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要素教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205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言要素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要素教学.docx

《语言要素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要素教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要素教学.docx

语言要素教学

第五章 语言要素教学

我们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看成语言四要素。

为了使讨论的内容带有系统性,就需要首先对语言要素本身作一点介绍。

语言要素属于语言知识,对于系统地学过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读者来说,这些都不是新知识。

不过我们的介绍将完全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突出跟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有关的内容,并力求简明。

  本书所说的“汉语”,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所以下面要讨论的汉语诸要素,都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要素。

这一点以后不再专门说明。

            

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

  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一种系统。

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语音系统不同,所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最能代表汉语语音系统特点的是音节和音素,我们在这一节里重点介绍汉语的音节和音素并讨论语音教学的有关问题。

1、音节

  汉语的音节是最小的语音表达单位。

我们用汉语说话,总是一个音节连着一个音节地说,至少要说一个音节,音节当中没有任何停顿。

例如,xué(科学)是两个音节,说话的时候,在kē和xué之间可以有长短不等的停顿,但是在kē当中不能有任何停顿,在xué当中也不能有任何停顿。

汉语的一个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和一个声调三部分组成。

声母就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全部由辅音充任;韵母就是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加鼻辅音充任。

有些音节只有韵母,没有声母,我们把这样的音节看成零声母音节。

汉语共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这些声母和韵母根据一定的规则互相结合,共构成395个不同的声韵组合。

这些声韵组合跟有关的声调结合,共构成1200多个音节。

这也就是汉语的全部音节。

声调是指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汉语有4个基本声调,分别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把它们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它们的调值依次是55,35,214,51。

除了这4个基本声调以外,有些音节在一定的条件下读轻声。

轻声的调值不太固定,往往随着前一个音节的调值而改变。

汉语的音节跟语素和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大部分语素是单音节的,每一个音节都可以代表一个甚至若干个语素;语素是构词成分,大多数语素同时也是独立的词。

例如,xué是一个音节,也是一个语素,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词――它在xuéxí(学习)、xuésheng(学生)、xuéxiào(学校)、xuéyè(学业)、xuéwèi(学位)等词中是语素(构词成分),而在xuéhànyǔ(学汉语)中就是独立的词。

又如,yi是一个音节,这个音节代表“一”、“衣”、“医”、“依”等不同的语素和词。

这就是说,如果学会了一个音节,就是学会了一个甚至若干个语素的读音,有的甚至是学会了一个或若干个单音节词的读音,并且为学习相应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读音打下了基础;如果学会了全部1200多个音节,就是学会了所有的语素和所有的单音节词的读音,并且为学习所有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的读音打下了基础。

汉语的音节跟汉字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个音节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汉字(只有带“儿尾”的音节,“儿尾”要另用“儿”记录)。

例如kàn这个音节就是用一个汉字“看”记录,xiǎshuō这两个音节就是用两个汉字“小说”记录,如wěiyuánhuì这三个音节就是用三个汉字“委员会”记录。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汉语的一个语素说出来是一个音节,写下来是一个汉字。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汉语的音节、汉字和语素的对应关系:

 

音节 汉字

   语素

(构词成分或词)

汉语的音节、汉字和语素的这种对应关系,是汉语区别于某些其他语言的一大特点。

了解了这一特点,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中就可以自觉地把音节、汉字、语素和词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音素

音素是人的听觉能够从音节中区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还可以区分出更小语音单位―音子)。

例如,如果仔细分析一下kàn这个音节,就可以区分出k,a,n三个不同的音素。

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都要包括一定数量的不同的音素,所以要掌握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就必须掌握这种语音系统的所有的音素的发音。

  汉语的音素分为辅音、元音和半元音三大类。

辅音作音节的声母(只有ng除外),一部分辅音跟有关的元音结合后作音节的韵母,元音都作音节的韵母,半元音在音节中起声母的作用。

3、辅音与声母

辅音是从肺部发出的气流在发音器官里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

汉语共有22个辅音。

造成不同辅音的原因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

发音部位是指气流在发音器官里受到阻碍和消除阻碍的部位,主要跟唇形和舌位有关;发音方法是指气流发出以及受到和消除阻碍的方法,包括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气流通过的方式等。

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把辅音分为不同的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

双唇音:

气流在上下唇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bp m。

唇齿音:

气流在上齿和下唇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f。

舌尖前音:

气流在舌尖和上齿背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zc s。

舌尖中音:

气流在舌尖和上齿眼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drnl。

舌尖后音:

气流在舌尖和硬胯(前部)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zhchshr。

舌面音:

气流在舌面(前部)和上齿眼及硬愕(前部)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j qx。

舌根音:

气流在舌根和软愕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gkh。

(2)按发音方法分类:

塞音:

气流冲破阻塞时爆发而成的音一一bpdtgk。

擦音:

气流通过阻碍时摩擦而成的音一一fsshr、h。

塞擦音:

气流通过阻塞时先爆发后摩擦而成的音――zczhchjq。

鼻音:

气流通过鼻腔而发出的音――mnng。

边音:

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而发出的音――l。

清音:

发音时声带木振动的音叫清音。

有些语言的辅音有清音和浊音的对立,即一个清音有相对应的浊音。

汉语的辅音没有这种对立,除了下面要列举的以外,都是清音。

浊音:

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叫浊音。

汉语的辅音只有擦音中的r和鼻音m,n,ng以及边音l是浊音。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用较强的气流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叫送气音,跟送气音相对立的音叫不送气音。

汉语的辅音有以下几组相对立的不气音和送气音:

b p;d t;g k;z c;zhch;j q。

以上22个辅音中,n和r既作声母,也可以跟有关的元音结合后作韵母;ng只能跟有关的元音结合后作韵母;其他辅音只作声母。

换句话说,除了ng以外,所有的辅音都可以作声母,21个声母全部由辅音充任。

我们把汉语的辅音分类和声母列表如下: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鼻音

清音

清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上下唇

b

p

 

 

 

 

m

 

上齿下唇

 

 

 

 

f

 

 

 

舌尖前

 

 

z

c

s

 

 

 

舌尖中

d

t

 

 

 

 

n

l

舌尖后

 

 

zh

ch

sh

r

 

 

舌面

 

 

j

q

x

 

 

 

舌根

g

k

 

 

h

 

(ng)

 

4、半元音

汉语中有两个半元音,用w和y两个字母代表。

这两个半元音只能处于不带辅音的音节的开头,起声母的作用。

5、辅音教学

因为造成不同辅音的原因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所以学习辅音最重要的是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一个音发得对不对,就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不对;教学中纠正错误的发音,也要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加以纠正。

例如,有些学生分不清双唇音p和唇齿音f,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原因:

一是不会发p或者不会发f。

如果不会发p,就要告诉他们先把嘴唇合起来,让气流从上下唇之间冲出来。

如果不会发f,就要告诉他们让上面的牙齿放在下面的嘴唇上,让气流从上齿和下唇之间冲出来。

二是虽然p和f都能发出来,但是该发p的时候发f,该发f的时候发p,这就要让他们在学习单词的时候记住哪个词发p,哪个词发f,并且要反复练习。

并不是在教每一个音的时候,都要先告诉学生嘴唇应当怎么样,舌头应当怎么样。

在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先示范发音,然后让学生跟着发,发不对再来一遍。

老师示范时要有一点夸张,要让学生看清自己的口形。

学生不一定都知道口腔的结构以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方面的专门术语,即使知道,也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以不必多讲道理。

但是老师应当知道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辨别能力,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

对特别困难的学生,也就是对某个音或某些音总是发不好的学生,也不妨给他讲讲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辅音的教学要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要注意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

因为送气与不送气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bà(坝)和pà(怕)意思不一样,所以要把它们分清楚。

许多学生不会发p、t、k、c、ch、q这六个送气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里没有这样的送气音。

英语中有送气音,但是与这几个辅音相对应的英文字母有时送气,有时不送气,即使送气,气流也比较弱,而且多半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也发不好送气音。

解决的办法是:

告诉学生这几个汉语拼音字母跟英文字母的读音不一样;说明汉语中送气不送气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听,也可以拿英语的class与glass比较,让学生体会;指点发音方法,即让气流从堵塞处冲出来;让学生对着一张薄纸发音,如果薄纸被气流吹动了,就说明送出气来了,否则要继续练习。

(2)要注意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只有m、n、ng、l、r是终音讲余都是清音。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把汉语的b、d、g、zh、ch、sh等都发成浊音,因为跟这几个字母相对应的英文字母发浊音,他们看到这几个汉语拼音字母,就很自然地用英语发音的方法发音。

此外,汉语的r虽然是个浊音,但是摩擦是很轻微的,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习惯于用英语的r的发音代替汉语r的发音,常常带有很重的摩擦,有时还有一个圆唇的动作。

以上这些错误不难纠正,可告诉学生不能用英语的发音代替汉语的发音。

但是要巩固汉语的发音还必须多作练习。

(3)关于h和n、l的发音。

汉语的h发音时舌根要抬起与软愕发生摩擦,英语的h发音时气流在口腔里受不到任何阻碍。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常常把汉语的h发成英语的h,听起来好象在嗓子里。

教这个音时,对舌根与软胯的摩擦要适当夸张。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发n、1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国家的学生n、l不分,教学中需要注意。

6、元音与韵母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里受不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

造成不同元音的原因是口形和舌位的不同。

口形包括口腔的开合程度和是否圆唇;舌位包括舌头位置的高低前后。

舌位的高低跟口腔开合程度有连带关系:

开口度越大,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小,舌位越高。

能不能正确地发出元音,关键就在于口形和舌位是否正确,纠正错误的发音,必须在纠正口形和舌位上下工夫。

因此,汉语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元音的口形和舌位。

汉语的元音又分为单元音和复元音两大类。

(1)单元音与韵母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叫单元音,汉语单元音的音位有aoeiuüer。

其中a、o、e除了可以单独或跟有关的音素结合后充任韵母以外,还可以跟有关的声调结合构成零声母音节,如ā(啊)、ō(噢)、è(饿);er只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如ér(儿)。

上述单元音都有不同的变体,教学中值得重视的是a、e、i的部分变体(见下表)。

下表是单元音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及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分类:

 

舌面

舌尖

卷舌

 

不圆

不圆

不圆

不圆

不圆

不圆

合(高)

i

ü

 

 

u

(z)i

(zh)i

 

半合(半高)

e(i)

 

(g)e

o

 

 

 

 

中(中)

 

E(n)

 

 

 

 

 

er

半开(半低)

(i)eê(i)a(n)

 

 

 

 

 

 

 

开(低)

a

 

 

a(ng)

 

 

 

 

(2)复元音与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元音叫复元音;其中由两个元音复合而成的叫二合复元音,由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叫三合复元音。

二合复元音有aieiaoouiaieuauoüe,三合复元音有iaoiouuaiuei。

这些元音都可以作韵母,其中aiaoou可以构成零声母音节。

(3)带鼻音韵母

汉语中有n和ng两个鼻辅音,它们分别踉有关的元音结合后充任韵母。

带n的韵母有anenianinuanuenuanun,带ng的韵母有angengongiangingionguangueng。

7、元音和韵母教学

(l)单元音教学

a:

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的3个音位变体,我们这里用分别出现在tān(滩)、tā他)、tāng(汤)这三个音节中的a作代表。

在这三个不同的音节中,a的开口度依次由小变大,舌位由前到后。

在tang中的a开口最大,舌位最后,与英语的father中的a相当。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习惯于用father中的a来代替tan和ta中的a。

在教这个音时,老师要通过夸张的办法向学生表明这三个音素的区别,必要时可以作些说明。

o: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习惯于用英语dog中的。

的发音来代替汉语o的发音。

要向学生说明,汉语o的发音比英语dog中的o开口度要小一些,舌位要前一些。

汉语的o只能跟b、p、m、f四个辅音相拼,o和辅音之间实际上有一个u的音。

可以让学生先发bu、pu、mu、fu,在发音的过程中把嘴张开一点,就成了bo、po、mo、fo。

e:

除了单独作韵母(如gē)的的e以外,还有出现在ieüeeieneng中的e以及可以单独带声调成音节的e(写作ê)。

这些变体在教学中都需要注意。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听到单独作声母的e(如gē)时,很容易联想到英语的bird、girl等词中间的那个元音,因此就用那个元音来代替汉语的e。

其实bird和girl中的那个音舌位居中,而汉语的e舌位靠后,跟发o时的舌位差不多。

可以用o来引导,让学生先发o,舌位保持不变,然后嘴唇由圆变扁。

ê只用在叹词中(如“诶”),读音跟英语bed中的元音相仿。

其他变体可分别放在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中作为整体教,不必分解开来专门教。

i:

这个音有三个音位变体。

单独成音节和在j、q、x后面是一种变体,在z、c、s后面是一种变体,在zh、ch、sh、r后面又是一种变体。

单独成音节和在一个音节的开头,多数学生发音不太困难。

在辅音后面作韵母时,可跟辅音一起,作为声韵组合或音节整体教,不必单教。

实际上,在教上述辅音时,就包含了它们后面的这个元音。

但是要防止念成。

有的学生把辅音后面的i念成英语的the中的那个元音,也要注意纠正。

u:

教这个元音时,如学生模仿有误,可说明这个音相当于英语food中间的那个元音,而不同于英语book中间的那个元音。

ü:

英语中没有这个音,多数其他语言中也没有这个音,所以大多数国家的学生发不好,基本上都用u代替。

有的学生发完这个音时声带继续颤动,同时张开嘴,听起来成了uei,而汉语并没有这样的音。

解决的办法是:

可用i或u来引导发音。

用i引导,就是让学生先发i,舌头不动,然后圆唇;用u引导,就是让学生先发u,嘴唇不动,然后舌头由后向前移。

er:

这是一个卷舌元音。

说英语的学生发卷舌音不困难,但是发er这个音听起来有点生硬,原因是卷舌太早。

因此教这个音时,要通过夸张拉长前一部分,告诉学生舌头要慢慢卷起。

(2)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的教学

所有的单元音进入复元音或跟鼻辅音结合后,发音都都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变化不是很大,甚至不容易区分,因此,在教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时,一般都要把它们作为整体,不必把一个个单元音分解出来单独教。

同时要注意音素与音素之间的自然过渡,要求学生把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当作一个整体,一个音,不要拉长前面音素的发音或在音素之间作不自然的停顿。

8、声调教学

汉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错了,有可能使人产生误解。

例如:

tāg,táng,tǎng,tàng,发音完全相同,只是声调不同,意思就不一样。

不能把“我要tāng(汤)”说成“我要táng(糖)”,也不能把“你tǎng(躺)yitǎng”说成“你tàng(烫)yitàng”。

外国人学汉语,声调是语音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所在;外国人说汉语多半带洋腔洋调,主要原因是声调不对。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把声调教学作为语音教学的重点。

学生要学好声调,一是靠模仿,二是靠记忆。

就是说,在初级阶段学习每一个词都要先模仿,模仿对了,还要记住。

声调是音节的一部分,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声调,要记住一个词,就包括要记住这个词的声调。

有些学生4个声调都有困难,说英语的学生主要困难是第二声上不去,第三声不会拐弯,第四声下降不到位。

下面介绍几种教声调的方法:

(1)先教第一声和第四声。

对多数国家的学生来说,第一声不太难:

学会了第一声还可以起定调的作用,因为第一声是高平调,其他声调的高低都是跟第一声相比较而言的。

就象合唱时要先起调一样,学习汉语的声调也要先定调,就是先把第一声的调值定好。

学习第四声的主要困难是下降不到位。

英语中的降调接近汉语的第四声,但是要夸张才能到位。

可以用Let'go。

引导,这里的go的降调如果夸张一下就相当于汉语的第四声,然后用gòu(够)这个词来练,让学生说let'gòu。

(2)学会了第四声以后,用第四声带第二声。

学习第二声的主要困难是上不去,上不去又往往是因为起调太高,用第四声带第二声,就可以避免起调太高。

具体办法是用一组第四声加第二声的词或词组进行练习。

例如:

jiàngyóu(酱油),dòuniú(斗牛)。

在选择音节的时候,要注意所选的音节的声母和韵母对他们不难。

如果声调难,声韵母也难,学生就顾不过来。

(3)先教半三声,再教全三声。

在第一声、第二声和第四声前面的全三声要说成半三声,所以半三声是全三声的一个变调。

在四个基本声调中,一般是全三声最难学,中国小孩儿也是最后学会全三声。

半三声是个低平调,应该不太难。

但是很多学生半三声说不好。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先教全三声(因为把半三声看成是全三声的变调),因此学生在学习半三声的时候,总是想着全三声,想着怎样从全三声变过来。

现在有的研究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少说全三声,半三声是主要的,因此主张不专门教全三声,只要教好半三声,在强调的时候拉长一下,自然就成了全三声。

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还是全三声占优势。

我认为不管哪一个占优势,先学半三声更容易一些。

半三声的调值在某些情况下是212,在某些情况下是211。

先教211可能要容易一些;从211到212只需要稍微夸张一下;再把212拉长,就到全三声214。

9、《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记载、传达和研究语音系统中不同音素的读音,就要有能够准确地标注音素读音的符号。

迄今比较通行的能够标注各种语言的音素读音的符号是国际音标。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不使用国际音标,而是使用《汉语拼音方案》。

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多半不懂国际音标,而《汉语拼音方案》有自己特殊的优点:

一是它使用的是多数人比较熟悉的拉丁字母,易学易用,二是它既能清晰地反映汉语的语音系统,又比较简明;三是它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例如,我国出版的辞书和字书都是用《汉语拼音方案》给字词注音,路标、商号、商品名称、产品代号、索引、电报等也广泛采用汉语拼音,外文中的中国人名、地名要用汉语拼音拼写。

《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教学中的主要用途是:

(1)作为练习发音和说话的工具。

人们在自然环境里学习第一语言都是靠口耳相传,在学校里学习第二语言一般都要借助于文字工具练习发音和学说话。

汉字表音功能不强,难认、难写、难记,所以我们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不是借助于汉字,而是利用汉语拼音教发音,在开始阶段也要利用汉语拼音教说话。

利用汉语拼音教发音,一是用来记音、记调,为此必须教会每一个拼音符号的发音,同时要教会拼写规则。

二是用来辨音、辨调,常用的练习方式有:

在音节中分别空出声母、韵母、声调,要求学生填写。

重点是练习难音,难调,对易混的音调进行对比练习。

利用汉语拼音教说话,有两种处理办法。

一是在开始阶段拼写短句和课文,也可以在中间插一些学过的汉字,作为向汉字课文的过渡。

二是分拼音课本和汉字课本,拼音课本专门用来教说话。

(2)作为给汉字注音的工具。

为了帮助学生认读和记忆汉字,需要给汉字注音。

利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为此可以用在“生词”部分给字词注音,也可以同时给“生词”部分的字词和课文注音;二是检查学生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后者的主要的练习方式有:

要求学生给指定的汉字注上拼音,要求学生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包括写出同音字。

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以后,使用有关的工具书当然也比较方便。

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间题:

(1)要分清音素和音位

音位这是一种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例如bà(坝)和pà(怕),只是p和b不同,可见b和p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音位。

又如bà(坝)和bì(必),只是a和i不同,由它们区别意义,所以它们也属于不同的音位。

如果不同的音素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不同的音素就属于同一个音位。

例如tā(他)、tāng(汤)、tān(滩)这3个词中都有a,这个a在3个词中的发音只是相近,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代表3个不同的音位变体。

但是这3个不同的音位变体的作用跟一个音素一样,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属于同一个音位。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音位标音法。

所谓音位标音法,就是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音位,而不反映这个音位中的不同的变体。

我们在前面介绍了跟教学关系密切的一些音位变体,就是为了说明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2)要说明zhchshng不是复辅音。

这几个辅音都由两个字母代表,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而误认为它们是复辅音。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说明汉语没有复辅音,用两个字母代表的辅音仍然是一个音,发音时不能把它们分开。

(3)要把音素、音节和“语流”的教学结合起来。

“语流”就是自然的“话”。

人们说话的时候,总是把有关的音节连起来说的,把有关的音节连起来就成了“语流”。

在“语流”当中,除了音节的声、韵、调以外,还有连读、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语音成分,在这些语音成分的作用下,声、韵、调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音节及其声、韵、调的教学并不是语音教学的全部内容。

许多外国人说汉语,即使声、韵、调都正确,听起来也还是带洋腔洋调,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好声、韵、调以外的语音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