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119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31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docx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4.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5.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

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

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

读作“平行四边形

ABCD”.

①∵//

AD//BC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AB

DC

ABCD

②∵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性质).

ABCD

ABDC,AD

BC

注意:

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

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

邻边是指有公共端

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

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

对角是指一条

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

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

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1/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

如图ABCD,

求证:

AB=CD,CB=AD,∠B=∠D,∠BAD=∠BCD.

分析:

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

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

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

连接AC,

∵AB∥CD,AD∥BC,

∴∠1=∠3,∠2=∠4.

又AC=CA,

∴△ABC≌△CDA(ASA).

∴AB=CD,CB=AD,∠B=∠D.

又∠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四、例题分析

例1(见教材例1)

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

求证:

AF=CE.

分析:

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

“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五、随堂练习

1.填空:

(1)在ABCD中,∠A=50,则∠B=度,∠C=度,∠D=度.

(2)如果ABCD中,∠A—∠B=240,则∠A=度,∠B=度,∠C=度,∠D=度.

(3)如果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

BC=2∶5,那么AB=cm,BC=cm,CD=cm,

CD=cm.

2.如图4.3-9,在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

AC,E、F为垂足,求证:

BE=DF.

 

六、作业设计:

 

2/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4.重点: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5.难点:

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

是360).

②角: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

角互补.

边: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探究】:

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ABCD和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ABCD绕点O旋转

180,观察它还和EFGH重合吗?

你能从子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

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

边形的什么性质吗?

结论: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四、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

如图4-21,ABCD的对角线

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

OE=OF,AE=CF,BE=DF.

证明:

在ABCD中,AB∥CD,

∴∠1=∠2.∠3=∠4.

又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OE≌△COF(ASA).

∴OE=OF,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BCD,∴AB=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AB—AE=CD—CF.即BE=FD.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

立?

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1的

 

3/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0cm,AD=8cm,

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ABCD的面积.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CD的长,在

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的长,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可求得

ABCD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学过,再次强调“底”是对应着高说的,平行四边

形中,任一边都可以作为“底”,“底”确定后,高也就随之确定了.)3.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计算

五、随堂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等于48,

①已知一边长12,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AB=2BC,求各边的长

③已知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与△AOB的周长的差

是10,求各边的长

2.如图,ABCD中,AE⊥BD,∠EAD=60°,AE=2cm,AC+BD=14cm,则△OBC的周长是_______cm.

3.ABCD一内角的平分线与边相交并把这条边分成5cm,7cm的两条线段,则ABCD的

周长是_____cm.

 

六、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

 

4/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

 

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二、重点、难点

 

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C,∠A=65°,CE⊥BD于E,

则∠BCE=.

2.如图,在□ABCD中,AE⊥BC于E,AF⊥CD于F,已知AE=4,

A

AF=6,□ABCD的周长为40,试求□ABCD的面积。

D

C

 

F

BEC

 

(二)学习新知

1.自学课本P86-P87,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注意定理条件

 

和结论,并会证明。

2.自学例子,并证明。

独立完成P87的练习。

(三)释疑提高

1.以不共线的三点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个。

 

5/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2.一个四边形的边长依次为a、b、c、d,且a2+b2+c2+d2=2ac+2bd,

这个四边形是。

3.如图,在△ABC的边AB上截取AE=BF,过E作ED∥BC交AC于

D,

过F作FG∥BC交AC于G,求证:

ED+FG=BC。

A

DC

E

BE

A

A

B

F

E

D

A

C

F

C

E

D

A

E

D

F

G

FO

B

C

D

B

A

E

BB

C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3题图

 

4.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AC∥DB,AO=BO,E、F分别为OC、OD的中点,连结AF、BE,求证AF∥BE。

5.如图,已知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直

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

(1)求证: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填空,不填辅助线的原因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6.如图,在□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

△ABE≌△DFE;

(2)试连结BD、AF,判断四边形AB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四.小结归纳

五.作业设计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

 

6/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重点、难点

 

1.重点:

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根据不同条件能正

 

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2.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一.温故知新

1.如图在□ABCD中,EF∥AD,MN∥AB,EF、MN相交于点P,图

 

中共有个

 

平行四边形。

2.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8和12,那么它的边长不能

 

取()

A.10B.8C.7D.6

3.如图,在□ABCD中,AC、BD交于点O,EF过点O分别

交AB、CD于E、F,AO、CO的中点分别为G、H,求证:

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F

DC

H

O

G

AEB

二.学习新知

1.自学课本P88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注意定理条件和结论,并会

 

证明。

2.自学例子,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和中位线定理,并会证明。

3.掌握平行线间的距离。

4.完成P90面练习1.2.3。

三.释疑提高

 

A

D

EP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其内任意一点,PD∥AB,

PE∥BC,DE∥AC,若△ABC周长为8,则PD+PE+PF=

B

FC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E平分∠ABC交AD于E,DF平分∠ADC交BC于点F,求证: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3.已知□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F与EB交于G,

 

7/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CE与DF交于H,求证:

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6,BC=8,∠A=120°,∠B=60°,

∠BCD=150°,求AD的长。

AD

 

B

C

5.已知BE、CF分别为△ABC中∠B、∠C的平分线,AM⊥BE于M,

AN⊥CF于N,求证MN∥BC。

A

E

M

N

F

B

C

6.如图,在□ABCD中,EF∥AB交BC于E,交AD于F,连结AE、

BF交于点M,连结CF、DE交于点N,求证:

(1)

A

F

D

MN∥AD;

(2)MN=1AD

M

N

2

四.课堂练习

B

E

C

 

1.(选择)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的是().

 

(A)AB∥CD,AD=BC(B)∠A=∠B,∠C=∠D

 

(C)AB=CD,AD=BC(D)AB=AD,CB=CD

 

2.已知:

如图,AC∥ED,点B在AC上,且AB=ED=BC,

 

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设计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8/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重点、难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三、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3.创设情境

实验:

请同学们思考:

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

 

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答案如图)

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你是如何判断的?

 

四、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98例4)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

中点,求证:

DE∥BC且DE=1BC.

2

分析:

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

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

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

 

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如图

(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由

△ADE≌△CFE,可得AD∥FC,且AD=FC,因此有BD∥FC,

 

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

1

1

DF=BC,因为DE=

DF,所以DE∥BC且DE=BC.

2

2

(也可以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

 

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

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

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

(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

 

9/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2)三角形的中位

线与第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在设情境中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

(让学生

口述理由)

五、课堂练习

1.(填空)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

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

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

m,理由

2.已知:

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

8cm、10cm和12cm,求连结各边中

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

3.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若EF=5cm,则AB=

cm;若BC=9cm,则DE=

cm;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证明你的猜想.

 

六.作业设计

 

第六课时矩形

(1)

一.明确目标,预习交流【学习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10/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重、难点】

重点:

矩形的性质。

难点:

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二.合作探究,生成总结

探讨1.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相交于O,①观察矩形的对角线AC和BD有何关系?

②对角线所分成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A

D

O

B

C

归纳:

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2)矩形的对角线

(对角线所分成的四个三角形都是

练一练:

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相等

B.对角相等

C.对角互补

D.对角线平分

2.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O,∠ACD=30°,AB=4.

(1)判断△AOD的形状;

(2)求对角线AC、BD的。

A

B

O

DC

3.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O点,BEAC于E,CFBD于F。

求证BE=CF。

 

第3题图

4.如图,在矩形

ABCD中,AB=3,AD=4,P是AD上的动点,PE⊥AC于E,PF⊥BD于F,求

PE+PF的值.

A

P

D

5.如图,矩形纸片ABCD,且AB=6cm,宽BC=8cm,将纸片沿EF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求

E

F

折痕EF的长。

O

B

C

A

D

第4

题图

E

F

C

B

11/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探讨2.在Rt△ABC中,点O为斜边AC的中点,是考虑中线BO与斜边AC有何关系?

AD

O

 

归纳: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等于的一半。

BC

练一练:

1.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2和5,则斜边中线长是()

A.26B.13C.8.5D.6.5

2.矩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5cm,BC12cm,则△ABO的周长为等

 

于.

三.达标测评

1.如图2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OB=60o,AB=8,则矩形对角线的长__。

2.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若∠AOD=120°,AC+AB=18,则矩形的对角线长

为。

 

3.矩形的各边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是20,则矩形的对角线长为。

4.如图,过矩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K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与PQ,那么图中矩形AMKP

的面积S1与矩形QCNK的面积S2的关系是S1S2

 

(填“>”或“<”或“=”)

5.

如图,矩形

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

O,AOB60°,AB

2,则矩形的对角

线AC的长是(

A、2

B、4

C、23

D、43

A

P

D

A

D

M

K

N

 

BQC

(第4题)

四.作业设计

O

BC

第5题

 

第七课时矩形

(2)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矩形的判定方法的过程,理解矩形的判定定理.

 

2.能利用矩形的判定解决问题.

 

12/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平行四边形教案

 

【学习重点】:

理解矩形的判定定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一、矩形的性质回顾:

 

1、矩形是属于特殊的。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3、

 

矩形的对角线。

 

4、矩形与对角线可以形成三角形;若有60°的角存在很有

 

可能有三角形。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线是斜边长的。

 

二、矩形的判定:

 

矩形的判定方法有:

 

1、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