;

要加强对效益差的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的管理,积极鼓励其他资产优良、效益突出、实力雄厚的企业对前景不明的特别处理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实行兼并收购。

第四,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培育和管理。

政府应大力培育各种中介组织机构、加强对中介机构推荐上市、咨询、评估等活动的管理,从而保证上市融资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有效实现资本市场与我国农业产业化沟通与结合。

中介机构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对上市龙头企业的管理咨询,协助它们提高经营效果,进而树立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整体的良好形象。

第五,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营造农业企业家成长的优良环境,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农业与农村资本市场的管理法规,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建立和集体资产的评估与产权改革,促进农村各种债权与债务的变更与流转,使农村的资本市场发育同整个社会资本市场的发育进程相衔接。

作者简介:

卢凤君,男,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