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742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距离。

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

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

布洛在1912年发表论文,首次提出这一观点,扬名学界。

原因在于,这篇文章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我们在身处荒野时也会碰到。

想到可能会有猛禽野兽出没,有无常的气候变化,有迷路的危险,就无法实现对美的欣赏。

如果你抛开这一切,拉开与实际人生的距离,就能欣赏荒野中可能具有的自然奇观。

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一个很大的修正。

审美与艺术欣赏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消除,在审美欣赏的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

“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

心理距离说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一定距离中来看。

当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反思,人们也指出了心理距离说的一些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

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

对于心理距离如何能产生,布洛并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

面对大雾,不想行程耽误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

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美的欣赏的种种具体条件的关注,如果不这样,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

关于距离,莫国学者理查德德·乌尔海姆提出了一种视为的理论,即把生活视为艺术,认识到艺术在改变着人的生活。

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

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

这时需要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

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

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其实,与其说这是态度,不如说发现美的能力。

让我们再次回到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一古老的话题上来。

艺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全部知觉。

在人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美被发现,又被改造。

发现美时,美是客观的;创造美时,美是主观的。

但发现的美又是被创造的,创造之时又受着对美的发现的制约。

更进一步说,人的艺术实践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艺术实践又渗透到生活实践之中,对生活实践起改造的作用。

这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文明的进步过程。

(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离可有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的理解,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审美的条件。

B.心理距离说修正了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认为可以达到无功利的境界。

C.如果人们只专注于审美态度,则易把美学研究指向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

D.人们在发现着美,也在创造着美,二者互相影响,不断丰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将距离划定在美学范围,主要指心理距离,这有助于增强论证的准确性。

B.文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距离说,论述其优点与缺陷,体现出很强的理性色彩。

C.文章善于使用生活中事例进行论证,材料鲜活,把抽象的论点说得通俗易懂。

D.文章论证对距离的利用问题,是按照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这一逻辑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如果抛开能够影响欣赏的因素,拉开欣赏物与实际人生的距离,就能欣赏到美。

B.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感受到美,心理距离说却忽视了审美态度,导致研究缺陷。

C.视为理论提出的实际上是审美视角问题,艺术地看待这个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

D.审美距离说没有解决心理距离如何产生的问题,审美视角则提供了拉开距离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来有网络媒体称,“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制的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性能优良,将用于全球首条5纳米芯片制程生产线”,并评论说“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终于突破欧美封锁,第一次占领世界制高点”等。

中微公司的刻蚀机的确水平一流,但夸大阐述其战略意义,则被相关专家反对。

刻蚀只是芯片制造多个环节之一。

刻蚀机也不是对华禁售的设备,在这个意义上不算“卡脖子”。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最金贵的机器,要达到5纳米曝光精度难比登天,ASML公司一家通吃高端光刻机;而刻蚀机没那么难,中微的竞争对手还有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等,国外巨头体量优势明显。

在IC业界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张光华告诉《科技目报》记者:

“硅片从设计到制造到封测,流程复杂。

刻蚀是制造环节的工序之一,还有造晶棒、切割晶圆、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都需要复杂的技术。

中国在大部分工序上落后。

《科技日报》记者发现,2021年开始网络上经常热炒“5纳米刻蚀机”,而中微公司一再抗议媒体给他们“戴高帽”。

(摘编自高博《专家:

国产刻蚀机很棒,但造芯片只是“配角”》)

材料二:

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单位:

%)

系统

设备

核心集成电路

国产芯片占有率

计算机系统

服务器

MPU

0%

个人电脑

MPU

0%

工业应用

MCU

2%

通用电子系统

可编辑逻辑设备

FPGA/EPLD

0%

数学信号处理设备

DSP

0%

通信装备

移动通信终端

Applicationprocessor

18%

Communication

18%

EmbeddedMPU

0%

EmbeddedDSP

0%

核心网络设备

NPU

15%

内存设备

半导体存储器

DRAM

0%

NANDFLASH

0%

NORFLASH

5%

ImageProcessor

5%

显示及视频系统

高清电视/智能电视

DisplayProcessor

5%

DisplayDriver

0%

(摘引自《前经济学人APP》)

材料三:

就已经发布的产品来看,华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比苹果更强——苹果的芯片没有基带,所以说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华为手机芯片的突破不意味着中国芯片业摆脱“卡脖子”窘境。

事实上,2021年进口的芯片全额为20584.1亿人民币,高于石油进口总金额15881.7亿人民币。

芯片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领域。

如英特尔、三星,既设计也制造;联发科和威盛,则只设计,不制造;台积电只替别人代工生产。

近几年中国重视IC设计,此类公司已有1400家,别的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多,但水平不能说最高。

另外,造芯片就好比装修房子,除了好的设计图,还得有高水平的施工队。

“施工”是中国芯片业的弱项。

中国最好的芯片制造企业,成熟工艺是28纳米,跟台积电的7纳米差了三代;在封装(激光切割晶圆、引脚等工序)市场,做得最好的企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面临禁运,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不再加工我们的芯片,即使华为能设计出最好的芯片,也造不出来。

(摘编自刘艳等《华为AI芯片很强,但外行请别瞎吹》)

材料四:

近期,国内不少互联网及通信行业巨头纷纷追捧人工智能芯片。

虽然很多厂商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处于PPT状态,或者只是堆在仓库里积灰尘,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对这些企业的青睐。

在一轮又一轮资本助推下,一些噱头很大,但规模化应用范例寥寥无几的厂商估值不断被推高。

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解决当下“缺芯少魂”的局面于事无补。

我们现在最缺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芯片。

在中国每年进口的超2000亿美元芯片当中,人工智能芯片的占比非常低。

关键的是,由于布局较早,中科院计算机所等一些单位已经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成果,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

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概念“火”了之后,一些媒体预测:

人工智能芯片将对半导体产业造成颠覆性变革。

但实际上,人工智能芯片更像一款解决特定问题的加速器,并不能取代CPU、GPU等类型的芯片。

简而言之,人工智能芯片只是饭后甜点,而不是信息产业的主粮。

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应当辩证地看:

一方面看到这类芯片潜在的市场前景和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以及被过分炒作带来的一系列恶果。

在追赶的车道上,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赶,而不是投机取巧。

(摘编自铁流《谨防人工智能芯片成炒作噱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微公司研制的刻蚀机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不能表明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突破欧美封锁,媒体上的一些不当宣传受到中微公司一再抗议。

B.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个人电脑MPU,半导体存储器的DRAM等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为零,反映了我国在核心芯片生产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

C.2013至2021年间,我国芯片进口额年年攀升,且与出口额差距巨大,2021年贸易赤字接近2000亿美元,我国芯片对外依赖分严重。

D.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较好,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因此在我国进口芯片中占比很低,但人工智能芯片并不能取代CPU、CPL等芯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硅片制造的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中,我国大部分落后,尤其光刻问题最为严重,我国高端光刻机生产空白。

B.2021年起,我芯片一直有出口,且一度出口势头增长强劲,结合进口情况,可以预测一旦解决芯片技术问题,会赢得极大的市场空间。

C.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这主要指的是芯片设计领域,在封装等领域,如果我国技术水平不能提上来,依然会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隐患。

D.从材料四中可看到,资本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青睐,展现了市场灵敏的嗅觉和力量,启示要解决我国芯片核心技术问题要更多调动市场力量。

6.我国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雪纷飞

梅寒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差一点就是那场铺天盖地的大雪。

那场雪,不早不晚,就赶在他走出单位大门,骑上摩托车往朋友家赶的时候下起来。

起先是那种小雪粒,落到他的头上肩上,簌簌有声,有一些调皮,从他的头发上跳下来,顺着他的领口就往里钻,凉冰冰的,挠得他的心头一阵阵痒。

他没像一般路人那样缩脖子驮背急吼吼前行,他行得像个绅士,一任漫天的雪花飘白他的头发,他的肩头,他的臂膀……

他喜欢雪天。

这个小城,已经有好几个冬天没落过一场像样儿的雪了。

雪越下越大,雪粒儿变成小雪片又变成漫天飞舞的飞絮,从暗沉沉的云端飘下来。

路上的车子行人都急了,喇叭声响成一片。

他的手机就是在那个时候拼命地动起来的。

手机放在棉衣内口袋里,他能清晰的感受到它的震动。

他没去接。

那么大的雪,那么喧闹的大马路,接也是白接。

他继续骑着车慢慢往朋友家去。

是一位与他住同村的朋友,他的发小。

朋友的妻刚刚做完乳癌手术,他和妻相约在那天中午下班后一起去看。

东西是他买的,妻先带着东西开车走了。

他单位上有事,又回去处理了一下才骑上车往朋友家赶。

手机在他的口袋里固执地震动着,震得他心发慌也发焦。

他以为又是哪个同事打来的,让他回去继续去处理那一堆永远处理不完的数据。

他赌气似的不去接。

雪越下越大了,路面上已经白茫茫一片。

看来,那场雪的来势不小。

他是顶着满身的雪花抵达朋友家的。

在朋友家的院子里,他竟然看到妻同他一样浑身披满雪花——她还在握着手机一遍遍固执地拨打,他口袋里的手机还在固执地震动。

朋友很尴尬的站在妻子旁边,在安慰她。

“你死人啊,还是聋了,电话也不接!

”妻一见他就朝他开了机关枪,丝毫不顾忌有朋友在场。

“路上没听见……你有事?

”他已经习惯了她的暴躁无常,他以一贯的冷静来回复她。

“没事我撑的啊给你打电话,我问你,你买的这些东西总共花多少钱……”他怎么也没想到妻子劈头问出的是这一句,他不知道,是她被气糊涂了还是摆明了要在朋友面前出他的丑。

那一句,似一记猛鞭,一下子把他抽懵了。

他的脸“腾”一下红了:

“昂……那个……”他想去补救,已无可补救。

因为他看到朋友几秒钟前还笑着的脸一下子冻住了,而他的妻,已经旋风般地刮到院外,打开车门,“砰——”又关上。

她把车子发动了。

他的世界一下子只剩下那一地茫茫大雪……

那天,他刻意与朋友回忆小时候的种种趣事,试图弥补那个巨大的裂痕。

无用。

他最终和朋友尴尬地不欢而散。

从朋友家出门时,外面的雪已经下了厚厚的一层了。

朋友执意要开车送他回家。

他拒绝了,他说他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大的雪了,正好沿途看看雪景。

他没骑车,推着走。

与来时不一样,路上已经少有车辆行人了。

天色欲发地暗下来,漫天的雪裹得他几乎透不过气来了。

原来,雪大了也会压得人透不过气的。

他一步一步走在那长长的雪地上,“咯吱——咯吱……”是他的脚与雪亲吻的声音,又像是胸腔里某种碎裂的声音: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一次,一定回去跟她说……”

那一句话,已经在他心里埋了十几年了。

它曾无数次地冲到他的嘴边儿上,可他却始终没把它说出来。

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有很多,先是因为孩子太小,孩子后来长大了,上中学,怕影响他学习。

再后来,孩子去读大学,又怕他担心……就一直没说。

它最终被一些无关紧要的谩骂代替了。

那些谩骂,是他从她嘴里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的,又当武器抛给她。

骂够了,日子又如常地走下去。

可他知道,那一段婚姻早已是名存实亡。

口袋里的手机再次响了,这一次,他接得飞快。

竟然莫名地期盼,期盼是她打来的。

尽管他知道盼也是白盼,她从来不会主动向他表示一下关爱,她只保留自己对他蛮横发脾气的权力。

那电话当然不是她打来的,是儿子打来的。

儿子已经二十八岁,是那个小城一家医院很出色的外科医生了。

“爸,你在哪?

”儿子的声音如此轻快飞扬,与往日明显不一样。

“路上。

“我……我认识了一女孩儿,印象还不错,这周末想带她回家里看看……”

“哦,好哇好哇……”儿子的婚事,一直是他心上的事。

他盼这一天,盼了太久了。

他的眼睛竟然莫名地湿了。

儿子要带女友来家了,得回去好好收拾一下家里,还要去商场采买,第一次来,不能让人家出去吃饭。

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气氛……他游走的思绪被儿子的电话给扯回来了。

也顾不得在大雪地里寻愁觅恨,他摘下眼镜,将上面一层雾气轻轻擦拭而去,然后,急急跨上车,发动车子就冲进了雪幕里。

雪,纷纷扬扬的雪,下得更大了,那道歪歪扭扭的车辙很快就被大雪埋掉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由一句话组成,但蕴含丰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指出了主人公夫妻多年来矛盾冲突的状况,“差一点”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B.“他”的妻子是个暴躁无常、缺少对丈夫的尊重、不考虑丈夫感受的人,小说借这个人物衬托了“他”的修养,也介绍了家庭矛盾产生的一个根源。

C.小说写“他”下决心要和妻子摊牌,但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情节转变突然,但小说之前铺垫了一些原因,这里写为了孩子的婚事而放弃摊牌,情节转换自然。

D.“他的眼睛竟然莫名地湿了”,写出了“他”长期为婚姻生活所困,妻子此次的行为令他倍感痛苦,在听到儿子好消息时百感交集的心理。

8.小说中的“他”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关于雪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

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

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

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

朱泚之逆,造为建州刺史,驰檄邻州,齐举义兵,德宗闻而嘉之。

及收京师,诏征造至蓝田,以舅源休明逆伏诛,上疏请罪,不敢即赴阙。

上以为知礼,优诏慰勉,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贞元二年正月,与中书舍人齐映各守本官,同平章事。

时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故不次登用。

造久从事江外,嫉钱谷诸使罔上之弊,乃奏天下两税钱物,委本道观察使、本州刺史选官典部送上都;其尚书省六职,令宰臣分判。

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造与元琇素厚,罢使之后,以盐铁之任委之。

而韩滉方司转运,朝廷仰给其漕发。

滉以司务久行,不可遽改。

德宗复以滉为江淮转运使,余如造所条奏。

元琇以滉性刚难制,乃复奏江淮转运,其江南米自江至扬子凡十八里,请滉主之;扬子已北,琇主之。

滉闻之怒,掎摭琇盐铁司事论奏。

德宗不获已,罢琇判使,转尚书右丞。

其年秋初,江淮漕米大至京师,德宗嘉其功,以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造所条奏皆改。

物议亦以造所奏虽举旧典,然凶荒之岁,难为集事,乃罢造知政事,守太子右庶子,贬琇雷州司户。

造初奏太锐,及琇改官,忧惧成疾,数月不能视事。

明年九月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旧唐书·崔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B.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C.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D.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官府往来的一种下行文书,常用以征召、晓谕、声讨,也泛指信函。

B.诏书有一定的格式,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优诏是有关优惠照顾的诏书。

C.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后为分掌各司事务官员,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吏。

D.漕,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征收的粮食等从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造少有志,好经邦济世之学。

他年轻时就广博地涉猎学问,喜欢和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谈论经世济民的方略,他们称许自己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崔造明礼法,处理事情很谨慎。

京城收复后,皇上征召他,因舅父叛逆被处死,他上疏请罪,皇上认为他懂得礼仪法度,拜为吏部郎中、给事中。

C.崔造性正直,就钱谷使用进谏。

他明了掌管钱谷的使官欺骗皇上的情况,对此非常痛恨,于是上奏朝廷,提出了关于两税钱物征收管理等意见。

D.崔造非相材,缺少政治家气度。

他所奏条例被认为不合凶荒之年,还没施行就废止;元琇改官时,他因忧惧交加生病,数月不能处理政事,第二年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

(2)时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故不次登用。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劳劳亭歌①

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③。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

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古送别之所。

②康乐:

淹灵运,以其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其有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句。

③袁家郎:

指袁宏,晋人。

少有逸才,不为人知,其在牛渚吟诗,被当时名士、名将谢尚发现、赏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劳劳”“送客”点出送别背景,“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

B.三、四两句抒发感情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其中“愁”字把感情进一步推进。

C.五至八句运用典故,诗人自夸山水之趣既同谢灵运,而吟咏之妙又不减袁宏,并感叹无人赏识自己。

D.全诗写得感伤沉闷,没有诗人在《望庐山瀑布》中表现出来的昂扬豪放的格调。

15.诗的最后两句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君子必须具有宏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因为他责任重大,要经过长期奋斗。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传递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无限悲凉之感。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明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他说,“________________”,后人会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们却不引以为戒,“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发现其中有无穷的宝藏可作为学习的典范,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________,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________,而是有因有革,才有了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________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________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宋人经过巨大努力后,宋诗终于能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两大典范在古典诗歌史上。

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随声附和殊途同归登堂入室

B.另辟蹊径随声附和不期而遇炉火纯青

C.独树一帜亦步亦趋不期而遇登堂入室

D.另辟蹊径亦步亦趋殊途同归炉火纯青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宋诗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唐诗这个参照对象

B.在宋诗进行创新时,唐诗都是参照对象

C.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D.唐诗成了宋诗进行创新的参照对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宋人经过巨大努力后,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之一。

B.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之一。

C.宋人付出了巨大努力,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

D.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使得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某广播电台实习记者撰写的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指出并作修改。

三峡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自2003年起,从售电收入中提取资金建立专项用于扶持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的基金。

目前,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三峡集团投入资金已逾47亿元之巨。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三峡集团海外业务已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

所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